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清小说中的科举悲喜剧:考生醉后被狐狸戏弄


江南贡院是明清时期最大的科举考场,仅考试号舍就有20644间。

  金榜题名,走马长安,看尽鲜花,享尽富贵,何等的意气风发,这是古代读书人想象中的人生天堂,读书取功名,一半为理想,一半也是为了这种激动兴奋的场面,也就是所谓的荣誉感。

  然而,考试的过程却是苦不堪言,从进入考场到交完试卷,读书人的尊严几乎被剥夺得体无完肤,真可谓考场版人在囧途,我们来看看《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里的相关场面。

科举悲喜剧:考生醉后被狐狸戏弄


  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有关于科举考试的故事不少,本版分析过一个名为《叶生》的故事,叶生为了科考功名,奋尽全力,生前考不上,死后继续考,一直到中了功名,才知道自己已经是鬼魂,可以说是生死相从,死而不已,完全颠倒了生死,夸张的神话笔墨,道尽科举人生的悲喜。

  《聊斋志异》里有篇短故事,名为《王子安》,读来令人喷饭。说的是一个名叫王子安的书生,山东东昌人,也是地方名士,却一直受困于科考,总是不得志。话说这一年,王子安同学又参加乡试,临到揭榜公布成绩的前几天,王同学不知道是不是害怕面对现实,又担心遭遇失败,于是喝得酩酊大醉,然后抱头就睡,“近放榜日,痛饮大醉,归卧内室。”看来,这王子安同学也是一颗玻璃心啊。

  幻觉,总是在你最期盼的时候到来,睡着睡着,王子安忽然听到有人说:“报成绩的差役来了。”王子安醉醺醺地从床上爬起来,大声说:“给我打发赏钱。”当时哪有什么报成绩的差役,全是王子安的幻觉,家里人忍住笑,骗他说:“好,已经打发。”

  王子安倒头又睡,这幻觉像是跟定了王同学,越闹越大,居然朦胧当中有人来报喜:“汝中进士矣。”王同学还有点残存的清醒,疑惑地问:“哥们,我也是读书人,你不要骗我,乡试才过,怎么就会试了。”那个声音却很肯定地说:王同学,你喝多了吧,怎么忘记了?会试的三场考试都已经考完了啊,你是真的真的中了进士呢。

  过于契合梦想的消息,往往会使人趋于相信,王子安又相信了,大呼大叫:好啊,来人啊,赏钱十千。家里人忍着笑,又含糊地答应他。王同学带着进士的梦,又倒下睡觉。

  幻觉越来越大,越来越不可收拾,做了个进士的美梦还不罢休,又来个翰林的美梦,不一会,恍惚中又有人来报喜:王相公,你被皇上点为翰林啦。王子安睁开梦眼一看,床边果然跪着两个报喜的人,穿着很得体,一看就知道是朝廷派来的使者,“果见二人拜床下,衣冠修洁”。王同学越来越膨胀,心里想:理想实现得这么快,我都没做好心理准备呢,赶紧地,叫上一大帮人,去打马游街,宣告乡里,我王同学当翰林了,咱今儿个一定要好好宣扬。于是叫长班,也就是官府派来服侍他的差役,让长班赶紧地备马备轿子,长班却跪着不动,自以为当了翰林的王子安大怒,捶打着床咆哮不已,然后又起床去打人,果然已经是一幅老爷的架子,“王怒,骤起扑之”,失手将对方的帽子打落在地。

  家里人见他疯疯癫癫,闹得不像样子,于是去问他,他说:我中了翰林,那个长班居然大不敬,戏弄我,本官揍他。王子安的老婆忍不住泼他冷水:老公,你醒醒吧,我们家哪有资格叫长班,就一个老太婆早上为你做饭,晚上替你暖脚,官府的长班才不会来伺候你这个穷酸,“何处长班,伺汝穷骨?”

  王子安也彻底清醒,发现只不过醉后幻觉。王子安却记得打人的情节,于是找来找去,果然在门后找到一顶长班的帽子,却只有灯盏那么大,王子安哭笑不得,说:“吾今为狐奚落矣。”原来是被狐狸精戏弄了。

  其实,何尝是狐狸戏弄了他,是他焦灼的期盼,对功名的渴盼,由此产生幻觉,其实跟范进没什么区别,只不过王同学失意,范同学得意。

考试前后窘态:像被锁的猴子又似中毒的苍蝇

  写完《王子安》这个搞笑的故事,蒲松龄又带着心酸,详细地描述了古代考生进入考场、得知成绩时的窘态,那个窘啊,真让人不忍目睹,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蒲松龄写得很生动,他说秀才考前考中和考后,有七个比方可用。第一,“白足提篮,似丐”。因为考生入考场,为了防止夹带考试资料,都要脱下鞋子袜子,不管什么天气,都赤脚站着,考试文具要放进一个由官府发放的大篮子里,篮子是带格眼的,然后就这样等着点名,活生生一群乞丐。

  第二,“似囚”,好似囚犯,因为被衙役呼来喝去,推来搡去,毫无尊严可言。

  第三,“似秋末之冷蜂”,考完,就在考号里睡,一张板子当床,没有窗户,房子又小,头和脚都露在户外,秋天被冻得瑟瑟发抖,一排排脑袋和腿排列着,好似秋天末尾的蜜蜂,好不可怜。

  第四,“似出笼之病鸟”,考完之后,神情恍惚,目光呆滞,连天地是什么颜色都看不出来了。

  第五,“被絷之猱”,像是被锁住的猴子,焦躁不安,胡思乱想,一忽儿想象自己考上了,顿时觉得天地生色,高楼大厦马上就出现在眼前,金光闪闪,富贵无比,“时作一得志想,则顷刻而楼阁俱成”;一会儿觉得自己考不上,像个泄气的皮球,觉得前途暗淡,毫无希望,完全成了一具枯骨,“作一失意想,则瞬息而骸骨已朽”。

  第六,“饵毒之蝇”,好像中了毒的苍蝇,趴在那里,怎么弄都不肯动。当考试成绩揭晓,得知自己榜上无名,名落孙山,坏消息传来,整个人就如同一只死苍蝇。最初症状是破口大骂考官有眼无珠,不识好货,全瞎了眼,没把我的文章给个好分数,“司衡无目,笔墨无灵”,恨不得将所有的教材和文章付之一炬,与过去彻底了断。进一步的症状就是厌世,觉得世间已经毫无可留恋之处,恨不得“批发入山,面向石壁”。如果这个时候谁再跟我讲什么之乎者也,讲什么八股文起承转合,不要怪我不客气,我可要跟他动刀子,“定当操戈逐之”。

  第七,“破卵之鸠”,好像被打破蛋的鸠鸟,徒然伤感叹息又有什么用呢?读书还不是为了中举人中进士?除此又哪来的前途和希望,就像鸠鸟一样,继续营造窝巢,开始新的生活,于是曾是那么气愤的自己,收拾起满地的碎片,继续捡起书本重操旧业,再待来年,“无何日渐远,气渐平,技又渐痒”。人生的无奈,就在这里。

  而王子安同学则是在顷刻之间经历以上七种状态,“方寸之中,顷刻万绪”,也是对众多读书人人生窘态的一种浓缩,颇有代表意义。

  以上七种状态,估计蒲松龄也经历过一二,甚至可能全盘经历过,没有这样的痛,笔墨哪有这样的亲切,艺术源于生活,其实也源于痛,蒲松龄的痛,时代的痛,才写出这样表面令人捧腹,其实令人落泪的故事,所以这个故事不可小觑,大有研究的价值。而作为文学范本,其七个比喻,又确实大可值得学习和模仿,生动细致而出奇思。

  其实,现代人面临失败时,也走不出以上七种状态,文学的代表意义就在这里,虽然写在清朝,却也刻写了现代人的窘态。

《儒林外史》:科举考场上的神鬼故事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则是专门讲读书人悲喜科举人生的,考场主宰了读书人的一生命运和荣誉,周进看见南京的考舍就哭得昏死过去,没其他原因,因为他几十年在这里失意。于是,在当时的读书人圈子里,有关于考场的诡异故事也流传开来。

  话说录取范进的考官周进,当年还在山东汶上县当私塾先生的时候,有一回,一个姓王的举人来他所执教的村庄喝酒,周进夸他文章写得好,王举人却说不是他自己写的,这可不是谦虚,而是要神化他自己的文章。王举人吹牛说,他在考试的时候伏在桌上打盹,忽然看见“五个青脸的人跳进号来”,其中一个拿着大笔在他额头上点了一下,又有戴乌纱帽的拍他肩膀,吓得他一觉醒来,立即文思如泉涌,写出锦绣文章,王举人又吹嘘说:“可见贡院里鬼神实有的。”他的言下之意是鬼神保佑他。

  其实,世上无神鬼,只是考场上聚集了太多读书人的悲喜,不由得让人产生联想,因此,古代的贡院还有人负责驱赶鬼神,算是一种心理安慰吧,人间百态,考场辛酸,比鬼神还复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祖宗考试作弊的那点事
从蒲松龄作品《王子安》看清代的科举考试制度
因为八股科举,他的书法被读书人争相效仿,
明清读书人考科举有多苦?考场上被活活冻死
江苏/全国最大科举考场
青楼莺声为谁啼:妓院开在考场的对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