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这个被老师称为“蠢才”的孩子,却最终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

精选 | 为什么这个被老师称为“蠢才”的孩子,却最终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

2015-10-11 第一教育

o 如何订阅我们?

o 搜微信号“diyijiaoyu”或公众号“第一教育”

-------------?-----------

作为世界级的奖项,诺贝尔奖往往是最吸引眼球的一个。诺贝尔科学奖更是代表着人类科学进步的最巅峰,世界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是对研究成果的最高肯定。


中国人有很深的诺贝尔情结。不仅因为诺奖世界级的权威性,也因为在2015年10月5日之前,诺贝尔科学奖设立110多年里,没有一个中国科学家获此殊荣。

诺奖真真难得。有研究者对数以百计的生理学和医学科学家的贡献进行归纳总结,发现诺奖获得者及其获奖成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这些科学家的发现和发明都是围绕着其时代的前沿性课题或重大疑难课题进行的,研究结果具有原始创新性,体现了诺贝尔奖对创新精神的追求。


  • 几乎每一项巨大成果的背后,都体现了获得者的天赋和兴趣,对真理的执着的追求,不带功利性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无私精神。


  • 发明或发现都投入到生产或社会实践中。尤其作为生理学或医学的奖项,投入到实践即意味着为人类带来直接的效益,实现了医学对解除人类痛苦,促进个人体质及种族改良的最高目标。


  • 获奖成果是对全人类的奉献。每一项发明和发现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成果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直接的推动性作用,给全世界的人民都带来了福音,符合诺贝尔对人类奉献的精神。



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


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一定都是读书特别用功,头脑特别灵光,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吗?诺奖获得者都有哪些特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诺奖得主们小时候的那些事儿。


“科学蠢材”获得诺贝尔科学奖

2012年10月8日,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格登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格登的生物学成绩却是学校最差的,他甚至曾被老师断言“笨得完全不应该学习自然科学”。

1933年10月2日,格登出生于英国。格登自小就对自然科学感兴趣。不过,他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简直有些笨头笨脑,常常会因为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而惹老师讨厌,甚至受到老师的冷嘲热讽。

在读书的时候,他学习成绩很稳定,从上学第一天开始,总是在倒数几名徘徊。


整个小学生涯,格登都没有特别擅长的科目,以致于今时今日采访他当年的同学,大多数人对他都没什么印象,太普通了,成绩也不好。好在有一个同学还记得他——每次考试成绩出来,他的脸上都是阴天。


小学的几年中,他被生物学深深吸引,甚至在学校养过上千只毛毛虫,看着它们变成飞蛾,这算是他给人最特别的记忆,只因在当时引起老师同学的强烈反感。


15岁时就读于伊顿公学,如愿读上生物课,这是他最喜欢的课程,但是,他的生物课和其他理科成绩也牢牢垫底,被同学讥笑为“科学蠢材”。


一次课间,格登伸出自己的手指,问老师加德姆:“老师,为什么长在手上的手指会动,而被砍掉的手指却不能动?”加德姆说:“因为长在手上的手指有神经细胞,可以接受大脑的指令,而被砍掉的手指头却不能!”


格登说:“可是,受精卵不仅能动,而且能够自由生长,而被砍掉的手指头为什么不能自己生长呢?”加德姆被问得膛目结舌,忍不住大声吼道:“你这个笨蛋,这是自然界的生长规律!规律,你懂吗?”格登伸了伸舌头,低声说:“不懂!”


加德姆不仅不觉得格登的好奇是一种天赋,反而认为他是一个笨孩子。当然,加德姆得出这个结论主要是因为格登的成绩。


高中毕业考试中,格登的成绩依然很不理想,他的生物学成绩竟然是全年级250名学生中最差的。当加德姆得知格登爱好自然科学的时候,惊讶地说:“如果你在大学选择自然科学专业,那将是一种浪费时间的做法,因为凭你的天赋,你完全不可能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任何成绩!”


加德姆的话对格登刺激很大。他真的很热爱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学,可他的生物学成绩却是那么糟糕。怎么办?他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他一直在默默无闻地研究“被砍掉的手指头为什么不能再生”的问题。当然,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他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一次又一次地实验,一次又一次地失败。

经过几年的努力,在牛津大学攻读硕士的格登终于成功让一对成熟的体细胞转换为多功能干细胞。他发表了一篇论文,首次指出细胞的特化机能可以逆转。这篇论文在生物界引起了巨大反响。按照格登的说法,砍掉的手指头在特定的条件下,是可以像受精卵那样自由生长的。



约翰·伯特兰·格登


格登的这一观点一直到10年后才被学界认同,并且直接引导了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羊“多利”的诞生。自此,格登的学术观点彻底颠覆了人类对自身发展和细胞分化的认识,并在医学上产生了越来越大的价值。


不仅仅是格登,日本科学家福田谦一小时候成绩也不好,求学期间曾被老师称为“智能低下的人”,正是凭着坚强的意志,勤奋的态度,他唤醒了隐藏在体内的天赋,不断取得进步,最终摘得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桂冠。


看来仅仅成为学霸,并不是诺贝奖获得者的成长必经路径。

耐人寻味的“第十名现象”

一个有意思又令人费解的现象是:美国学生在PISA国际学生考试中,数学、科学、阅读,甚至解决问题,都勉强算是中等水平,而在过去的一百年,却以无与伦比的稳定性和深刻性,产生了大量的、重要的创新和学术成果。


这个趋势似乎还在继续。


在诺贝尔这个科学最高级的荣誉上,美国硕果累累,是世界任何一个别的国家都望尘莫及的。而中国教育系统里,成千上万个刻苦勤奋的中国学生一年又一年脱颖而出,早期成绩遥遥领先,所向披靡,一个个学霸却最终折腰高峰。




有人专门对诺贝尔奖获得者成长的规律路线图进行研究,发现诺贝尔得主具有很多共同的特质。


比如几乎所有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都有着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兴趣和责任感等非功利化因素的影响能够发现问题,勇于批判,具有科学的怀疑和批判精神;获奖者的科学素质较高;学校中的科学教育提供了基础等。


此外家庭文化的氛围、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其有直接和深刻的影响,特别在保持和培养孩子好奇心和兴趣爱好,以及抱有乐观向上的情感价值观、质疑反思的理性批判精神方面。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第十名现象”。一个班里最有出息的学生,往往不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前几名,而是班上处于中游的第十名左右的学生。他们既没有优秀生“想赢怕输”的负担,也没有差生的心理自卑感,敢闯敢拼,这就是“第十名现象”。


如果分析一下“第十名现象”产生的原因,也不是很困难。很多学校的排名往往很单纯地用语文、数学成绩为标准,而教师、家长们都在督促、强迫孩子挤进“前三名”或“前五名”。


这使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宽知识面、发展个性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约制,反而束缚了他们智力的发展。又因为他们都是听话的“好孩子”,一些好的个性也会被束缚。


另外,老师们“抓两头,带中间”的教学方法,使这些尖子生在学习上很容易得到老师的“关照”,从而削弱了他们的学习上的独立性。因此后来就不适应大学相对较为“松散”的教学方法。这是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淡出”优秀行列的主要原因。


与此相反的是,第十名左右的学生成绩不是优秀的,老师不大注意这些学生,因此其学习的独立能力较强,有很大的潜力。另外,这些学生没有保住“前三名”的心理压力。


日本的松下公司有一种很特别的择才标准,即“寻求70分人才”。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认为,人才的雇佣以适用公司的程度为好。程度过高,不见得一定有用,招募过高水准的人是不适宜的。这种选才用才方法,与第十名现象是如出一辙的。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散步”优于“跑步”

究竟是分数重要,还是学习力重要?这是当前基础教育的症结。心理学早有研究证明: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取决于学习成绩的高低。


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用成功智力来解释:他把学业上表现出来的智力称为“惰性智力”,而“成功智力”是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


“学业智力”只能对学生在学业上的成绩和分数做出部分预测,而与现实生活中的成败较少发生联系。


“成功智力”包括三个维度,分别是创造性能力、分析性能力、实践性能力。成功智力在现实生活中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可以不断修正和发展的。


因此,学业成绩表现实在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孩子未来成功与否的标准,学习力、成功的品质更为关键。很多研究也发现,成功更多地与兴趣、专注、坚持、毅力、志向等因素有关。


约翰·纳什


诺奖获得者的成功,无一不是遵循着自己的兴趣,然后坚持,不断努力获得的。有的人是从小就对该领域有兴趣,比如2001年诺奖得主阿克洛夫从小学就喜欢数学与经济学,埋头苦学。


当生物学科的成绩是最后一名的时候,约翰·伯特兰·格登还梦想将来要做这个学科的科学家,最终在生物学领域“化茧成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


屠呦呦“成绩在中上游,并不拔尖”,但她有个特点,就是她喜欢的事情,就会努力去做。她认为中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冷门”专业。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不只是屠呦呦如此,教育上众多的史实和实验都表明,对孩子自然状态下的教育最有利于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最接近孩子的天性,也能最有效发挥孩子先天的优势潜能。


所以,为了不让孩子输在途中或终点,完全没有必要把不同的孩子放在根本不存在的同一条起跑线上,而是要让每个孩子依据当下的发展状况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散步”优于“跑步”,还是自主地以自己的速度前进为好。


文章来源:张桂莉著《龙妈妈鹰妈妈》、《读者》、《中国教育报》、搜狐教育、网易教育等;

微信来源:人民教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才能得诺奖
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曾被老师骂:笨到不该学科学
从“最差学生”到诺贝尔奖得主
成功贵在坚持不懈,贵在矢志不渝!
医学诺奖英籍得主曾被中学老师骂“蠢”
获得诺贝尔奖的“差生”:英国医学教授约翰•格登(2012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