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人一句:听大师讲孤独

一人一句:听大师讲孤独

文/sin



只要你真正尝试着作为个体而存在,你就会明白那是最骇人的存在方式,就会毫不讳言地将之作为最崇高的方式。

——克尔凯郭尔《恐惧与战栗》

爱是人类生存问题的唯一满意的答案。

——弗洛姆《爱的艺术》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人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别人他人的个体,这就是“自我意识”。一旦拥有了自我意识,人就会产生孤独感,它的本质是一个人独自面对陌生世界的无助和恐惧。于是人们通过聚众狂欢、仪式、组织集体、吸毒、有节奏的音乐、创造性活动、性等方式来消除“自我”或与他人“融合”来克服孤独感。宗教的意义也是通过完全顺从上帝来消除自我。


萨特也有相似的论述:他认为人有“绝对自由”,即做任何事的自由,但是要为自己的选择负完全的责任,因此与绝对自由相伴的是'绝对责任”。绝对责任带来的是巨大的无依靠感和惶恐感,因此人学会了通过融入集体来消除自我,以逃避绝对责任。于是人有时候渴望自由追求个性,又会因为孤独无助而融入集体放弃自我,之后又想要挣脱集体的束缚追求自由——萨特以此来解释社团集团的形成与消亡。这又让我们想到了叔本华的刺猬理论,即人与人的相处像两只刺猬相互取暖,因为寒冷它们相互靠近,又因为被对方的刺所刺伤而相互远离。




叔本华的另一个观点是,无聊感驱使人去寻找一些事情来做以消耗多余的注意力,避免自己意识到发生在自己身上悲剧的事实:我们毫无意义的生命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老甚至死亡。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描述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们不断重复的工作就是这样一种消耗注意力、淹没“自我”的行为。


在海德格尔的哲学里,人与人的主体际共在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自己任别人摆布,还有一个极端是自己任意摆布别人。前者就是逃避“绝对责任”,后者是追求“绝对自由”。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有把前者叫做受虐者,把后者叫做施虐者,受虐和施虐都是实现“融合”的方式。


再来看弗洛伊德,他的理论里有所谓的“出生创伤”。人出生时,脱离了母体中安全的环境,开始独自接触外部世界,这对婴儿造成心理创伤,是之后所有焦虑的原型。当人在受挫而感到焦虑时,就会无意识地想要重新回到母亲的腹中,回到那个安全的环境中,回到那种无意识的生存状态,这种想要回到‘无我’的无意识状态的愿望就是所谓的“退行”冲动,是俄狄浦斯情节的根源,也是心理疾病产生的原理。




荣格对此也有类似的描述:“获得了当下意识的那些人是寂寞的。因为他们每向完全的意识走进一步,他们就更进一步地远离了属于整个群体的那种原始的、纯粹兽性的神秘参与,更一步地避免了淹没在一种共同的潜意识中。他们每走一步,就意味着把自己从芸芸众生所栖息的潜意识母体子宫中撕裂出来。”


以上所有论述都有一个共同的内涵:清醒的自我意识使人焦虑(弗洛姆所说的自我意识带来的孤独感、萨特所说的绝对责任带来的彷徨和无依靠感、叔本华所说的无聊感、弗洛伊德理论中的受挫时的退行冲动)——这就是人孤独的本质,于是人通过消除自我来逃避焦虑(弗洛姆说的一系列方式、萨特说的遁入集体、海德格尔说的两个极端、叔本华所说的消耗注意力的行为、弗洛伊德说的退行都是消除自我的方式)。


罗素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样,他说对自我的过分关注是心理问题的根源,因此他主张用对外物天然的追求热情来消除对自我的过分关注以获得健康的生活。弗洛姆认为,孤独是人类的生存问题,而爱是对这一问题的成熟答案。克尔凯郭尔则告诉我们,要去信仰,去成为自己。




参考书目:

弗洛姆《逃避自由》《爱的艺术》

萨特《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欧文亚龙《叔本华的治疗》

弗洛伊德《压抑、症状和焦虑》

荣格《现代人的精神问题》

罗素《幸福之路》

克尔凯郭尔《恐惧与战栗》《致死的疾病》



本文系同道读书会成员原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成为爱情大师?
25个直击人性的本质的话
哲学家谈哲学:哲学是什么?
【学点哲学】关于人性的24个经典表述
本能与满足:爱是一门艺术?
用爱拯救孤独的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