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中国成立前河北省高等教育情况|光绪|北洋大学|学堂|民国|河北省

河北省的普通高等教育萌发于清末洋务运动。光绪二十一年(1895),天津海关道盛宣怀创办天津北洋西学学堂(亦称天津中西学堂、天津大学堂)和山海关铁路学堂。光绪二十八年,北洋工艺学堂、直隶农务学堂、畿辅学堂又相继成立。光绪二十九年,又建成了保定师范学堂,次年建立保定医学堂。

天津北洋西学学堂是以美国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为蓝本设立的,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分科大学。光绪二十八年正式更名为北洋大学堂。“癸卯学制”颁行之后,畿辅学堂改称直隶高等学堂,直隶农务学堂改称直隶高等农业学堂,保定师范学堂改称直隶优级师范学堂,正式纳入高等教育系列。

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省为推行新政,在全国率先成立直隶法政学堂(保定),此为当时地方设立法政学堂之始。次年又在天津创办了北洋法政学堂。光绪三十四年附设于直隶法政学堂的幕僚学堂改为直隶法律学堂。宣统二年(1910),北洋师范学堂改建为直隶高等商业学堂。

自光绪二十一年(1895)建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起,至宜统二年(1910)建立直隶高等商业学堂止,15年间,直隶省的普通高等教育历经了洋务教育、戊戌变法中的教育改良和推行新政实施新学制三个阶段,共建立了分科大学、工、农、商、法、师范各类高等学堂8所。其发展之快,办学数量之多,均处于全国前列,对清末改革封建教育体制,实施新学制,是颇有建树的。但是由于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这些学校的基本性质则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教育。

民国初年,直隶省的普通高等教育,遵照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教育法令,进行改革和调整。民国元年(1912),北洋大学堂更名为北洋大学校,直属北京政府教育部。民国2年,直隶高等学堂作为大学预科而并入北洋大学校。北洋法政学堂更名为直隶公立法政专门学校,翌年,直隶法政学堂和直隶高等商业学堂并入,设法律、政治、商业三科。北洋医学堂改为直隶公立医学专门学校。民国3年,唐山铁路学堂(原山海关铁路学堂)改为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民国4年,直隶医学专门学校归属海军部,在直隶高等师范学校(原直隶优级师范学堂)校地新建直隶公立医学专门学校。民国6年,北洋大学专设工科,更名为国立北洋大学。民国8年,张伯苓、范源濂等人等建的南开学校大学部开学。民国初年,天津还有1所私立法政专门学校。

自民国元年至民国9年,经过调整、改建、新建,直隶省的高等学校共有9所:国立北洋大学、南开学校大学部、直隶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农业专门学校、医学专门学校、法政专门学校、高等师范学校、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和私立天津法政专门学校。

民国10年(1921),直隶高等师范学校、医学专门学校、农业专门学校、私立天津法政专门学校合并组建成河北大学,设文、法、医、农4科。同年,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更名为交通大学唐山学校,次年又改称交通部唐山大学。民国12年,私立天津工商学院成立,设工、商两科。这一时期,由于北洋政府倒行逆施,军阀混战,教育经费拮据,学校屡遭乱兵抢劫,高等教育陷于困境。

民国17年(1928)北洋政府垮台,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天津市改为特别市,政局渐趋平稳,高等教育略呈转机。民国18年1月,北平大学区成立,河北省的高等学校隶属于北平大学区:河北省立工业专门学校改为北平大学区河北省立工业学院,河北省立法政专门学校改为北平大学区河北省立法商学院,河北大学改为北平大学区河北省立河北学院。同年又增设北平大学区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原水产学校改为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民国18年,北平大学区撤销,河北学院恢复河北大学原名。民国20年河北大学撤校,农科改为河北省立农学院,医科改为河北省立医学院。交通部唐山大学更名为交通部唐山工程学院。

至民国26年(1937),河北省境内的高等学校共7所,其中省立院校6所:河北省立工业学院、省立法商学院、省立农学院、省立医学院、省立女子师范学院、省立水产专科学校,部属学校1所,即交通部唐山工程学院,共设23个系、科。

七七事变后,河北省的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和唐山工程学院被迫内迁,在西北、西南与其他院校联合办学。省立工业学院、省立法商学院、省立农学院、省立医学院和省立水产专科学校均被日伪当局解散。

在沦陷区,日伪政权为推行奴化教育,伪河北省公署于民国28年(1939)在保定设立1所师范专科学校,民国33年在通县设立1所农业专科学校。这两所学校规模很小,设备也极为简陋。

在抗日根据地,民国28年(1939)11月间,于延安建立的华北联合大学迁至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办学。初设社会科学、文艺、工人、青年4个部,不久增师范部,都是短期训练班。民国29年10月提出向正规化方向发展,将各部改称学院。社会科学院设财政、法政2系,文艺学院设文学、音乐、美术、戏剧4系,教育学院设教育系。学制为1-2年。民国31年10月学校缩编,只留教育学院,在困难环境中一面坚持教学,一面生产和战斗。

抗日战争胜利后,河北省解放区内的高等教育有了新的发展。民国35年(1946)1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创办的北方大学(初名新华大学)在河北省邢台正式成立,设行政、文学、财经、教育、医学、理学、工学、农学等8个学院,学制2-3年。同年,华北联合大学迁至张家口市,恢复了文艺、法政、教育3个学院。

民国36年11月迁至正定县办学。民国37年8月与北方大学合并,在正定成立华北大学,设4部2院。一部是短期政治训练部;二部是师资部,培养中学教师,分设国文、史地、教育、社会科学、数理化、外语6个系;三部是文艺部,培养革命文艺干部;四部是研究部。2院是工学院和农学院。民国38年春,迁至北平,后与其他院校分别组建成中国人民大学等院校。民国35年6月,白求恩卫生学校在张家口改建为白求恩医科大学。民国37年与北方大学的医学院合并,在石家庄组建华北医科大学,1949年12月与天津陆军总医院合并组建为军医大学。民国38年1月在石家庄还建有华北交通学院,后并入中国交通大学。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了伪河北省公署立的师范专科学校(后并入北平师范学院)和农业专科学校(后并入省立农学院)。抗日战争时期停办的河北省立工业学院、农学院(迁北平市)、医学院(迁天津市)、法商学院、水产专科学校先后复校。内迁的省立女子师范学院返回天津。唐山工程学院返回唐山后,又拟南迁未成,唐山解放后始复校。各校虽已复校,但由于日伪的破坏和内迁的损失,加以国民党发动反人民的内战,对高等学校的师生施行法西斯统治,经费拮据,物资匮乏,办学极为艰难。各校进步师生多次掀起反内战、反饥饿的民主运动,在斗争中坚持办学,迎接解放。

民国38年(1949)1月,天津市解放,在津的河北省立的5所院校,由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同年3月,撤销了省立法商学院。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更名为河北师范学院。9月30日河北省人民政府通令统一中等以上学校名称及其领属关系(河北省立工业学院改称河北工业学院,其他院校均略去“省立”二字)。至此,河北省属的院校共5所:河北工学院、河北医学院、河北农学院(已迁回保定市)、河北师范学院、河北水产专科学校;中央部属1所:唐山工程学院。

清末

一、北洋大学堂

在洋务运动期间,天津海关道盛宣怀秉承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的意旨,酝酿开办一所大学堂,并与美国驻津副领事丁家立酌拟学堂章程。及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该道禀请继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王文韶“当赶紧设立头等、二等学堂各一所,为继起者规式”。王文韶转奏清廷,于本年八月十四日(10月2日)获准开办。校址在天津大营门外梁家园南围墙外原博文书院旧址。开办时,校名为天津北洋西学堂,亦称天津大学堂或天津中西学学堂。光绪二十二年,更名为北洋大学堂。学堂内分头等学堂和二等学堂。头等学堂分为4门:法律学门、土木工学门、采矿冶金学门和机械工学门。学制4年。它是近代中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分科大学。

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占了天津,校舍为德军占据,学堂停办。至此,天津中西学堂计有各科毕业及未毕业之学生200余人。

光绪二十八年(1902),直隶总督袁世凯重振学务。清政府将天津城北4公里的西沽武库全址及所有房屋拨作大学堂校舍,并新建教学大楼等用房,招集昔日流散的学生及前水师学堂旧生数十人,于光绪二十九年三月四日正式开学。光绪三十一年暑假后,学堂始复有正科生。北洋大学堂从1895年至1911年,本科毕业生与肄业生共385人。

二、直隶高等学堂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直隶总督王文韶在省城保定西关外灵雨寺官地建造畿辅学堂一所,由于聘不到所需的外国教员而未能开学。

光绪二十八年(1902)春,袁世凯督同所属,修造保定旧有畿辅学堂,考选120余名生童,聘美国人丁家立为西学总教习,于农历四月十八日(5月25日)正式开学。不久,依照《奏定高等学堂章程》,改为直隶高等学堂,学制定为4年,并命定为北洋大学堂之预备学校,毕业生合格者可直接升入北洋大学堂正科。光绪三十二年暑假,奉命调整课程,分为文、理两科(民国2年并入北洋大学堂)。

三、直隶高等农业学堂

光绪二十八年(1902)五月,直隶总督袁世凯创立农务总局,附设农务学堂。十一月招收预备、速成两科学生共140名;又附设农业传习所,招自费生80名。黄璟为总办,李兆兰为提调。此为河北省乃至全国农学高等教育之始。

光绪三十年(1904)二月,遵照学部令,改农务学堂为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本年学堂监督为李兆兰,庶务长兼教务长为蔡儒楷,职员12人(日人1名),教员5人(日人4名)。

光绪三十二年(1906)四月,农务总局奉令归并于高等农业学堂。光绪三十三年学部派学务员调查,指出:“此堂教科得宜,管理及教员均能得人,试验场、测候所、列品馆、仪器处、实习室均布置井井,学生成绩尚优”。

宣统二年(1910),此学堂有学生178人,毕业生44人,教员16人(含外籍教员2人)。

民国成立,改称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

四、直隶高等工业学堂

光绪三十年(1904)九月,遵《奏定高等学堂章程》将北洋工艺学堂(天津)改为直隶高等工业学堂。学生定额为120名,分正科和速成科两类。正科中本科学习3年,预科2年。速成科中本科2年,预科1年。学堂内分应用化学、机械学、制造化学、意匠绘图学4科。光绪三十三年,学部派员调查该校办学情形,认为“此堂教员得人,管理员亦能用力,组织大致完善,成绩颇优,所设分科亦均切当”,但“学生名额太少”,“校地苦隘”,“堂内实习之地亦太隘”,“宜设法扩充”。本年,以学额日增,堂舍偏狭,乃在河北黄纬路另建斋舍。次年迁入新址。

民国成立,改为直隶公立工业专门学校。

五、直隶法政学堂

光绪三十一年(1905)秋,直隶总督袁世凯准在保定藩署(布政使司)内创设法政学堂,旨在培养佐理新政人才。每年招取学生以120人为额数。学制2年。因学生年龄已大,须补习普通科学,规定先在预科学习半年,再授正科1年6个月。翌年,藩署法政学堂有学生70人。宣统二年(1910),有教员63人(外籍13人),在校生1392人,毕业生330人。

民国元年(1912),改为直隶法政专门学校。

六、直隶法律学堂

光绪三十一年(1905),袁世凯准直隶臬司(按察使司)在署内创设法政学堂。后改称幕僚学堂,附属于直隶法政学堂。学制3年。

宣统元年(1909),直隶总督杨士骧上奏清廷,改幕僚学堂为直隶法律学堂,添招新生,并于官费外招考自费生300余名,仍定3年毕业。

七、北洋法政学堂

光绪三十二年(1906)六、七月间,袁世凯委黎渊为监督,筹设北洋法政学堂,始建于天津河北堤头。翌年四月校舍落成。内分简易科和专门科两种。简易科招收绅职两班共300名,1年半毕业;内司法科150名,行政科150名。专门科仿日本法律学校学制,6年毕业,前3年为预备科,名额200人,后3年为正科。进入正科后又分为法律、政治2门。光绪三十三年七月初五(8月13日),预科正式招生198名(李大钊为其中之一),另招简易科242人。农历七月初十开学典礼。学生年龄在25岁以下,均为自费。学堂有教员17名(其中日人4名)。光绪三十四年,职绅两班共毕业264人。

民国元年(1912),改为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八、直隶高等商业学堂

宣统二年(1910),直隶高等商业学堂设立。此堂是在停办的北洋师范学堂基础上改设的。

民国前期

一、北洋大学校

民国元年(1912)4月,北洋大学堂经辛亥革命后复课。不久改称北洋大学校,直隶于中央教育部。

民国2年(1913)北洋大学校改督办为校长,由直隶教育司长蔡儒楷兼任。本年直隶高等学堂自保定迁津,并入北洋大学预科。民国6年,教育部调整北京大学、北洋大学科系,令北洋大学专设工科而渐加扩充,校名改为“国立北洋大学”,学制本科4年,预科2年。

北洋大学从民国元年到民国16年(1927)共培养出本科毕业生417人。

民国17年(1928)天津改为特别市,北洋大学则划出河北省境。

二、南开大学

民国7年(1918),严范孙、张伯苓发起创办南开学校大学部,翌年于南开学校南端建大学讲室楼房一座,招生百余人(一说96人),设文、理、商3科,学制4年,9月开课。10月17日,南开学校大学部开成立会。民国9年增设矿科。民国11年10月,购地于天津南郊八里台,兴建校舍。民国12年9月迁入新址,改称南开大学。民国17年后随天津市划出河北省境。

三、河北大学

民国10年(1921)6月,省教育厅以提高教育为词,令直隶高等师范学校、直隶农业专门学校、直隶医学专门学校和天津私立法政专门学校等校合并,成立了河北大学。校址设在保定直隶高等学堂旧址。直隶省省长曹锐兼任校长,直隶省议会议长边守靖任校务长,副议长王则明(王秉喆)任教务长。创办之初,设文、法、医、农4科和预备科。文科分为中文、英文2学系。创办初年(1922)有教职员148人(含女5人),学生471人(含女13人)。至民国17年,教职员180人,本科生202人。

河北大学于民国18年1月隶属北平大学区,改称“北平大学区河北省立河北学院”。时,有文、法、医、农4科,共18班;预科4班;园艺、蚕桑专修科1班。

民国18年(1929)7月废止大学区制。河北学院恢复河北大学校名。河北大学自创办以来,校长更换10多任,学校连年管理不善,经费拮据,学潮迭起。民国20年10月,河北省教育厅宜布撤销河北大学。

四、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河北省立农学院

民国元年(1912)11月,奉教育部令,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改名为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监督改称校长,首任校长为王树善。民国4年7月,高等林科第一班23名毕业。民国12年2月,农业专门学校并入河北大学,成为河北大学农专部。9月改称农科。民国20年9月,河北大学奉令停办,农科改组为河北省立农学院,薛培元为院长。至此,毕业于本校高等专门本科者8班,大学本科者5班。民国21年,有教员16人。6月呈准省教育厅添设林学系。民国22年6月,呈准添设园艺系。民国23年,教员25人,职员25人;学生农学系74人,林学系39人,园艺系38人,总计152人,共分9班。民国26年七七事变前,校产有地田7000余亩、仪器6000余件、校具农具5万余件、图书7万余册,养成果树和葡萄4000余株,各项设备积久充盈,学校规制已渐完善。

五、河北省立水产专门学校

民国18年(1929),直隶省立甲种水产学校升格为河北省立水产专门学校,设渔捞、制造两科。

六、直隶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河北省立工业学院

民国2年(1913),直隶高等工业学堂改称直隶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民国3年8月,直隶织染学校并入。民国5年,该校各科在北京参加赛会,教育部审查列为甲等,发给奖状。民国11年,该校有教职员26人,学生201人。后屡遭军阀战争破坏。民国15年后魏元光长校,修整添设,恢复旧观。民国17年,改称河北省立工业专门学校。民国18年5月,升格为学院,名河北省立工业学院。民国23年,该院设有化学制造系、机电工程系、市政水利工程学系,均4年毕业。高职部设有制革科、机工科、织染科,均3年毕业。

七、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

唐山路矿学堂于民国元年(1912)7月易名为唐山铁路学校。民国3年8月,学校又更名为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民国10年7月,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更名为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交通大学由北京邮电学校、北京铁路管理学校、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和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合并而成,总办事处设在北京)。民国11年9月,改为交通部唐山大学。该校专授土木工程,内分构造工程、铁路工程、水利工程及市政工程4门,设备完善;教授多硕学之士;学生200余人,大学4年,预科2年。民国18年,又改称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民国19年6月16日,确定该院设铁路工程、构造工程、市政卫生3个系,学制均为4年。民国20年8月1日,唐山土木工程学院更名为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增设矿冶工程系。

八、直隶公立医学专门学校——河北省立医学院

民国4年(1915),直隶高等师范学堂渐次停办。高师继任校长马筱珊,利用此堂的房舍和经费,筹设医学专门学校,兼任医学专门学校校长。民国5年1月开始招生,民国9年秋,张仲山继任医专校长。自此医专的经费、校址与高师分立。次年夏,医专并入河北大学,弃原址迁人西关高等学堂故址。医专改为大学之医科,张仲山任学长。这一时期,学制为预科2年,本科4年,共招新生9班,毕业8班229人。民国20年9月,河北大学改组,其医科于同年10月24日改为独立学院,学制6年。此为河北省立医学院之始。第一任院长为原医科主任马馥庭。民国23年有教员26人,职员58人。学生四年各一级,共有116人。

九、直隶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河北省立法商学院

民国元年(1912),直隶法政学堂改为直隶法政专门学校。北洋法政学堂改称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民国3年(1914)7月,直隶法政专门学校和由直隶高等商业学堂易名的直隶高等商业专门学校2校,并人设于天津的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定名为直隶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内设3科:法律科、政治经济科、商业科。民国8年7月,添设甲科商业讲习班,预科1年,本科3年。自民国13年秋起,在军阀战争中,校舍屡作后方医院,并遭乱兵抢劫,几为废墟。

民国17年9月改名为河北省立法政专门学校。

民国18年4月23日,省府将该校定名为北平大学区河北省立法商学院。6月,该院法律、政治、商业各本科改为专门部;甲种商业讲习科改为甲科商业班。7月,北平大学区取消,该院独立,名为河北省立法商学院。8月添设大学预科。民国19年6月停招大学预科,决定设政治、经济、法律、商学4系,学制改为4年。民国22年停招政治系,添设高、初两级商业职业班。民国23年,该院有教职员66人。学生11班236人。

十、直隶私立法政专门学校

学校约成立于民国初年(具体情况未详),校址天津。民国10年(1921)6月并入河北大学(保定)。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一、河北省立农学院

七七事变后,学院被迫停办。

抗日战争胜利后,原省立农学院院长薛培元呈请河北省政府批准,在原址筹备复校。民国36年(1947)开课,设农艺、森林、农田水利工程三个系。有教职员48人,技术工人23人,学生249名。次年10月,农学院奉命迁至北京先农坛。民国38年3月9日,学院教职员工58人,学生36人返回保定,由冀中行署安置在保定南关淑慎女中旧址,并拨给河北省农事试验场,作为建院的基地。同年5月选举建立河北省立农学院校务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张连桂。

二、河北省立水产专门学校

七七事变后,学校停办。抗战胜利后,河北省政府派员在原址筹备复校,仍设渔捞、制造两科(1952年撤销)。

三、河北省立农业专科学校

民国33年(1944)8月,伪河北省公署创设于通县富育女校旧址,设农业、农业土木、畜牧、农业经济等科。抗战胜利后,由河北省政府接收。民国35年暑假并入河北省立农学院。

四、河北省立工业学院

七七事变后,屡遭日机轰炸,学校被毁而停办。抗战胜利后,奉命复校,改称河北省立工学院。1949年天津解放时被军管会接管,1950年更名河北工学院,1951年与北洋大学合并成立天津大学。

五、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

七七事变后,学校被迫南迁,后辗转到湖南、贵州、四川等地办学。民国34年(1945)8月,该学院奉命迁回唐山,11月正式上课。时设采矿、冶金、土木、建筑等工程学系。民国36年学院有教员46人,学生409人。民国37年12月12日唐山解放后,为人民政府接收。

六、河北省立医学院

七七事变不久,保定被日军侵占,河北省立医学院被迫停办。

民国35年(1946)1月,河北省政府派原河北省立医学院院长齐清心前往保定组织复校工作。但由于保定校舍多被拆毁或占用,学院于同年底迁至天津复校,校址在兰州道。时有本科4个班,另有助产、护士2个班。院长齐清心。民国36年10月,该院有学生3个班119名,教员20人,职员24人。民国37年(1948)7月招新生48名。

1949年天津解放后,军管会接管河北省立医学院,4月改名河北医学院,院长仍由齐清心任。

七、河北省立法商学院

七七事变后,伪华北政务委员会解散了河北省立法商学院。抗战胜利后在原址天津市吕纬路复校,设法律、经济、商学3系。天津解放后,该校撤销。

八、华北联合大学

华北联合大学于民国28年(1939)7月7日成立于延安,由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战时青年训练班、延安工人学校4校组成。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华北联大当年10月到达晋察冀边区。11月7日在阜平县城南庄开学。校长成仿吾。

九、北方大学

民国34年(1945)11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根据中共中央的意见创办北方大学。35年1月,学校在邢台市正式成立。中共中央派范文澜任校长。

十、华北大学

民国37年(1948)8月,由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在河北省正定县合并成立。校长吴玉章。设4部2院。一部为短期政治训练班。二部为教育学院,分国文、史地、教育、社会科学、数理化、外语6个系。外语系学习时间2年,其他各系均为半年。三部为文艺学院,分工学团、文工团、美术工厂、乐器工厂。四部为研究部,分8个研究室。另设工学院和农学院。1949年春迁北京,并在天津、正定设分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部分院系与华北人民革命大学等校合并,成立中国人民大学。

十一、华北医科大学

民国28年(1939),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在原医务训练队的基础上,创办军区卫生学校于河北唐县。校长江一真。白求恩参加创办和教学工作。白求恩牺牲后改名为白求恩卫生学校。民国35年在张家口与张家口医学院合并为白求恩医科大学。校长殷希彭。民国37年3月,奉命移驻石家庄,同年7月1日与北方大学医学院合并,改名为华北医科大学。1949年12月2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军委电令:决定华北医科大学与天津陆军总医院合组为军委军医大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北省立法商学院
开发“新河北” 校多教育兴
河工大这下要在全国出名了!
【全国体育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排名】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
图片分享一一直隶教育统计图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