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语文跨越式试验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小学语文跨越式试验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作者:黄晖 文章来源:广州市东风东路小学 点击数:4623 更新时间:2006-2-8
    <HTML    XMLNS="HTTP: xhtml? 1999 www.w3.org>     培养创新人材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目标。所谓“创新人材”(也称创造性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材,而其核心则是创造性思维(即创新思维)[1]。那么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如何来实现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目标呢?下面笔者就以三年来所参与的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以下简称跨越式试验)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小学低、中年级段语文教学中贯彻落实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关于语文教育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

    为了在语文教育中落实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要有科学的创造性思维理论作指导,并要认清语言和思维二者之间的关系。
    语言和思维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要素和系统的关系,是一对不同层次及不同内涵的范畴[1]。儿童思维发展新论依据上述观点指出[2],语言能力(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在语文教育中把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但这两者也不能完全等同,不能互相取代,否则既不利于语文学科的教育,也不利思维能力的培养。
    儿童思维发展新论认为[3],一年级小学生不仅具有初步的基于表象的形象思维能力,也具有初步的基于语言概念的逻辑思维能力。即使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也应该全面考虑创造性思维结构的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辨证思维和横纵思维六个要素[4],尤其不能忽视逻辑思维能力或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至于六要素之一的“横纵思维”,由于主要是为高难度复杂问题的解决(即促进灵感或顿悟的发生)提供心理加工策略,它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有更直接的关系,并且要有“思维复杂性”理论的支持才易于理解,所以,就一般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而言,对这一要素可暂不考虑。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1.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策略
    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观察能力、联想(包括相似联想、相反联想、相关联想)能力和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来实现。当然由于拼音课型、识字课型、阅读课型的教学任务不尽相同,因此训练形象思维的具体教学策略也就有较大的差异。
    拼音教学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拼音的认读、书写(形)以及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和用电脑打写,思维能力的训练应该和这些语言教学任务结合起来。因此,在拼音教学阶段,可以采用创编有关汉语拼音的儿歌、看图说话、看图编故事等教学策略。如在教《g k h》一课时,由于运用这种策略,有的学生能把课文插图上的内容用儿歌“蝌蚪游到水草边kkk,哥哥坐在椅子上喝水hhh,鸽子在天空快乐地飞ggg”的形式表现出来。有的学生则打写出“我看到了美丽的鸽子,它们在天空快乐地飞着;我还看到了可爱的蝌蚪,它们在水里开心地游着。”这些创编活动显然有助于儿童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识字课型的教学任务包括课文生字的认(形)、读(音)、书写(形)、用(义)以及课文内容的理解、朗读指导和识字方法的迁移。在涉及识字(包括音、形、义)的教学任务中,通常我们用编生字谜语来促进生字的形、音、义学习,并从中渗透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我们还创设用生字编故事的活动来落实想象力的训练;而在涉及课文内容理解和朗读等方面的教学任务中,则需要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来设计适当的思维训练活动,包括编谜语、仿编课文、故事续尾、故事新编、想像作文等。下例便是在第2册《识字4》的课堂上,按照“仿编课文”要求,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所写出的《夏天动物趣事多》。
    《夏天动物趣事》
    夏天到了,让我来跟大家说一说夏天动物的趣事吧!
    蝉儿在树上不停地叫着,好像在说:“热死我了,热死我了!”
    蜘蛛说:“要下雨了,要下雨了,兄弟们,快点织网吧!”
    蜻蜓说:“太好了!我又可以来到池塘里吃小虫了。”
    小鸟也要学会飞行,自己去找食物了。
    蝴蝶从茧里爬了出来,并伸展开它们的翅膀,成双成对地在花间飞舞。
    小鱼说:“太好了!我又可以更舒畅地游泳。”
    小蝌蚪的尾巴怎么都不见了呢?哦!原来它们都变成了小青蛙了,它们不只忙着捉害虫,还放声“哇!哇!哇!”地叫着跳来跳去呢!
    夜晚,小壁虎忙着在墙壁上、屋檐下吃飞虫。
    七星瓢虫正忙着帮助庄稼捉蚜虫这个大坏蛋呢!
    夏天,许多动物的幼崽离开安全的家巢,开始到外面去闯荡生活了。
    
从这篇课堂习作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想象力是何等丰富!
    阅读课型的教学任务包括识字(方法与前面类似)、阅读理解和朗读指导。与阅读理解过程有关的的思维能力训练则应根据课文特点采取相应的策略。如在教人教版第5册的《花钟》一课时,我们先让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某一自然现象,然后再要求学生根据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知识设计一样物品(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在教人教版第1册《雨点儿》一课时,我们先让学生进行相似联想(雨水能起正面作用的联想,如有利于干旱、沙漠地区)和相反联想(雨水能起负面作用的联想,如洪涝灾害),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想象“如果我是雨点儿……”;在人教版第2册的《兰兰过桥》一课中,则让学生设计自己心目中的未来的桥;在人教版第3册《黄山奇石》一课中,则通过提供怪石、苍松、奇峰等的图片让学生发挥大胆想象为这些图片的情景分别起一个类似“仙人指路”这样富有诗意的名字,从而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童话在小学中、低年级段课文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对于童话类课文可以采用续编、仿编、改编童话等策略以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
2.培养直觉思维能力的策略
    美国著名的创造性研究专家帕内斯曾指出,人的创造性是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脱离问题解决过程便无创造性可言。这一点在直觉思维上的体现尤为突出。因此,在直觉思维的培养上,我们尝试采用以下策略:先给学生创设问题,鼓励学生设计解决方案并预测解决的结果,再让学生应用逻辑推理方法去验证。如在教人教版第2册的《司马光》一课时,我们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救那个落水儿童并分析能否使之安全得救。有的学生提出“在水缸上放一根木棍,让落水的小孩抓住木棍”;有的学生提出用一根绳子让落水小孩抓住攀上来;而有的学生则认为司马光的办法是最合理的,因为当时情况紧急,不让小孩被水淹死的最好方法就是让水流出去。从这个孩子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他能抓住水的多少和孩子得救这两件事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这就是一种直觉思维能力,而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显然有利于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爱迪生救妈妈》时,给学生创设几个与光的反射原理有关的情境,让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第6册《惊弓之鸟》一课时,则给学生提供很多类似的推理情境,但是我们要求学生先运用直觉思维预测结果,然后再进行逻辑分析与推理,并将推理结果与直觉思维结果加以比较。
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观察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来实现。从表面上看,这三种能力的培养似乎和逻辑思维关系不大,而实际上都离不开逻辑思维的指引与调控。如在拼音教学中,要使创编儿歌、看图写话或看图编故事等活动有效,老师们都会强调应抓住拼音字母的主要音、形特征来编;观察图片则要抓住图片场景、人物的重点和主要特征,而且还要注意观察的先后顺序。在识字教学中,创编生字故事、生字谜语同样要抓住生字的音、形、义的主要特点,编猜谜语活动中的谜面应符合一定的要求,创编的儿歌要尽量押韵,等等。上述看图写话、用生字编故事、仿编和改编童话等活动中所涉及的抓重点和抓主要特征,以及选材、布局谋篇和词语雕琢等环节,事实上都无一不与逻辑思维有关。
    而对于直觉思维来说,瞬间作出直觉判断必须建立在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积累基础之上,而知识积累显然是逻辑思维的产物。而且,为了使直觉判断不停留在主观臆断层面,还需要对直觉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作认真的逻辑分析与推理,才能够对直觉思维成果的科学性与客观性作出正确的判定。
    至于写读后感、写评论等以分析、比较、判断、推理为主的活动,其本身就是典型的逻辑思维过程。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应该贯穿于创造性思维培养过程的始终,具体的方法包括:教师提问启发、提供分析和推理的背景资料、以扩展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经验与知识,以及提供范文并尽可能要求通过写作表达来反映思维的成果等。
4.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策略
    发散思维对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创新,必须强调发散思维,没有发散思维(也称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或多向思维)就不会有任何创造性的萌芽和创造性的成果。可以说一切创造都起源于发散思维。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策略很简单,只有八个字:求异、逆向、多向辐射。只要能沿着这八个字指引的方向去培养发散思维,就能速见成效。如在教人教版第5册《秋天的雨》一课时,课文描写的是积极向上的秋,为了使学生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我们在让学生阅读各种不同风格的写秋文章(古诗词、散文等)之后,鼓励他们自己去感受秋天,并努力用求异、逆向、多向思维从新的角度、新的观点去写出《我眼中的秋》。从最后完成的习作来看,很多学生所写的秋都大不相同:有的写秋天的声音、颜色、气候,有的写秋天给人的感受,有的甚至从四季想到了不同人的性格。这显然是发散思维在起作用。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张扬个性,以个性化的方式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个有效策略。例如在一次三年级的语文活动课上,教师要求学生提前一星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录制自己喜欢的几种声音,然后根据这些声音编个故事,并通过网络配上贴画、插图,再用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结果在汇报课上,各组的表演异彩纷呈:有的以小组形式说唱《交响乐团的故事》,有的用课本剧表演《森林运动会》,有的以配乐诗朗诵《听,秋虫在呢哝》;有的更是异想天开——实地演奏《厨房里的锅碗瓢盆》……
5.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的策略
    辩证思维是使人类认知具有全面性、深刻性和洞察力的根本保证,因此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贯彻在创造性思维培养过程的始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重视实践研究的科学态度:如在教学《蜜蜂》一课中,教师先让学生填写法布尔的实验假设、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及实验推测,使学生从中体会并学习科学家准确完整记录数据、处事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然后教师再带领孩子们走入昆虫世界,指导他们深入生活,学会观察与发现;要求他们仿照课文提出自己新的试验假设,并通过小组合作,用科学态度,对自己的试验假设进行尝试与验证。许多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看了大量的课外书籍(包括中国李盛源和法国法布尔的两种版本的《昆虫记》)而且纷纷写出思维较为严密的试验研究方案及科学小论文。
    (2)鼓励学生运用辩证观点看问题:在教第五册《陶罐和铁罐》一课时,孩子们提出:“为什么铁罐会随着年代而消失呢?”“铁罐的消失与他傲慢的性格有必然联系吗?”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并没有急于正面回答,而是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学生主要通过自主探究和讨论进行学习),并鼓励学生要辩证地看问题。与此同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有关陶铁科普知识的介绍以及和课文寓意相关的若干文章。结果,不仅在两个课时内按时、高效地完成了课标的要求,还使学生们自己圆满地回答了上述问题——“铁罐是因年代久远而氧化,而作者是抓住陶铁罐的本质特性,用拟人化手法赋予他们相应的人物性格,编写了具有人文教育意义的寓言”。学生们没有将课文寓意表面化,而是学会了用辩证的眼光分析问题,使科学性和人文性达到统一。
    (3)帮助学生分析发散思维中的合理因素与不合理因素:很多教师为了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往往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对学生的任何不同想法全都加以肯定。我们认为,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并没有错,但教师要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适当的引导,要帮助他们看到其中的合理与不合理因素。如上述《司马光》一课中,学生所提出的利用木棍和绳子的两个办法中,教师要启发学生认识到这两种办法在别的情境中也许能救人而在当前情境下是行不通的,因为其前提是要能找到这些工具,而且落水的人要能够抓住这些工具。

三、支持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理想教学环境

1.扩展阅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经验和表象积累
    帕内斯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不能离开预先的知识储备,否则培养便不会成功。没有积累,没有基础,学生视野狭窄,必然影响思维的敏捷性和广阔性。由此可见,无论是形象思维所需的表象积累、直觉判断赖以形成的实践经验和知识积累,还是为培养逻辑思维、辩证思维所需的背景知识、多角度和正反面的资料,都需要扩展阅读材料的支持。
2.新型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为创造性思维培养创设良好的心理空间
    著名特级教师徐鹄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只有松软的泥土里,才能长出智慧的幼芽。”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指出:“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    可见,创新思维只有在自由自在的心理空间才能孕育、诞生。而新型的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则为此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为这种教学结构特别支持能创设上述良好心理空间的教与学方式。
3.现代信息技术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现代信息技术对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体现在:
    (1)网络资源所提供的大量扩展阅读材料有利于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2)基于网络资源和工具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对发散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大有好处;
    (3)多媒体课件所提供的图片、视频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可以大大丰富形象思维所需的属性表象积累,并提供大量有关各种联想和想象(特别是创造想象)的优秀范例,从而有利于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4)多媒体课件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扎实的双基训练是创新的土壤,教师应发扬传统中的合理、积极因素,同时摒弃传统中封闭、守旧的东西,这样才能既打好坚实的基础,又能实现大胆的创新。

参考文献:

[1][2][3] 何克抗.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文教学改革[J].中国电化教育,2005(10):5-10.
[4]何克抗. 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促进健康发展
创新,语文分享教学的最高境界
吴娟:打造语文教学民主氛围与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