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1万小时去掌握一个新技能?不!你不需要这么长时间也能做到

掌握一项技能需要多少小时?

如果你有阅读的习惯,你肯定会多多少少了解过“一万小时法则”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出自格拉德威尔在《异类》。指的是,任何技能,只需要坚持刻意练习一万小时,就能够精通。

但事实证明,这不是研究显示的。一万小时的规则是错误的。

实际上,对于你想要掌握的任何技能,你可以在比格拉德威尔建议的更短的时间内,就足以变得非常精通。

到底是怎么做到这一点呢?

一万小时法则的缺点

一万小时法则,并非没有可取之处,而是有其局限性。

根据格拉德威尔的说法,某些学科或技能上非常精通的人,他们的一个共同因素,就是他们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练习的时间都非常多,似乎只有达到一万小时的练习(即20年每天大约90分钟)才能成为“异类”。

这个概念提出之后几年,这条一万小时规则,已经成为几乎任何想要在生活中任何时候都精通任何技能的人的陈词滥调。尽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一万小时规则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准确的。

没错,想要提高你的技能,花时间练习是必须的,你不可能什么事都不做,就能够精通一个技能。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要知道一点,练习不是单纯地练习,还需要结合你的脑子,甚至其他技巧。

或许你会认为,这不是比一万小时法则更困难了吗?不,相反,这种方式反而减轻了我们练习的负担。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不得不提及另一个概念“刻意练习”。

安德斯·爱立信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他就是提出“刻意练习”概念的人。

格拉德威尔在他对刻意练习的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他的书和他的一万小时时规则。有些人错误地将这条规则归咎于爱立信本人,由于这条法则歪曲了他的实际发现,他曾经做过澄清的。

爱立信公开说,这不是他的研究结果。在那项研究中,似乎没有其他事可以取代一万小时的力量。然而,一万小时其实并不是达到的小时数,而是精英们修炼的平均时间。有些人的练习时间不到一万小时,其他超过两万多小时。

此外,格拉德威尔未能充分区分练习的时间数量和练习的质量。很明显,这忽略了爱立信的大部分发现。

要点是练习可能很重要,但远非全部。

为了增加这一论点的分量,《情报》杂志上的另一项研究将练习归因于“国际象棋和音乐表现中大约三分之一的可靠差异”。该领域最大的荟萃分析发现,实践可能只占掌握的12%。

这意味着掌握一项技能不仅仅是几个月或几年的练习。遗传学和特定领域的竞争程度肯定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科学也让我们瞥见了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更有效地学习。

更快学习的策略

近年来,人们对技能获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快速获取技能。

于是,心理学家就提出了元学习的概念,就是关于学习的学习。一旦我们了解了我们的大脑和身体是如何学习的,我们就可以创建一个更有效的学习程序。

毫不夸张地说,练习的质量比练习的数量更重要。

即便你仅仅练习的时间只有六个月,你掌握的技能,也可以足够你解决你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对于一万小时规则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更重要的是,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不断向我们展示新的——或者至少更细微的学习方式。

这些精致的战术和策略能够帮助我们在比我们想象的更短的时间内变得精通、专家、熟练,或者至少在特定领域非常出色。

其中,以下三种特别重要。

第一,创建反馈循环

通过创建反馈循环,你就能够建立一种方法,更准确地发现你当前的错误,然后确定对你的学习程序的潜在改进。

英国布鲁内尔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解释说:

“反馈循环,为实现所需的教学和学习目标水平的适应性措施提供必要的信息。”

获取必要的信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正是快速技能获取的意义所在。它是关于准确地找出你需要更改哪些内容,以更快地实现你目标的用法。

对于某些技能,你可以选择自己跟踪结果和测量结果。一种简单的做法,就是每天记录自己的学习进步,为你提供反馈。然后,你可以使用这些数据来调整你未来的方法。

例如,你学习视频剪辑,你学会了某个特效的制作,那么你能否举一反三,运用这个特效,做出其他的视频效果呢?

对于其他技能,你可能需要来自其他地方的反馈,例如跟同类型视频的对比,或者别人的批评等等。

了解你当下还做得不够好的地方,然后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个地方做得不好,问题出在哪里,怎么修正等,这就形成了一个正向反馈循环。

几乎所有你想学习的东西都有类似的内容和讨论区。每个方面的专家都提供了宝贵的反馈循环,以帮助你不断改进。

就看你会不会主动去利用。

第二,刻意练习

回到安德斯·爱立信,他的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刻意练习上。

刻意练习被一些人视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也就是说,要非常刻意地专注于构成整体技能所需的狭隘子技能。

要记住以下原则:

需要做:

  • 选择你当前值得重视的技能
  • 将技能划分为更小的、可管理的任务
  • 反思你学到了什么以及你想完成什么

不要做:

  • 不要闭门造车,懂得搜集指导意见和反馈信息
  • 不要忽略同类作品,因为你不知道自己水平是什么程度
  • 不要认为技能一夜之间就掌握,至少预留六个月的时间

基于他对刻意练习的研究,爱立信写道:

“仅仅凭经验或感觉去做一件事,与刻意练习的效果有很大不同,在刻意练习中,专注度很重要,要专注于探索如何积极超越目前的能力。”

而这一点,也是刻意练习的难点。

爱立信发现,精英运动员、作家和音乐家只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维持刻意练习所需的注意力。然而,他们专注于非常具体的技能和子技能,确保他们继续提高并在比赛中表现出色。

所以,先专注于掌握小的技能,然后再扩大到大的技能。例如你学习剪辑,想要做出酷炫的效果,认为只需要掌握这个效果的技能就行。你当然可以这样做,但这并不会让你精通剪辑。

你需要打好基础,掌握关于剪辑的小技能,如分割视频、拼合视频、添加特效关键帧、调整动画曲线、调色等,把这些小技能都学会,你自然就懂得怎么往大的技能及进发了。

第三,成为一名讲师

通过自我教学来学习的想法并不新鲜。

但经过一定的研究,把学到的知识教导给他人(或假装教导给他人),对于知识的保留率却是最高的(上图所示)。

如你所见,被动学习方法的保留水平相对较低。不幸的是,这是我们在学习新技能时经常依赖的,尤其是作为成年人。

然而,如前所述,“小组讨论”(50% 保留)可以通过策划小组或在线评论来培养。“实践中的实践”(75% 的留存率)是刻意练习的用武之地。但据报道,“教导他人”提供了90%的留存率,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策略。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你不能向一个六岁的孩子解释,你自己就不会明白。”

无论你已经精通,还是这里的新手都不重要。如果你是一位希望改进的专家,那么你有很多东西要教。如果你是新手,你可以记录并向他人解释你正在学习的内容。

当你打算成为一名“教师”,意味着你必须能够把学到的这些知识传授给他人,所以也就需要你彻底了解一个非常具体的学习领域。

正是这种态度,为你提供了真正掌握主题的动力和责任。

让自己成为讲师,可以用多种形式的,包括写作、做视频、跟别人聊天用来构建话题等等。我在之前的文章说过,做讲师,可以锻炼自己的口才的,这不是一举两得的事吗

例如我写文章,某程度上就是把自己学到的东西,用文字去教给读者。这个过程,就可以不断深化我学到的知识,强迫我不断回忆技能。

所以,学习一个技能,真正需要多少小时?

如前所述,一万小时规则是基于非常不稳定的基础。对我们来说幸运的是,我们无法做到一万小时就能够掌握到技能了。

通过密切关注你如何安排你的练习时间,在你的学习方法中引入反馈循环、刻意练习和教学的一个方面,你可以在比你想象的更短的时间内熟练掌握大多数技能。

最重要的是,学以致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刻意练习指南:平庸和优秀之间只差这个练习方法(四)
“一万小时定律”的由来
10000小时定律,成为大牛的秘密是什么?
10000 小时训练法,其实并不是一碗人人适合的鸡汤
#早读#222《异类》
让演讲流畅自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