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迷到悟有多远 :一念之间

 

从迷到悟有多远 :一念之间

——有感于梅洪建老师的讲座《迷失与突围》

 

从迷到悟有多远   一念之间

从爱到恨有多远   补偿之间

从古到今有多远   笑谈之间

从你到我有多远   善解之间

从心到心有多远   天地之间

——题记

现在的班主任都有一种感觉: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对付”了,学生的问题出现多样化,问题学生呈现出复杂化。原因是现在学生的成长环境较以前更为复杂,外在诱惑五花八门,学生的见识越来越丰富。工作对象在不断地变化着,而我们班主任还在使用的方法,这显然已经很不合适了。再加上,我们中学班主任,从早晨一大早起床开始到学生晚上就寝结束,这种高消耗式工作,身心疲倦,时间久了自然会产生很强的职业倦怠症。在职业倦怠症的影响下,我们班主任或者消极怠工,或者还是用以前的“鞋”来套今天的“脚”, 或者不想担任这项工作。

这时候,很多有识的班主任,就像鲁迅笔下的铁屋子里先醒来的那部分人,他们在呼唤,希望唤醒更多迷失自我的班主任,实现突围与解放。例如,陈晓华的《班主任突围》,郑立平的《把班级还给学生》,郑学志的自主管理研究,等等。梅洪建老师也是其中的一员,他的“培育——发展”研究,他的讲座《迷失与突围》就是疗救我们职业倦怠症的一剂良药。

一、“打倒”理论

梅老师告诉我们,导致我们班主任累的原因,往往是我们自己。自己把自己真当回事,真认为自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把自己放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背负着道德的十字架,能不累吗?其实我们什么都不是,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我们都知道,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他们的父母,占80﹪,除去社会的影响占10﹪,我们老师手中握有的仅占10﹪,再去掉其他授课老师的影响,你说说我们班主任的影响能有多大?学生的父母已经将习惯,不管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已经根植在孩子的心中。我们老师要明白自己的角色:这个世界没有教育肯定是不行的,但教育又绝对不是万能的,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监狱了,很多时候我们对很多事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梅老师在讲座中强调,作为班主任,首先不是“管”好学生,而是打倒自己,不要把自己看成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你没有那么大能力去改变每一个学生,你没有那么大能力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不要认为你能处理好班级的所有问题,不要认为你能把学生“管”好。你要把自己当做一个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的人,你才不会固步自封,你才愿意去学,你才会与学生商量问题,你才会与家长交心,学生才乐意与你站在一起。作为班主任,不要动不动就“我能做什么”,而是“我该做什么”。

教育是慢的艺术。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不要急,既然屡教不改,不可能一教就改的,我们干嘛要生气呢?我们很多班主任就因为高估自己,当教育效果不明显时就会有很强的挫折感,往往会大动肝火,很容易把学生推到我们的对立面,最后搞得满城风雨,两败俱伤。所以班主任学会放低姿态,“教育不是万能的嘛”“我什么也不会嘛”。这样既能保全自己,更能保全学生。山有威严,但太沉重;水居低处,却包容万物。

梅老师的“放倒自己”的理论,不是让我们看轻自己,而是说我们不要以教育者、管理者、先知先觉者自居,而是放低姿态,把自己看成一个参与者、服务者。他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班主任累的重要原因是,我们习惯于在自恋中迷失了自己,沉湎于“管”的技术层面,真把自己当成“官”了,这样自己累,学生也累。

二、“平台”理论

梅老师提出,班主任不应该有“管理”“建设”的思想,那样只会将自己置于学生的对立面,学生的自主意识自然会淡薄许多。作为班主任,应该为学生的成长搭建一个让学生快乐地持续不断地动起来的平台。

梅老师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实践,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班级理念:培育——发展。具体地说,就是班主任工作的本位是为孩子的成长搭建平台;班级工作的出发点是让每个孩子都快乐地成长;班级工作的落脚点是让每个孩子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班级工作的基本策略是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来。在他的班级里,孩子们可以人人平等、任人发展、人人自由、人人愉快。

梅老师形成自己独特的班级形态——班级委员会制度,这就是他为学生搭建的平台,共分成以下五个方面:

 (1)班级规划与申请委员会;

(2)班级艺术与体育委员会;

(3)班级建设与发展委员会;

(4)班级学习与分享委员会;

(5)班级文化与设计委员会。

这个委员会是由一个个独立的个性集团构成的,个性特长的尊重是前提。委员会不是组,不具有协作关系,而是竞争关系,围绕某项事情每个委员会都可以出具方案参加竞争。每个委员会分别是由一个常委和不限制数量的委员组成。常委只是委员会活动的组织者,而不是超越于委员之上的管理者。谁能将委员会的活动组织得生动、愉悦、有效,谁就是常委,反之,委员有随时改选常委的权力。委员会的常委,都是班级发展的服务者,是带着一个为班级前进而不断努力的具有很强的服务意识而工作的人员。活动的方式是圆桌论坛式的,而不是一人演讲或命令式的。圆桌是平等的交流平台。而交流则是资源的共享、智慧的共享,更是课堂之外个性发展的最佳平台。在梅老师班,即使是每一次召开的全体学生参加的班级发展论坛,同样采取圆桌会议的方式,就是要给学生传递一种意识——我们都是班级的主人,都是班级平等的一员,班主任也是。

在这个平台上,梅老师特别加强对学生内在驱动力的关注,从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和思考的习惯等三个方面培育学生。在具体的问题处理上,采用踢球与说服,这有个前提:没有教育价值的不处理。踢球,就是将球踢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写一个处理方案,包括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风险等;说服,就是把班主任说服也行。

最后,我自己的理解,梅老师的“培育——发展”班级理念就是为学生搭建“培育”基地(平台),“培育”学生主人翁意识,使学生身心放松,自然生长(发展)。

三、“借力”理论

梅老师认为,班主任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学会“借力”,借助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实现自己的教育目的。

1、  借助他人,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梅老师为了使学生获得的动力持续下去,安排集中的班级展示时间,如公开展示、广场演讲、幸福班级等形式,使学生的成就感持续下去。学生开始可能有些别扭,但慢慢地会产生一种很强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2、借助励志,激发学生内在驱动力

    梅老师借鉴很多资料,编写了《班级励志教程》,不是一般仅有启发性的励志故事,而是极具鼓舞性、煽动性的文章,学生早晚两次大声朗读。这样使这种积极向上的东西融入孩子们的灵魂之中。学生的内在驱动力被激发后,任何事情都不再负累和痛苦了。

    3、借助班会,巩固效果成为习惯

    班会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阵地,梅老师是一个班会的利用高手。一般来说,某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趋于稳定,而要成为习惯需要90天。所以要想让学生改变过来,需要我们就像拉橡皮筋一样持续不断拉90天,否则效果就不明显了,就会缩回原样。梅老师主张班会不能想到什么开什么,应该成系列,并且强化煽动性,这样久了,效果会是惊人的。

    4、借助家长,让家长出主意

    家长是很重要的教育资源,他们和我们老师有着一样的教育期待,而我们很多班主任却弃之不用,甚至由于我们的不当言行将家长推到我们的对立面。梅老师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放低自己,给家长一个班级主人翁的身份,多询问多征求家长的意见,他们非常乐意为班级出主意,甚至能完成很多我们班主任办不了的事。放低自己,与家长交朋友,家长也会把你当成朋友。

“从迷到悟有多远 ,一念之间。”是的,从“迷失”到“突围”有多远,一念之间,而这“一念之间”,有的人需要一天,有的人需要一年,有的人需要几年十几年,而有的人一辈子也不愿“突围”。

(2012年11月3日—4日,本人自费赴阜阳聆听郑立平、尤立增和梅洪建三位专家讲座,收获颇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班主任工作案例(精选15篇)
新班主任必看,耐心看完,相信你能做一个合格的新班主任
小学一年级安全工作总结大全
巧用班级日记 搞好学生管理
新班主任上任三部曲
​建一本《班级日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