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教学思路新探:读懂孔门十三贤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是语录体,凡20章,512则,大部分条目都很短,又缺少情境,该以什么样的顺序讲读便成为《论语》教学的瓶颈。经过几年探索和实践,我们探索出了一条“以孔门弟子”入手的教学新思路:寻人物、联故事、悟道理


★寻人物,就是沿着人物线索读,发现《论语》里人的世界、情感的世界;

★联故事,就是把某人物的相关章节放在一起,营造出一个充满故事性的情境;

★悟大道,就是从人物、从故事里悟出鲜活而生动的道理,再以这些道理为线索横向勾连各个人物。


  《论语》里有名有姓的弟子29人,如果让初中生把这些弟子都读完数量也有些大。还好,《论语》有孔门十哲的说法: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这里的“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是孔子教学的四个科目,通常称为“四科”,所以他们又被称为“四科十哲”。一般认为这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再加上有子、曾子和子张,这就是通常说的“孔门十三贤”。历代祭孔礼式的各种配享从祀制度,从汉朝一直到清朝,主要是祭祀这十三人。可以说,读懂“孔门十三贤”是读懂孔门弟子的钥匙。


宰我


  孔门十三贤从何讲起?我们选择了“宰我”。宰我能说会道、能言善辩,比较接地气,与孔子的对话具有非常强的思辨性,一下子就让学生体会到了读《论语》的思维智趣和思维乐趣。


  宰我曾被孔子大骂:“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我们特别提醒学生注意《论语》里表达语气的语句,因为虚词不虚,正是人物情绪、情志、情怀之所在!这句里的“于予与何诛?”(我对宰予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就体现了孔子对宰我的强烈不满!


  当老师已然生气问“你心安吗”的时候,宰我却来了一个干干脆脆的回答 “安!”看来宰我是敢于顶撞老师的!



  宰我不仅当面顶撞,也在背后挑战老师的“精神信仰”: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鲁哀公问祭祀土地神的牌位用什么木头的,宰我说周朝人用栗木,并解释说“那是为了让老百姓害怕!”老师念念不忘的是恢复周礼,而宰我却在诋毁周朝!但孔子听后,也实在无法给予道理上的回应,只好说“过去的事就不要再追究了。”


  初一的一位同学在随笔中写道:以前读《论语》,都是一些死板的字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等名句早已倒背如流。从刚上小学就开始读的那几句“经典”早已让我厌烦透顶,一句句生涩的古文整齐地排列在一起,甚至让我不想再看它一眼,认为《论语》也不过如此罢了。但是在读了《论语》中的孔门弟子后,现在,我终于感受到了《论语》妙趣横生的一面。


子路


  子路勇猛、率真、质朴,他的一言一行都出自本心,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也因其率真,过头时就显得性子急,口无遮拦,常挨孔子骂,但他对老师绝对忠诚,甚至敢于批评老师,孔子说“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同时,他也是孔子最早的弟子之一,是孔门中的老前辈。因此,我们把子路选为教读《论语》的“第二号人物”来讲。


  子路在《论语》里是条目最多,一共42次,其中率真豪迈的表现一共12条,可以说贯穿整部《论语》。



  因为率真,他听到老师赞美自己“从我者其由与”“闻之喜”,听到老师赞美颜回能“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后就追问老师“子行三军则谁与”,当然这些行为遭到老师痛斥“无所取材”“吾不与也”


  因为率真,他也在陈绝粮时,愤愤不平地问去问老师:“君子亦有穷乎?”;因为率真,在与老师同学谈志向时就“率尔而对曰”,还主动向老师发问“愿闻子之志”


  因为率真,子路也成了几乎少有的敢于犯颜直谏的弟子之一,面对老师犯的错误,他能够当面向孔子提出看法和主张,表达不同意见,甚至不惜用老师自己的话反唇相讥,“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不过,这样也的确起到了效果,子路成功地规劝了孔子前往发动叛乱的公山不狃和佛肸处为官的天真幻想。


  学生们看到师生之间偶有分歧,但并没有让他们之间产生感情裂痕,反而在这样的讨论辩难中更加亲密起来,子路也做到了孔子所说的“当仁,不让于师”


当子路遇上子贡


  我们不仅可以把同一人物按主题分类选取,还可以把不同人物的某一方面进行对比,从而使孔子弟子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比如子路和子贡问了老师同一个问题——“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却得到了不同的回答。


>>>>

子路与孔子的对话



 

“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

子贡与孔子的对话



“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敢问其次?”

“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敢问其次?”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今之从政者何如?”

“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孔子对子路说:“相互勉励,相互督促,又能和睦共处,就可以叫作‘士’了。”这显然是针对子路性格刚直,甚至有些鲁莽的性格来说的。而对子贡说:“自己行动保持羞耻之心,出使外国,不辜负君主托付的使命,可以说是士了。”这显然也是针对子贡作为外交人才来说的。


  但子路对老师的回答没有进行追问,孔子也就不往下说了,而子贡的做法是又进一步追着老师“敢问其次”,问了三次还不够,还联系现实问“今之从政者何如”,一步步导引着老师对如何做到“士”进行了有层次的回答。


  这就可以看出子贡的善问,子路的简单率直。通过对比,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而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和实践也得以在生动的故事中展现。


由子路说开去


  沿着“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线索,又可以从子路把冉有、公西华、子张、子夏等弟子联系起来:



“闻斯行诸?”

“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闻斯行诸?”

“闻斯行之。”




“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路、冉有同属于“孔门十哲”之政事科,所谓“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但子路“过”,冉有“不及”,所以对于子路、冉有问“闻斯行诸”,孔子因材施教,给出了不同的回答。


  由此可以看出,“寻人物、联故事,悟大道”的教学策略不是单向度的,而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把同一人物的多个角度放在一起就有了故事,把不同人物放在一起也有了故事,这些故事又体现了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而从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中我们又可以挖掘出各个人物丰富多彩的故事。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博士生,本文有删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寻人物 联故事 悟大道
论语5.8
“有教无类”的孔子,原来也会“打是疼,骂是爱”啊!
《论语》导读
联题孔门三十贤弟子
孔子与子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