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惠城区苏东坡主要遗迹及纪念建筑

◎ 彭双课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以“讥讪先朝”罪,而被贬谪惠州。绍圣四年(1097),苏轼又被贬至儋州。苏东坡寓惠二年零七个月,游历山水,济民急难,与惠州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写下了大量的诗文,鹤峰西湖之间留下了这位文化巨人的串串足迹。笔者兹将惠城区东坡寓居主要遗迹及纪念建筑胪列如下,疏漏与讹误之处,尚祈方家指正。

合江楼

合江楼原址位于东新桥头文笔塔的后面,因处于东江和西枝江合流处的岸边而得名,旧称“合江罗带”,是惠州胜景之一。合江楼在北宋时为驿馆,南宋时塌圮,明代筑城时复建,至清康熙年间重修,为城门楼式两层建筑,红墙绿瓦,甚为壮观。民国时因拆城墙而圮。绍圣元年十月二日,苏东坡到达惠州时寓居合江楼。是月十八日,迁至嘉祐寺。绍圣二年三月十九日,又迁回合江楼。苏东坡曾两度寓居于此,共一年零一个月。写下了《寓居合江楼》、《荔枝叹》等诗文。

嘉祐寺

嘉祐寺

嘉祐寺位于桥东学背街的东坡小学,在宋、元两代是城郊一个小佛寺。椐《惠州府志》记载,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嘉祐寺并入永福寺。万历年初,归善县林民止在嘉祐寺旧址建城隍庙。民国时,城隍庙改作学校。解放初期,改为惠州镇第六小学。1955年,改为第八小学。1984年,改为“东坡小学”。绍圣元年十月十八日,苏东坡从合江楼迁居嘉祐寺,绍圣三年四月二十日,苏东坡又迁居嘉祐寺。苏东坡两居嘉祐寺共住地一年零三个月,写下了《食荔枝》、《悼朝云》等诗文。

松风亭

松风亭位于桥东东坡小学的后山上。始建于北宋嘉祐年间,亭的周围的松树二十多株,清风吹来,使人感到心旷神怡之觉,故名“松风亭”。清同治年间,郡人陈寿琪将亭改筑于白鹤峰(今惠州市卫生学校)东则,民国初期已圮。苏东坡寓居嘉祐寺时,常游松风亭,并写下了《松风亭记》、《松风亭下梅花盛开》等诗文。

苏东坡故居

苏东坡故居位于桥东白鹤峰(今惠州市卫生学校),建于宋绍圣三年(1096)。东坡在北归无望的情况下,卜居于此,于绍圣四年二月十四日,从嘉祐寺迁进新居,一直到绍圣四年(1097)四月离开惠州赴儋州。苏轼在《答毛泽民书》云:“某已买得数亩地在白鹤峰上,古白鹤观旧基地也。已令斫木陶瓦,作屋三十许间,令冬成。去七十无几,矧未必能至耶,更颂何之。以此神气粗定,但更无足为故人念者。”他在《迁居》诗中亦云:“前年家水东,回首夕阳丽。去年家水东,湿面春风细。东西两无择,绿尽我畈逝。今年复东徙,旧馆聊一憩。已买白鹤峰,规作终老计。”

东坡井

东坡井位于白鹤峰东坡故居,井口宽0.6米,深14余米,青砖砌成。由于新居地势高,离水远。苏东坡便雇人凿井,解决饮水问题。其在《白鹤峰新居,凿井四十尺,遇磐石,石尽,乃得泉》记其事,“今朝僮仆喜,黄土复可抟。晨瓶得雪乳,暮瓮停冰湍。我生类如此,何适不艰难。一勺亦天赐,曲肱有余欢。”清乾隆十五年(1750),名士关槐游白鹤峰时,书写“冰湍”两字,刻石立于井旁。抗日战争时已湮灭,石刻散失。1979年,惠州市文物部门发现了“东坡井”,后又找到“冰湍”石刻。1984年6月,被惠州市列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7月,修复了东坡井石栏,并将“冰湍”石刻嵌在井旁壁上。

“德有邻堂”和“思无邪斋”匾额

“德有邻堂”和“思无邪斋”匾额位于白鹤峰东坡故居,苏东坡新居建成后事,在新居的客房和书房匾额中取名为“德有邻堂”和“思无邪斋”。以及“德有邻堂”是苏东坡新居客房中的匾额,是取于孔子语:“德不孤,必有邻也”而命名。清嘉庆六年(1801),惠州知府伊秉绶摹刻于石。“苏文忠公以宋绍圣三年营新居于白鹤峰,书此额流传至今,虑其朽也,摹勒上石。”字为楷书,分刻四块石碑上,每块高77厘米,宽7厘米。原嵌于东坡祠墙壁上,现陈列在东坡纪念馆内。“思无邪斋”是苏东坡新居书房的匾额,是取之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而命名。清嘉庆六年(1801),惠州知府伊秉绶摹刻于石。字为楷书,分刻四块石碑上,每块高63厘米,宽63厘米。原嵌于东坡祠墙壁上,现陈列在东坡纪念馆内。

钓矶石

钓矶石位于桥东西侧东江之滨的大矶头,是当年苏东坡垂钓的地方,他在《江郊》诗序中记载:“惠州归善县治北,数百步抵江,少西,有磐石、小潭,可以垂钓”。清代以前在磐石上刻有“东坡钓矶”;清代文人姚名述写有诗记:“钓台遗迹好重寻,北渚名矶自古今;记取江郊吟旧韵,临风一发为清音。”此石刻已湮没,1984年6月,惠州市博物馆重刻“东坡钓矶”。

朱池墨沼

朱池墨沼位于桥东白鹤峰东坡神情祠,是苏东坡寓居白鹤峰时洗涤毛笔和墨砚的地方。明嘉靖年间,惠州推官吴和杨载鸣修东坡祠时,在白鹤峰“濬朱池墨沼于榛莽中”(杨载鸣《修东坡祠记》。清嘉庆五年(1800),惠州知府伊秉绶修白鹤峰东坡祠时,在墨沼中拾获端砚一方,砚长21厘米、宽12厘米、厚2厘米,砚底中间阴刻行书“轼”字和篆书体“德有邻堂”的印章。据传,伊秉绶调离惠州时将此砚带回福建宁化家乡。解放以后,此砚珍藏于宁化县文化馆。

“默化堂”题碑

绍圣三年(1096),苏东坡应循州太守周彦质(字文之)之请而题的堂额。“默化堂”石刻共有五块,每块高87厘米、宽57厘米、厚5厘米。第一块刻“绍圣丙子仲夏月”,第二、三、四块刻“默化堂”,第五块刻“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苏轼题”。此碑原嵌于白鹤峰东坡祠墙壁上。1959年,市图书馆觅集齐全置于孤山碑廊。“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1976年,在孤山收集到“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苏轼题”一块和“堂”字半块(残缺),现陈列在东坡纪念馆内,其它几块惜未寻获。

林婆卖酒处

林婆卖酒处位于桥东白鹤峰之西,今惠州市卫生学校办公楼前面的古木棉树下。林婆是苏东坡在白鹤峰的邻居,是个寡妇,她信佛不出家,人称“林行婆”。她以卖酒为生。因苏东坡在《上梁文》中提到“年丰米贱,林婆之酒可赊”,而名传于世。清朝未年,这里立有“林婆卖酒处”石刻,后已失。1984年6月,惠州市博物馆勒石以记。

翟夫子舍

翟夫子舍位于东坡白鹤峰故居的西侧。翟夫子姓翟名逢亨,北宋惠州人,秀才。光绪《惠州府志》称他“天性至孝,博洽群书”,故百姓以“夫子”尊称。他与苏东坡居住白鹤峰时的邻居,来往亲善。苏东坡在《白鹤峰新居落成,夜过西邻翟秀才》的诗中写道:“林行婆家初闭户,翟夫子舍尚留关。连娟缺月黄昏后,缥缈新居紫翠间。系闷岂无罗带水,割愁还有剑芒山。中原北望无归日,邻火村舂自往返”。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翟逢亨裔孙翟时中等人,在翟的故居遗址上立“翟夫子舍”石刻横匾,长185厘米、宽57厘米,字径35厘米,后展于东坡纪念馆。1984年6月,惠州市博物馆在翟夫子舍遗址上勒石以记。

汤泉

汤泉位于惠城区北郊,靠广汕公路,距惠州市区17公里。白水山右侧有白虎洞,左侧有九龙潭,环供而成汤泉风景区。白虎洞有一泉眼,水温达70℃,温泉含有铁、钙、镁等多种微量元素,可治疗各种慢性皮肤病和心血管疾病,并有保健抗衰老作用。九龙潭因飞瀑倾泻而下,将峡谷的回折处潴成9个潭而得名。底下龙潭最大,潭深有十几米。苏东坡先后3次游过汤泉,写下了《白水山佛迹岩》、《咏汤泉》、《记游白水岩》(或作《游白水书付过》)等诗文。

东新桥

东新桥位于西枝江下游,东江与西枝江交界处,连接中山东路与桥东水东街。唐代以前原有桥,宋初已废,以小舟渡江,经常发生翻船死人事故,惠州来往府城和县城极不方便。绍圣二年,苏东坡支持罗浮道士邓守安募建新桥,捐助犀带,出谋策划并动员官员支持。绍圣三年六月,此桥建成。苏东坡作《东新桥》诗纪其事,其中有句:“来云二子劳,叹我捐腰犀。我亦寿使君,一言听扶藜。常当修未环,勿使后噬脐。”明、清两代,多次修葺。清朝末年,在浮桥北面300米处新筑钢筋混凝土桥。1938年2月,改筑钢筋混凝土悬臂挂梁式桥,桥长129.5米,宽11.7米。同年12 月被日军炸断,以竹木搭架通行。1951年9月,修复了东新桥。此后,经多次修葺至现在。西湖

惠州西湖原是横槎、天螺、水帘、榜山等山川水入江冲刷出来的洼地,西枝江改道后的河床遂成为湖。其西面和南面群山环抱,北依东江。唐宋前前称郎官湖和丰湖,因东坡而得名。在《赠昙秀》诗中,将丰湖称作西湖。诗中写道:“人间胜绝略已遍,匡庐南岭并西湖。西湖北望三千里,大堤冉冉横秋水”。张萱诗云:“惠州西湖岭之东,标名亦自东坡公。”西湖风光秀丽,东坡称之为“山川秀邃”。东坡足迹遍及惠州西湖。在济民济困之余,他在此寻幽访古,涉水泛舟,携酒长吟,对月高歌,为惠州西湖平添了异彩。东坡留下了大量关于西湖的篇什,惠州西湖也因此在苏东坡的诗词传播下得以扬名。明代,西湖分为丰湖、鳄湖;民国时西湖分为平湖、丰湖、南湖、鳄湖、菱湖。西湖景观有“八景”、“十二景”、“十八景”等诸说。建国后,对西湖名迹、景点进行修葺。2002年,惠州西湖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苏堤

苏堤位于平湖、丰湖之间。九百年前,湖上有长桥,屡作屡坏,乡民从西山到城内,要涉水,很不方便。绍圣三年(1096),苏东坡捐犀带、黄金钱,助栖禅寺僧希固在此筑堤桥,堤长300米,宽6米。后人为纪念苏东坡,命名为苏堤。宋以后,苏堤历代均有修筑。清光绪六年(1880),众议以修甘公堤余款和增捐,进行重修,堤面铺石。1948年去石通车,为泥土堤面。1958年,加固堤岸,堤面铺砂石,堤两边设置花坛。1959年6月,惠州发生特大洪水,堤桥遭损,遂组织抢修。1970年,将砂石堤面改为沥青,通汽车。1984年,将堤面分成3板路,中板(3米宽)铺规整花岗岩石块,两侧为水泥路。沿堤以中板路为轴线,左右设花池点缀花草。1992年,废花池,堤中立“苏隄玩月”镌石。1997年12月,扩宽丰湖一侧堤面1.5米,铺预制水泥方砖,增加堤面500平方米。今堤长与初长300米未变,堤宽由6米增至11米。西新桥

西新桥位于苏堤,北宋绍圣三年(1096)筑苏堤时建。苏东坡称“西新”,是西湖六座名桥中的第一桥。据许骞《西新桥记》记,南宋绍熙以前,桥上飞阁(东坡称楼)已不存在。郡守林复于绍熙年间将桥改建为五个石门拱桥,可通舟,桥上复建高亭,翼以扶栏。当时桥的规模为“其修十一丈五尺,广二丈一尺,崇三寻有三尺,而亭之广袤与桥等”。明嘉靖时吴晋组织重修。陈瑾《重修西新桥记》记载,桥修后,“为洞门以通水者五,高一丈有六,广杀高之半,修视高五倍之”。民国时期,桥用红石筑,五孔,无栏。1959年特大洪水后,将原桥长27米加筑至30米,宽6.50米扩至9米,并用花岗石块铺筑桥面,加花岗石扶栏。1983年西湖建设委员会自筹资金整治平湖时,拆旧桥重建西新桥。水下筑桥台,加高桥拱1.10至1.50米。重建后,桥长从30米增至33.10米,桥宽从9米扩至10.50米。中砌步级,两侧琢石栏杆,半月形拱桥,水泥混凝土加花岗石结构。

放生池

放生池位于原永福寺前,苏轼寓惠时筑。绍圣二年(1095)十月,苏轼在永福寺前的海会院侧买陂筑放生池(即今之鳄湖边),为其继室王氏祈求冥福。至清康熙年间,惠州知府刘余霖立“放生池”碑于湖边。乾隆年间,当道再立“宋苏文忠公放生池”碑,每逢节庆佳日,惠州士民“逐队于湖上,相与放生游泳歌呼嘻笑,以颂公之盛德”。

烟霞桥

烟霞桥位于平湖、鳄湖之间的堤界,北起丰山永福寺,南至崇道山,全长190米,是苏东坡寓惠期间资助永福寺僧辟放生池时始筑。当时堤不设口,潦水任其过堤。以后时修时坏。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赵弘灿大修筑,连西山至苏堤。民国时期张友仁等改堤为鳄湖路通车。1956-1959年,省公路局把堤扩宽堤面6米,堤高3米,并改名为广汕公路。1992年,惠州西湖管理局重筑烟霞堤,拓宽堤面,两岸绿化,以协调平、鳄两湖风景。

朝云墓

朝云墓位于孤山东南麓松林下,是苏东坡寓惠时在西湖留存至今的重要遗迹之一。朝云姓王,字子霞,浙江杭州人,出身歌女。十二岁那年,即宋熙宁七年(1074),被当时在杭州任通判官的苏东坡收为侍女,后纳为妾。宋绍圣元年(1094)11月,随苏贬居惠州。绍圣三年(1096)7月5日,因患瘟疫卒于嘉祐寺,时年仅34岁。她生前学佛,临终仍念《金刚经》如是观偈句。苏东坡把她葬于孤山西子湖畔,面向大圣塔(泗洲塔)的栖禅寺松林中,以表达她生前的心愿,并亲自铭刻墓碑。

孤山苏东坡书迹碑墙

孤山苏东坡书迹碑墙位于孤山六如亭一侧,1960年修建。1966年7月,被红卫兵毁。1992年重修。碑墙为框架结构景墙式,墙顶为绿色琉璃瓦滴檐,碑壁全长25.6米,高2.4~2.9米。碑墙内容为苏东坡寓惠时的手书14幅,有3000字。其中,有苏东坡与其表兄程正辅的书信五帧。天庆观

天庆观位于平湖北面,今称元妙观。是苏轼常游之地,苏东坡曾在观内与进士许毅饮酒,书匾“丰湖福地”,作《书天庆观壁》文。明嘉靖间(1522-1566),天庆观改为元妙观。无英宗至治二年加大扩建设。1942年1月25日,三清殿、玉皇阁以及两廊被日军焚毁。“文化大革命”间,神像尽毁。1982年开始重建,至1989年9月26日竣工开放。此后多次修葺至现在。

逍遥堂逍遥堂位于西湖芳华洲西北端,宋绍圣年间是天庆观道士何宗一居所。苏轼寓惠时与何道士来往甚密,常与惠州推官黄焘、栖禅寺僧希固、宝积寺僧昙颖在此欢聚,有“钓鱼丰乐桥,采杞逍遥堂”等诗句。1998年进行全面修葺至现在。

苏东坡祠诗碑

苏东坡谪惠期间,留下作品587首(篇、幅)。苏东坡祠诗碑原在东坡祠,后存永福寺,1982年,修葺元妙观时镶嵌于元妙观偏殿右壁。诗碑为墨石质地,高1.40米,宽0.70米,行书,78字。

东坡纪念馆

东坡纪念馆位于孤山上,分一、二两馆。一馆是西湖建设委员会展出苏东坡寓惠期间的文物和有关资料,于1983年拆孤山茶厅改建的,属混合结构、歇山式的重檐碧瓦的仿古建筑,包括四周广场、道路占地面积46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平方米。主要建筑是展览大厅,砌24公分砖墙到顶连梁架,分上下两层挑檐。上檐高6.70米,下檐高4.90米,檐柱为28要现浇砼柱,漆硃红色。展厅为粉墙大格窗,出入大门东西向对开与外廊相通。廊相对设四个出入口,四周置有竹节形栏杆。整座建筑明亮通畅,外形古雅雄丽,庄重大方。二馆1986年西湖风景区管理局为进一步充实东坡展馆内容而扩建的,为二层框架结构的现代建筑。建筑基础设在第一馆后面陡斜的山坡间,分上下两层。上层建在山地以上,高6.30米,下层设在山地以下,高3.20米。平面为长方形,东西座向,长24米,宽7.40米,占地面积177.60平方米,建筑面积355.20平方米。上层设展厅、休息室、小卖部;下层设阅览室、接待室、文物收藏室、办公室、保管室等。在顶层南北两端各建一座对称的方形尖顶琉璃瓦面的装饰亭。展出有关苏东坡的字画、文物200余件。

六如亭

六如亭位于孤山朝云墓前,是孤山栖禅寺和尚希固为怀念苏东坡侍妾王朝云所盖的亭子。朝云生前学佛,粗识佛经大意。临终时,诵《金刚经》偈句“一切有如法,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又如电,应作如是观”,故取亭名“六如”。清道光初,云南按察林绍龙以“六不”偶对“六如”写成联,刻石嵌于亭壁上。上联是“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下联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抗战初,六如亭尚存,保持清代建筑特色。1937年,惠阳县长黎葛天拆亭周粉墙,改为通透亭栏。抗战后期,亭遭毁坏。1959年,西湖建设委员会复建亭子并将原亭改建为四柱、拱门、绿色琉璃瓦的攒尖顶方亭。文化大革命期间,为惠州市无线电厂办公室。1979年5月,收回修复为亭,著名书法家、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麦华三撰写亭额。1984年,进行第三次全面维修,并立为惠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简介

彭双课,男,广东陆河县人,1948年12月出生,大专文化,原惠城区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现任惠城文史研究员。


璃瓦的攒尖顶方亭。文化大革命期间,为惠州市无线电厂办公室。1979年5月,收回修复为亭,著名书法家、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麦华三撰写亭额。1984年,进行第三次全面维修,并立为惠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简介

彭双课,男,广东陆河县人,1948年12月出生,大专文化,原惠城区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现任惠城文史研究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东坡寓惠两年七个月 催生千年东坡文化
苏轼与惠州西湖 转载
苏东坡寓惠行踪考
重访惠州苏迹
苏东坡、王朝云与惠州西湖
清风拂袖,春意盎然,别样的小西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