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家争鸣”的时代,谁是执牛耳者?从“乐”管窥儒道墨三家短长

按照历史的眼光来看,周代是一个礼制的国家,正如王国维先生的《殷周制度论》说的:“合于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国体”,而礼制中关于“乐”的讨论更是尤为重要的,这样子说不是空穴来风,据《尚书·尧典》记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合声。八音克谐,神人以和”,意思就是说“乐”起到和谐邦国、沟通自然神灵的奇妙功效。简而言之,“乐”是礼制国家的一个重要手段,这一点影响深远,从直到汉魏南北朝还有乐府采集民歌的传统中,便可见一斑。

周礼衰没,诸侯争伐,礼崩乐坏,“百家争鸣”的时代随之到来,三教九流的领头人物有儒、道、墨三家。此时,各家纷纷著书立说,口诛笔伐,更有甚者如庄子还要讨伐前人,在司马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便留下了“作《渔夫》、《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让人颇为感慨的一笔。

更耐人寻味的是,关于“乐”的讨论,似乎诸子都想分割一席之地,为自己的学说站稳脚跟。

那么,“百家争鸣”的时代,谁是执牛耳者?是延续着周朝礼乐的儒家学派?还是蝉蜕秽累、弃人间不顾的道家老庄?亦或是贴近百姓生活的墨子?

儒家论“乐”:

儒家认为音乐陶冶人心。

1、孔子

这是一个周礼的信徒。

在《论语·八佾》一章中,他赞叹过音乐的美好:“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同时,他也会因为音乐而出离愤怒,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音乐,于孔子而言,为何那么重要?古人眼中,乐官伶人,皆卑微之人。孔子尊崇“乐”,和他的学说有关:

孔子的美学,本是一个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所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通俗讲便是桃花源、乌托邦。人与人之间和睦,社会风尚良好,美妙的音乐的就诞生了。落实到个人的肩上,便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你若问什么是“成于乐”?《论语·宪章》解释道:“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意思说懂礼、懂乐,在这样的一个尚“德”的社会,自然能走遍天下。所以,“孔子”推崇“乐”,是将“乐”当做维系社会人际的重要手段。

1、荀子

荀子是孔子礼乐学说的继承人。

在他的《乐论》中,他说:“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度,故先王谨为之文。”相比前辈孔子,荀子在儒家“乐治”这条路上,可说是走得更远了。他认为音乐纯粹便是一种“先王”治理天下的手段,儒家学说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了,他说“乐者,乐也。君子乐其道,小人乐其欲”,意思是音乐是通往儒家的“道”,也就是和只有个人后天修养才能具备的道德素质,可以指“君子”、“圣人”之类,反之,不好的音乐,就是服从耳朵的欲望,是于人心无益处。

可以说,孔子的将“乐”当作来自大同世界的的一把“金钥匙”,本来就是忽视了作为文艺的“乐”的文艺审美性,儒家在这方面,是有得也有失的。

小评:

儒家的“乐论”,明显带着一种社会价值观的色彩,这种观点开发了文艺的社会功用,从中可以看出儒家学说侧重的是一种群体关系,个体则是这个大集体的组成部分。这样子的学说对于积极的价值观塑造,有着很大的作用。

道家论“乐”:

道家认为“乐”为人工,不足为贵

1、老子

老子走了一条和孔丘背道而驰的路,在孔丘一味追求自身道德修养的时候,老子提出了“绝圣”、“弃智”的说法,他的意思是人们后天学习的智慧才是最大的弊端,为此,老子也谈过自己的对于“乐”的看法: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宫、商、角、徵、羽,古时华夏人造五音,本是文明灿烂之花,老子眼中,却认为是人和自然断了联系的罪魁祸首之一。显然,和儒家“入世”的态度相比,老子放弃社会功利的立场。

于是老子在对于音乐的探求上,进一步提出哲学上那个著名的命题:“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乐”,老子的意思是“无声”吗?不错,老子认为自然之“乐”,需要人“心居玄冥之外,览知万物”,就是抛去世俗中的纷纷扰扰,体悟自然,达到犹如冥想般忘我的程度,此时你除了自然间鸟鸣、虫吟、犬吠等等有形的声音外,还会到一种无穷无尽意味。这就是“大音”,也是通往老子的“道”的方式之一。

2、庄子

古就有“老庄”之称,庄子对于“乐”,思索得比老子更多。他在《齐物论》中将老子的观点具体化,提出了人籁、地籁、天籁三种分法:首先,人籁,也就是人能用丝竹等乐器模拟出来的声音,是人为。其次,地籁,是大地上风吹拂过的声音,虽然是自然间产生的,非人为之“乐”,但还是借助一个外力“风”,不自由。天籁,也就是大音希声,那是一种无穷无尽的意味,大自然似乎活了,和庄子进行不用言语的、精神的交流。可以说,是一种精神自由。

道家的“乐”,走上了一条追求境界的道路,可以说是具有很强的审美性的,但是到庄子则几乎否定了人的创造性,也是陷入了一条死胡同之中。

小评:

道家的“乐论”,在开发了文艺的审美性质,从个体、群体这个维度来考量,不难发现他们的学说注重个人高级精神世界的开发。因而具有和现实社会脱节的倾向。

墨家论“乐”

墨家尚“节用”,提倡“非乐”。

《墨子》是这样子说的:“耳知其乐也,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在墨家的眼中,重视实际利益,“乐”无疑是一种奢侈品,虽然确实能娱人,但就贫民百姓而言,这种东西则可有可无。所以,墨家他们看不惯王公贵族为了自己的享乐,让“饥者不达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便不提倡“乐”。

小评

墨家的“乐论”,富有浓郁的务实气息,虽然是在否定“乐”,但是我们在对比中看到,墨家思想明确了精神产物和物质产品之间的界限区分。我们在品味诸子的思想的时候,墨家确实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墨家绝对否定精神产品作用所存在的弊端。

谁为执牛耳者?

“百家争鸣”是我国古代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儒、道、墨之中,老庄、孔门都对后世产生的不可低估的影响,例如李白有《大鹏赋》,又如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唱后庭花”的家国忧虑。而墨家跟上春秋时期的显学。

从“乐”这一个话题,不难看出春秋三巨头,都有着的自己的立场,而且都是偏执一方,有得有失。所以,“诸子百家”时代谁胜谁负真不好妄下定论,无非看哪一家的思想更符合后人的气质,产生的影响哪一家更大。

此外,对于“诸子”,本篇小文也从综合的角度看待各家所长,进而综合成一个观点:以墨家明确精神层面、物质层面之分,以儒、道两家明了审美性和社会功利性、群体和个体的侧重。针对诸子思想博大精深,容易因为钻研,而导致偏袒误入极端见解的现象,本篇小文所提出的的拙见,希望能对你的有所帮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懂这些受益终生《2》
诸子百家都是谁?
孔子,老子,孟子,老子,庄子,他们有老师吗?有都是谁?孔子,孟子,老子 ,庄子,他们分别在哪个年代?他们是什么关系?
中国古代思想家邮票
历史百家争鸣-- 法家,道家,儒家.
2000-20J《中国古代思想家》纪念邮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