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天吃什么

'国庆'长假即将到来,你是否已经买好了回家的车票?是否早已归心似箭?回家了,再也不用每天面对'今天吃什么'这个'世纪难题'。小时候,我们问母亲,问亲人;长大了,我们问挚友,问爱人。不经意间的疑问,贯穿了我们一生。而总有那么一道菜,令你难以忘怀。每次回家,妈妈都会为你做,即使你没有说。

《人间种种清香,好想尝尝》

作者/汪曾祺

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们不易领会的。
许多东西,乍一吃,吃不惯,吃吃,就吃出味儿来了。

做菜,也是一种轻量的运动,要实践。要多吃,多问,多看(看菜谱),多做。

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一个人口味最好杂一点,耳音要好一些,能多听懂几种方言。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做菜的人一般吃菜很少。我的菜端上来之后,我只是每样尝两筷,然后就坐着喝茶、喝酒。从这点说起来,愿意做菜给别人吃的人是比较不自私的。

我劝大家口味不要太窄,什么都要尝尝,不管是古代的还是异地的食物,比如葵和薤(xiè,一种蔬菜),都吃一点。一个一年到头吃大白菜的人是没有口福的。

一块马铃薯画完了,薯块就再无用处,我于是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全国盖无二人。

人间种种清香,好想尝尝。嗅觉和味觉是很难比方,无法具体的。昔人以为荔枝味似软枣,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我所谓的'清香',即食时如坐在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气味。

最难忘是家乡滋味

无论脚步走了多远,
故乡的味道,
却熟悉而顽固。
它一头锁定了你,
另一头永远牵绊在
记忆深处的故乡。

北方人好吃,但吃得不像南方人那么讲究和精致,菜品味重色黯,所以真正能上得了席面的很少。不过寻常百姓家也是不需要什么席面的,所以那些家常菜一直是我们的最爱。

节选自迟子建《故乡的吃食》

家跟房子不同,家是要有气味的。我一直有一个嗅觉上的快乐,是母亲今天她正在切蒜,我就知道今天晚上会吃什么,可能是那个蒜泥白肉,她一直在切,蒜的味道就过来了。我在做功课的时候,是母亲在厨房的气味陪伴我。 

母亲前几年高龄过世的时候,我觉得好多气味包围在我身边,我觉得她没有走,因为那个气味一直陪伴我长大。我感谢这些气味,它告诉我生命是值得感谢的,因为有人为你把蒜泥切得这么细,有人为了你吃的螃蟹,切这么细的姜丝蘸醋,我觉得那里面是真正对人的关心。

节选自蒋勋《家应该是有气味的地方》

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可口好吃的菜是值得赞美的。这个世界有两件最和谐的事物是人造的:音乐和烹调。一碗好菜彷佛一支乐曲,也是一种一贯的多元,调和滋味,使相反的分子相成相济。最粗浅的例像白煮蟹和醋、烤鸭和甜酱,原来是天涯地角、全不相干的东西,而偏偏有注定的缘份,像佳人和才子,结成了天造地设的配偶、相得益彰的眷属。到现在,他们亲热得拆也拆不开。

节选自钱钟书《吃饭》

酒要陈,茶要新,南方人喝茶,自然是最喜新厌旧的。因而每年一过清明,到了新茶上市时节,总有家人和朋友,急切地把新茶寄来。如果喝不上刚上市的龙井新茶,这一年的春天甚至这新的一年,都还没有开始。

许多许多年,在干燥的北方,绿茶日日呵护我的身心。

许多许多年,在遥远的异乡,绿茶伴我,我把家乡时时带在身边了。

节选自张抗抗《绿茶伴我,我就把家乡时时带在身边了》

许多人想,扬州是吃得好的地方。这个保你没错儿。北平寻常提到江苏菜,总想着是甜甜的腻腻的。现在有了淮扬菜,才知道江苏菜也有不甜的。不但味道鲜美,颜色也清丽悦目。扬州又以面馆著名。好在汤味醇美,是所谓白汤,由种种出汤的东西如鸡鸭鱼肉等熬成。也有清汤,就是一味鸡汤,倒并不出奇。内行的人吃面要'大煮';普通将面挑在碗里,浇上汤,'大煮'是将面在汤里煮一会,更能入味些。
节选自朱自清《扬州是吃得好的地方》

一日和几个小演员在重庆闲逛。远远看见一堵白墙,黑漆刷书三个颜体大字:'麻辣烫。'走近一看,是个卖面条的小馆子。川味吃食都是辣的。这几个女孩子辣怕了。有一次我带她们去吃汤圆。一个唱老旦的,进门就嚷:'不要辣椒!'卖汤圆的师傅白了她一眼:'汤圆没有放辣椒的!'
节选自汪曾祺《生活的滋味,就在'安逸'二字》

儿时,里巷中到了午后常听见有担贩大声吆喝:'馄饨——开锅!'这种馄饨挑子上的馄饨,别有风味,物美价廉。那一锅汤是骨头煮的,煮得久,所以是浑浑的、浓浓的。
节选自梁实秋《雅舍谈吃》

随着萧瑟秋风,凛冽寒冬的来临,北京街头正是冰糖葫芦上市之时了。这种卖糖葫芦儿的吆喝,在庙会上,在戏园子门口,在前门外各家栈房、旅店中,时时会听到,清脆响亮,抑扬动听。
拿起这些山里红,遍体都被晶莹的糖衣包着,透明耀眼,十分引人,这就是新蘸得的冰糖葫芦。一些带水分的,吃起来又甜、又脆、又凉,真是别有风味。
冰糖葫芦是冬令食品,夏天不吃,也无法做。《燕京岁时记》在十月中记京师食品时,记到冰糖葫芦,并云:'甜脆而凉,冬仪食之,颇能去煤炭之气。'
节选自邓云乡《云乡话食》

从前听人说:中国人,人人具有博士的资格:拿筷子博士、吃瓜子博士。
拿筷子,吃瓜子,的确是中国人独得的技术。其纯熟深造,想起了可以使人吃惊。这里精通拿筷子法的人,有了一双筷,可抵刀锯叉瓢一切器具之用,爬罗剔抉,无所不精。这两根毛竹仿佛是身体上的一部分,手指的延长,或者一对取食的触手。用时好像变戏法者的一种演技,熟能生巧,巧极通神。不必说西洋了,就是我们自己看了,也可惊叹。
节选自丰子恺《吃瓜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冰糖葫芦 瓜子糖葫芦制作
【广东】周峻西《瓜子与汤圆》指导老师:苏才超
去市场买菜时,这种“辣椒”不要买,比砒霜还毒,别说没提醒!
懒人做饭
上海宁,请收好这份2017春节采购清单!
汤圆,炒着吃更美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