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的成长太需要你左右陪伴了

 



一位妈妈曾这样跟我抱怨:


我丈夫工作很忙,下了班又总是捧着手机。周末要么应酬要么加班,陪孩子的时候特别少。为这,我没少跟他闹,可是总是没用。罗老师,你能帮我劝劝么?


像这类妈妈的抱怨,不在少数。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谈到很多重要的课题:父亲缺失、假性单亲家庭、留守儿童……


但是说到底,还是有不少父母,尤其是父亲们,对于陪伴孩子的重要性,缺少认识。


安全感的重要性,很多父母应该都知道。从我的第一本书《爱从懂孩子开始》,到现在这本新书《陪伴是最好的教养》,我一直都在强调安全感对于孩子未来诸多好的品质建立的重要性。而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来说,父母的陪伴,就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基石。


然而,总有一些家庭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保证对孩子的基本陪伴。与父母在一起的日子聚少离多,或者父母全心投入的高质量陪伴过少,都很容易造成孩子安全感匮乏、规则意识淡漠、自控力缺失等系列问题。这类孩子,我们称之为“留守儿童”。


别以为只有生活在农村的那群孩子是留守儿童,城市中同样潜存有大量“假性单亲家庭”和留守的孩子——明明父母就在家里,但是却像是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房客”,要么父母和孩子各玩各的,要么大人早出晚归,成天也不能跟孩子打上一个照面。


如此,跟真正的留守儿童生长的家庭一样,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亲子关系逐渐疏远、淡漠,于无形中损害孩子的健康成长。


所以,今日的文章,并非单纯在聊“留守儿童”。那些本来有条件陪伴孩子,却因为各种理由很少陪孩子的父母,在阅读此文时,请将本文所有的“留守儿童”一词,自动替换为“缺少父母高质量陪伴的孩子”,或者“生活在假性单亲家庭的孩子”。


这些父母陪伴过少的孩子,他们到底要面临怎样的困境呢?


父母陪伴,尤其是父亲陪伴孩子过少,孩子更可能出现情绪、性格问题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留守儿童,他们有更多焦虑情绪,更多敌意,性格内向,更少合作沟通。父母均缺失对儿童的心理行为影响最大。其中,父亲缺失儿童性格更内向,更难于合作沟通。这也表明父亲对儿童人格和行为的影响确实是不同于母亲的。


留守儿童表现出来的心理行为问题,其直接原因是亲子分离。如果这种状况无法改变,那么这些孩子的问题行为就会一直存在,学校教育也很难改变这种现状。


虽然大部分学校会采取相应措施,去关心留守儿童,但是对于那些特别叛逆的孩子,老师的关心也是微乎其微,甚至有的孩子最后会被老师无奈放弃。


因为追根究底,亲子分离最直接破坏的,是孩子的安全感。父母的远离、关爱的缺失直接让孩子得出结论:“我是不被爱的、我是不值得爱的。”所以,想要补偿孩子的安全感,父母是不二人选。安全感不好的孩子,更容易产生自卑、自弃的心理。无形中,反社会行为的种子就埋进了留守儿童的心理。


父亲缺失的留守儿童,自控力能力差


父亲在孩子成长中大量缺席,会直接导致孩子的自控能力低于非留守儿童。


自控力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是孩子成长到卓越的神秘武器。尤其孩子越大,越能看到“自控力”的影响力之大。懂得自律、自控的孩子,情绪调节能力更强,社会化程度更高,自我规划和管理能力当然也就更好。


而想要孩子建立好的自控力,父亲角色的早期陪伴必不可少。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父亲缺席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心理,更容易引发孩子的问题行为


有一些父母工作或者做生意很忙,他们偶尔有时间陪伴孩子的话,几乎唯一的关注点,都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孩子学习成绩好便罢,若不好,父母就会一顿批评说落——大部分时候,这点亲子共处时间都花在“数落孩子”上头了,因为父母陪伴少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几率相当高。


这就像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父母缺席、亲子关系疏离——(导致)孩子成绩差、各种表现差强人意——(导致)父母批评孩子——(进一步导致)亲子关系疏离……


这个过程中,孩子只能从父母的行为上读到:“他们关心的只是我的成绩,不是我;他们不会接纳这样不好的我;我是差劲的,不值得爱的……”


有数据显示,孩子的心理需要长期被忽视、压抑,自控水平也会大大降低,从而引起更多的问题行为。


假性单亲家庭中,母爱向溺爱发展,孩子更容易被惯坏


父亲主要的功能之一是帮助儿童在心理上与母亲分离,帮助母亲避免过度情绪化地处理她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所以,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如果没有父亲存在,会让母爱向溺爱发展。因为儿童在遇到痛苦时更多地到母亲那儿去寻求安慰,而想玩时,则更多地想到父亲。


中国传统上就有“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中国父亲在家庭中多扮演“权威”的角色,是理性的榜样,是社会规范、道德、价值理念的直接示教者,在家庭中处于第一位,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他人。父亲的赞同和拒绝对孩子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因此,在儿童出现不良行为时,父亲比母亲更容易制止它。相反,父亲缺失的家庭中,孩子出现行为问题的概率也就更高,因为母爱泛滥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缺乏规则意识,陷在母亲浓厚的情绪、情感和女性思维包裹中,无论是情绪管理还是行为管理上,都更容易出问题。


关注孩子教育,微信搜索功夫妈咪

我是功夫妈咪,喜欢我就滑到文末帮点个


我们如何做?


1.五岁之前父母都不要离开。


如果父母,尤其是父亲在儿童较小年龄时离开,会影响儿童的情绪发展。如果父亲外出工作不能避免,可以通过缩短分离时程,增加联系频率的方法,减少父亲不能陪在子女身边的危害。比如多打电话,多利用假期回家,平日里孩子妈妈在家里请多做父子沟通的中间人等等。


2.多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比如,要去了解孩子在家里,在学校的生活,多问“你今天在学校里有什么开心事儿吗?”“你最近遇到什么困难吗,也许我可以帮你。”而不只是关注“你学习成绩怎样了?”“你最近都还听话吧?”


如此,通过恰当的学会倾听和引导,更多的表达亲子之间的关心和爱,走进孩子们的心扉,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亲密。


3.表达期望,但不强求


发现孩子学习问题的时候,先倾听,再引导,不要上来就是指责。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对孩子的期待,询问孩子的具体困难,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但不逼迫、强求。


发现孩子不合适的行为问题时,温和坚定地指出来,并告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不能因为觉得内疚/亏欠孩子,就过分迁就。


最关键的是,要积极地通过各种沟通,卷入到孩子的生活中,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被关注、被接纳的,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期待,并获得支持。一旦家长通过这种方式与孩子建立平等、信赖的关系,孩子就会发展出更多的适应性行为,父母缺席所带来的损害,也就能大大降低。


4.不要纠结于经济条件的好坏,因为经济水平对留守儿童无明显影响


经济条件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并不大,他们表现出来的问题,与是否贫困无关。家庭的温暖,父母的爱怜,温暖的师生关系和友好的同伴之情,对孩子们来说更重要。


即使父亲不在身边,这些基本的心理需要也是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和方法得到满足的。通过对学校教师培训,对留守儿童父母引导,也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会如何处理情绪、解决问题的技巧,帮助他们增强自我控制,提高自我效能。


Tips:下面再次强调一些建议、提醒:


① 父亲外出打工,最好由母亲监护,儿童住在家里而不是学校;


② 父亲离开子女的时间不要太长,至少保证每年都能回家一次;


③ 与子女相聚在一起时,父亲卷入的程度和积极沟通更重要;


④ 增加联系频率,但不要总是关注子女的学习成绩;


⑤ 父亲外出打工期间,母亲或其他监护人应帮助儿童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⑥ 尽管父亲在外打工,但和谐的父母关系、家庭关系以及父母的期望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们切记: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教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关注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将影响一生
留守儿童4个常见心理问题及科普,别再让孩子们对爱死心!
猥琐性侵、意外伤害、监护缺失:留守儿童,谁来庇佑?
【父母必读】传递父性教育的圣火
很多心酸的事例表明:留守儿童的伤痛像暗涌,随时会爆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