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来自'洛浦秋风'

八旗精兵与西方军队的第一次正面血战,真相令人泪流无语

2016-02-24 洛浦秋风6评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都一直在变,而战争的发展变化在所有的变化之间表现的更为突出。

八里桥之战是东方传统军队与西方现代科技武装下的军队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正面野外作战,其战果对中国的军事、政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清朝军队与外国侵略军虽然多次作战,但双方始终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正面野外作战,直到八里桥之战。

八里桥是明朝在1446年(明朝正统十一年)修建的一座石拱桥,位于今北京市通州区,距北京城东约20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从天津大沽口登陆后,八里桥成为英法联军前往北京的必经大道,清朝派八旗精锐在此防守,是清朝守卫北京的最后一道防线。

英法联军约6000人(也有文献记载为4000或8000人),分为东、西、南3路向八里桥进攻。西路为英军,东、南两路为法军,其中南路的法军担任主攻八里桥的作战任务,因为此次进攻由法军担任主攻,因此法国侵华军中将司令官孟托班任总指挥。

防守八里桥的清军约3万人,其中骑兵1万人,由清军名将僧格林沁统一指挥。

1860年9月21日上午7时,八里桥之战打响。

僧格林沁指挥的3万人马是当时清朝最精锐、最有战斗力的部队,面对来势汹汹的英法联军,僧格林沁一反往日清军遇到英军时的胆怯和退缩,而是指挥部队主动出击。

僧格林沁将部队排列成长约2公里的圆弧形战阵,正面迎战英法联军。英法联军兵分3路,僧格林沁也分为3路出战。

僧格林沁首先令主要手持冷兵器的骑兵冲向西路英军,令内大臣(相当于御林军副统领)瑞麟率军迎击东路法军,令光禄寺卿(掌管朝廷祭祀、宴会的最高长官)胜保率军迎战南路法军。

3路兵马中,僧格林沁亲率的骑兵为全军主力,胜保所部人数最少,却被派去迎战英法联军中的主力南路法军,这样的作战部署,完全是因为僧格林沁不明敌情所致。

同时僧格林沁的作战思想也很简单,先用骑兵冲乱敌人的阵型,而后步兵一拥而上,和骑兵一起对着敌人一通乱砍,然后战争胜利结束。

应当说,这种战法在明末清初时十分厉害,满洲八旗就是靠这种战法,横行天下,使人提起辫子军都心惊胆颤,李自成与吴三桂大战于一片石时,丝毫不落下风,但当光着前半个脑袋的清军出现时,李自成的大顺军瞬间一败涂地。

但僧格林沁可能没有意识到那已经是200多年前的事,而且此时的敌人也不是冷兵器时代,不善于骑射的汉人军队,而是装备了西方工业革命最高成果热兵器的西方军队。

僧格林沁指挥下的骑兵,展现了他们作为游牧民族勇士最后的勇敢,手持冷兵器,迎着英军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阿姆斯特朗炮、拿破仑炮和恩非瓦尔德步枪组成的交叉火力网,不顾性命猛冲过去。

清军骑兵一度冲到离英军四五十米的位置,少量骑兵甚至冲到英军指挥部附近,但在英军密集的火力面前,清军骑兵始终无法突破英军的阵地。

而瑞麟率领的部队与东路法军作战2个小时后,最先溃退。

作为全军主力的僧格林沁部骑兵,在几番猛冲之后,不仅士兵遭受重大伤亡,而且战马受惊变得难以控制,无法实施有效攻击,无奈之下,清军不得不开始后撤。

英军抓住时机,立即开始反攻。南路担任主攻的法军,用火炮猛烈轰击胜保所部守卫的八里桥,使得胜保所部伤亡惨重。然而守桥士兵死守八里桥,与冲上来的法军展开惨烈的肉搏战,无一人后退,最后全部殉国。

胜保亲率抬枪队上前策应,左脸、右腿中弹,受伤落马,只好率军后撤。

战斗开始后,僧格林沁才明白胜保迎击的才是敌军主力。急忙率部队穿插于西路和南路敌军之间,试图与胜保部一起包围南路法军,将其一举围歼。

由于胜保率部后撤,僧格林沁的作战意图无法实现,不得已与西路英军展开激战。

在瑞麟和胜保后撤后,英军开始兵分两路,一路继续与僧格林沁作战,一路迂回到僧格林沁背后,试图包围僧格林沁。僧格林沁见腹背受敌,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只好乘坐骡车,率军撤退。有的史书则说在激战之机,僧格林沁丢下部队,自己逃跑。无论如何,八里桥之战到此结束。

关于双方的伤亡情况,清军伤亡过半,即15000人,战死者当不少于1500人。而关于英法联军的伤亡人数,则一直含混不清,

清军战后宣称,打死打伤英法联军一千多人。但八里桥之战的指挥官孟托班,因八里桥之战的战功,被法国政府封为“八里桥伯爵”,还当上参议员。

当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提议再给孟托班年金五万法郎作为奖赏时,遭到了多数议员的反对。议员们认为:“在整个战役期间,我们只有12个人被打死,不值得再给他那么高的奖赏!”于是英法联军伤亡12人的说法不胫而走。

而英法联军的战报则更令人瞠目结舌,法军战死3人,伤17人;英军战死2人,伤29人,一共战死5人,伤46人。清军战死多少人呢?战报里说清军战死2000人。

无论是5人,还是12人,这样的伤亡比例是让人难以接受的,清军表现的确实很勇敢,即便是敌人也承认清军的勇敢和不怕死。

侵略者说:“欧洲认为中国军队缺乏勇气,此乃是一大谬误。在密集的炮火面前,他们宁愿一步不退,勇敢坚持,直到最后全体阵亡”。

也许因为是保卫北京的最后一战,清军表现出少有的牺牲精神,但仅凭一股蛮勇,依然不可能战胜敌人。

侵略者的《征华记》里写道:“法国和英国的炮兵压倒了他们的箭、矛、迟钝的刀和很不像样的炮,尽管他们呼喊前进,勇猛和反覆地冲杀,还是一开始就遭到惨败!”

残酷的战争告诉我们,在武器装备和训练指挥等各个方面,清军和侵略者相差了整整一个时代。在热兵器时代,仅仅幻想靠忠诚和勇敢,靠密集兵力,以白刃肉搏战来取得战争的胜利,是根本不可能的。

八里桥之战清军的惨败,真真切切的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朝上下,始终没有从政治、科技、军事等方面深入反思失败的原因。

一味认为清军的失败是局部失败,是部分官员的腐败无能和士兵的怯懦畏战。英军所依仗的无非是船坚炮利,如果胆敢与清军陆战,则必败无疑。

然而八里桥之战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彻底失败,让清朝的有识之士,开始留意清朝之外的世界,开始反思清朝,这个天朝上国的不足和落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开始得到重视,掀起了一股学习西方科技的热潮,洋务运动由此拉开序幕,一些睿智的中国人开始了复兴中国的艰辛历程。

鲜血得出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当抗美援朝胜利后,彭德怀元帅激动的说道:“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此战清军死伤数千人,而英法联军仅死亡五人就进犯通州直逼北京!
胡服骑射的终结——八里桥之战
“八里桥血战”并不存在?三万清军被英法联军打垮,伤亡才一千人
八里桥之战中英法联军使用的武器有多先进?清军败得不亏
策神解密:蒙古铁骑最后的余辉,八里桥之惨败纪实录
八里桥之战丨蒙古骑兵最后的血性:3万铁骑血战8000联军,毫不畏惧,不输骨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