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国航天飞机爆炸
userphoto

2022.05.27 广东

关注
美国航天飞机爆炸:共14名宇航员惨死天空,皆因NASA隐瞒信息?
知识TNT关注
2022-05-27 09:23原创
大图模式
美国里根总统的演讲中曾说道:“挣脱大地粗暴的束缚,去触摸上帝的脸。”于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为此开发了航天飞机项目,一共有五架正式服役,前往太空执行运输任务。然而就在这5架航天飞机中,就有2架发生了航天事故,坠毁率高达40%,共14名宇航员惨死于天空,尸首俱裂,别说“触摸上帝”了,他们的家人再也无法触摸到他们了。
而这一切,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本来有时间补救,却因为一些疏忽和傲慢,导致了惨剧的发生。
大图模式
美国航天飞机
“挑战者号”事故:1.5万米高空爆炸解体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身负着科学实验的重任,在众目睽睽之下发射升空。广播和现场一片欢呼之声,然而在短短的两分钟内,发生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变故。
大图模式
当时的录像清晰地记录了一切:
升空过了五十多秒之后,航天飞机遭遇了风向的剧烈变化,一股黑灰色的烟雾从右侧尾部附近喷出,它迅速变得明显而剧烈,又过了大约两秒的时间,已经看到明火从接缝处开始逸散,灼烧着外机箱。
升空过了六十多秒的时候,烟雾改变了形状,飞机的平衡被破坏,然而发射指挥台没有做更多的指示,只是说:“挑战者,请加速。”
升空73秒的时候,航天飞机发生爆炸。
直播的播音员都不再镇定,他有些哽咽地说:他从航天飞机的第一次发射起就参与了直播,但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事故,“这不是正常情况,这不是计划中的”。
当航天飞机失事后,7名宇航员几乎可以说是被宣判了死刑。其中还有一位平民宇航员名叫克里斯塔·麦考利夫,她是一名教师,原本预定在航行的第四天为人们讲解太空中的植物生长、牛顿运动定律等课程,在民间享有一定名气,此事故一出,全国上下更是一片惊惧。
大图模式
克里斯塔·麦考利夫和她的学生
来见证她的家人和学生,更是在距离6.4千米的看台上失声痛哭。
大图模式
轰动的不仅是美国的媒体和民众,在第二天我国央视的《新闻联播》上,以头条的形式播报了这起恐怖的事故。放在以往,国外事件都一定是放在国内事件后面播报的,这小小的调整,足以说明这起航空事故对世界的影响力。
经过事后的搜索和调查,事实与众人眼睛看到的景象相反,飞机没有“爆炸”,只是飞机快速解体产生的烟雾与火球,让人们产生了“爆炸”的假象。
宇航员也没有立刻死去,当时他们所在的驾驶舱也从飞机上解体,在旋转和颠簸当中,有几名宇航员保持了意识,但随着驾驶舱从一万多米的高空开始自由落体,恐怖的重力加速度达到了人类承受极限的五倍以上,最终所有人都因此而死亡。
事故的调查和成因
最终,挑战者号事故调查委员会发现事故起因于一颗小小的O型环,它们对航天飞机的SRB(固体火箭助推器)部件起了连接和密封的作用,然而在发射升空的当天,O型环中的橡胶因为过低的气温失去了弹性,密封作用失效,溢出的火焰和热气烧穿了外储箱,造成飞机结构的损坏。
这只是外因,而内因是什么呢?毫无疑问就是NASA的疏忽。
在飞机发射升空之前,已经因为零件隐患和天气不佳有过好几次的延期,然而在好几次的协调中,问题都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
而且,和零件的承包商交流的只能说是工程技术层,NASA的管理层对此是一概不知的,他们甚至不知道低温会给O型环带来坏影响,而做决策的正是这些人。当时他们对外的报告总结出“这是由于沟通的不足”,事实上可以说NASA的组织结构有着根本问题。
有一位屡次提出警告,然而还是没能阻止事故发生的工程师,他名叫罗杰·博伊斯乔利,愤而辞职,改成为了一名工作场所道德规范的发言人,认为这次事故是“不道德的决策制定”。
里根总统针对这场事故进行了一场演讲,表示将永不忘记牺牲者的奉献和伤痛,继续开拓太空。
谁又能想到,隔了还不到30年的时间,类似的事故居然又一次发生了。
“哥伦比亚号”事故:返航穿越大气层时高温蒸发
时间来到2003年,第一架正式服役的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执行了它的第113次飞行。它成功完成了任务,从太空凯旋的时候,万千美国人都从电视上看见了那一幕:
大图模式
哥伦比亚号的发射(左)和坠毁(右上)
天空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火球,而后火球解体为四五个火球,带着长长的烟雾和亮光从天空坠落。镜头切回地面指挥台,不少人脸上都挂着泪痕。
整个过程持续了大约一分钟,而宇航员从觉察事故发生到死亡也只有这一分钟。他们在听到警报声之后仍试图控制飞机,然而在剧烈的颠簸和压力之下,他们在几秒钟之内就昏迷了过去,而后,随着航天飞机解体,他们也被高温瞬间化为焦炭。
大图模式
哥伦比亚号残骸
事后,超过2000件的哥伦比亚号残骸被找到,其中包括手臂、足、躯干、心脏在内的人类遗体,这些人体现在被储存在航天器装配大楼专门的隔间中。
同样的事故为何发生?
哥伦比亚号事故的起因是:一个公文包大小的绝热泡沫塑料从外储箱脱落,击中了飞机的左翼,产生了一个大洞,使得飞机通过大气层的时候,在高温和高压的双重夹击下迅速解体。
大图模式
这次看似也是由零件故障导致的事故,但和挑战者号有些不同的是:NASA早就得知了隔热泡沫的脱落和撞击,经过评估,确认哥伦比亚号在返回途中有很高的可能性坠毁,高达90%,然而他们对航天员和民众隐瞒了这件事。一直到2013年的坠毁十周年,这件事才被爆料,一时间引起了轩然大波。
既然知道问题所在,为什么不在航行的十几天内拿出解决问题的态度呢?这又是NASA一次致命的疏忽!
事实上,航天飞机的隔热泡沫脱落并不是第一次发生,而且他们经过了反复的测试,发现这种情况无可避免,虽然这会撞击在机翼和机体上造成少量的损伤,但从来没有发生过事故。
但他们没有对意外状况进行充分的预估,比如这块脱离的泡沫有多大、会给机体带来的损伤是否有一个极限值等等,一切一切的“不可避免”和“不放在心上”,又一次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这7名在机舱内自拍的宇航员甚至不知道,自己早在十几天前就被宣判了死亡的命运,他们既没有机会自救,也没有机会考虑这些损伤是否可以修补,甚至不能和家人说上最后一句话,就这样白白葬送了生命。
大图模式
哥伦比亚号航天员自拍合影
重蹈“挑战者号”的覆辙,可以说NASA在当时事发之后,就没有做出充分的改革和重视,把人命看得太轻!
对于这些宇航员的家人来说,这些事故究竟算是“牺牲”,还是“冤死”,恐怕只能在失去至亲之人的悲痛中慢慢体味了。
大图模式
阿灵顿国家公墓中的哥伦比亚号事故纪念墓碑
宇航员的“生路”在哪里?
你可能会发现,在上述的两起事故中,笔者强调的主要是NASA的疏忽和不重视,有没有考虑过:既然有的宇航员没有立刻死去,难道他们没有尝试过逃生吗?
事实上,最先出事的挑战者号上,根本就没有安排逃生装置!NASA在最初的设计阶段就认为,航天飞机极为可靠,不需要任何逃逸设备来挤压机舱内航天员的活动范围。
这很难不说是一种傲慢,事发之后,他们意识到了航天飞机并不是万无一失,于是加装了弹射座椅和跳伞装置,然而几乎就是个“摆设”。因为宇航员在弹射出舱后,没有任何安全距离的保障,如果被航天器强劲的火焰波及到,一样也是死。
大图模式
哥伦比亚号的弹射舱位置
或许因为航天飞机是一种可以多次使用的、比较复杂的航天器,难以设计出比较完全的逃生装置,加上这两次事故的发生,2010年的时候,美国的航天飞机就全面停用了。取而代之的是中俄一次性且成本高昂,但技术难度较低、安全系数较高的“航天火箭”时代。
人类进入太空有多危险?我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在自己的自传中详细叙述了:
“几百吨高能原料开始燃烧,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在一瞬间就将发射台下上千吨的水化为蒸汽,当火箭上升到三四万米高度的时候,太空无限的黑暗慢慢逼近,火箭和飞船开始剧烈的颤抖,痛苦的感觉也席卷而来,仿佛五脏六腑都要碎了。”
大图模式
无论是哪个国家的航天员,他们无一不是在为人类对太空伟大的开拓,顶着巨大的生命危险与恐惧,做出最了不起的贡献。而如果因为航天局的态度问题,让他们连最基本的保障都得不到,那将是全世界航天史上,乃至全人类史上重大的失策和污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太空史上最大惨剧: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30年
这个国家明知零件有问题,仍坚持发射飞船,7名宇航员化成焦炭
美国恐怖航天事故,7名宇航员被瞬间汽化,NASA早就预判他们会死
航天飞机返回地球,3000度高温窜入机舱,7名宇航员瞬间融化
航天员返航有多危险?历史各大返航事故,超出你的想象
美国“航空事故月”结束,希望航天悲剧之痛,不再发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