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析《围城》中的女性悲剧

这篇论文以钱钟书的小说《围城》为中心,集中讨论这部小说中的女性悲剧。这是以前《围城》研究不够充分的地方。
小说中出现的不同的女性形象并不是简单的点缀和陪衬,她们大多也是作者讽刺的对象,给人的印象是除了唐小姐,似乎都不是什么好女人。这些女性形象在钱锺书剥皮见骨刻画中像极了小丑,这种表面上看起来的嘲讽让人们忽略的她们身上的悲剧色彩,而我认为这正是钱锺书在为这些女性悲剧命运发出的一声无奈的叹息。
围城是一个悲观人生的象征,在城里徘徊的不仅仅是方鸿渐一个人,《围城》里的女人们也是在城里城外的矛盾中挣扎,她们的悲剧命运同样值得同情,本文就从这一角度出发,分析《围城》中女性的悲剧人生。

关键词:女性 悲剧

《围城》是钱锺书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也是钱锺书最成功的文学创作。小说的故事是由主人公方鸿渐于1937年乘法国邮船白拉日隆子爵号(Vicomte de Bragelonne)自欧返国开始,主要讲述方鸿渐回国后经历事业上的一波三折,和在爱情方面与几个女人的情感纠葛。作者用幽默辛辣的讽刺,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活画了30年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 (1)的辛酸人生。
《围城》涵概了太多意义和丰富知识。很难简单的定义它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你可以说它是知识小说,可以说它是现实主义小说,也可以说它是恋爱小说,更可以说它是幽默讽刺小说。因此有“史景迁的结论是如果没有西方文化知识的读者是无法领会《围城》里的讽刺文,同时无法分辨是博学还是在卖弄。何独西洋文化,其实读者对中国文化不甚了了的,也一样不能欣赏这部小说。”(2)而《围城》的象征,在大多数的读者眼里正象书中的比喻,围城是象征着婚姻,其实围城可以象征很多东西,作者在后来也通过方鸿渐之口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3),的确“《围城》象征着方鸿渐的人生观,实际上也代表作者自己的。”(4)也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关于《围城》的分析文章很多,大多是关于小说的主题和钱锺书的智慧,人物分析也集中在方鸿渐这个主人公身上。的确小说成功地塑造了方鸿渐这位具有丰富喜剧表象的悲剧主体,可是小说中出现的不同的女性形象也并不是简单的点缀和陪衬,她们大多也是作者讽刺的对象,给人的印象是除了唐小姐,似乎都不是什么好女人。这些女性形象在钱锺书剥皮见骨刻画中象极了小丑,这种表面上看起来的嘲讽让人们忽略的她们身上的悲剧色彩,而我认为这正是钱锺书在为这些女性悲剧命运发出的一声无奈的叹息。正象钱锺书在《说笑》一文中说到“一个真有幽默的人别有会心、欣然独笑,冷然微笑,替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5)围城是一个悲观人生的象征,在城里徘徊的不仅仅是方鸿渐一个人,《围城》里的女人们也是在城里城外的矛盾中挣扎,她们的悲剧命运同样值得同情,本文就从这一角度出发,分析《围城》中女性的悲剧人生。



性格决定命运,而决定性格的又是什么呢?心理学家荣格分析“一般来说,性格的复杂是基于千变万化的表象(行为)而言的。其实,性格复杂归根结底受制于深层因素,即所谓灵魂深处,如动机。正是人们内心所产生的动机是复杂的,决定了行为的复杂性。处于行为和动机之间,便是处世态度。处世态度也决定着动机的是否发生,从根本来说,处世态度受制于动机,受制于积累的应激经验。所以了解人的性格,必须纵深窥探。”(6)所以想要分析《围城》中女性悲剧命运的暗示,首先要对她们的经历和生存环境有所了解。
小说里作为知识分子的角色出现的女性,她们的出身和经历各不相同,这也成就了她们千差万别的性格特征,鲍小姐的无情与放浪,苏文纨的虚荣与媚俗,孙柔嘉的刁滑与心计,唐晓芙的纯真与幻想……但是对于她们悲剧命运起着决定意义的还有一个统一的大环境,这就是当时纷乱矛盾的时代背景——20世纪30年代末期的中国。
《围城》的故事是从1937年开始的,这一年的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多年恐吓、蚕食中国领土之后,日本终于全面开战。日本在华北扶植亲日政府,迅速巩固其对该地区的占领。中国在淞沪一带进行了更加顽强的抵抗。双方死伤惨重。1938年,日本在南京扶植亲日政权,与华北的亲日政权遥相呼应。武汉失守之后,国民党军队继续溯江而上,撤过三峡之后在四川重庆设立陪都。“历史该如洛高所说,把刺刀磨尖当笔,蘸鲜血当墨水,写在敌人的皮肤上当纸。”(7)虽然《围城》没有直接描写战争但小说中战争无处不在。方鸿渐和另外四人结伴,或坐公共汽车、或坐船、或步行,有时还坐轿,长途跋涉几个星期,投奔三闾大学那方净土。相关几章写得很精彩,很微妙地介绍了战乱所造成的影响。与此同时,这个时期的中国文化正统受到西方文化的侵蚀,儒家道德体系分崩离析,女性解放的思想出现在知识女性的意识里,但这种意识并不是彻底的革命,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以及它的基础宗族制度的封建遗留还在继续贻害着女性及女性知识分子,在整部小说中到处弥漫着这些女性知识分子无力也无从解放自己的怅惘情绪。她们兼修中西文化有现代意识,她们追求人格价值体现与理想生活境界,而她们却无法摆脱男权的宗法制度,无法摆脱颠沛流离的动荡时世,她们在这种矛盾的夹缝中寻求突围,这种尴尬的处境,注定了她们的悲剧命运。



《围城》中的各位女性在作者笔下大多是讽刺和鄙夷的对象。对她们身世和经历的交代也不似方鸿渐那样的长篇,需要读者从细枝末节来仔细搜寻,太多时候我们带着作者笔墨中的感情去揣摩她们,而忽视这些饱受情感折磨的女性知识分子隐于文本的来龙去脉,如果清楚了解了她们的真实的生存状况,那么我们会发现这些的女性无论怎样挣扎突围都无法改变被宿命的纠缠,也是正这些知识女性对自我命运的觉悟和清醒,在她们身上那些悲剧的色彩才更加的强烈。下文将通过对这些女性的逐一分析来阐明这个观点。

1、 鲍小姐
鲍小姐这个人物只在小说中第一章出现便结束了,她是对方鸿渐命运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一个角色。她与方鸿渐的风流一夜,成为间接导致方鸿渐和唐晓芙的爱情失败的原因。长期以来鲍小姐在读者眼中一个叛经离道的人物,她有姓无名,暗寓贬意,杨绎曾揭谜:“小说里的方鸿渐就受了鲍小姐的引诱。鲍鱼之肆是臭的,所以那位小姐姓鲍。”(8)而关于她的出身,小说里虽然没有明确的表述,但从 “葡萄牙人有句谚语说:‘运气好的人生孩子,第一胎准是女的。’因为女孩子长大了,可以打杂,看护弟弟妹妹,在未嫁之前,她父母省得下一个女用人的工钱。”(9)来看,我们可以知道鲍小姐的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虽然家族中有欧洲人的血统,也摆脱不了中国人男尊女卑的观念的影响,她没有自由,也没有机会念书,由于是家中长女,必须充当廉价的劳役,被父母使唤,所以走出这样困境的人生成为她的梦想,她很聪明,很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就象书里所说的“鲍小姐从小被父母差唤惯了,心眼伶俐,明白机会要自己找,快乐要自己寻。所以她宁可跟一个比自己年龄长十二岁的人订婚,有机会出洋。” (10)鲍小姐寻找到了自己的出路,却陷入另一个困境。她的未婚夫能够给她金钱却不能给她爱情,他比她大了十二岁,他是“一个半秃顶,戴大眼镜的黑胖子”(11)而鲍小姐“纤腰一束,正合《天方夜谭》里阿拉伯诗人所歌颂的美人条件:‘身围瘦,后部重,站立的时候沉得腰肢酸痛’长睫毛下一栓欲眠似醉含笑带梦的大眼睛,圆满的上嘴唇好象鼓着在跟爱人使性子”(12) 兼具了年轻与美貌,他们是极不相称的一对,根本不可能有爱情在他们之间发生。鲍小姐的感情之门被封锁,她需要他未婚夫提供的优越生活条件来生存下去,她很清楚贫穷的艰辛,所以她放弃了一般少女对爱情的追求,然而在心底她又渴望自由的爆发。极端的矛盾在鲍小姐身上体现,爱情受到禁锢和压抑,所以她从性的解放中来释放自己。在放浪形骸的背后,在冷漠无情的面具下面藏着她深深的痛楚。文中把鲍小姐比喻成“熟肉”(13)“熟肉”的保质期是短暂的,喻示着她短暂青春过后的悲凉结局。

2、 苏文纨
苏文纨也是方鸿渐的爱慕者之一,并且她的身份和学识远在方鸿渐之上,她向方鸿渐伸出垂青的手却并没有得到她希望的爱情。方鸿渐也认为苏文纨“是最理想的女朋友,有头脑,有身份,态度相貌算得上是大家闺秀”(14)但是与此同时,方更确信自己不会爱上苏文纨。其实,一直以来,方鸿渐残忍的把苏文纨把当作填补空虚的工具。在鲍小姐下船之后,在上海感怀伤春之时,方鸿渐出现在苏文纨的面前,寻求温存与慰籍。表面上看苏文纨喜欢沉迷于“爱情与智力的双重游戏”流于浮浅和庸俗,其实她只不过想激起方鸿渐的爱情热情,她对方鸿渐用情深刻从女人的嫉妒中也能体现,在回国的船上,在对唐表妹的策略上,在对孙柔嘉的态度上,都可以看得出来。苏文纨是自信的,一是对自身条件的自满,二是方鸿渐对她爱情的错误暗示,第二点是造成她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以至最后,在苏文纨得知方鸿渐爱的是唐晓芙时彻底绝望,意气用事地嫁给自己原本十分厌恶的“四喜丸子”曹元朗。总结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苏文纨虽然渴望被爱,又有海外留学的经历,但是这并未改变扎根于她意识深处向父权妥协的奴性,她依然视男性为女性的归宿,她的自我解放意识,依然在麻木不仁中沉睡。
另一方面,在苏文纨身边的男性也沉醉在男权为尊的角色里无法自拔。苏文纨是个具有王者风范的女性,她骄傲,高高在上,而对于想得到爱情的她来说这样的姿态显然违背了男权的驾驭观念。首先是方鸿渐及他的家人,在他们心里并没有因为苏文纨的才学而更加欣赏,相反的,在残留的男权宗族观念影响下认为“女人念了几句书最难驾驭。”(15)而方的潜意识里也受到了这种观念的冲击,尽管他留学西方数载,可对于女人接受高等教育仍然心存排斥,更何况让他去仰视一个女人呢?他说“有头脑脑有才学的女人是天生了教愚笨的男人向她倾倒的,”又说“真聪明的女人决不用功做成才女,她只巧妙的偷懒——”(16)再者是赵辛楣,虽然他自小就认定苏文纨会成为他的太太,也对这份爱情忠贞不渝,但他却不能对苏文纨俯首称臣,他有他的男人的骄傲,始终不肯为爱情低头,后来也因为悔恨导致了和汪太太之间的闹剧。相对于前面提到的两位曹元朗的成功不言自明。
苏文纨没有得到自己渴望的爱情,只能去满足自己的虚荣,她的悲剧是自身性格和男权意识的正面冲突的体现。
3、 唐晓芙
“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不愿意把她嫁给方鸿渐。”(17)唐晓芙聪明漂亮、活泼可爱又率性,在《围城》里众多被讽刺着的女性中是最完美的一个形象。就是这样的一个女性形象,也逃不掉命运的哀叹,她在没有打算和方鸿渐恋爱的时候爱上了方鸿渐,而这次爱情远离她心中的理想,“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18)当她对有丰富过去的方先生说这句话时,粉碎的不仅仅是方鸿渐的梦,连自己纯洁的少女情怀也留下了伤痕。唐晓芙所占据的笔墨固然不多,但是她的淡出代表着完美神话难以存在于现实的悲剧。


4、 孙柔嘉
孙柔嘉是《围城》里最精彩最完整的女性,文中不乏对她的细腻刻画,从语言、表情、行为,都有生动描写,许多读者也正是通过这些描写来分析得出孙柔嘉是心机深重,自私狭隘的庸俗女人。可是她又与方鸿渐这个主角有一点很相似,那就是孙柔嘉的身上同样具有现实的典型意义,同时也是普通知识女性的悲剧代表。杨绛在《记钱锺书与<围城>》中的这句话可以证实这一点。“她原来是我们这个圈子里最寻常可见的,她受过高等教育,没什么特长,可也不笨;不是美人,可也不丑;没什么兴趣,却有自己的主张……”(19)
的确孙柔嘉是一个很现实的女人,同那个时代大多数女人一样,把自己嫁出去作为人生的目标和事业。然而她必须自己努力,她的身世和鲍小姐有几分相似,也是家中的长女,只不过她家庭的环境要优于鲍小姐,她可以念书提高自己的价值以便在社会上独立,而对于前途和婚姻她毕竟需要自己钻营打拼。孙柔嘉的父母对她远远没有象对儿子一样的爱护,所以她把亲情投靠给了她没有儿女的姑母,来为自己寻求经济上和亲情上的保障。另一方面,又不远万里的背井离乡去外地教书,这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采取的行动。
表面上看孙柔嘉是很幸运的,她在去往三闾大学的路上遇见了一贯怜香惜玉的方鸿渐,开始了孙柔嘉为获得自己向往的爱情而布置的层层圈套。这些圈套是给方鸿渐的,但同时也套住了孙柔嘉本人,在她成功的嫁给方鸿渐的同时,她的悲剧也开始了。孙柔嘉毕竟是个刚毕业的小女孩,她对男人的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在船上偷听到方鸿渐和赵辛楣的对话之后,一个初涉社会的少女对方鸿渐的仗意言语产生了好感。而这个时期的孙柔嘉在一群良莠不齐的男人周围做事,她又必须为自己寻求依靠和保护,况且在战乱的时候她曾经与方鸿渐共付患难,此时的情境正应了天时地利人和,加之柔弱的表现和舆论的压力,方鸿渐又一次糊涂的堕入了爱情的旋涡,这一次连方鸿渐也不清楚自己到底爱不爱孙柔嘉,其实那只是对李梅亭恶意的语言进行冲动的反击。终于孙柔嘉的“处心积虑”没有白费,她成功的得到了她心仪的男人——方鸿渐。在那样一个男权至上的社会孙柔嘉很聪明的绕过了正面对方鸿渐的追求,以特有的降低姿态来使方鸿渐陷入,这一点她要比苏文纨聪明的多,因为她更深谙那种时代里女性必须低于男性的潜规则,可是就算她再高明,这一手段只能用于方鸿渐身上,在那样的动荡的年代里,在虚伪丑恶的人世中,她选择和追求好男人的范围小之又小,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无用”的方鸿渐,在那样狭小的圈子里的确是上佳人选。孙柔嘉达到了她的人生目标,却拉开悲剧婚姻的开始,在进入围城之后才发现,这原本也不过是另外一个困境。她一心想把丈夫方鸿渐当作事业去经营,而方鸿渐却不轻易肯接受她的驾驭。她企图通过控制丈夫而得到的女性生存保障的愿望破灭了,她被围困在城中找不到出路。孙柔嘉在围城内外的徘徊与挣扎正是她自身的悲剧命运的体现,同时是对当时普通女性知识分子的无力挣脱命运的枷锁的一种标示。

5、 其他女性
小说中除了出现以上四位与方鸿渐有情感瓜葛的女性以外,还从一些情节中穿插各式各样的女人。其中有几个形象生动的女性,在她们身上同样可以感受到那隐匿着的悲剧气息。
方鸿渐第一次相亲的对象,那个阅读了《怎样去获得丈夫而守住他》的张小姐,作者就借助方鸿渐的心理活动“丈夫是女人的职业,没有丈夫就等于失业,所以该牢牢捧住这碗饭。”(20)来道出,作为女性的可悲与可怜。而书中闪过的另一位女人汪太太也是一个没有“历史”的悲剧人物。在小说中,汪太太的悲剧式婚姻的开头和结尾是隐匿的。而三闾大学的另两位女性,范小姐和刘小姐,在汪太太的引导下出场。其中描写汪太太酷似了苏文纨,而且图有才气嫁了个极不相称的丈夫,以至心中怨积日深,得了个病美人的姿态,这个人物的悲剧也照应了苏文纨的悲剧,而她所牵引出的两位女性同样被困境包围着,她们在一场男主角无心的相亲中尴尬收场,无奈又无力的“突围”之后虽然淡出文本,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命运的作弄与悲凉。
这些女性作为穿插于《围城》的过客,为时代给女性带来的悲剧又添上了沉重的一笔,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些文字背后隐约的叹息声。

“爱情的悲剧是情感冲突和社会冲突的一种特殊形式。”(21)而这些游走于《围城》中女性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时代的悲剧与个性悲剧的冲突与结合。在她们生活的时代里,封建父权意识无处不在的摧残与锈蚀,使得每个置身其间的女性都无处遁形。她们因此而只能把实现自我的方式局限在婚姻的范畴里,而且对于情感的被动于压抑酿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同又相似的悲剧。虽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下的旧中国,女性接受教育和先进思想的机会增多,但是封建社会男权的宗法制度,无时无刻不制约着女性真正的解放,长期以来从思想上的压制与灌输,使得这些接受西化教育的女性知识份子仍然没有勇气反抗争取自己的权利,而大环境方面岌岌可危的国情也为这些女性的命运增添了无法喘息的压抑,所以说这些女性身上体现的不仅仅是爱情婚姻上的困境,更是她们自身无力也无法摆脱的时代环境所给予的操控而无奈妥协的悲剧命运。
注释:

(1)钱锺书著:《围城》,《围城·序》,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10月第1版,第4页。以下戏剧《围城》中的引文均引自此版本,不再另标注版本,只标注页码。
(2)汤晏著:《一代才子钱锺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第250页。
(3)《围城》第144页。
(4)汤晏著:《一代才子钱锺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第252页。
(5)钱锺书著:《说笑》,《写在人生边上》第31页 ,辽宁人民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2000年5月第1版。
(6)[瑞士]荣格原著,刘烨编译:《荣格的智慧——荣格性格哲学解读》,中国电影出版社,第5页。
(7)《围城》第40页。
(8)杨绛著:《记钱锺书与<围城>》,《围城·附录》,《围城》,第371页。
(9)《围城》第13页。
(10)《围城》第14页。
(11)《围城》第23页。
(12)《围城》第13页。
(13)《围城》第5页。
(14)《围城》第25页。
(15)《围城》第34页。
(16)《围城》第83页。
(17)杨绛著:《记钱锺书与<围城>》,《围城·附录》,《围城》,第374页。
(18)《围城》第111页。
(19)杨绛著:《记钱锺书与<围城>》,《围城·附录》,《围城》,第376页。
(20)《围城》第46页。
(21)瓦西列夫/著,赵永穆,范国恩,陈行慧/译:《情爱论》,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第351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围城》:方鸿渐和三个女性暧昧纠缠,为何却娶了普通平凡的孙柔嘉
王元化“痛诋”《围城》探究
《围城》探微(上)
方鸿渐
《围城》——妙“喻”连珠
钱钟书《围城》:人生处处是围城,我们都是方鸿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