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儿童国画作品及其老师们的范画(2)

一些家长带着没拿过毛笔也没有学过画的小孩子(大约5——8岁)来到国画班,课堂里大人比孩子还多,真不知该怎样教学,也不知儿童学国画有多大意义。是先学习齐白石,还是师法自然?或者同时进行?再搜来一篇文章放在这里学一下:

 

儿童水墨画问题大大多(转载)

 历时二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所表现出来的惊人的相对稳定性,深深制约着中国画作为意识形态的艺术发展。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看,中国画从形成发展到没落的过程,基本上保持着与社会平衡的进程,几乎没有出现突变的飞跃。中国画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在技术上不断完善,在绘画观念上不断缩小的历史。所以说中国画笔墨的抽象审美意味愈强,也预示着中国画形式规范愈严密,随之而来的,也就是使得中国画的技术手段达到最高水平的同时,变成了僵硬的抽象形式。这样画家便放弃了在绘画观念上的开拓而用千篇一律的技艺去追求意境,这种状况导致了中国画在发展后期形成了怪异的自我封闭,这种封闭致使中国画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节拍。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所以不用“中国画”的说法而代之以“水墨画”,目的是从物质承载方式上还原中国传统绘画的当代视点,使之处于非载道的意义层面。由一种形而上的文化使命回归到形而下的材质命名,水墨画在概念上似乎低了一种档次,但笔者认为这种命名在无形中拓宽了水墨的发展方向。材质是一种轻松,我们没有必要让一个民族的文化责任强硬的负担于某一画种身上。

  我想作为一个从事校外水墨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在弄清这一大背景之后再去思考自己的教学,否则,我们的教学很可能是一种盲目。

  从现代意义上去审视水墨,有两重意义:一是水墨所包含的文化品格和人文精神,从这一点讲水墨是一个载体,虽然这一载体让我们感到过于沉重和艰难。二是水墨在形式上的高度完满和规范化所形成典型的民族特征的同时带来的负面效果是--时代感不够,它忽视了其它的视觉因素例,如:构成、色彩……等等。

从这两点讲儿童学习水墨画一是可以从中了解辉煌的民族传统文化;二是水墨画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可以使儿童在作画过程中在思维上有充分的拓展,同时教师以此作为一个课题来探讨儿童水墨教学的发展方向。

  而当我们环顾当今的儿童水墨教学时,难免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沉重感,面对历史遗留下的痼疾与现实的多方面不足,我们解决的力不从心。水墨在校外教育中究竟是怎样的状况呢?经笔者分析不外乎以下两种倾向:

  一、传统倾向 。与以往水墨习画方法一样,临摹成了唯一的习画手段。买上几本大师的作品集抑或是某个自封大师的作品集,几千年来已成程式的“牡丹”、“荷花”……在孩子稚嫩的手中得以再现,水墨表现的不确定性与孩子对材料的难把握和造型能力的欠缺三样一结合使其作品具有了某种纯绘画意义上的稚拙与单纯,而这种稚拙与单纯恰恰是我们成人绘画最缺少的东西,于是老师与家长对这种成果津津乐道。在兴奋之余我们何时自问过:如果偶然的成果成了教育的目标,那么教育还有存在的必要吗?传统派教学在目前的儿童水墨教学中占统治地位。

其二是现代倾向。笔者曾看到诸如此类“实验”作品。水墨在此仅是一种材质,不!实际上是各种形式的笔和墨由宣纸的平面转向了立体,转向了装置。这种在成人作品中本已落伍的表现形式在这里进入了儿童的作品,不可否认这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观念”——仅管这种观念未必是孩子的原创,尽管这种观念充彻暴力、压抑、怪秘,但即然打着“水墨”的旗号,那么我们就不应该丢掉水墨的本质,否则的话你去换了一个名称好了。丢掉水墨的本质来谈儿童水墨教学革新,还有意义吗?

  以上虽是两种不同的倾向,但教学成果上却一种惊人的相似:不论学生是什么年龄,也不论学生是什么个性,在什么样背景下成长的,实际上都重复着一种绘画形式--跟教师一样的绘画风格。近日笔者翻阅某新出版的水墨画教材,由于技法的统一使我有一种个人画集之感。而那些儿童水墨实验作品如果不细看小标签上的姓名真让人以为是出自一人之手,一些儿童画展评委曾有这样的感觉,有些儿童作品一看便可知道是某地某校的作品。

  导至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笔者分析一下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落后,这是导致目前传统倾向占统治地位的主导原因。教育理念的落后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把握科学的、与时代接轨的教学方向。二是社会在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浮躁心理对教师产生冲击,使我们的有些教师变的急功近利。为了检验教师的教学从而证明其优秀,我们的教学过分的追求目的性。这其中参赛获奖是一个最直接、最量化的办法,社会上由此派生出种种迎合教师的、以盈利为目的比赛,并产生了一批以此为业的“职业策展人”;当然与众不同在当下民众整体审美能力低下的情况下同样可以突出自己的优秀,于是为了追求“新意”,让儿童超极限的在作品中使用并不熟悉的新媒介新技法,以此来达到所谓的学术前瞻性,这是那些“现代倾向”水墨教学产生的根源。

  一个充满理想与浪漫的事业变成了纯粹的功利,这是校外教育的悲哀。

  以上两点到此为止。

  近二十年来我们学习西方教育理念来发展校外教育,取的成绩是显著的,但同时也应看到中国传统教育的许多优质也丧失殆尽,真正的校外教育体系实际上至今尚未形成,美术教育尤其如此。

  在此关头我们需理清思路、从教育规律出发,思考出一条合乎教育规律与时代节拍的儿童水墨画教学新路子。

  从绘画形式讲,传统水墨的笔墨技法还没有走到他的尽头。 “笔墨当随时代”,水墨的形式几千年来一直变化发展着,只是这种变化在后期形成了自我的封闭。现在已是二十一世纪的大工业时代,时代背景的变化促成了人的思维习惯、审美标准都与过去发生了差异。水墨画是有很大包容力的,在中西文化交流的今天,民族间的意气之争已毫无意义,我们应当冷静的互相取长补短。传统水墨视觉冲击力的缺乏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实验空间,如果借鉴西方解剖、透视、色彩那样的逻辑思维体系,将水墨的造型、构图、色彩上升到理论、建构成学科式框架,便可以使儿童水墨画教学摆脱传统的经验性、局限性,又显示了现代教育的理性、普及性,从而使儿童水墨教学重新焕发生机。

  以下是几种可能性的尝试:

  1、以写生为主要的学习手段。儿童水墨教学可以从临摹开始,但切不可生搬硬套,一笔一划模仿前人的方法,势必束缚少儿想像思维、压抑学习水墨的积极性,甚至把少儿教成小大人、小老头。笔者尝试让儿童用水墨工具直接对物写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静物、人物到风景、场景。面对活生生的对象,孩子们充满了激情和绘画的冲动。而且创作的作品极具个人面貌。

  2、传统水墨由于过分的追求画外之意导致画面本身的视觉因素贫乏,而水墨的以线条和墨块为形式的造型语言,与西方构成的点、线、面有着某种默契的相通,让构成进入儿童水墨的领域,进而架构水墨的画面表现新形式,使水墨在平面中走向极致,是儿童水墨朝前拓展的一个可能。儿童进行水墨学习之前,先进行单色的点、线、面构成练习,进而过渡到纯水墨的学习,可以丰富原先程式化的笔墨形式,使水墨呈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在此过程中,绘画形式的多样性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想象与创作的空间,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

  3、传统水墨画的色彩主要是固有色,与西画相比,传统水墨的颜色在画面的视觉张力方面显得单薄,我们是否可以将西方绘画领域中的色彩理论注入儿童水墨教学当中,进而建构儿童水墨的新色彩理论。西方的那些强调个人感受的画派如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的画面表现与水墨的画面表现有者惊人的相似,两者的融会贯通在理论上不成问题。

  4、固守水墨本质的同时使水墨越过平面走向立体是传统水墨在观念上的大解放。立体的走向有着多方面的选择:可以是装置的组成因素,也可以与其他画种结合,甚至可以在材质上进行改革。多样化的媒材代替代替单一的技法训练同时也增加了儿童的兴趣。当然这一前提是操守水墨本质--笔墨,笔墨是儿童水墨教学无论怎样创新的最后底线。

  总的来说,儿童水墨教学的重点是在了解和掌握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启发孩子去想象,通过水墨语言朝多方面的拓展来达到儿童思维能力的训练,进而达到儿童基础情感的培育和自身个性发展。

 

 

以下是儿童国画老师的范画与儿童们的作品,不必区分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画 #画画 #水墨写意 #传统文化 #艺术 #中国画 #绘画 #水墨画 #画 #美术 弘扬传统文...
学习传统水墨画从娃娃开始.....
中国山水画创作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水墨国画教学研习班 ▏8月,和童画创始人一起执笔挥墨,畅享水墨绘画带来的乐趣吧~
儿童水墨画特点浅析及教学策略
#国画#中国画#水墨画#美术#艺术#传统文化#绘画#画画#画#水墨写意 弘扬传统文化,一起画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