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下)

《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下)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 梅敬忠

课程前言

《国学课堂与领导智慧》,主讲人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梅敬忠,是在中央党校任教多年的资深教员,而且还有担任基层行政领导和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领导的宝贵经历。

他长期从事面向中高级领导干部的有关中国文学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教研工作,致力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转型研究和文学鉴赏、写作学研究,曾荣获中央党校教学优秀奖、优秀党务工作者奖和工作实绩奖。二十年来,他多次应邀到地方党校、机关事业单位、部队、学校、企业作主题演讲,颇受好评。他还参与主持编著有《毛泽东圈注史传诗文集成》(史传卷)、《古文英华》、《新世纪干部公文实务全书》、《新世纪干部常备知识词典》(文教卷)、中央党校教材《中国古典文学讲座》、《文学艺术与文化》等。因此,该套讲座内容熔铸了主讲人多年的教研心得和理政经验,相信会对听众朋友有所教益。

讲座目录,第一讲,四大名著与治国理政;第二讲,《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第三讲,《红楼梦》与中国文化。

《红楼梦》自清代乾隆年间问世后,便取代位列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与此前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于世,后被誉为四大名著流波天下,影响深远。从此,中国传统文化在古典小说领域就有了最具代表性的形象载体,我们从中可以观照中国人的民族性格、社会风尚、价值观、审美理想、思维方式。

特别是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鲜活案例,经过一番批判继承和改造转型之后我们完全可以从中获取一些宝贵的本土化营养,这或许对当今治国理政不无裨益,同时也有助于增强我们对于古典作品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的深层次感悟。四大名著应当作为中国文化经典看待,而不能以一般文学作品弄之,对广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来说,对四大名著的解读与阐释也应该由文学审美层面升华到社会认证、政治文化层面,可以说四大名著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内容,犹如小说中的《四书》,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该套讲座即以上述原则为出发点,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鲜活案例为讲解基础,在美妙的鉴赏中阐发有关治国立法的本土化领导智慧与管理智慧,主讲人集多年对该主题内容的演讲经验积累,重点选择《三国演义》与《红楼梦》为解析重点,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而又发人深省,启人心智。

三、历史的启示:《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

第三个大题目是讲历史的启示:《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讲中国智慧,不是一般的智谋。我们现在领导干部培训的时候,大家最喜欢的课是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这方面听得比较多,是特别合乎听到一些技巧性的东西,比如怎么应对媒体这种训练,这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是我觉得更多应该在技巧性的训练方面应该有道,大道。所以在由道与气的结合,道与术的结合,我们讲虽然道气不二,但是道为先,我前面讲的中国智慧前面一个铺垫实际上讲的大道。我们在学习如何应对媒体的时候,前面一定要讲共产党人的宗旨。曾经有这么一个古代经典的小案例,大家知道儒家经典里面,有两部很重要的,一个就是《论语》,但是在宋朝的时候还有一个就是《近思录》,我挺喜欢这本书的。宋代人编的《近思录》,就是朱熹他们把程颐、程颢经典的说法,语录体放在这本书里面。

其中有个政事篇里面有一,章有一个人,有一个官员向程颐提出来,说我写了一本给皇帝的奏章,这个奏章现在出问题了,出来水旱灾害了,老百姓可能要造反。那么在这个情况下怎么办呢?作为皇帝应该多准备粮食救灾,甚至多准备军队镇压什么的等等都是一些具体的措施,给皇帝写了一个奏章,挺好的。程颐说,你这个说得都没错,但是有一条,你的前面缺少一个前提,一定要劝皇帝要以人为本,要关心老百姓,这样如果有这个观念了以后,你后面这个都是次要的,后面他一定会做到的,但是如果没有前面他就会应付,就意味多准备了粮食,多准备镇压的方法手段,天下就安宁了,他会造成这么一个印象,所以你讲道为先,气在后,他说的对我们今天也很有启示的一段话,所以大家就去看《近思录》里面有这么一段。我为什么说这一段呢?这牵扯到我们道和术的关系,我前面讲的是一个道层面的,这个题目是一种道灌注下的一种术的气的层面,就《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具体讲就是五大智慧。

在讲这个智慧之前,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一个外国学者对中国这种智慧,对我们人类的智慧这种的观点。

牛津大学国际关系客座教授叫亚当?罗伯茨1991年的时候在北京大学一次国际会议上讲了一段话,他说,“我们都不应忘记以现代面目出现的思想体系常常不过是古老主题的变种。”

为了加强他的观点,他还引用了法国政治活动家、思想家德?托克维尔的一段名言:“有多少道德体系和政治体系经历了被发现、被忘却、被重新发现、被再次忘却、过了不久又被发现这一连续过程,而每一次被发现都给世界带来魄力和惊奇,好象它们是全新的,充满了智慧。之所以如此,并不是人类精神的多产,而是由于人类的无知,这种情况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这个是他在北京大学说的。就是说我们很多东西从传统里面能够找到很多借鉴,而不要忽视这方面。

因为《三国演义》是用大量生动形象的案例集中呈现了中国古代民众对政治军事谋略和社会管理智慧的理解,从其典型意义上来说,可以说是中国智慧的大观园。这种一是大智慧。如果我们采用冯友兰先生提出的抽象继承法,对它进行总结合理改造转型,我们会大有收获,对治国理政也能做很多帮助。因为中国这种智慧《三国演义》把它展示出来了,但是这种智慧是一种发达的中华的一种谋略文化。

有的学者就是这么说这种智慧,说这种智慧是谋略文化,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实用理性精神,在形态上的集中体现就是谋略,也就是谋人、谋事、谋国、谋兵、谋生、谋福的一种智慧。谋略之治从来就是中国人的正宗的智慧。因为一提谋略,大家觉得权谋就不好意思,好象就是低层次的,如果我们前面有个道,来管住这个谋略的话,运用得当这种谋略是为道服务的,而不是变为奸诈之谋,它是为道服务的,是大的谋略,所以中国智慧这两方面是缺一不可的,就像我刚才讲的程颐对那个官员所说的,你这个都好,但是你这个凑长里面就缺少道,缺少宗旨意识,缺少道,光讲这个技巧是不对的。我知道说这个话,他后面还回答里面说,我知道我说这话你觉得我很迂腐,但是尽管迂腐,我作为文人我作为道的传播者,我一定要把这些东西反复跟你讲,让你跟皇帝反复讲,一直讲到他能够收道那后面的术就好办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请大家看《近思录》。所以谋略文化跟大道是连在一块的,中华的谋略文化在世界上有很重要的地位。

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有三大兵书,一个叫《孙子兵法》,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孙子兵法》,德国的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这两本书,在一战以后,一战以后德国失败了,然后德国威廉二世曾经说过一段著名的话,他说我早二十年看《孙子兵法》我德国就不至于亡国了,不至于这么败了,说没看到《孙子兵法》,说早二十年看就好了,所以西方人对《孙子兵法》也是崇拜有加。这两部有名的兵书,中国《孙子兵法》、德国的《战争论》。《战争论》为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也是继承了《战争论》的一些精髓,毛主席是高度评价,说所谓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留学的政治等等思想,也从这受到启发的。像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中国革命战斗战略问题里面也是很高地评价《战争论》所以东西方同时一些伟人也在借鉴对方的东西,都吸收。在日本还有一本谋略文化的书,叫宫本武藏的《五轮书》这个大家可能不太关注,《五轮书》在日本也是奉为经典的。他讲剑客之道的,讲剑圣的,是日本第一剑圣,四百年前当年丰臣秀吉到德川幕府那个时代的人物,那么宫本武藏他讲刀法很畅销,就是讲究刀法里面实际上是心战,因为宫本武藏就说:“兵法者,乃心之事也。”

我们在吴宇森导演电影赤壁里面的主题曲就叫《心之战》,战争是心之战,是谋略等等。不管古今中外的这种战争文化,尤其中国《孙子兵法》,还有《战争论》、《五轮书》等等这种兵法书,都是要讲心之战。《孙子兵法》为代表的是一种兵谋的智慧。

我们再往上追溯一点,有人认为《老子》就是一部兵书,大家看老子里面有很多兵家谋略、大智慧。“兵者,乃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这个思想是从老子来的,兵者是凶器不能轻易使用。老子道德经虽然是一种哲学智慧,也是一种兵家谋略。

《三国演义》经常被我们称为被古人称为就是通俗的伦理学,实验的战术学,说它是一部伦理之书、智谋之书都结合在一块的。

据说张献忠、李自成,以及今世的张格尔、洪秀全他们当时东城略地的时候都以《三国演义》的案例作为教材,这都有一些记载。《三国演义》对中国战争文化影响太大了。毛主席当年在红军长征的时候,在一个小地方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本线装的《三国演义》,很高兴,这个有记载。

那么中国智慧战争文化谋略智慧就属于内圣外王的两个大层面里面,它都包括在里面,中国智慧有两个大的层面,一个叫内圣、一个叫外王。内圣就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这都是内圣方面三纲领八条目里面,前面五个世纪上是修身,这里面都有智慧的东西。刘少奇《共产党人修养》等等都是讲内圣的功夫。齐家、治国、平天下叫外王,就是实践的,所以他是实践和理论的双重结合,中国大智慧讲究的是这个,谋略文化很发达跟这个也有关系的。这种谋略文化我们从五个角度给大家继续解读,这五个角度互相都有联系,也不是说绝对能分开的。

(一)旗帜的力量:政治角逐的大智慧

第一个是旗帜的力量:政治角逐的大智慧。这是一种大的道,但是也是一种谋略。《三国演义》展示的是魏、蜀、吴三国为核心情节的政治博弈史,纲领就是旗帜,旗帜就是力量。在汉魏之际,有时代的课题,就是谁如何树起正统的旗号,号令诸侯完成统一大业,如何妥善处理国家政权与当时强宗豪右、大姓名士之间的矛盾呢?也是要靠旗帜,成为最紧迫的时代课题。

我们怎么看树旗帜,各有一招。曹操的旗帜叫什么呢?“挟天子以令诸候”是占尽政治的天时,手中握有汉献帝作为傀儡,高举的旗帜就是“挟天子以令诸候”,这当然也不是他自己发明的,是他一个谋士叫荀彧献的计,各集团都有自己核心的谋士,荀彧就说在树这个大旗,挟天子以令诸候。曹操就说你们别老让我当皇帝,一会老想让我当皇帝,好象你们就得力,你们风光,我“不得务虚名而处实祸”,我为了这个虚名天下现在还没有太平还在打,大家都来攻我,我现在拿了天子这个旗号号令天下有多好,但是实际上权力不是在我手上嘛,所以他不当皇帝,“不得务虚名而处实祸”来提醒自己,曹操就干这个。

孙权呢?孙权是三世三代经略江东,有地利,曹操占天时,他占地利,自主立国,三世孙坚、孙策到孙权,他是从军阀起家的,经略江东,西蜀的刘备,刘备跟他们一比就弱势,就差多了,天时地利都给他们占了。

刘备的旗帜是人和,他要谋人和。自封汉室之胄,以兴复汉室为旗帜。这是他的杀手锏,因为他姓刘,孙权就不敢了,孙权姓孙又是军阀,他没法打这个旗帜,刘备可以打这个旗帜,所以有一个专家就说我们电视剧、电影都拍错了,有个很大的错误就是刘备打的旗帜从来没有打蜀,没有说蜀汉,这是我们后来较的,他从来都是打汉,他在建蜀国的时候,他是叫汉,因为他兴复汉室,不会把自己封为蜀,当然这是专家的说法,说他旗帜永远打汉的。

谋“人和”,以“仁政德治”、“以人为本”、兴复汉室号召天下(孔明草庐对之劝),这也是大谋士诸葛亮给他献的计,隆重对。他握有所谓正统的帝脉皇叔之位,应该说刘备集团的旗帜最有力量也最有成效,最见成效是刘备。从刘备里面也给我们今天很多的启示。举大旗纲领就是旗帜。

我们说儒家以三代为最,孔子他难道真的是想到三代吗?想到梦见周公,周公那个年代真是孔子想得那么好吗?那也不一定,肯定不是这样的,所以他把三代尧舜禹甚至到周公作为自己的梦想,号召让天下人都崇拜这个,那是孔子的旗帜。

比如朱元璋当时要造元朝的反的时候,驱除鞑虏驱,恢复中华,这是他提出来的,为号召,而且他的谋士朱绅说你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后来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从这引申过来的,受他的启发,都有这个旗号。

清朝入关也不是说我要打明朝,我为明报仇打旗号,而是继大统,我是中华正统,他是以这个号召,一直引申到比如红军长征北上抗日大旗,我们不是溃退,不是溃败,我们是北上抗日。当年张学良评价红军,也说这是一支特别有理想、有纪律的部队,这是他亲口在采访当中说的,这么一支部队是谁也打不败,他是很崇拜的红军,张学良对红军很崇拜,说这支部队很有理想。我们经常是搞党日活动的时候,澧县红旗渠去参观,澧县红旗渠当年也不叫红旗渠,是另外一个名字,红旗渠,导游有时候给大家介绍红旗渠的来历,一方面我们打出红旗渠这个旗帜,一方面开始从山西饮水到河南的时候开始是两边打,结果这边澧县老百姓看不到水,怎么办呢?后来干脆就从那边往这边打,打一段就放一段水,让澧县人民确确实实看到水真是过来了,从几个方面又打旗帜,又实实在在的,红旗渠的建设有很多这方面很值得我们启示的。

三中全会,邓小平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这当时也是很伟大的。没有像苏联那样否定,对面的否定,外交上韬光养晦不出头等等。然后“三个代表”旗帜提出,科学发展观提出,从这方面也是一种政治角度,也是一种大智慧,一定要把旗帜举出来,而且要举的得体,举的符合时代,这是第一个旗帜的力量:政治角逐的大智慧。

(二)千古人才战:社会管理的大智慧

第二个大智慧,千古人才战:社会管理的大智慧。人才治理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儒家治国理念重大实践。为政之要,重在得人;得人才者得天下,如同得人心者得天下一样重要。儒家在构建他大的治国理念,在安邦的理念之后不管是再用什么样的外儒内法也好,还是儒法兼通也好,还是三教合一也好等等,选拔和合理的配置治理之才(人才),发挥人才的最大功用,始终是统治者,不得不高度重视的政治课题,历朝历代一直从先秦一直到后面的科举制,一直是想千方百计去怎么把人才的选拔,人才的安放都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想千方百计。包括最后的科举制,1300多年的科举制,不光是有一般的进士科、武举它都有一些,另外还有辅助征聘制、恩荫制、捐纳制等等。古代王朝在人才选拔的制度设计方面一直是老想着朝着合理的方面来行进的。

求贤如渴、选贤任能。孟子倡“尊贤使能”,孟子强调尊贤还要使能,充分发挥能人的才干。屈原当年在楚出国的时候,屈原称“举贤授能”,举贤才,还要把位子授给能人,让有能力的人去当这个位子,达到天下大治,始终是历代开明有为政治家的共同的愿景,这个是在选拔人才方面是一个普遍方面。

除了《三国演义》以外,四大名著都讲究人才,治理都有这个意思,比如《水浒传》,林冲逼上梁山、逼下梁山,大家看这简直是人才的一个典型胆力,怎么被逼上梁山的,把那么一个教头那么一个人逼着走向草寇,走向造反的道路,最后他到梁山之后他被王伦嫉妒他了,觉得有他我将来怎么办?你看王伦毛主席就很批判王伦,妒贤疾能,王伦自己弄到一个失败的命运,被晁盖最后把他斩了,所以林冲逼上梁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我们看西游记,孙悟空大闹天宫,也有这个问题,孙悟空是不是个人才?玉帝对他怎么安放的,他为什么造反?这里面都值得我们总结的。

《三国演义》展示的正是东汉末年到魏晋时代的一部政治、军事大舞台上各类人才盛大的表演。这种表演,清代的赵翼在关于三国人才的使用方面对曹操、刘备、孙权在用人上的不同风格进行了一番解读,他里面就说,人才莫盛于三国,三国是在历朝里面人才里面最盛的,这个最盛不一定是最多的意思,最讲究人才的,正是因为有人才,三国之主个人用人所以呈鼎足之势,但是他用人有不同的方面,比如曹操以权术相驭,用权术来管住人才,这种权术大家看比如曹操跟徐庶,他活生生把人家叙述母亲抓来就把徐庶占过来了,占过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他没给曹操出一点好主意,曹操也不杀他,实际上就是把他养起来,养起来,说白了就是减轻了敌人的力量,他如果在刘备那就更不行,在刘备那里有个徐庶,再加上诸葛亮、庞统、法正那还了得,所以他实际上就这个意思。我们今天看的外国的一些公司在中国办研究院,是不是有这个含义在里面,不得而知,就是他们也学三国学到家了,把人才都给你养起来,不为别的对手所用,就有点像曹操跟徐庶关系。但是曹操以权术相驭还有一个弊端,他跟刘备没法比,因为他很难真心相待。

比如曹操与司马懿关系,曹氏集团和司马懿的关系可以说是离心离德,司马懿一点可以说不次于诸葛亮,但是他为什么没有发挥诸葛亮那么大的作用呢?就曹氏集团对他始终是放心不大,始终不是真心相待,他们之间不是一种真心关系,不像刘备和诸葛亮这种关系,这是以权术相驭的后果,所以最后司马氏集团给夺了天下,成立了晋王朝,有这个问题。

刘备以性情相契,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就是哥们儿义气,这种哥们儿义气也是很有力量的。孙策的夫人跟周瑜的夫人是姐妹,是大乔二乔,所以他们是连襟,意气相投也包括这方面的,但是不仅仅是这样的,在东吴那边大家都是互相提拔,共同美言,形成一种好的风气。

比如说周瑜推荐鲁肃继他的位子,鲁肃推荐吕蒙吕蒙竟然推荐陆逊,一个小年轻继承他的位子,所以这方面东吴在人才的使用方面互相是提携说好话的,形成了很好的风气,所以得以建一方基业。

刘备跟他们就不一样,刘备是以性情相契,什么叫性情相契呢?我们讲的核心价值观,正是因为刘备的仁政德治,刘备的核心价值观把他的一个团队管得那么好,核心层是刘关张三兄弟,智囊团体是孔明、庞统、法正,还有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子龙、马超、黄忠甚至还包括魏延,把魏延也拉过来了。所以他形成这么一个人才情况。赵翼确实点明了曹操、刘备、孙权在用人上的不同风格。

这里面最值得我们解读的不是其他那么多的人才,而是诸葛亮。诸葛亮这个大家都很熟悉,诸葛亮由一个隐居的文人,最后大展宏图,成为《三国演义》最具智慧光芒和神奇故事的人物,这个跟刘备是有关系的,刘备是光复汉室的宏愿和实践仁政德治的理想隆中求对,把他请出山的,这样从成就他千古典范,也成就刘备千古求才的典范,弥补了他自己后起之不足,所以诸葛亮对刘备来说可以是核心人物。尽管有所谓的诸葛之多智而近妖,现在说了为了写诸葛亮的智谋而有把它妖魔化的,但是他的智慧他的忠贞受到民间和通知集团的普遍认可。

比如诸葛亮又忠贞,又有智慧的形象恰恰符合统治阶级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感激明君,忠于刘备,白帝托孤,辅佐新主,从无叛逆之心,有赖于儒家核心价值体系对文人精神褒扬与控制。这是在刘备身上可以表现得淋漓尽致的。

我们今天有一句话叫怎么样留住人才,叫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天下无贼》电影里面葛优说,二十世纪最要害的是什么?就是人才,怎么留住人才呢?我们组织工作一般经常讲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但最核心的是事业留人。感情是很重要的,刘备恰恰具备这三方面的优势,你看感情是很重要的,那刘备恰恰具有这三方面的优势,你看感情那不说的,刘关张兄弟也好,跟三顾茅庐也好,这种感情可以说是千古绝唱的。待遇,给他们各按其位,但仅仅有这个还不行,如果像孙权在江东不思进取,也不是完全真正想统一天下,我估计留诸葛亮也留不住,所以有事业留人。他这方事业是要统一天下的,兴复汉室的,所以打的是兴汉的旗帜,我不是建立一个魏朝,也不是建立一个吴国,是要建立汉,是要一统天下,他这个旗帜,这个事业太大了,所以对诸葛亮也是有很大的吸引力,诸葛亮一身忠贞智慧,这两方面就可以作为他一个典范,因为他指挥,而且还因为他忠贞所以为刘备所用,刘备对他也是放心的。

纳兰性德有个说法,说诸葛亮永安遗命分明在,谁禁先生自取来。说的什么意思呢?他说你诸葛亮劳苦西南,你这一生奔波真是可以值得悲哀的,也知刘禅本庸才,也知道刘禅这个人不怎么样,是一个庸才你还辅佐他,你开始辅佐刘备是对的,你还辅佐他,那么永安遗命在永安宫托孤的时候刘备死之前不是托付嘛,把自己儿子刘禅叫到自己面前来托给诸葛亮,丞相以父相相称,永安遗命分明在,说得什么呢?我儿子你看着成器就辅佐他,不成器你就取而代之,但是诸葛亮绝不不会取而代之,因为他认同刘备的这套东西,也认同自己安身立命的这套东西,安身立命这套东西就是儒家修齐治平和三不朽这种核心价值观。

《左传》有人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这是儒家讲的一生如果实现这三不朽的话就达到最高境界,所以他如果是诸葛亮真要取而代之,这三不朽就没了。儒家那套东西就成为一个篡逆,所以他知道核心价值对诸葛亮的管制,可以说进行了有效的束缚。

这里面我们就经常把他引申多像清朝的曾国藩,大家知道曾国藩是清朝的忠心之臣,没有曾国藩清朝早就完蛋了,太平天国起来以后清王朝岌岌可危,结果曾国藩以湘军起家平定太平天国,他怎么平定?大家看这里面很有意思,太平天国起来以后,他以什么旗帜呢?曾国藩发布了一个檄文,当然是以他名义发布的,叫讨粤匪檄,檄文里面就说我们作为文人作为一般的士子都要起来镇压太平天国,大概意思是要维护我们清王朝,但是我们不仅仅是在维护清王朝,而是要保我们的文化,因为他们天平天国不要文化,不要祖宗,不要儒家这套东西,所以他从这套很蛊惑人,一下就把尤其广大知识分子起来保文化,所以他最后平定太平天国拿他的杀手锏,也是拿这种价值观有人看曾国藩那么大势力,还有人就劝他,他手下人就劝他,推翻清王朝,恢复汉族的统治,他绝对不干,他不会干的,因为他干了以后他一生的英名就没了,他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就没了。这也是因为清王朝从当年康雍乾时期建立起来这套核心价值观认同儒家东西,牢牢的把汉族知识分子牢牢地管住了,这也是对我们今天可以反思这件事。像近代的王国维,这个是行国,行文化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据说宋美龄跟蒋介石说,周总理这么一个人为什么不跟着国民党走,当然不光是周恩来,还包括陈赓、林彪那么多人为什么跟着共产党而不跟着国民党?蒋介石只有苦笑,当然我们反思一下,谁都知道是什么原因,不认同你这套东西,我认同共产主义救中国,所以都是因为有这个原因,我们说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信仰、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最重要的,可以看出人才的聚集关键还要看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三)寻求大智慧:战略思维,取胜之本

第三,寻求大智慧:战略思维,取胜之本。清代有个叫陈澹然的说《寤言二迁都建藩议》,有个学者就说,自古不某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是我们经常引用的,自古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个话妙就妙在它不仅仅浅显的阐释了战略的基本含义,还在于他指出了战略对于战术而显得尤为重要的这种属性。

《三国演义》在展示谋略文化中,特别推崇具有战略思维眼光的大谋略。比如诸葛亮的隆中决策、赤壁之战的总体布局及其舌战群儒的大思路,乃至其后来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大行动战略的考量,都是充满了大的战略智略智慧的。比如最突出的是诸葛亮的隆中决策,分析天下大事,提出据蜀联吴抗魏的大战略,奠定了蜀汉崛起的基础,意义非常深远。孔明在隆中对立面这是成了千古名篇。

大家知道,诸葛亮跟刘备相见的时候,诸葛亮已经26岁了,孔明大他20岁,应该快50岁的人40多岁,这时候还没找到根基,我们说不是从50岁开始的嘛,就房屋一间,地无一垄,没有一个根据地,诸葛亮跟他在隆中进行了一番设计,这种设计就是著名的隆中对,诸葛亮就说到这个观点,这个观点说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是具有很大的智慧。他说: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援而不可投也,说你不能要打败他,这也不行,曹操不能打孙权也不能打,那怎么办呢?我们就荆州,“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荆州那么好的地方,处在交界地方,北据汉、沔,利尽南海,往南方可以通,东连吴会,西部通巴、蜀,战略要地,那么现在主人不行,那么恰恰你应该投的。这说了一个荆州。

然后说了一个益州,就西川成都那边,“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也是主子不行,两个益州、荆州,两个地方统治者不行,恰恰是你可以打的。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把西南少数民族治理好,这件事情怎么办呢?到时候天下有变的时候,后来专家解读就是因为曹操死了,魏国的曹丕当政,曹操死了就好办了,这是一种解读。“待天下有变,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

然后拿出一个战略地图,可见他的三顾茅庐一直没见他干什么出了?诸葛亮实际上在外面搞策划去了,一直在那搞调查研究的,然后画了一副战略地图,说这是“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人家占天时、地利,你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这个可以说感动多少军事研究者,看起来简单,实际上不简单的,提出这番东西,恰恰是刘备最后成就蜀汉的基础,所以有人就讲了,你说那么多,既然这么厉害,为什么蜀汉还是灭亡呢?我们可以这么解释,如果不是这番隆中对,不是刘备跟诸葛亮这番三顾茅庐,刘备就成不了蜀汉,根本就没基业,因为他本来就没基业,所以正是因为战略设想,所以打出了一片天地,就是隆中对可以说是意义深远,古今中外很讲究这个战略思维,取胜之本,不光是三国,三国的谋略为很多军事家、政治家高度评价。

在日本有部书叫日本伊藤宪一写的书叫《国家与战略》里面,1985年出版的,他在语言里面专门论述了基辛格与诸葛孔明的故事。当年中美苏冷战时期,美国要拉拢中国对付苏联,当时在那个关头用的战略,基辛格明确受了诸葛孔明的启发,请大家看这本书里面。他就很讲究这个这番隆中对对国际政治也直接产生了影响,可以说是。所以有的学者说美国人只重钢铁,只重实力,如果是有诸葛亮说明,你就弱小的,信诸葛亮说明弱小,要靠智谋,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美国人可讲智囊的,当然美国有兰德公司,美国有核心的东西,美国打朝鲜的时候兰德公司还给他提供设想,美国人最重智谋的,既重实力也重智谋,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它。我们看到很多书,比如肯尼迪编的《战争与和平的大战略》;亨廷顿有《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这实际上也是大战略;美国约翰?柯林斯《大战略》73年就出版了;美国麦肯拉马纳美国原来的参谋长《历史的教训》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建言书,都在干这个事。那么我们现在中国也很重视这方面,也出了一套大战略研究丛书,时殷弘教授现在是国务院最新的参事,专门编的《战略二十讲》,在天津出的。我们中央党校有国际战略研究所,也重视战略。因为我们充分总结这些经验,认识到战略的重要性,不光是认识到一般具体战略重要性,还认识到这种理念大理念战略重要性。

比如说美国,美国怎么样重视战略,一战时期威尔逊总统他弄14点建议,里面有很多包括我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东西在里面,他打折这个大旗进的一战,二战时候美国罗斯福总统讲究“四大自由”——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免于威胁自由、免于贫困自由。你没法说他了,打折这个大旗进入二战,所以有些专家说,美国向来就干这个事,打这一个大旗,然后用一种所谓压倒的优势再行使他的武力、他的强权。甚至在林肯总统高度评价一个小说家叫斯达尔夫人,斯达尔夫人写了一本书叫《汤姆叔叔的小屋》,后来翻译成《黑奴吁天录》他说你这个小妇女挑动了一场大战,就是美国国内战争的时候。前国务卿赖斯,她是苏联问题的专家,当年在哈弗大学当副教授时还写了关于研究俄罗斯的苏联演变。这跟苏联的演变也是很有关系的。美国有些伟大的女性在这方面出谋划策。当然最著名的还是写《菊与刀》的本尼迪克特,他《菊与刀》实际对美国占领日本产生了实际作用,就是那个战略性的作用等等。

(四)策略与细节:谋略实践与具体操作

第四个大智慧叫策略与细节:谋略实践与具体操作。我们今天虽然把战略和战术分开,但是其实都可以称之为谋略,只不过我们有这个分了层次,但是谋略也可以分为大小不同。比如说,大的谋略叫“战略”,小的谋略叫“战术”。战略与战术的区别在于,战略往往针对全局大计,而战术只针对局部问题;在时间方面,战略主要针对长期问题,战术则针对短期;至于涉及具体的事体,战略通常针对根本和抽象,而战术更为具体和具像。这是一般的说法,但是题目叫策略与细节,什么意思呢?

我们现在不是很流行吗?叫细节决定成败,有的学者说细节怎么能够决定成败呢?应该是战略决定成败,其实这是一对不能割裂的辨证关系,因为在战略决策之后关键在策略与细节的落实,但是没有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策略与细节就成为无所作为,白费力气的泡影。这战略与战术实际上是一体的,只不过我们分开讲而已。

《三国演义》从第四十二回到第五十回,用全书十分之一的篇幅来写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实际上是一个小意思,有的专家说赤壁之战根本不是一场大战,但是《三国演义》写得很宏大,但是写战争的场面实际上很少,实际都是用“文戏“来铺垫,最后才上演“武戏”。在赤壁之战的前期阶段,对刘备集团来说,联吴抗曹争取三分天下是战略目标。这个是不能破坏,所以这是战略,就是一定要联吴抗曹,要搞统一战线的,这个是大的战略。不管东吴有多少主降派势力存在,诸葛亮也要慷慨奔赴东吴,精心设计演讲具体策略和细节,智激周瑜,智激孙权,最后“舌战群儒”,终于形成统一战线,让东吴彻底坚定了抗敌的信心,争取到主战派占上风。而且,不管周瑜如何嫉妒陷害,为了服从“统一战线”、联合抗曹的大局,诸葛亮也要尽心尽力,甘愿冒险应对一个个“圈套”和“陷阱”,比如“草船借箭”、“借东风”等。但是这是战略决策下,细节具体布置,你看这是很好的一个案例。

另外一个案例就是刘备招亲的故事,就是锦囊妙计的故事。刘备在东吴招亲的故事充满了迷人的智慧,总体来看,诸葛亮和周瑜在招亲的故事中充分发挥了聪明才智,只不过水平有高低。这个聪明才智其实是很有意思,三个锦囊妙计,因为诸葛亮知道,找刘备招亲是假,实际上要扣留刘备,但是又不能破坏这大的战略,统一战线不能破坏,破坏怎么办呢?所以想了办法就给了三个锦囊妙计,三个锦囊妙计不能派张飞,关羽当时也派不上在荆州那边,那只能派赵子龙,因为赵子龙是一个最合适的人选,让赵子龙带着三个锦囊妙计跟着刘备到东吴招亲。所以在出发的时候赵子龙看的第一个让他干什么呢?让他大肆张扬,第一个锦囊说让他大肆张扬,去找乔国老、找吴国太两个重要人物,尤其找乔国老,乔国老是大乔、二乔的长辈,乔国老竟然不知道刘备招亲的事,就找吴国太去了,所以他就把乔国老给晕了,他说这么大的事意思是我们老同志怎么都不知道呢?找吴国太,吴国太说我女儿嫁人怎么不知道,就知道肯定是孙权干的坏事,所以吴国太就说,要在甘露寺看,如果我看中了你们谁也不能动,我看不中你们可以杀他,所以第一个锦囊就管这个,大肆张扬,弄得孙权包括周瑜特别被动。被动问了以后他们又设一计,那就招吧,吴国太不高兴了嘛,高兴不能杀让他结婚了,结婚跟孙夫人结婚,当然孙尚香那是《三国演义》以后的事,在三国志里面从来没说叫孙尚香,反正就是孙夫人,刘备娶了孙夫人以后他们又想了一招,就让他安定下来腐化他,让他乐不思蜀,所以我们说他儿子阿斗后来乐不思蜀,是有他父亲这个基因的,列被在这住的也是乐不思蜀,也不想回去,好吃好住有宫殿住着。这个时候第二个锦囊也起作用了,赵子龙又拿出第二个锦囊。第二个锦囊就叫赵子龙去骗刘备,说曹操带50万大军打过来了,打到荆州了,那你还不回来,所以他就骗他刘备过中计了。当然我们电视剧不是那么处理的,刘备后来也明白了,果然中计了,然后他就找孙夫人说,孙夫人说那行,那我们跟着你走,所以他打破了刘备安乐窝,孙夫人就到江边祭祖,偷偷就走了。第二个锦囊发挥作用了。走的时候孙权派三拨人来追杀,第一拨第二拨每个都有两个将领,都没挡住,因为第三个锦囊发挥作用了,尤其到第二拨的时候第三个锦囊发挥作用了,就让孙夫人打前战,让她给刘备抵挡,让刘备求孙夫人,当然这招很惯用,所以第三拨没挡住,因为他拿这令箭要杀他们人头包括孙夫人都要杀掉。正在这万急的关头,关羽带着水军过来了,然后诸葛亮亲自来迎接,所以有强大的设计,武装在后面的垫后,,其实说是险也是有惊无险。所以他在很大程度上三个锦囊妙计在最早的记载甚至在元杂剧里面他只有一个锦囊,你看他设计了三个锦囊就特别科学,所以他就成功了。成功了诸葛亮叫那些战士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把周瑜气了个半死,三气周瑜,这个招亲一点没有神怪,和借东风不一样,借东风还有点神神怪怪的,这个完全没有什么神怪,完全是人为的设计,这个人为设计里面刘备处处主动,而孙权周瑜是处处被动,刘备、诸葛亮想在前面,孙权、周瑜一直穷于应付,我们说细节的考虑,细节里面又有战略。

所以清代毛宗岗说,甚矣,孔明之计之妙也!既借孙权之母、周瑜之丈人为玄德成婚之助,又即借孙权之妹为玄德归荆州之助。不但乔国老、吴国太为孔明所借,即孙夫人亦为孔明所借矣。国老可借,国母可借,夫人可借,而荆州大何不可借哉?他是做了一番很机智的一种说法。这里面就把周瑜跟孙权目光短浅,穷于应付说出来了,而诸葛亮是对付东吴是因势利导、将计就计,发现内部的分隙,加以扩大,达到化敌为友,各个击破的目的等等,所以这里面很有值得我们总结的很现实的东西。

我们刚才说大的谋略叫战略,小的谋略叫战术,《三国演义》的空城计也是一个这个里面第四个策略与细节里面最典范的东西,就是细节的设计。空城计是心理战的典范,是双雄的较量。空城计的来历是马谡无能,马谡是纸上谈兵,但是马谡其实也不是完全纸上谈兵的人,是诸葛亮确实用错的人。马谡本来是很有战略色彩,但战略策略方面他结合得不好,诸葛亮当年进军西南的时候出兵的时候,马谡送诸葛亮说了一番话,这番话成为我们到现在的经典。

马谡就说“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丞相但服其心足矣。”说诸葛亮能够治理西南、七擒孟获等等,这都得益于马谡的战略考虑,跟他战略献计,说马谡是这么一个人,说诸葛亮用他也道理,但是他最后把部队建在山上,抱着兵法不知变通,不听人劝告所以造成空城。

最后造成什么局面?诸葛亮只有2500人在城里面,面临司马懿十万大军十字不一样,有的十五万,有的二十万,十多万大军压境,在这么情况之下,诸葛亮2500人干什么用,所以诸葛亮就采取了一个弄险的办法。他是一个不得已精心设计的一种兵者诡道的弄险的壮举,标准说是司马懿十五万大军逼近西城,诸葛亮干脆就把2500人的军事全部淡化,就是弄险,他没有采取兵家惯用的虚而示以之实的策略,往往病假就说我明明没有人我还装作千军万马,本来是那样的,没有。诸葛亮恰恰抓住了司马懿那种老谋深算的心理,因为办法对别人有效,对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未必有效。相反诸葛亮波果断地采取了非常罕见的“虚而示而之虚”的策略,所幸把仅有2500多名士兵隐藏起来,从外到内都显示出一座没有设防的空城的样子,这样就更增加了司马懿的疑虑。诸葛亮敢于使用空城计,是因为他对敌方将领的情况做了分析,知道司马懿了解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司马懿果然跟他孩子就说,他不会干那种事的,所以利用了司马懿对自己长期形成的这种认识,采用了十分弄险的疑兵之计解除了危机,这是一场精采的心理战。所以你看细节设计的多好,2500人在城里他还派出了小股部队埋伏在那个司马懿退的路上,这个小股部队后来也管用了,他设计的挺好的,当司马懿退兵的时候,在他儿子的一再催促之下本来要冲进去的不冲,退兵的时候诸葛亮小股部队还骚扰了一下,所以弄得司马懿害怕,你看人家果然有埋伏吧,幸好我们没冲进去,冲进去之后之后部队不被包围了吗?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他设计的特别好,弄险但是他又保险,这么一套战略,所以造成一场石破天惊的空城计。

但是还有另外一种石破天惊的解读办法,说诸葛亮的空城计根本就是假的。假的意思是什么呢?司马懿知道应该冲进去把诸葛亮抓起来,因为司马懿这么一个大战略家,不次于那个诸葛亮的人,他怎么会干这种蠢事呢,冲进去就行了,说司马懿实际上有自己的小九九,有自己的考虑的,因为他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他在魏国的地位很差的比诸葛亮差多了,魏国的曹真、曹休他们曹家人都猜忌他,主人对他也不放心,他好不容易当这个将军,是因为诸葛亮带大军压境,有诸葛亮的存在所以才有他的存在,他进去以后把诸葛亮抓起来以后诸葛亮来灭了完了他也就完了,他恢复肯定是飞鸟尽、良弓藏把他也杀了,所以他是深谙政治谋略的,当然这是一种解读,在《三国演义》里面并没有提到这个,但是我们也可以往这方面解读。这是第四个大智慧。

(五)“三国模式”论:社会人生大智慧

最后一个大智慧,我称为“三国模式”论:社会人生大智慧。东周列国的故事特别复杂,所以我们看《东周列国志》在中国老百姓产生的影响还是有限的,远远不如《三国演义》。因为东周列国史料那么繁杂,线索那么多,难以理出清晰的脉络,所以我们看《东周列国志》经常是如坠烟雾中,那么多国家,那么多关系,因为整体创作出精彩的历史演义小说巨著《东周列国志》是很难的,所以《三国演义》恰恰就提供了这个。因为《三国演义》历史简练,只有三条线索,当然代表三个方面,人物阵营又很集中,最终成就了《三国演义》的辉煌。

大家看《三国演义》在书写战争和政治争斗中,魏、蜀、吴三国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清晰明了的格局——敌我友三国。三国在中国古代政治里面挺有意思。比如战国时代,战国七雄说起来七雄实际上就是三雄其他是配角,齐楚燕韩赵魏秦里面只有秦国、楚国是能够统一中国,有这个力量的,齐国是他们争取的对象,就像魏、蜀、吴三国一样的,我们把握战国七雄里面核心是秦、楚、齐,秦国拉拢了齐国然后对付楚国,楚国如果跟齐国建立统一战线,也不是我们今天这个格局,所以秦国跟楚国都有统一天下的势力,但是楚国最后失败了,就因为在统一战线上没有弄好。三国时代,魏、蜀、吴更不用说。元末群雄割据的时候什么汉王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等等,还有元朝都形成角逐的势力也基本是这三角。冷战时代,我们说美国、中国、苏联角逐。甚至一个不太恰当比喻,比如抗战时期日寇、共产党、国民党这三方也是我们建立统一战线,也是敌我友的问题,当时也是充分掌握敌我友。

那么,我们刚才不讲,社会人生的大智慧嘛,社会人生大智慧里面也有敌我友,也就是你我他的问题,错综复杂的人的关系,我们为一个事业奋斗,也有敌我友的问题,既定战略目标下的人生,这种敌我友不一定是我们真正的敌人,比如公司竞争等等,当然要掌握这三个格局、三个模式,三个模式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这里面我想起了毛主席说的一段有名的话,《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我们当然今天不是说讲阶级斗争,讲什么的,但是毛主席这种分析问题的这种思路,恰恰跟我们的三国模式是有点异质同构,敌我友。

所以最后一句就是说,在既定目标下的社会人生也有“三国模式”的博弈。以上五大方面的智慧课题,可以作为我们欣赏和研究《三国演义》的一种门径,实际上《三国演义》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远远不止这些。有人说《三国演义》是教人权谋心术,引领中国人变坏的“地狱之门”,并非科学评价。没有落后的文化传统,只有落后的文化传统继承者,这个话不无一定的道理。

今天就讲到这,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国演义与经营谋略 战略篇
三国谋略2:战略篇|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诸葛亮有没有谋略不及的时候
远在谋略之上的“大智慧”
三国时期十大谋士
三国九大谋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