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培养儿童自控力——让孩子管好自己

《书香随行公益阅读》书香森林的茶话会总是吸引着喜爱阅读的妈妈和孩子们在这里相聚,阅读的种子在这里萌芽生长,让我们手牵手伴着书香,带着随心地快乐,恬静远行!
书香随行公益阅读Q群:141913726

微信号:shuxiangsuixing
︾︾︾︾︾︾我是正文分割线︾︾︾︾︾︾

孩子管好自己,家长才能省心;孩子管好自己的25个秘密 + 父母需要做好的10件事=让孩子管好自己的金钥匙;卢勤 、张思莱、蒋佩蓉 倾情推荐

编辑推荐


如何才能让孩子管好自己?这是令很多父母极为烦恼的问题,尤其是遇到一个所谓的“熊孩子”。如今,大多数家长都非常关注孩子的智商、情商、习惯、性格等方面的发展,但却很少有人重视孩子自我成长的“秘密武器”——自控力的培养。

孩子管好自己,家长才能省心

孩子管好自己的25个秘密 + 父母需要做好的10件事=让孩子管好自己的金钥匙

卢勤 、张思莱、蒋佩蓉 倾情推荐



内容推荐


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大脑有自控力中枢,可以控制自己的感情和欲望。“熊孩子”的根源就是缺乏基本的自控力。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孩子发展起自律和自控,能主动控制自身行为以符合主观的价值观、期望、标准和规则。

著名亲子教育专家付小平博士通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并结合养育两个孩子的亲身经历,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影响儿童自控力发展的多个因素,涉及到孩子的大脑发育、身心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同时,他还通俗易懂地总结了如何让孩子管好自己的25个秘密,以及父母需要做好10件事,才能帮助孩子提升自控力。

这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本专门研究如何培养儿童自控力的教育专著。细读本书,家长和老师一定能轻松找到让孩子管好自己的那把“金钥匙”。


作者简介

付小平
复旦大学博士,知名亲子教育专家,儿童成长力培训专家,新浪育儿名博主,搜狐亲子名博主,著名报刊专栏作家,多家育儿网站和杂志特聘专家,“男孩部落”微信公众平台创始人。
已出版《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把孩子温柔地推开》、《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等畅销精品,销量达数十万册。
认为养育孩子是父母终身的事业,相信孩子成长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心灵陪伴。以专家的角度,结合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天下父母分享自己养育孩子的理念和做法,深受年轻父母的推崇。
多年来致力于儿童教育及家庭教育研究、咨询和培训工作,为全国多所知名幼儿园、小学的家长和老师做过相关培训,曾接受湖南卫视、云南卫视、江苏电视台、上海人民广

显示全部信息

目录


第一篇 自控力,让孩子管好自己的“秘密武器”

对于孩子,自控力比智商更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比情商更有助于社会交往。从这个角度来看,自控力就是孩子自我成长的“秘密武器”,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时时处处都在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孩子发展起自律和自控,能主动控制自身行为以符合主观的价值观、期望、标准和规则。

1.“熊孩子”究竟“熊”在哪儿… 3

2.培养自控力,抓住关键期… 9

3.3岁前,构建自控力的“硬件系统”… 14

4.学会放弃,播下自控力的种子… 19

5.学会忍耐,让自控力生根发芽… 26

6.3岁后,开发自控力的“应用软件”… 33


第二篇 身心发展,让孩子管好自己的情绪

自我管理是社会化的基础,它和所有的发展领域都有联系,如生理、认知、社会化和情绪等。情绪能力,既影响社会能力的发展,又是衡量自控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情绪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孩子的身心发展这块基石。一般来说,在儿童中期,孩子就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和策略更有效地控制和调节情绪,6岁以后的孩子已经可以逐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7.身体能量,是自控力的生理“能量场”… 41

8.先天气质,是自控力的生物“调节器”… 48

9.自我意识,是自控力的心理“制动器”… 55

10.认知发展,提升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 64

11.语言发展,提升孩子的自我指导策略… 71

12.情绪发展,提升孩子的情绪能力… 79


第三篇社会性发展,让孩子管好自己的行为

社会性发展指的是儿童获得社会中年长成员所认为的那些重要和适宜的观念、动机、价值观以及行为的过程。自我控制能力培养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社会性发展成熟的标志就是个体已经学会了自律,能从情感、认知和行为等方面依据已经内化的道德原则和社会规则行事,而不是根据本能和快乐原则行事。能管好自己的行为,是自我控制的最高级的表现形式。

13.亲社会性,让孩子发展利他行为… 91

14.道德发展,让孩子内化社会规则… 100

15.攻击行为,父母究竟该如何控制… 108

16.同伴交往,为孩子提供情感支持… 115

17.性别差异,让男孩释放高活动力… 125


第四篇 管好自己这八件事,孩子才能更好地自我管理

当孩子的行为和情绪从以外部控制为主转变为以内部控制为主时,就标志着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已经具备。一个自控力发展比较好的孩子,才能更好地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生活和学习进行自我管理。2岁左右的孩子开始表现出初步的自我管理,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以符合大人的要求或期望。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自我管理的全面发展至少要到 3岁时才开始。

18.发展自主性,才会掌控自我… 135

19.能主动顺从,才会自动响应… 142

20.能遵守承诺,才会言行一致… 149

21.规则意识强,才会更守规矩… 155

22.管理好时间,才能自觉行动… 161

23.制订好计划,才能有条不紊… 168

24.磨炼意志力,才不轻易退缩… 175

25.集中注意力,才不容易分心… 181


第五篇 父母做好这十件事,孩子才能更好地自我控制
父母回应孩子行为的方式影响着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那些使用积极的纪律约束策略、使用权威的行为管理方式的成人,更容易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因为他们使孩子参与到了积极的认知过程中。管教之中需要有智慧的爱相伴,规则之中需要有适度的自由并行。这样的管教才能得到孩子的自发尊重,如此的规则才能得到孩子的自觉遵守。
26.安全型依恋关系,引发孩子的自觉服从… 191

27.权威型教养风格,让爱与管教相伴… 200

28.教练型父母,引领孩子自我成长… 207

29.父母减少“他控”,孩子才能学会“自控”…215

30.孩子发脾气,父母到底该如何对待…224

31.智慧的惩罚,让孩子体验犯错的后果…231

32.别用“善意”的谎言,培养“听话”的孩子…238

33.用心陪伴在身边,与孩子建立情感联结…244

34.做个好爸爸,提升影响力…250
35.开心做自己,才能用心做父母…258

附录 家长试读本书后的感言…265


前言

推荐序

科学养育,才是真正的“起跑线”
张思莱

2014年上半年,我曾收到付小平博士的一本亲子教育新作——《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虽然我的女儿早已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但是当我读完之后也颇有收获。因为我的大外孙比他的女儿大一点,也已经上小学,每天基本上都是我负责接送。
曾经看着自己的外孙从幼儿园上到小学,回过头来再对照付博士的这本书,发现他的总结很到位。最让我欣赏的一点就是,他把很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知识跟自己

显示全部信息

媒体评论

长大不容易,成长有规律。自控力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放手才能放心,用心才能省心。付小平博士这本专门帮助父母培养孩子自控力的新书,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提供了科学教养方法,便于操作,很值得父母阅读。
——全国最具影响力少年儿童教育专家、知心姐姐 卢勤

——著名儿科医师、“儿童早期综合发展项目”国家级专家 张思莱

——儿童成长力培训专家、中美教育专家、前任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 蒋佩蓉


——热心读者、孩子妈妈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1.“熊孩子”究竟“熊”在哪儿

在一次面向0到2岁孩子家长的育儿讲座上,我在讲到如何跟孩子建 立安全型依恋关系时,建议父母要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进行敏感的 回应,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强调从1岁多开 始还需要关注孩子的规则意识和自控力的培养。

过了一段时间,我在自己的读者QQ群里跟群友们一起讨论如何给孩 子定规矩这个话题时,提到从1岁半到2岁左右开始需要逐步给孩子建立 适当的规则。没想到,一位曾经听过我那场讲座的妈妈立即向我抱怨: “付老师,您在讲座时不是说过2岁之前要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吗?这样 才有利于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建立。给孩子定规则,很多时候就是在拒绝 孩子的要求啊!”

其实,存在类似这样的认识误区的年轻家长可能还有很多。究其根源,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缺乏基本的儿童心理学知识,对孩子的身心成 长规律不太了解;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不 够,常常对育儿讲座或图书上的内容一知半解。


所谓的“熊孩子”,几乎无处不在


如果我们经常逛超市或商场,经常去饭店用餐,或者到其他一些公共场所,比如幼儿园和小学,那么要看到下面这一幕幕场景也不足 为奇:

(1)一个4岁的小女孩坐在餐桌边,一边是自己不停地玩着手中的芭 比娃娃,一边是大人在非常耐心地给她喂饭。一两个小时下来,孩子根 本就没有吃上几口。要是有人胆敢把她的玩具拿走,说不准她就会把桌上的餐具一股脑扔在地上。

(2)一个5岁的小男孩正躺在超市的地上大哭大喊:“我就要奥特 曼!我就要!你们赶快去给我买!”其实,购物车里面早就已经放好了一 辆孩子最喜欢的玩具小汽车。

(3)一名6岁的幼儿园大班孩子,总是动不动就出手打人。不是故意 把别的孩子推倒在地,就是对其他孩子挥拳相向。家长不得不经常向老 师道歉,跟其他家长赔不是。

(4)一名7岁的小学生,在课堂上总是坐不住,一会儿东倒西歪,一 会儿交头接耳。老师讲的内容他没有完全掌握,回到家作业不会做。家 长已经多次接到老师的反馈电话和短信。

……

类似这样的情况,每天都会在不同的地方,尤其在那些自我控制能力不足的孩子身上不停上演。对于这样的孩子,目前社会上流行一个词 来形容— “熊孩子”。


缺乏自控力,才是“熊孩子”的根源


前面列举的这些“熊孩子”的一言一行,其实就是他们缺乏自控力的典型表现。再进一步归纳,“熊孩子”的行为表现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 方面:(1)动不动就发火;(2)动不动就动手。前者主要是情绪控制不 好的表现,后者主要是行为无法控制的表现。

我们经常看到的极端自我中心、非常任性、乱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忍耐和坚持、无法克制冲动行为等情况,基本上都是自我控制 能力不够所导致。无论大人还是孩子,追根溯源,这些行为大都在3岁之前就已经萌芽。

通俗地讲,自我控制就是个体对自身情绪和行为的主动掌控。但究竟自我控制的准确定义是什么呢?其实,至今为止,心理学界仍无一个 公认的自我控制的定义。不同理论流派的心理学家在各自的研究中,也 经常使用不同的概念和术语,例如冲动控制、顺从、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抑制性控制等来表达。

美国心理学家克莱尔· 考普认为,所谓自我控制(self-control), 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结构,反映了个体自主地调节行为,使个人价值和社 会价值相协调的能力,这种能力具体体现为:遵照要求行事;根据情境要求引发或终止行为;在社会和教育环境中调整言语和动作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根据期望的目标延缓行动;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采 取为社会所接受的行为方式。

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培养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克莱尔· 考普认为自控能力的获得是儿童早期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并将对个体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心理学界已有很多研究成果验证了 这个结论:

(1)美国有一项针对中产阶级家庭背景的幼儿的纵向研究发现,幼儿期自我控制能力发展与小学低年级时的学习成绩和社会交往能力是有 密切关系的,具体表现为:早期自控力好的孩子更容易形成或保持友谊; 在学习生活上更能保持很强的自愿控制,也更喜欢上学;老师对他们的坚持性和抵制分心能力的打分也较高。

(2)心理学家米歇尔等人的一项追踪研究发现,4~5岁时能延迟满 足的儿童,到青春期时父母对其学业成绩、社会能力、应对挫折和压力等方面有较好的评价,进入大学前的学业倾向测查中SAT(学术水平评 估测试,俗称“美国高考”)得分也较高。

(3)朗根费尔德等人的研究发现,自我控制能力与语文、数学和其他学校行为有强相关性,即便是控制了被试的社会经济地位,这种相关 仍然非常显著。

这些研究表明,自我控制能力是儿童的一项重要能力。缺乏自控力,不仅会导致儿童早期的许多问题行为,比如攻击行为、注意力缺 陷、多动症等,而且也是诱发一些诸如吸毒、酗酒、暴力、青少年怀孕 等社会问题的根源。对于后者,我们可以把这些“熊孩子”归到“高风险孩子”的行列。


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拥有自控力中枢


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大脑的结构和发育情况逐渐有了更多的认识。这也从理论方面为自控力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人类的大脑分成三部分,分别是“脑干”、“大脑边缘”、“大脑皮质”。最早形成的是第一层的脑干,这是最原始的脑的类型,相当于爬行 类动物的脑。它在维持生命、繁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低等动物掌 握食欲、性欲、群居、战斗、逃跑等的司令部,是支配动物冲动行为的中枢。

接着,在脑干之上形成大脑边缘,相当于鸟类和低等哺乳类动物的脑,是冲动(动情)的中枢,支配不安、恐惧、愤怒、爱憎、嫉妒等动 物性的感情,然后发布行动命令。假设有对手侵入了自己的“地盘”,大 脑边缘随即产生强烈的愤怒情绪,同时发出“把它赶出去”的行动命令。实际上这就是使人类冲动时“动辄发火”的根源。

最后,形成最上层的大脑皮质,进化到高等哺乳动物的阶段。大脑 皮质中保存了与人类出生以来获得的知识相关的记忆。这种记忆与知性 (智力活动)或理性(善恶的判断)有关。通过将司令部转移至大脑皮质,人类可以很好地掌控或抑制由大脑边缘的感情所产生的冲动行为, 还可以进行理性的判断,采取冷静的行动。在人类的感情中,欢喜、悲 哀、惊讶或者幸福感等高级的感情,不是由冲动中枢—大脑边缘支 配,而是由理性中枢— 大脑皮质所管理和支配。

日本医学博士国米欣明在《培养有自制力的孩子》一书中进一步提出,对自控力起到特别重要作用的是大脑皮质层的前额区的一部分“眼 窝前额皮质”。发现这一点的是美国的脑研究者,他们的研究成果也被联 合国儿童基金会采用。

由于“眼窝前额皮质”的发达,大脑皮质的理性命令传达到大脑边缘,抑制愤怒、仇恨、嫉妒等情绪的爆发,控制自己不要有直接的暴力 行动。更重要的是,大脑皮质和大脑边缘之间,没有直接发挥抑制作用 的突触(神经接合),所有的控制频道都经由这个“眼窝前额皮质”的频道(神经接合)。所以,人们认为这个“眼窝前额皮质”是抑制冲动的攻 击行为的“自控力中枢”。

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孩子发展起自律和自控,能主动控制自身行为以符合主观的价值观、期望、标准和规则。3岁前是培养 孩子自控力的关键期。





12.情绪发展,提升孩子的情绪能力

丹尼尔· 戈尔曼在《情商》一书中提出:“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的 情绪,如果你没有自我认识,如果你不能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如果你不能推己及人并拥有有效的人际关系,无论你多么聪明,都不可能走得 很远。”

虽然情绪这个词几乎无人不晓,但是心理学界目前并没有一个公认的严格定义。在《社会性与人格发展》一书中,戴维· 谢弗认为情绪是 由多种成分构成的:(1)感受,通常具有积极或消极的特点;(2)相关 的生理反应,包括心率的变化、皮肤电反应(即汗腺活动)、脑电波活 动;(3)认知,引发或伴随感受和生理变化的认知活动;(4)目标, 或采取行动的愿望,如趋利避害、影响他人的行为、交流需求或愿望等 行动。


培养儿童自控力:让孩子管好自己


他还举了一个简单例子来说明情绪的上述四个成分。假设一个男孩看到他3岁生日收到的礼物卡车玩具时神采飞扬,他的这种非常积极的感 受伴随着心率加快和可能的认知活动— “我得到了我想要的”,并且这 些“快乐”的伴随成分会驱动他马上去接近玩具(或向满足他愿望的人表达感谢)。

尽管戴维· 谢弗并未给出一个关于情绪的确切定义,但他归纳的情 绪的四个组成部分却对我们更深入和准确地理解孩子的情绪大有裨益。当孩子表达出一种情绪时,家长虽然对孩子的感受和认知无法捕捉,但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生理反应和表现出来的行为去琢磨孩子的 感受和可能的认知活动。因此,要读懂孩子的情绪并且提升孩子的情绪能力,我们就必须对孩子的情绪发展规律有一定了解和认识。


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自我意识情绪


在情绪的发展研究中,一般把人类情绪分为基本情绪(或初级情绪)和自我意识情绪(或次级情绪)两大类。

基本情绪是指那些存在于人类和其他动物身上的情绪。这些情绪被看成是“基本的”是因为它们有很强的生理基础,这些情绪在生命早期 就出现了,并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基本情绪包括愉快、愤怒、悲伤、 惊讶、恐惧和厌恶等六个方面,可以简称为喜、怒、哀、惊、惧、厌。这些情绪在孩子出生后的6个月内就出现了。

自我意识情绪是指那些需要自我觉察的情绪,有时也被称作次级情 绪。它们的出现晚于基本情绪,在动物身上表现得并不明显。自我意识 情绪包括同情、嫉妒、尴尬、自豪、羞愧和内疚等。这些情绪需要等到孩子的自我意识出现之后才会逐渐出现,一般都要到1岁半到2岁左右。因为当自我意识情绪产生后会涉及他人的情绪反应,也有人把自我意识 情绪称作“他人意识情绪”。

当家长对孩子的情绪分类有所了解之后,我们就能根据孩子的各种表现更准确地区分情绪类别,并且知道六个方面的基本情绪是与生俱来的。

儿童情绪语言和情绪理解的发展规律

儿童谈论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以及理解情绪的能力发展是儿童早期情绪发展最重要的变化之一。

(1)在2~4岁之间,儿童的情绪词汇增加迅速,能准确地识别自己 和他人的简单情绪,能谈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情绪;能谈论情绪的原因和后果,可以识别与特定情境相联系的情绪;在假装游戏中会使用情 绪语言。

(2)4~5岁时,对情绪做出口头反应的能力增强,能思考情绪和情 境间较复杂的关系;明白同样的事情可以引发不同人的不同感受,在事件发生后,情绪可以持续很久;控制、调节情绪以及适应社会标准的意 识逐渐增强。

(3)在儿童中晚期,孩子更加有意识地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以适应社会标准。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情绪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理解自 豪、羞愧等复杂情绪的能力有所增强;逐渐明白在特定情境下,个体有 时会感受到多种情绪;逐渐倾向于更充分地考虑引发情绪反应的事件;压抑和隐藏消极情绪的能力显著增强;使用自发策略来引导情绪。

在儿童中期,孩子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和策略更有效地控制情绪,还会通过一些表达规则有意地掩饰真实的感受,已经可以做到真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培养自控力 抓住关键期
让孩子管好自己,家长需要知道的25个秘密
A娃自控力差?父母掌握这5点,显著提升A娃自控力
自制力差的孩子应该怎么教育比较好?
你真的认为自己自控力不行吗
我也想做个温柔的妈妈,可不吼孩子就不听话,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