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识垄断!中国古代“学霸”如何毁灭一个国家?
userphoto

2022.08.05 安徽

关注

有本书,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叫《全球科技通史》,作者吴军阐述过这样一个观点:人类文明的发展,简单的讲,就是沿着信息和能量两条线推进。

还有一本书,叫《人类简史》,当中也提出:我们智人这个种群,能发展壮大的关键,就在于群体内信息的分享和交流,大脑结构的特殊进化,使得信息传播可以突破邓巴系数,在更大的范围扩散,能够大规模组织起来的智人,就能够击败更强壮,但一盘散沙的尼安德特人。

那么,可以设想,如果因为某些原因,信息的传播,被一小部分人垄断,形成壁垒,又会给社会结构带来怎样的冲击?前段时间出了知网事件,让我想到这些问题,并且思考了一下。因为这种事在人类历史,或者说,就在我们的历史上,真实发生过,这次就和大家探讨一下,也希望借此剖析一下历史演进的底层逻辑。

咱们都知道一首诗,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至于它的意思,一方面呢,是感叹时间带来的巨变,另一方面呢,也可以理解成从魏晋至隋唐,门阀政治的消失。

士族门阀,这个特权阶层产生于西汉,延续至魏晋,直至隋唐才彻底消失,总共存在了近8个世纪之久,这个集团是怎么形成的?他们又在历史上扮演了什么角色?

一切还是要从帝国制度说起,记得之前讲汉武帝那期,我提到过:从春秋到秦汉,中国从邦国时代进入了帝国时代。相当于电脑第一次安装了“帝国”这个操作系统,秦是1.0版本,代码简单,BUG太多, 15年就崩溃了。继承者汉,给系统打补丁,相当于2.0版本。到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手中,汉帝国出台了一系列雷霆手段,扫黑除恶、盐铁专卖、平南越、征朝鲜、战匈奴,推恩令,建立起一套稳定运行的中央集权体制,相当于把一切能独立运行的程序,全部干掉,化为系统自带APP。但我们也要看到:系统更新后的大汉帝国,虽然稳定性强多了,但也没能千秋万代,两汉400年最终在黄巾起义后走向灭亡。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从结果看,关键的问题,就是选官制度。

其实,除了以上这些文治武功,汉武帝相比秦始皇,最大的创新就是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取代了“焚书坑儒”,用儒家思想作为官方意识形态。为什么会选儒家?注意,这个儒家,不是孔孟的原教旨儒家,而是经过董仲舒的改造,掺入了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杂质”的混合学说,可视为一个半神学体系,其作用是给汉帝国的统治提供合法性。

这就是在给1.0版本打补丁,同样是统一思想,秦推崇法家,不准读书,用焚书坑儒来强制结束进程,汉武推崇儒家,引导你只读一种书,通过调配内存和CPU利用率来维持系统稳定。

法家冰冷严苛,要求人要做到完全的无情,本质上是一种政治谋略学,只适合于帝王,不适合官僚和百姓。而儒家要柔和的多,他的理论起点,爱父母,爱兄弟,本来就是人类的普遍天性,容易被普通民众接受。只不过儒生更看中社会秩序,而帝国则强调政治秩序。

那以上解释是有道理的,但我觉得,还得从更深层次的经济基础去分析。因为,任何一种政治制度,归根到底都是为了适应特定的生产方式,帝国时代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长江黄河流域,大片的农耕区需要长时间,有规律的精耕细作,能保证社会安定有序,才能保证经济生产。

另外,大型的,跨地区的水利工程也只能由统一的中央政府才能组织修建。我们的祖先生活这样一种先天环境下,就决定了他们必须这样生产,这样生活,而这又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文化习俗,进而决定了更高层次的政治制度。所以我们这样的大陆农耕民族,土里刨食的生产方式,必然把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这样的实干精神,刻在了民族基因里。必然进化出安土重迁、尊卑有序、等级分明的伦理和思想,也必然进化出中央集权的帝国制度。

相对的,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贫瘠的土地种不了粮食,只能产出葡萄、橄榄油这样的经济作物,横跨地中海,用贸易换取北非的粮食,是生存发展的唯一途径。做生意嘛,还要跨海,必然会进化出讲究契约、喜欢冒险,自由平等这样的思想。所以,最早的民主制度,自然也只可能诞生在以航海和商业为基本生存模式的古希腊啦。

说了这么多,主要是想说明帝国制度,以及配套的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必然性。当然在实际运行中,桌面上是儒家这一套,桌面下,什么有用就用什么:用儒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用法家处理实际问题,外儒内法嘛,一直用到溥仪退位。

到这里,思想问题差不多就算解决了,剩下的就是实操。帝国好比一家大公司, CEO一个人可管不了,还得有若干高层,更多的中层和更更多的基层干部,最下面的员工,就是老百姓啦。CEO和员工之间的部分,就是庞大的官僚系统。只要是中央集权的帝国,这个模式就不可避免。

那么,帝国几千万人,怎么才能挑选出合格的官员呢?解决方案是察举制!儒家的地位一确立,很快与选官制度密切结合起来。在统治者的提倡与官位利禄的诱导之下,很快啊,读儒家经典的人就越来越多。在地方,郡设学、县设校、乡设庠、聚设序;学和校相当于中学,庠序相当于小学。在中央,就是太学,儒家五经各设一名博士专门讲授,相当于“中央政治学院”。

▲鬼畜明星王司徒就是察举孝廉出身

并且规定:年俸两千石以上的地方官,每年向中央推荐两名候补官员,选拔标准,一是有德,要有孝廉的事迹,二是有才,要精通儒家经典。

这个看上去不错,按标准选,肯定都是德才兼备嘛,但有两个问题必须考虑。第一是当时信息传播的技术手段,虽然我们都知道过东汉出现了造纸术,但很粗糙,直到魏晋南北朝,纸才真正普及。所以两汉时期,大量的还是竹简、布帛,还没有印刷术,都得手抄,信息获取不易,教育成本很高,有钱有势的家族,才读得起书。

▲纸张真正普及要到魏晋南北朝

第二:人都是有私心的。察举的权力,在地方官手上,在趋利的本性下,自然要推荐“自己人”。一家当中,只要有一个人做了官,那他肯定会让自家人也读书,然后“察举”做官呀!一来二去,读书做官就会变成家族职业,这就是士族。这样的家族,再相互联通,搞个朋友圈,互相点赞,商业互捧,结成利益共同体,垄断了官场,也就垄断了实际的行政权,对下可以大量吸血,对上只要利用好信息差,糊弄住皇帝就行啦,这就是门阀。

可以说,汉帝国用补丁修正了一个BUG,但又带来了新的BUG,如果中央有类似武帝、宣帝这样的强人猛人,不好糊弄,BUG还不明显,一旦皇帝能力不行,系统就又不稳了。在帝国巅峰汉宣帝之后,元帝是个书呆子,迷信儒生,不懂得外儒内法;成帝沉迷酒色,中风偏瘫;哀帝是个同性恋,断袖之癖,兄妹通吃。

最后是外戚加士族阶层的杰出代表王莽,通过经营人设,把自己打造成末世圣人的形象,和孱弱无能的皇帝形成鲜明对比。结果,朝廷收到了487572封上书,要求王莽当皇帝,可以说,几乎所有读书人都参加了请愿,在帝国时代,第一次以禅让的形式完成了改朝换代,也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次民选皇帝。我们现在都说王莽是个穿越者,除了传说他发明了游标卡尺,开创解剖学,更因为他的改革超越了时代,简直就是“社会主义”啊,土地国有,实行均田,不许买卖,废除奴隶交易,解放农民;建立国有企业,控制盐铁酒;设立政府贷款制度向贫农借贷。

王莽绝对是个理想主义者,改革基本就是照搬儒家理想,企图回到西周,用周礼来治国安天下。但脱离实际和经济基础,光靠理想不行啊:分田、废奴、经济改革触动世家大族的既得利益;强行解放的农民反而失去生产资料,天灾人祸造成社会剧烈动荡,各地流民起义,新莽灭亡。很讽刺的是:曾经被士族阶层推崇为周公在世的王莽,最终成了篡汉的奸贼和背锅侠。你们每一个人都给他打call,让他当皇帝,然而发现自己的奶酪被动了,又群起而攻之,最后的锅都由王莽一个人背。嘴上都是仁义,心里全是生意啊。

而之后建立的东汉,实际上也是在南阳、河北等地的豪强地主的支持下建立的政权,刘秀试图修补bug,下令重新丈量土地,但是遭到士族豪强和官僚的强烈反对和抵制,所以只能基本沿用西汉制度。相当于硬盘重新分区,重装系统,但装的还是老系统。

所以,症状也差不多,在刘秀、刘庄、刘炟三位有作为的皇帝之后,接下来的几位,不是弱冠践祚,就是在襁褓里被拉来充数。这就是放大了帝国系统的另一个BUG,就是外戚和宦官。按照最初的系统设定:国家机器只应由皇帝、官员和军队组成,但皇帝一个人面对成千上万的官僚和军队,无法不心生戒备。

如果气场强大,自信心强,还好点,资质一般的皇帝,必然会把皇权代理给自己身边,认为最信得过的人,外戚是姻亲,宦官是没后代的服务员,这两个离皇帝最近,依附性很强,没有独立性的群体,就这样被拉入了帝国权利的游戏,轮流扮演了皇权代理人的角色。

于是,外戚、宦官、士族,扮演了东汉“权游”的不同角色。外戚和宦官,实际上争夺的是皇权的一级代理,对地方治理没兴趣。士族是皇权在地方的次级代理,地位权利有明规则来保证,对一级代理没啥兴趣,他们更忠于自身的实际利益。由于选官制度没有变,士族门阀垄断的bug一直就没能修复:通过垄断知识,成为学阀,通过垄断仕途,占领权力节点;通控制舆论,掌握意识形态,通过兼并土地,控制了经济命脉,这个庞大的中间食利阶层,随着时间的推进,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出现了世代都能做大官的家族,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弘农杨氏,四世太尉,彼此之间还有盘根错节的关系网。有文化,有权力,有土地,官员兼地主兼豪强,横隔在中央和底层之间,中央集权实质上被分解了。

▲袁绍就是士族门阀的代表

土地兼并,破坏了小农经济,制造了大批流民,成为最大的不稳定因素。最终,叠加公元1世纪开始的全球寒冷期,引爆了造成之后500年大乱世的黄巾起义。早已外强中干的朝廷,只能放权,让地方自行募兵镇压。这下士族连军权也有了,以袁绍为代表的士族势力,通过镇压黄巾军迅速壮大。同时以曹操、刘备为代表的寒门军阀,也乘势崛起,这反倒是一个新现象。各阶层基于自身利益出发的博弈,形成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局面。

▲土地兼并引起的流民是很多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从两汉到魏晋南北朝,士族门阀这个特权阶层占据统治地位,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近8个世纪之久。封建时代,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拥有土地的地主就是统治阶级。秦汉是贵族地主阶级,魏晋南北朝是士族地主阶级,直到隋唐用科举制,才彻底打通了底层人民上升的通道,庶族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而实现这一点的根本原因是印刷术和造纸术的普及,教育的成本才大大降低,普及到民间,穷苦子弟也能读书科举做官。

▲给予底层人民上升通道的科举制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关键

但土地作为核心生产资料没变,任何封建王朝也就逃不出人口膨胀、土地兼并的王朝周期律。直到近代,资本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按照唯物辩证法,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为线索,探讨了人类社会制度演变的底层逻辑:技术进步推动生产力进步,当现行制度中的bug运行到成为阻碍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时,就被被新制度取代,这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根本逻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晋八王之乱的真相:儒家士族门阀之间为争夺政权与财富的大屠杀
汉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光武帝埋下的三大祸根
侯景之乱的意外:为科举制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隋实亡于关陇集团的无情抛弃,唐亡于士族...
三国严格意义上其实就是门阀斗争,跟曹刘吴没多大关系
士族和门阀有何差异?两者出现和消失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