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受权发布 | 罗祎楠:社会科学质性研究方法大纲(2021)

课程名称:社会科学中的质性研究方法

授课教师:罗祎楠(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教授)




课程教学特色

如果说学术研究是研究者在表达自己对世界的个性化理解,那么我们可以说,质性研究也是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这门课并不是告诉你所谓的质性研究有什么正确标准的操作流程,也并不是要通过一门课写出什么好的论文。这门课的主要工作在于引导你在不断的阅读、反思、打磨、讨论中慢慢体会如何用“质性”的方式理解世界。即使你并不从事学术研究,这种方式也依然帮助你理解如何将自己与世界连接起来。
 
质性研究作为理解世界的方式,它的工作便是:展现常识之外的动人之处。所谓“常识之外” 是不断反思习以为常的现象世界背后的理论前提,在田野与历史观察中发现无法被这些前提涵盖的体验。所谓“动人之处”在于通过新的理论将自我经验展现为世界之“质”,在与现有理论成果的不断对话中,使自己的研究可以为学术共同体所理解、感受乃至感动,从而将自己和学术共同体连接起来。这样的过程我们称之为“展现”:指的是研究者表达对世界理解的过程。

课程训练重点

我们的训练有“四站”:1. 质性研究的认识论基础:希望通过对方法论的阅读使学生理解,任何研究方法都是某种认识论立场的产物、是表达对世界理解的方式。方法(无论定量还是定性)并不是研究客观正确的保险箱,而是研究者将自己对世界个性化的理解与其所处的理论学术共同体连接起来的媒介。2. 在理论视角的引导下在田野中发现研究问题,明白如何“从不疑处有疑”。3. 将材料组织成因果解释性的叙事:任何材料的组织都不是盲目的。都在表现对世界运行方式的理解。4. 理论构建:理论构建是为了展现研究对象实质性的特征;其力量在于通过对比而雕刻出的精确性与穿透力;这一工作需要说明自己的研究可以如何改变学术共同体的常识性认识。


课程特色

在每个阶段,我们都经过三个步骤的训练。一是学生阅读方法类文章和老师讲授方法的特点。二是阅读讨论优秀的研究作品,深入理解好的作品是怎么写的,以便自己模仿学习。三是拿出自己的材料和作品,群策群力,打磨讨论。


课程板块设计

从以往的教学效果看,一个学期下来,一般学生好的情况可以完成第三站,踏足第四站,刚开始看一下风景,就学期结束了。所以选课同学不用压力过大。“理解”万岁!


课程安排

导论

第1周 质性研究总论

第一单元 

质性研究认识论的不同流派

第2周 以推论为目的的质性研究

本周教学安排:教师讲授结合学生讨论。

King, Gary, Robert O. Keohane, Sidney Verba. 1994. Designing Social Inquiry: Scientific Inference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Goertz, Gary, James Mahoney. 2012. A Tale of Two Culture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in the Social Science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第3周 以对话为目的的质性研究

本周教学安排:教师讲授结合学生讨论。

解析论与实在论

Reed, Isaac A. 2011. Interpretation And SocialKnowledge: On the Use of Theory in the Human Science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第4周 方法论读书报告讨论会

本周教学安排:要求学生提前提交一篇综合三本书的阅读报告(不少于4000字。要求比较三本书的作者对“什么是质性研究?”的不同理解(作业提交截止期另行通知)。上课时学生提出阅读体会和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讨论。

第二单元 

发现反常:理论引导下的田野观察与研究问题构造

第5周 社会行动理论与田野观察

本周教学安排:讲授和讨论社会行动理论,初步根据自己的田野观察来理解社会行动。带*号的文献必读。其他选读。

*Somers, Margaret R. 1994. “The Narrative Constitution of Identity: A Relational and NetworkApproach.” Theory and Society 23(5): 605-49.

*Tavory, Iddo, and Nina Eliasoph. 2013.“CoordinatingFutures: Toward a Theory of Anticip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18(4): 908-942.

*Timmermans, Stefan, Iddo Tavory. 2020.“RacistEncounters: A Pragmatist Semiotic Analysis of Interaction.” Sociological Theory 38(4):295-317.

HitlinS, and Glen H. Elder Jr. 2007.“Time, Self, and the Curiously Abstract Concept of Agency.” Sociological Theory 25(2):170-191. 

Joas, Hans. 1996. The Creativity of Action.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6-258.

Emirbayer,Mustafa, Ann Mische. 1998. “What Is Agency?”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03(4): 962-1023

罗祎楠:《当国家遇上马路:基层官僚如何思考》,《读书》2020年第7期 

第6周 方法论视角中的田野(外请教师)

第7周 如何发现研究问题

本周教学安排:全体学生根据田野体验逐一汇报自己的研究问题(要求提出的问题是关于“为什么”的问题)。

第三单元 

如何组织材料构建叙事

本单元必读文献:

*Calhoun, Craig. 1998. “Explanation in Historical Sociology: Narrative, General Theory, and Historically Specific Theory”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04(3):846-871.

第8周 动机模式指导的“分析性叙事”

本周教学安排:教师讲授结合学生讨论,思考作者如何在特定的理论视角中构造叙事。

Bates, Robert H. 2008. When Things Fall Apart: State Failure in Late-Century Afric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6, 15-29, 97-139.

第9周 意义突变过程的叙事模式

本周教学安排:教师讲授结合学生讨论,思考作者如何在特定的理论视角中构造叙事。

Kurzman, Charles. 2004. The Unthinkable Revolution in Iran.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第10周 批判实在论的叙事模式

本周教学安排:教师讲授结合学生讨论。

戈尔斯基,菲利普 S. 2021.《规训革命:加尔文主义与近代早起欧洲国家的兴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Gorski, Philip S. 2003. The Disciplinary Revolution: Calvinism and the Rise of the State in Early Modern Europ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第11周 能动与结构相结合的叙事

本周教学安排:教师讲授结合学生讨论。

萨林斯,马歇尔. 2003.《历史之岛》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Sahlins,Marshall. 1987. Islands of Histor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第12周 叙事训练

本周教学安排:学生根据田野资料构造因果叙事。要求上课汇报,大家一起讨论修改。报告提交截止时间另行通知。

第四单元

理论构建

第13周 元理论的构建

本周教学安排:教师讲授结合学生讨论。

Tavory, Iddo, Stefan Timmermans. 2014. Abductive Analysis: Theoriz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可参考Timmermans, Stefan, Mara Buchbinder. 2012. Saving Babies? The Consequences of Newborn Genetic Screen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第14周 因果机制类的理论构建

本周教学安排:教师讲授结合学生讨论。

1.研究著作阅读:

Dingxin Zhao. 2015. The Confucian-Legalist State: A New Theory of Chinese Histor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关于因果机制的介绍性文献:

Gross, Neil. 2009.“A Pragmatist Theory of SocialMechanism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74(3):358-379. 

Knight, Carly R., Isaac A. Reed. 2019. “Meaning and Modularity: The Multivalence of 'Mechanism’ in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Sociological Theory 37(3): 234-256. 

Iddo Tavory and Stefan Timmermans. 2018. “Mechanisms” in Approaches to Ethnography. Analysis and Representation in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edited by Coli Jerolmack and Sheamus Kha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tinchcombe, Arthur L.1991. “The Conditions of Fruitfulness of Theorizing About Mechanisms in Social Science.” Philosophy of the Social Science 21(3):367-388.

Gorski, Philip S. 2009. Social “Mechanisms” And Comparative-Historical Sociology: A Critical Realist Proposal. Frontiers of Sociology, 147-194.

第15-16周 比较与理论构建

本周教学安排:教师讲授结合学生讨论。

*Lichterman, Paul. 2005.Elusive Togetherness: Church Groups Trying to Bridge America’s Division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Press.

*Steinmetz, George. 2007. The Devil’s Handwriting: Precoloniality and the German Colonial State in Qingdao, Samoa, and Southwest Africa.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Wenkai, He. 2013. Paths toward the Modern Fiscal State: England, Japan, and China. Bost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Steinmetz G. 2004. “ OdiousComparisons: Incommensurability, the Case Study, and 'Small N’s’ in Sociology. ” Sociological Theory 22(3):371-400.

第17周 理论综述报告:寻找学术共同体

本周教学安排: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找到和自己研究对话的理论学术共同体,并且对此共同体的研究情况(经典作品、最新进展)进行报告。

第18周 期末论文计划汇报(论文提交时间另行通知)

编辑:康张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话语分析挖掘社会性学习价值——访国际知名教育心理学专家凡妮莎·登嫩教授
我学佐藤学 | 要改掉旧的教学习惯,教师必须懂得“克制”
陈向明等|被打断的教育与自我唤醒的学习——陈向明教授叙事行动研究访谈录
学习共同体:建构学生交互学习场
教师成长之路如何走?——新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关于网络协作探究学习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