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代玉雕市场跌入“严冬”—市场艰难前行出路或为“一步之遥”?(一)


随着2015春拍季收官,各当代玉雕专场相继结束。从2013年拍卖数据至今来看,在最初某一品类的作品无人问津,到整体市场成交量萎缩,直至各中小工作室频频碰壁,整个当代玉雕市场陷入低迷。

自2011年起,此轮艺术品市场的调整已持续3年有余。当代玉雕市场同样也与前几年的“高歌猛进”渐行渐远,究竟是由于作品结构后继无力,收藏爱好者理性回归,还是受到经济上的下滑影响,我们该怎样分析并了解这种新常态,在新常态中找到新的机遇。


成交低迷 市场举步维艰

近两年对玉雕行业而言,日子并不好过。北京、上海、苏州作为国内当代玉雕市场的“风向标”,无论是古玩市场、珠宝城、玉雕工作室还是专场拍卖都非常艰难。

笔者走访多地,时至年尾,各地古玩城、珠宝城用“门可罗雀”来形容不为过之。尤为明显的是京、沪、苏几大成品集散地市场,一年之中店铺几经易手的情形比比皆是。以苏州为例,十全街、观前街等大中小市场商家几个月不开张已不算新鲜。


玉雕工作室亦受到波及,早已不见往日户限为穿之景,反而有些出现不以质取,由高端精品加工转向小件商品只靠量胜的趋势。也有一些因无法支撑开支而转至其他城市继续寻找出路的,当然更不乏关门转型的。

春拍结束期间,笔者相约几位业内好友把酒话谈,席间一位从事多年当代玉雕收藏的大咖谈到:“这两年当代玉雕市场低迷其实是必然现象,虽然说有受到艺术品资金的影响,但并不是没有好的成交,只是再无过往遍地开花之景。究其原因首先是只见商品不见作品,客观来讲玉雕收藏料质本身占据很大因素,然后由我们的大师用吉祥的寓意来设计,再施与精湛的工艺来完成才能称之为一件作品,由于我们前几年的市场太好,造成了我们的大师不断的去复制自己的成名作品,一下子就泛滥了,成了商品了,作为收藏者来讲我不能家里都是重复题材吧,那不成了弥勒开会、貔貅开会、金蝉开会咯。



再有,现在是个信息开放的年代,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电脑、手机看到更新鲜的、更美的事物,也逐渐的培养着收藏家的审美情趣等级,但市场中很难见到“新鲜血液”,你可以去看看古玩城珠宝城里,没什么特色。闭上眼说,九成店铺里都有个裸女,袒胸露乳的,虽非一家之作,但很明显的继承性抄袭,大师们嘴上说的是师古立新,但作为我们收藏者来看,这话明显就是说给别人听的……“

大部分收藏家和业内人士认为,自2011年高峰过去市场一直在下滑,在经济不振、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需要换一种眼光看待市场,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当代玉雕市场必须要进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


虚火太旺 “作品说话”将成竞争核心

为什么几大当代玉雕拍卖专场许多高价拍品出现后会引起很多争议?还是因为作品本身的文化内涵和题材陈旧并没有达到这种高价行情?

根据雅昌艺术网的拍卖统计数据显示,抛开“天价做局”不计,国内当代玉雕拍卖专场的真实成交率不足10%,同样表明当代玉雕市场经过了前十年越烧越旺的“虚火”之后,目前随着燃料耗尽,正在遭受阵阵寒气的袭击。


市场艰难的原因除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外,主要还是作品结构活力不够。北京几大拍卖玉雕专场负责人认为,目前玉雕收藏市场并不缺动力,也不缺资金和信心。一旦作品的文化影响力孱弱,固守老一套,就会立刻暴露出很多问题。


很多收藏家也表示,现在整个社会太浮躁,这种浮躁造成大家不关注作品内在的文化价值,更多在琢磨它到底值多少钱,不挖掘实际的文化内涵就没有收藏的意义,卖艺术品跟卖白菜没区别,这种现象应该引起业界重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珠宝玉石逆市上扬 当代玉雕偶有天价
北京博观2011当代玉雕大师年度作品专场拍卖会
我国珠宝拍卖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拍卖业专家把脉2017艺术品市场 减量提质仍是出路
·艺术还是谋术?
崔如琢《丹枫白雪》以1.84亿港元成交领衔保利香港春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