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故宫之天下之中

(依据阎崇年先生《大故宫》摘要编辑)

  北京作为首都,历史悠久,经过金中都和元大都建设,在明朝永乐年间迁都之前北京城的形制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从永乐元年正月十三朱棣决定迁都到永乐十九年,北京城正式建成,整整十八年。北京城重在一个字,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中字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宫殿是心脏,一个是中轴线是脊梁。北京城曾经中断的龙脉又续上了,一条中轴线、内外四城,作为天下之中的北京城,包含着中华文化中的理念和精髓。它的布局严谨、雄伟壮丽著称于世。



          北京城自明朝永乐年间,北京城从无到有源自一个八臂哪吒的传说。永乐帝派姚广孝(道衍和尚)和刘伯温来北京设计北京城图,姚广孝是军师谋士,刘伯温是朱元障的谋士与军师,刘伯温住东城公馆,姚广孝住在西城公馆,各画图稿,刘伯温画完了,姚广孝也画完了,交换两人笑了,都一样是“八臂哪吒城”。前门是脑袋,瓮城俩门是耳朵,正阳门大明门这长条是哪吒的食道,天安门是胃口,皇城是五脏,宫城是心脏,八臂,东是崇文门、东便门、朝阳门、东直门,是左四臂。右是宣武门、西便宜门、阜成门、西直门。
    北京城像八臂哪吒,这只是传说。其实是根据《周礼》而来设计的,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永乐帝是参照这个来建的,再加上历代建都的经验初迎建北京,凡庙社郊祀,坛场悉如南京,而高敞壮丽过之,门阙都按照南京的规制,却比它更宏伟。明北京城的宫殿坛庙之辉煌壮丽,超过了南京,具有天子之都的雄伟气概。

  北京城分为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四重城。 

    北京第一重城为宫城。宫城就是皇宫,也称大内,又称紫禁城,是皇帝理政和居住的地方,也是北京城的心脏,所谓的天下之中。按照中国古代对天象的认识,紫微星(北极星)高居中天,永恒不移,众星环绕,是天帝之所居,所以叫作紫宫。皇帝是天帝之子,便用紫宫来象征世上皇帝的居所,而皇帝居住的宫城,宫禁森严,明清宫城就有了紫禁城之名,给皇宫抹上了神秘的色彩。

  北京第二重城为皇城。宫城之外套着皇城,分布朝廷办事机构监、局、司、库等,是为皇家服务的地方。皇城周围约18里,四面开7座城门:正南为大明门(清改称大清门),其东转为长安左门,西转为长安右门,中为承天门(天安门),东为东安门,西为西安门,北为北安门(清改称地安门)。皇城的城墙用砖包砌,涂以红色,上面盖着黄色琉璃瓦。天安门两侧的红墙就是皇城的南城墙。皇城同样被列为禁地。

     北京第三重城为内城。皇城之外又套着内城。内城,初称京城,也称大城,嘉靖修外城后便叫内城。在清朝,内城是旗人居住的地方。城周围约45里,城墙高12米,城墙内外,用砖包砌。城墙四隅,建有角楼。城墙的外面,环绕护城河。内城共有9座城门:南面,中为正阳门(初称丽正门,习称前门),东为崇文门,西为宣武门;东面,南为朝阳门,北为东直门;西面,南为阜成门,北为西直门;北面,东为安定门,西为德胜门。正统年间,九门之外,各立牌楼;内城九门楼建成之后,崇楼峻阁,固若金汤,巍巍宏丽,焕然一新。

  北京第四重城为外城。内城之外,罩着外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为防御塞外骑兵骚扰,城必有郭,城以卫君,郭以卫民的规制,始筑外城。在清朝实行旗民分城居住政策,民人(汉人等)都搬到外城居住。原议修120里,因财力不足,只在南面修了28里,开七座城门:南面中为永定门、东为左安门、西为右安门;东面南为广渠门、北为东便门;西面南为广宁门、北为西便门。城墙全用砖包砌,也挖了护城河。


  这样,在明清时期,北京四重城——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宫城为中,层层环卫,界域清晰,等级分明。历史传统,影响至今。

  元大都宫殿布局是以太液池(今中南海、北海)为中心,大内、隆福、兴圣三组宫殿呈字形,夹太液池,形成太液为主、宫殿为客的布局。而明北京则将宫城集中在太液池东岸,形成宫殿为主、太液为客的布局。主客布局的转换是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在城市规划和宫殿布局上的映现。

北京四重城池,中间有一条轴线,好比北京的脊梁。 中轴线即子午线,明北京城沿用了元大都城的中轴线,是规划设计中最先确定下来的核心要素。也就是先定中轴线,后建北京城。正如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所说,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

 在明清时期,这条中轴线上,从南到北排列着永定门、正阳门、大明门(大清门)、承天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神武门、地安门等10座最重要的城门,纵贯宫城、皇城、内城;这条中轴线上,矗立着太和殿(奉天殿,皇极殿)、中和殿(华盖殿,中极殿)、保和殿(谨身殿,建极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即前三宫、后三殿,共6座雄伟的宫殿,全城建筑都以中轴线为基线而对称展开,皇帝的宝座,就安设在中轴线上。这些伟大的建筑,形制体量,平衡对称,结构疏密,壮美谐和,高低错落,井然有序,阴阳之间不激不随,构成了一幅世间独具的隽美画卷,同时也形成北京中轴线的高潮。

       打开明清北京地图,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在皇宫之南,有三个坐北朝南、平面呈字形的建筑布局,层层递进,在中轴线上形成三个高潮,显示出向前发展的磅礴气势。

  第一个字形的布局,依托宫城向南凸出。北依午门五凤楼,经端门,南望雄伟壮丽的承天门(天安门),东西两侧,各有一道红墙或庑廊围合。两翼分别布置一组对称的建筑群:左祖——祭祀祖先的太庙(今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右社——祭祀社(土地)和稷(五谷)的社稷坛(今中山公园)。前者,是生命的延续,感恩祖先,因为没有祖先,就没有子孙;后者,是生活的维系,感恩土地及其生长的粮食,因为没有土地和粮食,就没有兆民生命。左祖右社按照明清规制,都算在宫城之内。从社会伦理看,这个布局,体现了对生命的敬畏、对自然的敬畏;从建筑格局看,这个布局,既突出了宫城的雄伟气势和帝王的至尊至上,又表现出天之骄子的社会责任。

  第二个字形的布局,依托皇城向南凸出。北依承天门(天安门),中经大明门(大清门),南望正阳门(前门),东有长安左门,西有长安右门,中间为宽阔的御道,两旁有东西向的千步廊,各110间,折而北向,廊房各34间,共288间,连檐通脊,组成巨大的宫前场院,以红墙封围。两侧红墙外面(约今正义路以西、石碑胡同以东、长安街以南、前门以北),对称地布列着中央政府主要官署:左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和翰林院等,右武——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的五军都督府和锦衣卫等,都在千步廊东西两侧和皇城附近。这个布局,进一步突出了宫城的雄伟气势和帝王的至尊至上,又表现出中央公务区集中办公的特点。

  这里就是现在的天安门广场。后来城市发展,拆除宫前广场红色围墙,又加以拓展,成为现今的天安门广场。宫前广场西拓,建了人民大会堂;东拓,建了国家博物馆;南拓,临近正阳门(前门),更增加天安门前的恢弘气势。

  第三个字形的布局,依托内城向南凸出。从正阳门(前门)往南,到永定门,两侧最重要的建筑群是左天右地”——东面是天坛,西面是山川坛即先农坛。这两组建筑群,天与地、乾与坤,相互对应,彼此对称。这个布局,进一步突出了宫城的雄伟气势和帝王的至尊至上,又表现出天地对应、天人感应的神秘色彩。

  以上这三个字形空间,在皇宫以南,沿着中轴线恢弘展开,高潮迭起,既烘托出皇宫的宏伟气势,更延展了城市轴线的开阔气魄。

中轴线全长七点八公里,皇宫在这条中轴线上,故宫前有三凸,后有三靠三凸”“三靠加上位于中间的故宫,形成了规整大气的建筑布局。

第一是景山。在皇宫北侧堆土,形成高49米的万岁山(又称煤山,清改称景山),收住宫气,形成皇宫的第一靠。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又在景山五峰上建起五亭——中为万春,左为观妙、周赏,右为辑芳、富览,增添了秀丽的景色,也为我们今天欣赏故宫提供了登高望远之处。

     第二是钟鼓楼。中轴线上的通道,从南到北绵延近8公里,到此打住,收拢城气,形成皇宫的第二靠。
        第三是北城墙,内城北城墙正中不开城门,再守城气,形成皇宫的第三靠。  

故宫以北的这三靠,还是沿着中轴线恢宏展开,高潮迭起。既收住皇宫的宏伟气势,更挺起城市轴线的空间高度。

  中轴线体现出中华民族一个沿袭至今的伟大理念,那就是中正安和。北京中轴线,从永定门到正阳门3100米,正阳门到钟楼4648米,全长7748米,过去称15里,现在称约7.8公里。在中轴线上,正阳门,突出”——中即是正,正即是中;天安门,突出;太和门,突出,所以,中轴线的主旋律是中正安和中正安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魂,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中与正——北京在全国居中,宫城在北京居中,三大殿在宫城又居中。北京城又是按照都城方正型理论建造的。居中与对称是呼应的。北京的宫殿、坛庙等也多是对称的。在中轴线两侧,从南到北——天坛与先农坛、太庙与社稷坛、日坛与月坛、文华殿与武英殿、东六宫与西六宫、东安门与西安门、东华门与西华门等都东西对称,南北对称的如前三殿与后三宫、中和殿与交泰殿、天安门与地安门等,都对称布局,以求建筑平衡、理念和谐。  

安与和——居中对称,讲求安和。

来说,皇城南门,明为承天门,清改为天安门;皇城的北门,明为北安门,清改为地安门。天和地都突出一个字。总之,皇城六门的天安、地安、东安、西安、长安左、长安右这六座门,都突出。这六个,反映人们的愿望和期待:个人安康,家庭安福,人我安和,自然安顺,社会安泰,世界安宁。社稷江山,讲求谐和。  

来说,宫城外朝的三大殿,明初分别为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突出;明嘉靖重修三大殿后,依次改名为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突出。清初重修三大殿后,依次改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个由神权的,到君权的,再到社会的,反映出帝制社会虽然发展缓慢,思想理念却在不断进步。还有太和殿前庭院通向东华、西华的两门,东面左顺门(后改会极门,清改名协和门)、西面右顺门(后改归极门,清改名熙和门)——总之,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与太和、协和、熙和三门,都突出。这六个,反映人们的愿望和期待:个人和悦,家庭和睦,人我和敬,自然和顺,社会和谐,世界和平。

但是,中正安和在帝制时代只能是一种理念,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总上,明永乐十八年间,兴建宫城、皇城、大城,以中轴线贯穿其南北,展现中正安和理念。在中轴线上:南有三凸,意境深邃,是起兴之笔;中有宫城,宏伟壮丽,是高潮之笔;北有三靠,平实厚重,是收束之笔。坐落在这条中轴线上的明清皇宫,既是北京的中心,也是天下的中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城的历史变迁
解读中国古都—北京城
明清北京城:古代都城的集大成者
辽金宋元明清,北京城的地位演变
厉害了,北京中轴线!
为了那束文明的光——北京中轴线申遗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