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今识人之术,是科学还是迷信?

《庄子.列御寇》借孔子之口说明识人之难:“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中国俗语有云,一个成功的人身上至少有十种好的因素。一运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这个七相就是一个人的长相。孔夫子识人主要从四个方面,可以概括为:言谈,行动,过错,口碑。

观察言谈孔子说:“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不懂得分辨别人说的话,就不可能识别一个人。孔子看重那些刚毅坚韧、质朴少言的人,认为“刚、毅、木、讷、近仁”,要求君子应“讷于言而敏于行” ;反对光说不做,花言巧语的人。认为“巧言令色,鲜矣仁”,并警告说“巧言乱德”。

观察人的行动孔子说:“君子不以言举人,亦不以人废言”,不能简单地光凭一个人说什么就做出判断。“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看一个人,不仅要看他说了什么话,更要看他做了什么事。孔子的学生中,子贡有外交才干,善辩。孔子经常令子贡处理外交事务,而不善言谈的颜回则以好学求仁的力行得到孔子的高度评价。

观察人的过错是人就不可能不犯错,但是孔子说:“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从一个人的过失中,可看出他心中仁的份量。另外,一个人对待错误的态度也能知其品行:“吾末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观察一个人的口碑“子贡问日:'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日:'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日:'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孔子强调认识一个人,可以参考他人的评价,但不能简单听从人们各种各样的毁誉。'众恶之,必查焉;众好之,必察焉'。

宰予小孔子29岁,能言善辩,指出孔子的“三年之丧”太久,说:“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因此可改为'一年之丧'。孔子觉得一个孩子小时候接受了父母三年的疼爱,因此,居丧三年是应该的.宰予被孔子认为是'不仁'。另外,宰予'昼寝',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圬'。后来,宰予参与叛乱被灭了族.孔子一生以宰予为耻。因而发出了'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另一个学生子路,字仲由,志气刚强,性格直爽,敢于对孔子提出批评,勇于改正错误,深得孔子器重.孔子评价子路'好勇过我,无所取材','不得其死'。周敬王四十年,卫乱,父子争位,子路为救卫出公,被杀,死时子路大叫'君子死,冠不免'。由此可见孔子识人之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知人难于知天,夫子有何高招
孔子如何搞定这个才貌双全的学生子夏?
《论语》名言警句及译文
早课 |《论语》述而篇第七 05
《论语解谜·破解“行”与“为”》浸死专家的浅水
听孔子讲:言谈的要领和行为的准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