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规范与标准】中药敷贴技术

【技术概况】



贴敷治疗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根据疮面部位、颜色局部辨证,分为阴证、阳证、半阴半阳证,选择不同的贴敷剂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患处局部常规消毒,将所选药物调配不同基质,制成膏药或油膏制剂贴敷于患处或皮肤特定部位。因其富有黏性,能固定患部,使患部减少活动,并保护溃疡疮面,可以避免外来刺激和细菌感染,还可以对肿疡起到消肿定痛,对溃疡起到提脓祛腐、生肌收口的作用。

贴敷治疗按疮疡面积分为特大、大、中、小4种,疮疡面积大于15厘米×15厘米为特大,疮疡面积大于10厘米×10厘米,但小于或等于15厘米×15厘米为大,疮疡面积大于5厘米×5厘米但小于或等于10厘米×10厘米为中,疮疡面积小于或等于5厘米×5厘米为小。

公立医疗机构价格标准



国家项目代码:004100000010000

项目编码:410000001

项目内涵:含药物调配

计价单位:每个创面

三甲医院:12元

三乙医院:11元

二甲医院:10元

二乙医院:8元

二乙以下医院:8元

【适应证】



凡一切外科疾病初起、脓成、溃后各个阶段,均可应用。

【禁忌证】



皮肤过敏或溃疡脓水过多的患者,易引起湿疮,不宜应用。

【技术操作标准】



(一)器械和药品准备

膏药、油膏制剂、纸或布、竹签或压舌板等。

(二)详细操作步骤

按配方用若干药物制成的膏药、油膏制剂,再用压舌板将膏药或油膏摊在纸或布上,疮面局部消毒,然后敷贴患处。膏药使用前应加温软化,趁热敷贴患部,使患部得到较长时间的热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抗病能力。由于方剂的组成不同,运用的药物有温、凉之异,所以在应用时就有各种不同的适应证。若创面红肿扩散应采用箍围贴敷。

1.加味太乙膏(出自《外科正宗》)

(1)组方:玄参、白芷、归身、肉桂、赤芍、大黄、生地、木鳖子各60克,阿魏9克,轻粉12克,柳槐枝100段,血余炭30克,铅丹1200克(别名东丹),乳香15克,没药9克,麻油2500克。除铅丹外将余药入油煎,熬至药枯,滤去渣滓,再加入铅丹(一般每500克油加铅丹195克),充分搅匀成膏。

(2)功用:消肿清火、解毒生肌。适用于一切疮疡已溃或未溃者。

(3)用法:隔火炖烊,摊于纸上,随疮口大小敷贴患处。

2.阳和解凝膏(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

(1)组方:鲜牛蒡子根、叶、梗1500克,鲜白凤仙梗120克,川芎120克,川附子、桂枝、大黄、当归、川乌、肉桂、草乌、地龙、僵蚕、赤芍、白芷、白兹、白及、乳香、没药各60克,续断、防风、荆芥、五灵脂、木香、香橼、陈皮各30克,苏合油120克,麝香30克,菜油5000克。第1日将鲜白凤鲜梗熬枯去渣,次日除乳香、没药、麝香、苏合油外,余药俱入锅煎枯,去渣滤净,秤准重量,每油500克加铅丹(烘透)210克,熬至滴水成珠、不黏指为度,撤下锅来,将乳、没、麝、苏合油入膏搅和,半个月后可用。

(2)功用:温经和阳、祛风散寒、调气活血、化痰通络。用于一切疮疡阴证(如贴于背脊上第3脊骨处,可治疟疾)。

(3)用法:摊贴患处。

3.千捶膏(经验方)

(1)组方:蓖麻子肉150克,嫩松香粉300克(在冬令制后研末),轻粉30克(水飞),铅丹60克,银朱60克,茶油48克(冬天需改为75克),最好在大伏天配制。先将蓖麻子肉入石臼中捣烂,再缓入松香末,俟打匀后,再缓入轻粉、铅丹、银朱,最后加入茶油,捣数千捶成膏。

(2)功用:消肿止痛、提脓祛腐。用于一切阳证,如痈、有头疽、疖、疗等。

(3)用法:隔水炖烊,摊于纸上,盖贴患处。

4.咬头膏(经验方)

(1)组方:铜绿、松香、乳香、没药、生木鳖、蓖麻子(去尖)、杏仁各3克,巴豆6克,白砒0.3克,捣成膏,为丸如绿豆大。

(2)功用:有腐蚀之功。用于疮疡已成脓而不能自破者。

(3)用法:每日用1粒,放于膏药上,贴于疮疡中心。

5.玉露膏油膏

(1)组方:芙蓉叶不拘多少,去梗茎,研成极细末,加入4倍凡士林,调匀成膏(每300克,油膏中可加医用石炭酸10滴)。

(2)功用:凉血、清热、退肿。用于一切阳证。

(3)用法:调敷患处。

6.冲和膏

(1)组方:紫荆皮150克(炒),独活90克,赤芍60克,白芷30克,石菖蒲45克,研成细末。

(2)功用:疏风、活血、定痛、消肿、祛寒、软坚。用于疮疡半阴半阳证。

(3)用法:葱汁、陈酒调敷。

7.回阳玉龙油膏

(1)组方:草乌(炒)、干姜(煨)各90克,赤芍(炒)、白芷、天南星(煨)各30克,肉桂15克,研成细末。

(2)功用:温经活血、散寒化痰。用于一切阴证疮疡。

(3)用法:热酒调敷,亦可掺于膏药内贴之。

8.生肌玉红膏

(1)组方:当归60克,白芷15克,白蜡60克,轻粉12克,甘草36克,紫草6克,血竭12克,麻油500克。先将当归、白芷、紫草、甘草4味入油内浸3日,大勺内熬微枯,细细滤清,复入勺内煎滚,入血竭化尽,次入白蜡,微火化开。用茶盅4个,预放水中,将膏分作4处,倾入盅内,候片刻,下研细轻粉,每盅投3克,搅匀。

(2)功用:活血祛腐、解毒镇痛、润肤生肌。用于一切疮疡溃烂脓腐不脱、疼痛不止、新肌难生者。

(3)用法:将膏匀涂纱布上,敷贴患处,并依溃疡局部情况,可掺提脓祛腐药于膏上同用,效果更佳。

9.红油膏

(1)组方:凡士林300克,九一丹30克,铅丹4.5克。先将凡士林烊化,然后徐徐将两丹调入,和匀成膏。

(2)功用:防腐生肌。用于溃疡不敛。

(3)用法:将药膏匀涂纱布上,敷贴患处。

10.生肌白玉膏

(1)组方:尿浸石膏90%,制炉甘石10%。石膏必须尿浸半年(或用熟石膏),洗净,再漂净2个月,然后煅熟研粉,再加入制炉甘石粉和匀,以麻油少许调成药膏,再加入黄凡士林(配制此膏时用药粉约3/10,油类约7/10)。

(2)功用:润肤、生肌、收敛。用于溃疡腐肉已尽、疮口不敛者,以及乳头皲裂、肛裂等病。

(3)用法:将膏少许匀涂纱布上,敷贴患处,并可掺其他生肌药粉于药膏上同用,效果更佳。

11.消痔膏

(1)组方:煅田螺30克,煅咸橄榄核30克,冰片1.5克,共研细末,和匀。用4倍凡士林调匀成膏。

(2)功用:消痔退肿止痛。适用于内痔、赘皮外痔、血栓痔等出血、水肿、疼痛之症。

(3)用法:将膏调敷痔上。

(三)治疗时间及疗程

薄型的膏药或油膏,多适用于溃疡,宜于勤换;厚型的膏药或油膏,多适用于肿疡,宜于少换,一般5~7日调换1次。具体治疗时间需依据病情做适当调整,以病情好转或转入另一阶段为疗程结束。

(四)关键技术环节

应根据患者情况辨证选用膏药或油膏,在贴敷及换药时要动作轻柔。肿疡病,摊贴宜厚;溃疡病,摊贴宜薄。

(五)注意事项

凡疮疡使用膏药或油膏,有时可能引起皮肤焮红,或起丘疹,或发生水疱,瘙痒异常,甚则溃烂等现象,这是因为皮肤过敏,形成膏药风(接触性皮炎);或溃疡脓水过多,由于膏药或油膏不能吸收脓水,淹及疮口,浸淫皮肤,而引起湿疮。凡见此等情况,可以改用其他药物。

此外,膏药或油膏不可去之过早,否则疮面不慎受伤,再次感染,复致溃腐,或使疮面形成红色瘢痕,不易消退,有损美观。

(六)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偶有患者有皮肤过敏及湿疮等,停止贴敷,或改用他药、他法。



部分内容来源:《全国医疗服务价格—中医项目技术操作指南》《四川省省管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编汇(2023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药物外治法
膏药制作技术及临床应用2
全虫蜈蚣散与红升丹、白降丹、黄丹、红油膏
中医外科疾病外治法
简明实用中医外科诸证方剂小手册
膏药制作技术及临床应用 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