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大揭秘之一:凤姐才是宝玉最后的女人

这个标题可不是哗众取宠,而是原书的如山铁证和作者的写作手法决定的,本非意料之外,更在情理之中。什么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统统不过是天才作者的烟幕弹和障眼法。本文目的也不是要读者一定喜欢谁或不喜欢谁,不管是否接受文中观点,大可以该喜欢的继续喜欢,该讨厌的继续讨厌。本文只想还原红楼梦大结局的真相,诚如是,才不辜负了作者的“字字读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才不糟蹋了这部伟大的小说,才能扭转二百多年红学研究的歧途。因此,请各位耐心看完本文,如觉得有道理,还请多多顶贴,多多转贴。

其实得到本文的结论本也不是十分困难,只是前八十回作者将黛玉、宝钗、湘云等青春女性写得太美了,使许多读者欲罢不能,自然只会留恋于黛钗湘等人的故事,并有意无意地期望她们中某人和宝玉在一起,于是忽略了真正的女主角凤姐。

首先看看现在比较流行的两种宝玉结局的版本是否符合作者原有设计和前八十回内容:第一种说法是宝玉最后和史湘云“遇合”;第二种说法是宝玉出家,或者重归大荒山云云。

关于史湘云在八十回后的故事,根据一些人的考证,现在比较令人信服的是嫁给了卫若兰。卫若兰是一个英俊有才的公子(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当然也有其他评语和证据),而且有“射圃”的故事。所谓“射圃”应指某种射箭比赛,“圃”就是箭靶。可见卫若兰不仅能文,而且能武,是红楼梦中少有的几个具有阳刚之气的青年男子之一。以湘云的性格嫁给这样的人的确很般配,而且据说他们的婚后生活很美满幸福,这些我都认为不错。

但这些人接着说,卫若兰由于卷入朝廷的政治斗争遭祸死了;湘云的美满生活被打破,流落街头,甚至被卖到风月场所;然后某个偶然的机会和宝玉相遇,又在妙玉的帮助下脱险,最后和宝玉“遇合”了,等等。简直荒天下之大谬,滑天下之大稽。湘云沦落是有可能的,但湘云不仅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更被很多读者认为具有“侠女”气质。她若真被卖到风月场所,这些人居然还说她会忍辱偷生,可怜巴巴的要等人来救,只怕作者能气得从地下跳起来大骂不止,这是其一。其二,她和宝玉有没有可能“遇合”,即没有按传统礼教举行正式的结婚仪式就一起以夫妻身份生活?不按传统礼教有可能,同是天涯沦落人,大家将就着过也有可能,但宝玉和她却没有可能,这是他们各自的志趣和性格决定的。

湘云和宝玉一起在贾府生活比黛玉和宝钗都早,而且就在贾母身边,但前八十回中,他们没有产生爱情,有的只是兄妹之情。这说明他们之间存在重大的志趣和性格分歧。湘云在思想观念上更接近宝钗,也曾劝宝玉多结交贾雨村之类的官僚,以利日后发展,结果当场被宝玉不耐烦地打断,还要“请”她到别的姐妹里去,免得辱没了“仕途经济学”。感情上,湘云应会倾心于卫若兰那般“雄姿英发”的男子,而不是宝玉这样的“绣花枕头”。在宝玉一方,他钟情的是绛珠仙草下凡,具有神仙气质的林妹妹,这个不奇怪,因为他的前生就是神瑛侍者,也是神仙嘛!湘云虽然很有才学,很机灵,很可爱,但也只是尘世中人,没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神仙气质。所以他们相“遇”并发生一些故事是可能的,“合”则不可能。

再看宝玉出家,似乎暗合了他在前八十回中不停说的,“林妹妹若死了,我就出家去”,如此这般。但不要忘记,宝玉的前生是神瑛侍者,他下凡的目的和绛珠仙草是不同的:绛珠仙草只是为还泪报恩,泪还完,她的使命也就结束,可以走了。她并不是向往尘世生活而来,所以黛玉也表现出相当的离群孤僻倾向。而神瑛侍者根本就是过不惯仙界无聊的生活,要下凡体验一番。因此宝玉对世俗生活是相当喜欢和投入的,对一般的伦理道德也是自觉遵守的,他所不满的只是传统礼教中要求男人“上进”,走“仕途经济”,与及爱情婚姻不能自主的部分,所以宝玉是不会那么轻易和甘愿放弃世俗生活的。当然为了照应前文,八十回后应有宝玉出家的内容,但那只是一个插曲,时间上应在黛玉死后,贾府被抄之前。贾家获罪后,已经出家的宝玉也不能幸免,被官府抓了起来,“被还俗”了。

至于宝玉重归大荒山一说,则是受高鹗的通行本误导,混淆了神瑛侍者和通灵宝玉。通灵宝玉是贾宝玉佩戴的一块玉石,它所起的作用是记录所见所闻。故事完了,它当然必须重返大荒山,变回那个女娲补天所弃的顽石,否则就没有空空道人抄录石头记了。但贾宝玉是神瑛侍者下凡,不是石头,没有重返大荒山的必要。他要返的话也是返回西方灵河岸边的三生石上,会他的绛珠仙草去。所以这种说法是不堪一击的。不过这里又出现了一块“三生石”,确是容易把人搞晕。这个“三生石”在小说中有没有体现?它有没有下凡呢?如果它也下了凡,会不会就是甄宝玉所送的玉呢?凡此种种,留待红迷朋友自己研究,这里就不多说了。

当然宝玉前生是神仙,说他最终返回仙界,那是必然的,但却不是在红楼梦故事结束的时候,所以这种说法依然是错误的。红楼梦故事结束的时候,宝玉的阳寿未尽,所以还不会回去;如果那时就回去了,反而不对了。因为神瑛下凡是天庭正式批准的(如小说描写,是到警幻仙姑处挂了号),不是私自下凡。所以他必须完成他在凡间的阳寿才回去,否则就是触犯天条了。因此宝玉根本不可能以一个尘世的肉身返回西方灵河岸,当然更不可能返回大荒山,前面已经解释了,那不是他该去的地方。

众所周知,《红楼梦》作者的惯用手法是“草蛇灰迹,伏延千里”,也即后面发生的任何重大事件前面一定会有铺垫和暗示。那么说凤姐和宝玉最后在一起了(也可以说“遇合”了),前八十回有没有铺垫和暗示呢?不仅有,而且太多了,只是前人没往这里细想。

铁证之一:关于凤姐的判词和曲子

首先提醒读者的是,宝玉神游太虚境发生在小说的第五回,而关于凤姐的判词恰好在金陵十二钗正册的第五页,这难道又是巧合吗?下面再看判词: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一般对此判词的理解是:“凡鸟”即繁体字的“凤”字;“末世”指贾家最终的败落;“都知爱慕此生才”,人们都佩服凤姐的才干。“一从二令三人木”,脂批有三字提示:“拆字法”,通常将“人木”拆成“休”,“二令”拆成“冷”,“一从”不拆,暗指凤姐和贾琏婚姻的三个阶段:开始贾琏(包括其他下人)对凤姐言言听计从,后来关系转冷,最后凤姐被贾琏所休,和“平儿掉了个个”。最后一句,暗示凤姐要被遣返原籍金陵,结局似乎不妙。

有必要先指出,“事更哀”三个字无论是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都没有必定要死的意思,更不必论某些人说的“投江死”。最后一句只能解释为“凤姐悲伤地向金陵哭”,或者“凤姐哭着返回金陵,这个事情更可悲哀”,如此等等。和贾家有密切关系的王家受牵连,金陵原籍的亲人也遭难,凤姐因此痛哭,完全解释得通。硬说这就是凤姐必死,那根本就是强词夺理。

以上对判词的通常理解虽然也大体说得通,但还是不太让人满意。例如第三句脂砚斋明确指出要用拆字法,可是通常的拆法,即使按“三阶段论”,有些字拆,有些字又不拆,不是十分令人信服。而且,如果凤姐真的是红楼梦的第一女主角,她和宝玉最终结合的话,判词中也应有所体现。下面我就来揭示其中另藏的深意(不必否定前面的解释,两者可以共存):

凡鸟偏从末世来:在贾家彻底衰败的时候,有一只原来是“凤”现在已是“凡鸟”的鸟儿,偏偏不计较这一切飞到了男主人公的身边,她为什么来呀?

都知爱慕此生才:此句应作“才知此生都爱慕”,因为照顾诗词格律换了词序,当然也是作者故意再设迷局。接前文,“凡鸟”飞来的原因,是她到最后才知道,原来她和男主人公一直是互相爱慕的啊!

一从二令三人木:“从”就是相依相傍的“二人”,哪“二人”呢?“三人木”,即“珏”。“珏”字偏旁最下一笔和右边中间部分构成“木”字;偏旁上部是一个“丁”字,“丁”是“人”的变形,“丁”本身也有“人”的意思;最后剩下三横,当然就是“三”。“珏”意味着“王”熙凤和贾宝“玉”最终结合在一起了,而且“珏”本义就是两块合在一起的玉。

这还不是最绝的,现在只剩下“一二令”三字了。这个“一二令”无论拆成“一冷”还是“泠”,都没什么意义。其实它暗指“囹”子缺一笔。“囹”就是“囹圄”,监狱的古称。“囹”缺一笔,就是监狱打开了,“王”和“玉”被释放了,他们还会死吗??

这才是红楼梦,这才是那个天才作者的手笔啊!!

哭向金陵事更哀:凤姐和宝玉怀着悲痛的心情,踏上了遣返金陵的旅途。从此红楼梦故事结束,凤姐和宝玉以后的生活就不属于红楼梦范围,不需要判词和预言了。

再看关于凤姐的曲子,第五回太虚幻境:

迎春————

[喜冤家]【戚序(蒙府)夹批:冤家上加一喜字,真新真奇。】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还构。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凤姐————

[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甲戌侧批(戚序、蒙府夹批):警拔之句。】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甲戌眉批:过来人睹此,宁不放声一哭?】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戚序夹批: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有人看到“反算了卿卿性命”,就认定凤姐“必死”。脂砚斋正是看到了这个问题,马上就特别指出这是“警拔之句”,也即不是预言句,谶语句,不是应了某某事。所谓“警拔句”的作用就是警示所有世人,不是特别针对某个人,例如凤姐。

再有人看到迎春和凤姐都有“荡悠悠”什么的,就以为二人结局相同。那是他读书草率,或者理解力不逮。明明写着迎春是“芳魂艳魄荡悠悠”,凤姐只是“梦荡悠悠”,因此迎春要死,而凤姐只是原来(对财富和权力)的梦想破灭而已。

又有人举出第四十四回“凤姐泼醋”:

贾琏听如此说,又见凤姐儿站在那边,也不盛妆,哭的眼睛肿着,也不施脂粉,黄黄脸儿,【庚辰夹批:大妙大奇之文,此一句便伏下病根了,草草看去,便可惜了作者行文苦心。】比往常更觉可怜可爱。

他看见脂批中“伏下病根”就说是“伏下凤姐死的病根”,真不知他的语文和逻辑是怎么学的。这段暗示了凤姐身体也有病(据现在某些人考证是妇科病),所以后文凤姐曾小产。若硬说“病根”就是“死的病根”,恐怕已不是语文和逻辑问题,而是道德问题。

铁证之二:宝玉和凤姐一同被魇

宝玉和凤姐被赵姨娘收买马道婆用巫术魇了以后,生命垂危,奄奄一息。此时那一僧一道出来救命,贾府的人按照僧道指示,让宝玉和凤姐同睡在一个房间内,达七七四十九日之多!这是什么意思?分明就是暗示二人“死后同穴”嘛!一个小叔子(和姑表弟)和一个堂嫂(和姑表姐)竟然七七四十九日在一个房间里一起吃喝拉撒睡,要知道那时宝玉也不小了,是早已和袭人“云雨”过的人了。如此公然悖逆礼教,大伤风化,严重辱没家族名声的安排,贾府的人居然没有任何为难和异议就照做了!除了生活原型中这两人就是夫妻,并且作者要以此暗示二人后来的结合,很难作出更合理的解释,否则就是原书的重大错漏:贾府的人至少应提出疑问,并且采取一些措施,例如用帐幕之类将他们分隔开。显然对于精心构思,情节严密的红楼梦来说,这样重大的错漏是不可能存在的。

有人会说,那时两人都快死了,还顾得什么礼教?姑且先不论这个其实站不住脚的理由(站不住脚的原因就是贾府的人没有异议,也没有采取措施来维护礼教的底线),再看:

铁证之三:焦大醉骂,“爬灰的爬灰,养小叔的养小叔”

不要忘记此时凤姐和宝玉正从宁国府出来,焦大是见到他们后才骂的。所谓“爬灰”,现在一般相信是小说中原有贾珍和秦可卿乱伦的内容,后来被删除了,但“养小叔”指的谁?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翻看前八十回似乎也没有任何“养小叔”的描写或补叙。其实,红楼梦中许多人的话都不一定是指已发生的事,完全可以是未发生而将来要发生的事,即所谓“谶语”。例如贾家四个小姐作的元宵灯谜,大观园青春女性们作的许多诗词等等,都具有“谶语”的性质。所以焦大的养小叔也是一句谶语,应的是八十回后的故事,而且就是指凤姐和宝玉二人无疑。这个谶语发生得很靠前,一般地,越靠前越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所以它和男女主人公的最终命运必有重大关联且慢,什么男女主人公?难道凤姐才是全书真正的女一号吗?

的确如此!根据现代的统计,前八十回中关于凤姐的文字是最多的,比什么黛玉宝钗都多,甚至比宝玉都多,她不是女一号,谁是女一号?有女一号的文字比二号三号还少的吗?那林黛玉成什么了?虽然很多人喜欢林黛玉,支持“木石前盟”,也会有很多人抗议我下面的揭示,或者如某些网友调侃的“秒毁三观”,但仍不得不郑重指出:

绛珠仙草林黛玉其实是来干扰(以还泪的方式)神瑛侍者贾宝玉凡间生活的人,“木石前盟”也是空的,没有的。神瑛侍者虽然每天用甘露浇灌绛珠仙草,但他下凡时并没有主动带上已修成女体的绛珠仙子,是绛珠仙子自己暗中跟了去的。所以神瑛和绛珠之间没有所谓的“前盟”,若硬说有,那才是“假作真时真亦假”了!当那些干扰(黛玉、宝钗、袭人、晴雯等)一一除去后,神瑛侍者才会拥有,或者说回归属于自己的尘世生活,就是和凤姐一起的生活。

铁证之四:凤姐和宝玉经常出双入对

其实在全书一开始的部分,宝玉就像跟屁虫一样跟着凤姐到处去,访亲探友,逛街看戏,二人经常同坐一车,甚至同居一室而毫不避讳例如在送秦可卿出殡的路上,二人夜里就在同一房间睡觉。当然作者写的很巧妙,浑然天成,让读者觉得这些都是偶然,特殊的情况,或者只是姐弟之间的亲密,从而又被“轻轻瞒过”(脂砚斋批语)。凤姐和宝玉出双入对的情景,直到宝玉和众小姐搬进大观园后才少了,因为作者要腾出手来写其他事。但是按作者一惯的笔法,前面写了这么多,后面会没有回应吗?他又会怎样回应??

铁证之五:狱神庙故事

现在一般相信,贾家获罪后有“狱神庙”一个重要情节。出现的人物有凤姐、宝玉、贾芸、小红、茜雪、刘姥姥等人。“狱神庙”里发生了什么事,各人说了什么话,无从稽考(只知道刘姥姥救了凤姐的女儿巧姐,但应是“狱神庙”之前的事了);但可以看到,其他都是小说中很次要的角色,只有凤姐和宝玉属于主要人物;还可以看到,凡是宝玉落难的时候,危险的时候,和他一起共患难的不是别人,正是凤姐!前面小说刚开始时是如此,后面小说快结束了也是如此,这难道还不说明问题吗?作者这样安排是随随便便的吗?!

铁证之六:巧姐进十二钗正册

为何巧姐这样一个文字很少,小说结束时也最多七八岁,不可能有很多故事的小姑娘居然列为金陵十二钗的正册之一?很多人也是迷惑不解,争论不休。

刘心武说什么为了“立体扫描”这些大观园的女性,实在牵强得很,如此何不把王夫人、贾母等都算进正十二钗,老中青少幼大全,岂不更“立体”全面?只有我们能正视凤姐和宝玉最后在一起的事实,才能正确理解为何巧姐一个没有也不可能有很多故事的小姑娘也进了十二钗的正册。真正的原因就是巧姐既然是凤姐的女儿,那么最终她也就是宝玉的女儿了。

警幻仙姑所讲,“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 这也是作者的托词和障眼法。一个最多七八岁的小女孩怎么能说一定优秀,还要是“十二冠首”之一?若说优秀,某些丫头还可能比小姐优秀。仅以相貌论,真实生活中丫头比小姐漂亮的情况其实更普遍。原因很简单,小姐漂不漂亮只能靠天赐的运气,但丫头是可以买来,可以挑选的。

真正的标准是和宝玉关系(当然不一定是爱情关系,也可以是亲情,友情关系)的亲密程度,那些和宝玉比较疏远的正牌小姐出身的“钗”只能进副册,例如香菱原是地方小士绅甄士隐的女儿,也算小姐出身,故可列副册之首。一般相信薛宝琴、刑岫烟和李纨的两个堂妹也是副册的人选。但她们和宝玉的关系亲密程度显然无法和正十二钗比即使是正十二钗中的妙玉,也是和宝玉有暧昧的。你也许会说作者自私和偏见,但换个角度,《红楼梦》本身的构想就是以宝玉为中心的故事,所以作者这样取舍自有其合理之处。

铁证之七:凤姐扫雪拾玉

凤姐扫雪拾玉,是脂砚斋先用“妙”字为首,然后特别提示的八十回后重要情节。此时凤姐应已被贾琏休了,贾府也明显衰败,才会沦落到去扫雪。

但刘心武却认为这个玉不是通灵宝玉,而是故事很早的时候,凤姐误认为良儿偷的其他玉,还因此撵了良儿出贾家。现在凤姐知道自己错了,良心受到责备,有新的人生感悟云云。

这样理解当然也勉强说得通,但还是将此玉理解为通灵宝玉更好。如果象刘心武那样理解,这个情节就是不太重要的,而且良儿被怀疑偷玉而被赶走的事,还是后来平儿和麝月交谈中间接说的,前八十回根本没有良儿出现,脂砚斋为此特别提示的可能性很小。

如果凤姐扫雪拾的正是通灵宝玉,那么凤姐在小说中肯定还有任务,这个任务肯定是和贾宝玉有关,凤姐又怎么会死?怎么拾到通灵宝玉的偏偏又是凤姐?

顺便说一说:高鹗续书中通灵宝玉曾经丢失的情节,甚至贾宝玉因此而痴呆的情节,都很有可能正是原著中的内容。有一种意见认为,高鹗或程伟元的确获得了八十回后的部分残稿,所以续书才写得和原著有些神似。二百多年来续红楼梦出了不下数十种,迄今多数人还是认为高鹗的续书是最好的。

我同意这个观点,并且可以补充一下:高鹗续书的时间应该很短,就一两年的事情,居然写出了四十回“有些神似”的续作,原作者可是“批阅十载”的,那这个高鹗恐怕是比原作者更厉害的猛人了,这可能吗?而且,续书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如果程或高完全没有得到残稿,或者如另外一些人所说,只得到后四十回的目录和部分诗词曲赋,会有那么大的兴致去续书吗?要知道,程伟元是个书商,他续书出书是要赚钱的。如果贸然去啃硬骨头,后四十回连“有些神似”也做不到,让读者一下看出破绽,还会有人去买他的书吗?

所以程高二人的确很可能拥有后四十回(或后三十回,后二十八回,按某些人的回目观点)的部分残稿,但其中有多少是原著,多少是他们自己添加的,就不得而知了。何况即使是原著已有的文字,程高二人也不一定会照搬,这在通行本前八十回中就已经屡次出现了。另外,原著也很可能就是一百二十回,而不是某些人所认为的一百零八回或一百一十回。仅从交代清楚贾府败落的原因过程和正十二钗的结局需要看,三十回已是很勉强了。

铁证之八:秦可卿死前托梦凤姐

那也是大段大段的文字,不是几句模糊两可,争论不休的诗词。大意就是秦可卿劝凤姐要多积“阴鸷”,在老家多买些房产田地,为自己留条后路。凤姐当时是允诺的。

注意这个秦可卿在小说中的真正身份,显然是警幻仙姑指示其妹妹幻化的。警幻之妹以神仙的身份引导宝玉“识风月”,行正轨,这是大家都能看到想到的内容;警幻之妹又以俗世幻身秦可卿引导凤姐积阴鸷,留后路,这就是几乎所有人都忽略了的情节。简而言之,整部《红楼梦》中只有一男一女两个主要人物得到了神仙的劝导和点拨,这两个人正是宝玉和凤姐!谁才是真正的女一号,什么才是作者真正构想的结局,岂不昭然若揭吗?!

作者还特意将凤姐善待和周济一进贾府的刘姥姥写于托梦之前,也就是说,凤姐身上本来就有“善”的成分,并非听了秦氏的劝告才会行善。虽然凤姐后来有不少恶行劣迹,但根据作者的写作手法,既有秦氏点拨在前,必有凤姐觉悟在后。其实宝玉也是一样,警幻的点拨开始也是毫无效果,甚至反效果,一回去就跟袭人“云雨”了,显然是当神仙的话耳边风。因此,他和凤姐一样必然有一系列磨难的过程,以惩罚其违背神旨的罪错。

但是,这两个全书仅有的得到神的启示的主要人物,最后肯定是不会死的,而且必然幡然悔悟,痛改前非。否则将置神于何地?这样的神还有用吗??

一个热爱生活的凤姐是不会随便去死的,一个热爱生活的宝玉也不会那么容易下半生做定了和尚。凤姐和宝玉最后结合,或许惊世骇俗,或许“秒毁三观”,但却是铁板钉钉,铁证如山,无可置疑。所谓金玉良缘木石盟一类,都是神设置的难关,是为考验其意志,干扰其生活,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大悲大痛中大彻大悟,最后真心实意,心甘情愿地遵从神的教导和指引。如果顺着这个思路考察原文,我相信红迷朋友们一定能找到更多的证据和暗示。

那么《红楼梦》的作者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追逐功名,享乐奢靡,醉心于“仕途经济”固然虚假;向往神仙爱侣般的诗情画意生活,艺术化生存方式也总归一场大梦;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人,过平凡而结实的日子才是最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诗词鉴赏(中)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赏析
红楼梦里的十二金钗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花缘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及人物命运
《红楼梦》知识点汇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