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副出处较多的对联
醉度千山2017-07-211评

一副出处较多的对联

黄明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一般认为最早的对联是后蜀主孟昶写的一副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而所谓对联,则要求上下两联不但左右对称,即在字数、音节、词义上都需对等,并且还要求词义上的对立、对比、对应。这些要求类同于修辞中的对偶句,在我国最古老的诗歌《弹歌》中,已具有了原始的对偶形式,而在《诗经》篇章里,对偶句已相当普遍了。

当然,对联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因字形限定无法更易,有时也未能像联律要求的那样完全对称。由于伴随时间的推移,有些对联的出处因为相互转抄转引,或有重复雷同,甚至以讹传讹,错谬叠出的现象。而笔者孤陋寡闻,偶尔涉猎其间,以为出处较多的一副对联是:一担重泥拦子路;两岸纤夫笑颜回。

此联有多种版本,其中最接近的两种版本出自唐寅和林大钦。传说唐伯虎有回在两面临水的田埂上观赏田野风光,忽遇一老农挑一担河泥狭路相迎,两人互不相让,便以对对子定夺输赢,老农指着肩上的担子出联:“一担重泥拦子路。”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竟愣了半天,始终对不出来,只好脱鞋下水,恭让老农。这是一句谐音妙对,“重泥”谐音“仲尼”,即孔子;“子路”则是孔子的学生,为七十二贤者之一。过了很久,唐一次外出访友,遇一官老爷坐船游冶,被风景所迷,命纤夫即时回船,纤夫们说笑间将船驳回。唐触景生情,突发灵感,因此才吟出下联:“两岸纤夫笑颜回”。也是一语双关,谐音巧用,“纤夫”谐音“庆父”,即“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之庆父;“颜回”也是孔子的学生,亦为七十二贤者之一。

如此足对,一时传为佳话。而民间另有一说,则是林大钦对一农夫出句。此联也有写为:一担重泥拦子路;两岸夫子笑颜回。而“夫子”者,同下文“伕子”皆指孔子。

最浪漫的版本出自大文毫苏轼杭州大守任上。东坡君第二次起复知杭州,一时政通人和,便组织人力清浚西湖淤泥,沿湖岸筑一条长长的白堤,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德便称之为苏堤。于是乎他不免踌躇满志,自得意满起来。一次微服郊游,见众多农夫在挑塘泥肥田,便信步走上一条田埂,不料迎面碰上一挑泥农妇。苏学士大言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吾乃读书之人,汝妇当让道于我。”妇人一笑:“既自称读书人,当能对?”东坡说:“胸藏斗牛,岂止能对!”妇人脱口而出:“一担重泥挡子路。”苏轼大惊,半晌无言,望着他的窘态,两旁田埂往返的农人不禁哈哈大笑。还算他机敏过人,见此翻然感悟,赶忙对道:“两行伕子笑颜回。”

虽然对出,但却心有余悸,于是收敛狂态,脱了鞋袜下水,拱手礼让农妇。

也有种说法是,(清)李调元对一农夫等等,不一而足。但无论何种版本,变的是应对时窘态百出的学者士大夫,不变的是出对时从容不迫的农人。这恰应了时下流行的一句话,所谓“高手在民间”。

而最凄楚的版本则是一赴京赶考的举子,在途经一独木桥时,与一挑土农夫相遇,遂以对联决定胜负进退。结果举子败北,为此郁郁寡欢,竟至一病不起。临终前他嘱家人竖碑,刻此半联碑上,若干年后,被郑板桥路过时足对。

一副妙联演绎出几段虚实不辨的故事,孰是孰非,或者皆谬?我生就鲁钝,暂且抛砖在此,借以引出方家之玉,使之理乱钩沉,得到正本清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被称为“江南第一才子”的对联故事
'两艇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这副对联暗含哪4个人物?
瞧一瞧看一看,3副精彩绝伦的对联,给你文化的享受
怪体诗的读法
修辞趣味故事大观(精)
对联百讲·77·回文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