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贺有德|| 在光阴中遇见时代——读袁姣素长篇小说《白驹过隙》
userphoto

2022.09.13 湖南

关注

简介

有德

贺有德,笔名老树,湖南省涟源市人,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教师作协理事,首届湖湘教师文学征文大赛获奖者,作品先后入选《中国随笔选粹》《中国散文选粹》《2013年中国文学作品精选》、2014年度《中国散文佳作精选集》《疯狂阅读》等。

在光阴中遇见时代

|  贺有德

袁姣素的长篇小说《白驹过隙》出版,引起了我的注意,现时代以铁路发展为背景写的长篇小说在全国也不多见,我们现在的高铁时代更是走进了世界前列,在中国文学中,书写中国铁路发展史的文学作品不能缺席。当我捧读之后,走进了《白驹过隙》中的那个产生英雄的时代,被小说中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朴实的人民群众、追求信仰理想的热血青年深深打动,那是个铁路英雄的群体,是一部悲壮又震撼人心的铁路史诗。    

小说以宏大的叙事完整地呈现那个艰苦卓绝的时代,那个热火朝天的时代,那个大修铁路的时代,多角度、多层次反映中国铁路发展史:从焦枝线到湘黔线到大沙线到京九线最后到青藏线,从绿皮火车到快车到特快到动车最后到高铁,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数次改革、飞跃一览无余。

袁姣素的《白驹过隙》的好读耐品体现在小说语言与人物塑造上。在生活中深入挖掘,在人民群众中发现典型,各种表达技巧运用娴熟,恰到好处;人物个性鲜活,有血有肉,真实自然;小说语言醇厚有味,颇具哲性;故事情节波澜起伏,环环相扣,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近似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常用的笔法——

小说情节围绕家与国、个人成长史与铁路发展史展开,事业,家庭,爱情,命运,多条线索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推进,交错展开,波澜多姿,迭宕起伏,却又不枝不蔓,收放自如。第八章《抉择》的感情漩涡最为典型。柳汀冰雪聪明,活泼开朗,美丽大方,遇见黄昌明,迸发出爱情的火花。没想到柳汀躲避红卫兵查户口出走,在火车站候车室偶遇秦多安,同赴焦枝线。黄昌明又遇见了张亚亚,面对张亚亚大胆追求,心中纠结;而张亚亚又被郭向东追求,且紧追不舍……总是难得命运之神眷顾,阴差阳错,几经波折,黄昌明与张亚亚走到了一起,回到了父母所在地,远离了铁路上的艰苦和危险,却又命运弄人,没想到张亚亚身患癌症早逝……一波三折,往往出人意料,却又合情合理,美国欧·亨利式笔法,扣人心弦,直抵灵魂深处。既丰富了人物性格,又突出了小说主题。同时,与之同喜,与之同悲,欲罢不能,他们历经磨难的岁月与命运多舛深深地扣动着读者的心弦。

语言是文学作品的重要载体,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任何时代,任何题材,任何风格,文学作品都得依赖文学语言的渲染与张力。袁姣素的语言文字,正如王跃文在《白驹过隙》的《序》中所评:“质地淳朴,诗性浓郁,好读耐品,有意味,有气场,有韵致。”而且,“什么人说什么话”,都把握得很到位。袁姣素的语言风格既接地气又饱含张力,朴实中有内涵,有诗性,有思想,余味悠长,具有强烈的艺术质感——“那株野菊花孤独地立在田垄上,与黄昌明孤独的影子一起孤独着”“夕阳渐渐变小,变淡,最后,就在一盏茶的工夫,忽地就不见了。好像有人用铁丝做的圆圈在地上滚,突然被什么东西一推,就滚没了”。

小说细节也处理得非常到位,触动人心,如临其境:“在老曹的追悼会上,柳汀读悼词,'喉咙哽咽发紧,声音颤抖着’,但又'清脆洪亮’'表情坚毅,目光坚定’'手握成拳头举起来,好像在向英雄致敬’”——场面悲壮感人,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了柳汀的成熟、坚毅、顽强,歌颂了以老曹为代表的铁路英雄,很好地彰显了小说的主题。当焦枝线顺利接轨通车,盛大的庆祝场面又是如此的激动人心“铁道线上、线下到处欢呼雀跃,工人们丢掉头上的铁盔,扔掉手里的铁钳铁锹,双手高高举起,大声呼喊着'我们胜利了!我们成功了!’”——多少个日夜苦战,终于全线通车,流汗水、洒热血换来了成功,扬眉吐气,振奋人心!

柳胜利回家路费精打细算,有次火车晚点,“他在外面按着肚子蹲了几个小时,连水都没喝一口”,留下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时代印记;铁四局笔杆子黄昌明,遇见柳汀,心猿意马,“把盐当作白糖放进包子里”,刻画了人物微妙的心理,生动传神;柳汀去车站接秦多安,“两只手放来放去,不晓得放在哪里合适”,期盼,激动,兴奋,紧张,慌乱,女性特殊时期特有的种种微妙心理相融合,刻画细腻传神;秦多安离开柳汀去坦桑尼亚的那天晚上,因为“拙于言表”,因为“怕惊着柳汀”,一直不敢表白,“只是陪伴着熟睡中的柳汀坐到天明”,深情,腼腆,甚至木讷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如此细节,小说中多处运用,增色不少,把人物都写活了。同时,亦体现了故事情节的有张有弛,舒缓有致,紧贴人心,紧跟时代。

 试想,我们不妨在出行的高铁之上,带上这本《白驹过隙》,翻阅那段峥嵘岁月,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触;在光阴中遇见时代,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铁路发展的历史巨变,那些时代磨难,历史记忆,在时间的洗礼下,如高铁一样飞速前进,永远向前。(原载2022年8月17日《湖南工人报》,2022年8月24日《娄底日报》)

【《白驹过隙》由湖南文艺出版社2022年6月出版,内文插图:马叙】

 // 

袁姣素长篇小说《白驹过隙》名家点评

在《我是一个兵》中,袁姣素就表现出了既接地气又扬正气的平朴气息。这部《白驹过隙》,更是由草根群像抒写中国铁路的高速发展,人物立体,有血有肉,震撼心灵,表现出新时代人们对理想和信仰的坚守。这种平民化的创作追求和抒写,值得关注和推崇。

——著名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 白烨

时间如奔驰的列车,永远向前。而《白驹过隙》中的碎石、枕木、气息等等,无不带给人们心灵的碰撞和思考。时代赋予我们成长、磨难和美好,以及对更高目标的追求,在这群朴实敦厚的小人物身上得以真实呈现,令人感动。

——著名作家,中南大学教授、湖南省作协副主席 阎真

袁姣素的《白驹过隙》忠实生活,讴歌英雄,浓缩时代。故事里既有时代英雄,亦有平凡人物,呈现了中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对人民品质生活带来的社会意义,其传统又独特的语言风格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和时代特征。

——著名评论家,《小说选刊》副主编 顾建平

通过宏大的叙事、细微的生活、传奇的故事,《白驹过隙》摹写了铁路人的使命担当与铁路事业的日新月异,作品中的激情岁月、风雨成长、灵魂蜕变,以及“钢人铁马”的时代精神,带给人深刻的心灵感触和思考。

——著名评论家,湖南省作协副主席 龚旭东

【作者简介】:袁姣素,女,汉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湖南省文联《湘江文艺》编辑。著有长篇小说《我是一个兵》《白驹过隙》,小说集《飞翔的嗥叫》,散文集《毛边的月亮》,诗集《素爱》《风动》《月亮的指痕》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思奋|| 中国铁路的壮歌,时代英雄的群像
[图模样]白驹过隙的光阴,改变了后来的模样
《诉衷情》白驹过隙逝光阴,岁月惜如金。难...
白驹过隙感赋
奔走十年,白驹过隙
白驹过隙造句(2015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