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英诗学习与阅读经典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探索精神,培养创新意识,掌握研读文本的方法
一.引言

诗歌具有语言简练优美,富有节奏,想象空间广阔,表现手法奇妙,哲理和智慧蕴含丰富等特点,而解读诗歌需要读者具备对该语言的语音、语词、语义、文化、思维等方面丰厚素养。因此,英语诗歌作为文学精髓,文化的载体,作为培养学生研究和欣赏文学经典作品能力的切入点是最佳选择。

通过对我院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英文文学经典作品现状的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到目前英语专业学生在阅读英文原著,尤其是文学经典作品方面无论是从量和方法上都是非常欠缺的,极大多数学生对文学经典作品持着一种敬畏的态度,对英文诗歌的阅读更是不敢接近,其主要原因是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进行经典阅读基本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因此,大部分学生或者选择阅读时文或者近年来的一些通俗畅销书,或者为了应试而阅读一些杂文,这种盲目功利性的阅读使近年来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言功底、文化意识、及其审美意识逐渐出现倒退现象。

针对这种状况,课题组成员借助于《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课堂教学,以通过英语诗歌的教学和欣赏导读提升学生阅读欧美经典作品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其英语语言能力,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力,提升其审美情趣和鉴赏水平,而且通过中西方的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和文学经典作品的理解力,从而培养其跨文化意识为目的,以英语诗歌阅读为切入点进行在阅读方法指导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通过一年多的教学试验和跟踪调查研究,结合学科相关理论总结提炼出以下几个方面有效策略。

二.阅读经典能力培养阅读策略

(一)运用图式理论设置问题导入,培养学生阅读时快速激活、形成相关图式的阅读能力。目前文学课堂教学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学生参与文本阅读的能力和意识不强,造成了很多一言堂的局面,学生阅读主体得不到充分发挥。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通过课题组大量实践证明,运用图式理论作为指导则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图式理论强调,人们已经具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其认知活动起决定作用。任何语言信息本身并无意义,它仅仅指导读者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知识结构恢复或构成意思。阅读理解首先是文字信息的输入,然后读者在自己大脑存贮的信息中寻找能够说明所输入信息的图式。当这些图式被找到以后,读者就产生了理解,否则就不能理解或不能完全理解。

诗歌的民主性锁定了探讨人类共同关注的主题,而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主题的阐释极有差异又有共性;英语诗歌对人类与自身和外界关系的探讨决定了不同文化语境下读者个性化解读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因此,在开始阅读一首诗歌之前,笔者首先通过设问从诗歌主题、背景、跨时代对比、跨文化比较等角度把学生相关知识激活,从而形成相关图式。首先从心理上消除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英语诗歌难懂的障碍,为学生进入文本阅读奠定了基础。

(二)采取小组合作式探究文本,鼓励超越原有文本评论的园囿进行发散创新性文本研读,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探索精神,掌握研读文本的方法。全球时代倡导现代型的学习方式,即具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型和问题性特征的学习方式。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则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富于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自本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国产生以来,很快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运用。它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从而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尽己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以主体需要的满足为其基本假设,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这种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开展互助学习的场所和机会,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从而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因此,通过小组合作对文本的研读和探究欣赏可以对学生主体性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异质小组的建立,每个学生个体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的互动把学生由传统班级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由于学生间原有的认识特点、经验水平的不同,对事物理解存在差异,通过学习合作,将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使学生个体从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及方法中得到启迪,有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在第一步骤的基础上,给学生分组研读文本的机会,鼓励超越原有文本评论的园囿进行发散创新性文本研读,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探索精神,掌握研读文本的方法。

(三)创造和谐平等的课堂评价体系,建立一个读者与作者、学生和教师之间平等对话的平台,鼓励颠覆、异化式的观点,培养创新意识。

“对话”是人类交往的主要方式,它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对话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艺术在前面的苏格拉底对话和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中就有体现,真正使对话理论成为教学思想的是德国哲学家马丁·布伯,他基于自己的“对话哲学”阐述教育问题,形成了以“对话”为主线的教学观。在“对话”的教学观中,教学思想的核心是重新确定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认为师生关系如同犹太教的牧师与信徒的关系,教师承担着提升学生生命,使其灵魂得以再生的重任。他认为师生之间的信任是对话教学的首要条件,是师生关系最重要的特征,师生双方彼此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共同的教学行为,“我———你”的人际关系在教学中就是师生之间双方施加影响于彼此,好像存在于另一方的灵魂中,教学活动是共同分享的。教师作为阅读的指导者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进行理论指导下的想象,让学生作为文本接受者充分调动自身的阅读主体性,体验文本,阅读经典,创立学生之间,读者与作者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和谐的对话关系,鼓励颠覆、异化式的观点,培养创新意识。

(四)引导学生对文化意象进行比较解读,培养学生分析、构建诗词的“意象”能力。“意象”是分析、研究诗歌特有的名词,“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诗人不仅要用意象进行感受和思考,还要用意象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一首好诗词从字面上看是词的连缀,从构思上看是意象的组合,从赏析的角度来看是一幅声色兼备的图画。中外古人作诗,很多通过对种种景物的描写,串在一起,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艺术感染力很强的意象往往在作品中反复出现,甚至为同一时期、同一作者所袭用。这种借助于现成的意象来表达某种特定情思的艺术手段,则又使意象带有历史的承袭性。诗歌鉴赏中,我们只有在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基础上,同时强化对文化现象的重视和积累,多了解一些我国不同时期历史文化的风貌,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用意象解读的形式来提高对诗歌作品的理解。

(五)通过朗读,增强对音韵美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朗读本身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朗读过程中要发挥“有声语言”的艺术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诗歌(包括词句,格律,意象)的含义,情调,韵味,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情和情绪。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其中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毫无疑问,这大大有助于对诗歌的理解和体味。朗读还是培养语感的一种好方式,是训练英语发音的有效方法。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对于英文诗歌阅读仍然适用。

通过朗读学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形象,体会语言的结构美、音韵美和节奏美等,使其对字、词、句获得整体的感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鉴别力,培养学生对诗歌美的欣赏能力。

三.结论

经典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生命结构,它独有的文化内涵与精神生命离不开原作,英语诗歌独特的特点为我们提供了阅读经典作品的一个绝好的切入点,为我们引导学生进入英语文学经典作品阅读提供一项重要手段,通过运用图式理论、对话理论及其合作学习理论引导学生解读英语诗歌经典,从字词的研读,音韵的朗读、意象的解读,到文化解读,学习方式的引导,探讨培养学生阅读经典能力策略是每一位英文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作品是一个开放结构,只是一种意义的可能性,读者的参与才意味着意义的生成及作品的最终完成。要求学生阅读原著,不仅是理解经典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人格的需要。真诚地尊重经典,静心地阅读经典,悉心体味经典的精神内涵,不仅培养读者的人格,而且提高其语言文字素养。这才是英语文学课程开设的真正目的,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人文素养的关键课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让组文实现结构化?老师们头痛的问题有答案了
[转载]“练熟还生”:一个语文教学现象
[转载]《乡愁》实录(王君)
国培小语:小学古诗文教学的方法
[转载]有序性教学,从自发到自觉——邓彤《锦瑟》教学实录评析
课堂实录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