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中模糊语言的运用技巧

复杂万端、变化无穷的现实生活中,模糊现象比比皆是。作为人类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中,也有许多是模糊的、多功能的模糊语言。所谓模糊语言,指的是在意义上不明确,在表述形态上不清晰,内涵伸缩性大,解释或理解可变性大的社会交际使用的语言。这类模糊语言的运用,在文学创作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与多种的效应。因为,作为客观社会生活与人的内心世界的能动反映的

文学创作,构成作品的诸因素的基础是语言,由于客观事物与人的思想的内涵与外延经常呈现着亦此亦彼的模糊状态,它们没有也不可能有绝对的清晰与固定不变的界限,因而就要求作家必须娴熟地掌握运用许多模糊集合的语言,以充分表现出丰富多彩的人物思想感情和复杂多变的客观现实生活,使读者在欣赏中卫真切、更完善地理解感受作品的全部内容,更好地接受最大限度的艺术信息量。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及其续作者,也经常在书中娴熟地运用了大量的模糊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构成故事情节,揭示题旨内蕴。书中模糊语言成功运用的范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就其模糊语言运用的类别特点与艺术效应而言,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一是用喻写形,以虚写实

《红楼梦》作者在刻画人物、塑造典型时,既注意到用精确细致的语言进行实写,又经常以模糊不定的语言进行虚写。常常是用喻写形,以虚写实。书中对主人公贾宝玉的肖像描写,就运用了大量模糊集合的语言与比喻——

(他)头戴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传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鞋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嗔视而有情;项上金缡缨络,又有一根玉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王。

这样描写,乍一看似乎十分细致具体,然而认真一琢磨,究竟宝玉身材高矮、胖瘦怎样仍然不得而知。至于紫金冠、金抹额、大红箭袖……到底啥个样子,只好让读者发挥想象力与调动生活积累去解决了;而如月之面,如花之色,如刀裁之鬓,如墨画之眉,如悬胆之鼻,如秋波之睛等等一连串的比喻描写,也都属于模糊语言的集合,更得靠读者各自的体验去心神领会了。可见,对贾宝玉的肖像描写,是运用模糊集合语言用喻写形、以虚显实的一个范例。至于对大观园中的另一个女主角林黛玉的形象作者写她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似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些外形描写,也都是借物象征,借人比喻的,是一连串模糊语言的集会。究竞这个多情善感的少女姿色身材如何,无从精确知道。然而,正是通过这样模糊语言和比喻的运用.却述到以虚带实、写意传真的艺术效应,让读者从中得到审美愉悦并激发他们驰骋想象,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生动。

不仅对主人公的形象运用了模糊语言来描写,就是其他一些次要人物,《红楼梦》作者也往往采用以虚带实的侧写手法和用喻写形的比喻手法来表现。就如对令人难以忘怀的女奴——晴雯的肖像,作品中就没有作详细的描述,但却细写了与晴雯比美的袭人是“细挑身子,容长脸儿”,被贾蔷抬举为怡红院的第一号种子。但与晴雯相比,连对她带有很大偏见的王夫人也不得不承认“模样儿比晴雯次一等”。晴雯被赶出大观园后,袭人评论说:“太太只嫌他生得太好,未免轻狂些。”通过王夫人与袭人的话,从侧面表现出了晴雯的俏影,达到了以虚写实、写意传真的艺术效应。又如66 回写尤三姐自刎的形态、场景,书中也只用“可怜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难再扶”这两句比喻性的模糊语言,却把尤三姐那如桃花一般殷红的鲜血洒满地上、象“玉山”一样洁白的身躯倒卧闺房的惨烈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收到了比用一般精确具体的语言细写鲜血横流、惨不忍睹之状更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艺术效果。

二是欲言还休,耐人寻味

文学作品中,对人物语言的描写,常见的是让人物直抒胸臆,畅所欲言,言尽意尽。而在《红楼梦》中,作者却经常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让人物欲言还休,故留余意,以收到一种含蓄蕴藉的表达效果。这种“欲言还休”的语言表达方祛,也是模糊语言运用的一种类型。就如第98 回,写在宝玉被骗与宝钗成大礼时,林黛玉却孤苦伶仃地病卧潇湘馆。当她得知宝玉与宝钗成亲的消息时,精神依托

顿时全线崩溃了。然而即使在她生命弥留之际,还“痴情未断,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这句气绝时惨号式的“遗言”就属欲言还休、故留余意的模糊语言。在这里,究竟她是一往情深地向宝玉问好,关照他“你好生保重”呢;还是满怀怨恨,责怪他“你好狠心”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读者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去玩味,去猜测,给人一个“意在言外”的色调韵味与想象天地。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在第77 回

中,作为黛玉的“影子”出现的俏丫鬓晴雯,在他被王夫人无辜迫害撵出大观园卧病在家时,面对自己可信赖的知己宝玉,她也倾诉了肺腑之音作为遗言:“……我今儿既担了虚名,况且没了远限,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 ”“说到这里,气往上咽,便说不出来,两手已经冰凉。”这段憾心荡腑的“遗言”,也是欲言还休、故作中断的模糊语言。在这里,她究竟是想说:早知如此,我当日就不该真心实意地伺候你,与你情深谊重呢?还是说:早知如此,

我后悔当日没有索性以身相许呢了……因此这样模糊语言的运用,可谓别出心裁.比她言尽意尽的精确语言表达,更有一番令人玩味思索的韵致。

类似这样把话说了半截子,由于各种原因没说完的模糊语言的例句,在书中比比皆是。有时这样句式还作为表达人物特殊情感的一个手段。就如34回,写宝玉被打后,空钗来探塑他时,“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这急收的半句咽住的话,也是模糊化的语言。它表现了宝钗对宝玉多少深沉的亲切与关怀之情;又显现出一个大家闺秀特有的软怯娇羞、轻怜痛惜之情,可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了。又如30 回,写黛玉与宝玉拌嘴。黛玉赌气说:“我死了呢?' 宝玉说,“你死了,我做和尚”,黛玉一听此话,“登时把脸放下来”, 骂了宝玉几句。宝玉后悔不及,“登时脸上红涨,低了头,不敢作声。”黛玉“见宝玉憋的脸上紫涨,便咬着牙,用指头狠命的在他额上戳了一下子,'哼’了一声,说道:'你这个——’刚说了三个字,便又叹了一口气,仍拿起绢子来擦眼泪。”黛玉这句没说完的半截子话,也属于模糊语言,包含了她对痴心的宝玉又恨又爱、既想看又不忍心看的复杂心情。多少心事,都融在这欲言而又不言之中。显而易见,这样模糊语言的运用,实际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潜台词”,它是“无声胜有声”,可以增强语言的含蓄性,加大表达内容的信息量,也因此可以强化表达的深度,更好地刻画出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产生别具一格、摄魂追魄的艺术魅力。

三是一语双关,言此意彼

《红楼梦》中,还经常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利用一语多义、或形象相似、谐音等有关条件,着意使作品的某些部分获得双重意义,达到旁敲侧击、言此意彼的艺术效应,使得语言表达更加含蓄曲折、生动活泼。这也是《红楼梦》中模糊语言运用的又~个类型。其中最典型的范例莫过于第8 回,写宝钗劝宝玉不要喝冷酒的故事情节。宝玉听劝后,马上令人烫了来饮。黛玉一旁听了“只管抿着嘴儿笑。”可巧黛玉的丫环雪雁走来给黛玉送小手炉,黛玉便借题发挥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我了呢。”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叫我送来的。”黛玉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了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这段人物对话,也是一连串一话双关的模糊语言的集合。表面上,林黛玉责怪的是雪雁听紫鹃的吩咐来送手炉,实际上是一语双关,旁敲侧击,弦外有音,言外有意,讥笑宝钗费心劝宝玉,表明“喝点冷酒也不至于冷死”。并嗔怨宝玉只听宝钗的话、宝钗说了就依。黛玉的话表面上讲的是送手炉的事,实际上句句都指宝钗劝宝玉喝冷酒这件事,是指桑骂槐,把宝玉和宝钗都奚落了一番。再如28 回,写一次宝玉看着宝钗的香串子时,对宝钗生的肌肤丰泽,动了羡慕之心。他忽然想起“金玉”一事,不觉呆了,这情景恰好被林黛玉碰见了。当宝钗问她:“你又禁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黛玉笑道:“何曾不是在房里来着?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宝钗道:“呆雁在那里呢?我也瞧瞧。”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一声飞了。”这里林黛玉临机一动编绉的“呆雁”,实际上是以雁喻人,挖苦讽刺宝玉这个出神看着宝钗忘了接香串子的“呆子”。这个一语双关的模糊语言,把林黛玉那种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以及对宝玉见到姐姐就忘了妹妹的嗔怨,都维妙维肖地揭示无遗。

不仅是人物对话,就是在书中一些诗词、歌谣和歇后语中,也经常运用语音相同或相近的谐音双关的模糊语言。就如具有全书开卷点题之称的俗谚口碑“护官符”所写的——

贾不贾,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了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这个俗谚中,表面上用语模糊,但句句运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既把贾府大家族、史家大富豪的显耀与富有点出,又以“金陵王”来实指王家的财富与权势,并借“大雪”之“雪”把皇商薛家的百万之富形象地谊染而出。这种用谐音的模糊语言编成的歌谣,含蓄委婉,意味深长,又内蕴深刻,揭示题旨。

四是用语朦胧,含蕴无穷

《红楼梦》中,还经常故意运用一些较朦胧含蓄甚至带有歧义性的语词,实是更凝炼含蓄地友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语言包含有最大的容量,产生含蕴无穷的艺术效应。这种范例,书中俯拾可得。就如第7 回,焦大的醉骂:“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折了胳膊往袖子里藏。”这段骂语,含糊其词,属“囫囵语”,究竟爬灰者是谁,养小叔子者又是谁?其中内幕,隐而未露,只是如此扑朔迷离一笔带过。又如第6 回中,写凤姐与贾蓉的见面,在贾蓉办完应办的事,辞别凤姐之后——

这凤姐忽然想起一件事来,便向窗外叫:“蓉儿回来。”外面几个人接声说:“传蓉大爷回来呢。”贾蓉忙回来,满脸笑容地瞅着凤姐,听何指示。那凤姐只管慢慢吃茶,出了半日神,忽然把脸一红,笑道:“罢了,你先去罢.晚饭后再来说罢。这会子有人,我也没精神了。”贾蓉答应个是,抿着嘴儿一笑,方慢慢退去。

这是一段运用模糊语言的精彩描写。从用语来看,隐隐绰绰,十分朦胧,风姐究竞想起一件什么事了不得而知。叫回贾蓉后,又不交代何事,“只管慢慢吃茶,出了半日神”,又为何“忽然把脸一红”?不知其故。想了半夭,只说'罢了,你先去罢,晚饭后你再来说罢。这会子有人,我也没精神了。”这句话,更是话中有话,妙不可言。究竟有什么阴私密语,不能在“有人”时说,还要呆到晚饭后没有人但“ 有精坤”时悄悄地说呢?这其中难言之隐,只有那细心的有些类似生活体验的读者,凭着这些模糊的只言片语,经过反复玩味思索,才能辨其真意,窥见其真心,达到了用语朦胧、含蕴无穷的艺术效应。

无独有偶。在第87 回中,写六根未净的“槛外人”怪异奇特的幽尼妙玉和惜春下棋时,宝玉进来了,“一面与妙玉施礼,一面又笑问道:'妙公轻易不出禅关,今日何缘下凡一走?’妙玉听了,忽然把脸一红,也不答应,低了头,自看那棋。”宝玉自觉造次,连忙陪笑道歉。“宝玉尚未说完,只见妙玉微微的把眼一抬,看了宝玉一眼,复又低下头去,那脸上的颜色渐渐的红晕起来。”接着,还“痴痴地问着宝玉道:'你从何处来?'”……这段年轻古怪的女尼妙玉与宝玉的神态、语言描写,用笔十分含蓄朦胧。但透过妙玉的“脸一红”、“低了头”、“看了宝玉一眼”、“又低下头”……这一系列忸怩羞怯的神态细节描写,却把这个心寄红尘的女尼那对宝玉的脉脉钟情的内心隐秘,表现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正是通过这番模糊语言的运用,把他们二人之间心犀相通、有着微妙的感情联系剖现出来,大大增强了细节的情态内蕴与艺术光彩,造成了鲜明的艺术感应。

在交代故事情节时,《红楼梦》中也经常以朦胧的语言来描述,给人们留下许多思索、想象的余地。就如第47 回“冷郎君惧祸走他乡”一节中,写了宝玉与湘莲的一段私下对话——

……湘莲道:“眼前我还要出门去走走,外头游逛,三年五载再回来。”宝玉听了,忙问:“这是为何?”湘莲冷笑道:“我的心事,等到跟前,你自然知道——我如今要别过了。” ……宝玉想了一想,说道:“……只是你要果真远行,必须先告诉我一声,千万别悄悄的去了。”说着,便滴下泪来。柳湘莲说道:“自然要辞你去,你只别和别人说就是了。”

这一大段私下密语,作者采用了极其隐晦模糊的语言来写,诚如脂评所说的,其“包藏含蓄文字之中真能量也!”究竟柳湘莲有什么难言的苦衷,逼使他要远行,且长年不归呢?他要远走时,又再三交代宝玉:“只别和别人说就是了”。作者将柳湘莲惧祸远行这个故事情节,写得含糊其词,十分诡秘,十分含蓄,足以令读者再三推测玩味,这也是用语朦胧、含蕴无穷的一个范例。

五是巧借语境,心领神会

所谓语境,指的是符合人物的特定处境、特定心情的语言环境。《红楼梦》 中在进行人物语言描写时十分注意巧妙地借助特定环境、特定时机、特定说话对象等语境因素,有意无意地使人物语言省略化与模糊化,使表达.为意思呈现亦幻亦真、颇费猜测的状态,造成一种彼此心领神会、不必道明的艺术效应。就如第20 回写到,由于黛玉讽刺宝玉被宝钗“绊住”引起与宝玉的一场吵架。吵的结果,两人相互推心置腹。于是,“黛玉啐道:'我难道叫你远他?(指宝钗)我成了什么人了呢?——我为的是我的心!’宝玉道:'我也为的是我的心。你难道就知道你的心,不知道我的心不成?' , 在这里,宝黛两人这几个反问句,发自肺腑,口气很重,充满激情,但从语言表达角度而言,却又都属于模糊语言之列。究筑“我的心”、“你的心”指的是什么具体内容,十分模糊难讲。然而由于对话者是一对情深意挚的情侣,两人“心心相印”,尽管此“心”难解,却能彼此心领神会,终于两人和好知初。这些模糊集合语言构成的对话,恰是巧借特定环境(只是两人在场)、特定的说话对象(互为知已的情侣)的语境条件,达到了不必细表却能言传意会的表达效果。

又如第32 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一节中,写宝玉向黛玉“诉肺腑”时,“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其含意囫囵模糊,一般人难以理解。然而,尽管林黛玉完全领会它的真正含意,可她听了后,“怔了半天,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你这个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 ”当宝玉一语道破地说:“好妹妹,你别哄我,你真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白用了心,且连你素日待我的心都辜负了。你皆因都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的病了。”在这里,到底“你放心”是何所指,作者始终没有让宝玉直说明白,可由于巧借了两个互为知己的情侣私下“诉肺腑”的语境条件,因而收到了比直说所不可比拟的巨大表达效果。无怪乎,当黛玉听了宝玉这番话后,“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竞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竞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出,只管怔怔的瞅着他。此时宝玉心中也有万句言词,不知一时从哪一句说起,却也怔怔的瞅着黛玉。”你看,这对生死与共的情侣,尽管只困绕着“放心不放心”这句模糊的语言作文章,可谓情语简单,单调至极。但因巧借了两人之间此时此情的特殊关系、特殊语境的因素,因此这样的“不说之说”,却包涵有丰富的韵味,两人都能心领神会。而当宝玉拉她再听一句再走时,她便一而拭泪,一面推开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这若隐若现、貌似模糊的话语,由于适如其境,恰如其人,其间潜藏着多少会心的回答,难言的衷情,深厚的挚意,悠悠的哀怨,给人一种含蓄深邃、回肠荡气的艺术情韵。这正是巧借语境所达到的奇妙的效应。

同样是“你放心”这译的话语,在第34回中也以模糊语言表达形式,表现得韵味十足。当宝玉被打后,“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的黛玉,也赶来探望他。听到宝玉反过来安慰她的话后,她“心中提起万句言词,要说时却不能说得个句。半天,方抽抽噎噎的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句话,表面上似乎黛玉在劝宝玉改掉他的叛逆行为。实际

上,却包含了她对封建统治者的愤懑之心,她巧借探伤的特定环境,以“反语”表心态:激励宝玉,要经受考验,“可不能改了”。因而听了这句“反语”式的慰问话后,宝玉“心有灵犀一点通”,立即心领神会到黛玉的一番苦心与真实想法,马上回答,叫黛玉“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并毫不掩饰地表态:“我便为这些人(具体指谁,不指明)死了,也是情愿的。”正是这样巧借语境,互表心曲,达到了彼此心领神会的境地,也凸显了人物的典型性格。

总之,《红楼梦》中大量的模糊语言的成功运用,形式多样,特点各异,效果强烈。它对扩大作品审美感染力,使读者获得动人的美感和意境的升华,让人物典型形象丰满生动,起了特殊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模糊语言的运用,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复杂、丰富、多变客观现实生话与作者认识、反映能力以及创作心理之间的一种矛盾折射。《红楼梦》中模糊语言的运用,就渗透了作者的精神气

质、文化素养、思想感情与审美情趣,是作者对世态人生的感知方式与思维方式的一种特殊的外化形态。只有从理性上、整体上把握创作的艺术规律,辩证地恰如其分地运用模糊语言,才能把客观事物表现得界屈曲深婉,并使之具有一种烟迷雾罩朦胧美的艺术效应。这样的创作规律与方法,可以作为我们今天文学创作的借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终极解密——红楼梦
从语境中看《红楼梦》对话
《红楼梦》重要情节简述(24)
梦里红楼——“真”的世界
87版红楼梦与后四十回“黛玉之死”:一个是灾害,一个是悲剧
《红楼梦》年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