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究竟是爱我还是爱控制我?|北大留美学生万字长文控诉父母

同桌有什么影响?”“最卑贱的狗才想要什么公平!”“你凭什么要学校优待你?凭成绩好?哼。

近两天被一篇北大留美学生万字长文控诉父母的文章刷屏了,各种声音以各种角度解读着这篇文章。先来回顾一下全文的事件中心。

人物:王猛,80后,男性,独生子,来自小城清阳(化名),在一个驻当地的上级直属事业单位成长。父母都是体制内普通人,文化程度在同龄人里较高。本科就读于北大生物系,硕士选择心理学留美,与父母12年不联系,拉黑6年。

事件:1、父母的极端控制,母亲逼迫其穿裙子,在明知幼儿园要求穿短裤的情况下给他穿长裤,受到老师责罚;强迫其就读于子弟学校;强迫其与自己在北京的大姨联系;强迫其接受刻薄的二姨;强迫其与美国的“老朋友”姚某联系。

2、父母的情感忽视,幼时被二姨嘲笑“不会剥鸡蛋”,父母未做任何表示;高中期间被班级同学凌辱、欺负,父母未做回应反而训其哭泣的行为;不顾儿子转校的要求,为了子弟学校的利益和面子工程强迫其留下;用诸如“卑贱的狗”、“哼”、“你不行的”等具有蔑视和贬低色彩的词语来形容儿子。

姑且不说事情的严重程度是怎样的,毕竟这也算作者的一面之词,真实的父母是怎样的我们无从得知,不过单单就其成长经历来说,确实有很多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原生家庭近些年受到广泛关注,也得益于心理学的发展,我们越了解就越发现自己性格上的很多缺点,包括障碍,与幼时的成长环境息息相关,与原生家庭联系紧密。而且这一问题是我们越长大,对自己了解的越多,就越清晰的明白原生家庭的烙印有多深。在王猛的控诉文中,透露的很多细节都让我觉得生活的挫折根本不及亲人心理上的伤害来得彻底。也许是一句冰冷的言语,也许是一个轻蔑的眼神,也许是对诉求的漠不关心,都深深的伤害着孩子,甚至可以想象孩子殷切又委屈的眼神是如何一天天黯淡下去的,最后变得空洞且冷漠。

情感忽视有多可怕?

导致性格扭曲

儿童被忽视是当前世界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国际上系统研究儿童忽视问题已有近30 年历史。儿童忽视是指由于疏忽而未履行对儿童由需求的满足,以致危害或损害了儿童的健康或发展,忽视对儿童来说是一种消极因素。研究表明,儿童忽视可对儿童的认知、社会情感和行为发育产生短期或长期的有害影响,尤其是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忽视对儿童以后的发育具有更为严重的危害,它可导致从儿童到成人发育过程中不良的社会或情感反应,行为的失常或变态,儿童童年期的忽视对其成人后的心理健康都会产生显著影响( DePanfilis,2006)。

被忽视的儿童常表现为反应消极、没有竞争性、缺乏主动性,还有一些被忽视的儿童由于得不到周围环境的回应,而渐渐性格扭曲,易暴躁发怒。在上述事件中,王猛的父母一直忽视他的情感需求和情绪反应,其中有一个细节,王猛在考取北大后父母强迫他参加亲子旅行,晚上安排住宿时,导游竟说“安排这两个十岁的小姑娘和我们的北大才子住一块如何?”这是一种冒犯性、侮辱性的言语,但是,他的父母对此没有任何反应,在那个没有呼机的年代投诉是个大问题。王猛质疑父母为什么这样,父亲说“你以后出去了,这种乱说话的事情会很多的”。他的母亲还歇斯底里的骂了他一顿。王猛一直生活在这种氛围之下,有时我觉得他言辞有些过度激烈,好像他的父母嘴脸是何等的丑陋,丑陋的有些不近人情。

情感能力弱

情感能力,是指有效地知觉并调节自身情绪、处理人际关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一般包括自我情感能力、社会情感能力和移情共感能力。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情感能力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儿童情感的稳定性日益增加。整体的趋势是: 从对自我情感的意识到对他人情感的觉知,再到社会性情感的形成。而被忽视的儿童容易表现出一些羞怯、焦虑的行为,缺乏同伴之间的亲密感。其中影响儿童情感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儿童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尤其是来自父母的支持。有研究者研究过小学儿童情感忽视与其情感能力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儿童的情感被忽视与情感能力呈负相关关系。

父母不能与孩子很好的交流沟通也会对孩子产生许多负面影响。交流的忽视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不重视自己,不关心自己从而不能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评价; 交流忽视也会让孩子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不利于孩子的社会化。所以我们能看到王猛到了各种社会环境、人际关系中,都不能很好的处理,因为他和父母的沟通是断层的,是不在同一频道的。

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是主体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时的有力或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制感。在生物学上,安全感是一种本能。在社会学上,安全感是成长的需要,是儿童社会化的内在动力,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必需具备的心理需求,是人类进取和创新的必要心理条件,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心理保障。

由于家庭是儿童早期社会化的主要场所,而父母作为儿童的主要抚养者,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会显著影响到孩子安全感的获得。王猛在文章中多次强调他没有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不仅来自家庭,而且来自班级,价值观的不同以及周围恶意的言语和身体攻击,更加激发了他考取北大的斗志,他想去高等学府去,更多的是逃离身处的环境,去往优秀群体中,体会应有的关心与爱。他强调的是关心与爱,而并非高水平的氛围。

一般而言,当儿童拥有了安全感,他就敢接近别人,与人交往,并建立信任关系,提高他的交往能力,反之,他就不愿与人交往,如果在交往过程中安全感遭到了破坏,原来的交往意愿也会遭到破坏。缺乏安全感的人将世界理解为危险、黑暗、敌意、挑战,像一个充满互相残杀的角斗场;将他人视为基本上是坏的、恶的、自私的、或危险的;对他人抱不信任、嫉妒、傲慢、仇恨、敌视的态度;自私、自我中心。具有安全感的人将世界理解为惬意、温暖、友爱、仁慈;将他人视为基本上是友好的、善意的;对他人抱信任、宽容、友好、热情的态度;关心社会,合作、善意,富有同情心的。我们注意到,王猛对于周围的环境,周围与父母有关的人,包括亲人,包括朋友,都是敌意的,好像他们和自己的父母一样丑陋,这就是他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亲密关系难保持

王猛说到他也喜欢过别人,但始终无法建立亲密关系,他自知无法保持良好的亲密关系。从孩子的角度来说,父母的情感忽视确实是致命的影响,在最亲的人这里都得不到关心与爱,得不到情感的支持,那么,在社会上,他更难体会到亲密感。

其实个体的亲密关系的建立也可以称为依恋关系的建立,Hazan和 Shaver( 1987)第一次把成人婚恋关系中的情感联结视为一种依恋关系。成人依恋是指成年个体与当前同伴形成的持久的情感联系 ,它是建立在当前对童年依恋经验的记忆及评价基础上 ,与他人形成的稳定的情感联结 ,以满足个体安全的需要。

个体在早期对父母的依恋中形成的内部工作模型会影响到其他各种关系 ,并对人际交往中的情感、情绪、认知和行为起着指导作用。 依恋模式及与之相连的内部工作模型在早期一旦形成 ,并在外部环境中持续和固定下来 ,则他们在个体人生中的变化就会相对较少 。

也就是说, 个体照料者早期对其的抚养行为将会极大的影响其成人依恋,即父母对儿童的抚养行为,包括出现的一些情感忽视,都会影响其以后亲密关系的建立。王猛的父母对他情感忽视,他很少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与爱,所以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对他来说就是一个难题,因为他未曾体验过被爱,也就无法给予爱与更好的被爱。

以爱为名义的亲情控制

我们经常能听到父母这样的言论“我这都是为了你好”、“你应该怎么样怎么样”。。。

在孩子没有成长起来可以依靠自己的自律之前,在他们仍处于学习管理自己的时候,父母的控制就会帮着孩子应对外界。这种教化的过程教会孩子如何去恰当地应对自己原始的强烈需求,并且提供安全感来克服他们担心自己的冲动不可收拾的恐惧。在正常的情况下,父母会在施加控制和允许孩子通过自己犯错误来学习之间取得平衡,但是如果父母过度地控制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充满无助感和愤怒,而这愤怒是他没有能力自己处理的。

那些不得不屈从于父母过度控制的儿童,经常感觉到暴政压迫下的压抑。在领导层滥用他们的特权之后,成人相对可以比较自由地反抗并选举新的领导,但是儿童却是受制的,不能公开反抗,他们必须在内心处理他们的反应,而他们的反应也会因人而异。

1、情感的压抑

因为不愿意接受并且面对我们所恐惧的感情,不管是作为成人还是孩子,我们都会通过感情、观点和行为的防御方式来保护我们自己,使我们免于愤怒和恐惧的痛苦感觉。这种过程通常是无意识的,不经任何思索过程就自动发生。当恐惧发生的时候,我们压抑并且否认它,然后找到一种我们自己觉得不是那么受威胁的方式来表达。孩子也许会用行为的方式表达,如沉溺于幻想,这会导致注意涣散和缺乏目标。在成人身上,它会表现为工作狂、职业作风强硬和在职场中与他人冲突,逃避责任,洁癖,以及在家庭生活中的虐待行为。在事件中,王猛被教训不能哭泣,不能有自己的意愿,所以一切情绪都压抑在心中,即使他遭受了很多屈辱和责骂。同时心理上的压抑会带来生理上的变化,比如由于过度焦虑而引发的内分泌失调,王猛说他在本科期间瘦了14公斤,可见他在高中阶段的肥胖,而肥胖就是压抑的躯体表现。

2、幸福感低下

伦敦大学学院(UCL)的科学家发表在《积极心理学期刊》的一项研究发现,父母的控制行为和孩子以后生活中的心理健康问题之间存在关联,家长控制欲过强对孩子幸福感造成的负面影响竟然与痛失至亲对人们产生的负面影响程度相近。与生活在较大支持且控制较少的家庭环境中的孩子相比,被父母管束过多的孩子并不快乐(Krause,2003)。

研究人员通过对5000余名1946年生人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发现那些表示童年时被父母侵犯过隐私或自己的独立意识被父母打压的人,在他们青少年时期、30多岁、40多岁甚至60多岁时进行的总体幸福感测试中得分较低。许多人可能会相信遗弃能给儿童带来一生的伤害,但控制欲过强也给人带来一生的伤害,家长们可能就想不到,因为根本看不到一次控制与未来人生有什么因果关系。

精神分析和客体关系研究告诉我们,人的发展结果不外乎受以下几个机制决定:内驱力与挫折、依恋与遗弃。内驱力是个体认识世界并从世界中获取自己的需要以使自己不断成长的内在冲动,挫折是个体成长的愿望和实践没能实现,依恋是弱小无依的个体与重要哺养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结和依赖以使自己获得安全感、自我认同及生存所需,遗弃是个体与重要哺养人建立情感联结时不断遭到忽视和拒绝,不被接纳甚至完全被抛弃。

控制欲强的家长首先伤害的就是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的内在愿望得不到实现,孩子倍感压抑、挫折和无措,这在孩子是极其恐怖的事,弱小的孩子为了获得依恋便扭曲自己去迎逢父母,可是这样的父母不会去积极回应的,因为控制欲强的家长不是偶尔控制,而是自孩子一出生就开始精心控制,他们的一切出发点是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孩子的需要,行动方式不能与自己所想的不一致,活动范围不能超出自己的视野,即使不在身边父母心事也全在孩子身上,通过不断地电话同学、老师步步相随,或者事后追问,这种事事紧逼的控制让孩子无奈地放弃许多想做的事,去做许多不愿意做的事,这种持续性的伤害让孩子不堪重负,再也没有前进的动力,对人生厌倦,对未来恐惧,产生自残冲动,撑不了多久,最早在青春期就会大量出现极端事件。这种慢性心理夭折与激情性自伤是完全不同的,往往给人完全不能理解完全没有答案的疑问。

如何避免过度控制和情感忽视?

1、父母应尊重孩子的需求

父母的心理控制水平影响儿童自主性的发展,而忽视其需求,就是控制的典型表现。个体在年幼时各种行为和观念都受父母影响很深,在父母眼里,孩子小,不懂事,他们的想法是很幼稚的,充满错误的,所以一切应该顺从大人的意志才对。家长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面对孩子,家长的口头禅是:“你不许……”、“你要……”,搞得孩子总以为自己是在为父母而活、为父母学习、为父母吃饭。但是孩子们也有自己的意愿和需求,家长应该尊重他们来自内心的声音,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到学习和择业,家长都没有权利代替他们选择。王猛被父亲选择留在了自己不喜欢的学校,周围没有友好的同学,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只能靠着自己坚强的意志来坚持学习,争取更好的出路。

2、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早在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就给全人类提出了一个“健康”的新概念,即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躯体疾病或残缺,而是要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都处于完好的状态。然而事实上如今的孩子是否都健康了呢?从各种调查表明有心理问题的儿童在不断增加,家长们很少注意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方面,然而一个健康的孩子,不仅仅是有一个健全的躯体,更主要的是要有一个健康心理,能够以正确的心态去适应社会。家长往往习惯于自己说话,让孩子听话。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特别是内向的孩子,家长更要予以重视,鼓励孩子多说话。家长不能因工作忙忽略与孩子的思想交流。当孩子说话时,家长应认真倾听,走进孩子的内心。

3、子女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当家人告诉你怎样怎样做时,他们只是习惯了,习惯了对你的控制,在他们的人生里,你已经成为他们的傀儡,去过他们想要的生活,让自己的孩子成为自己的精神寄托。作为孩子,我们终会长大,总要开始自己的生活,总要慢慢离开家,去学会生存,去拥有自己的人生,这时家庭就是最大的阻力,摆脱了束缚,才是完整的人。对自己负责,去拥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拥有自己独立的认知,不断武装自己,不断追求人生的突破。

References:

C Hazan &P Shaver,Romantic love conceptualized as an attachment process,Journal of Personality &SocialPsychology , 1987 , 52 (3) :511

DePanfilis,D.Child Neglect:A Guide for Prevention,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for Children and Families,Administration on Children,Youth and Families.,2006

Krause,E.D.,Mendelson,T.& Lynch,T.R.Childhood emotional invalidation and adult psychological distress:The mediating role of emotional inhibition.Child Abuse& Neglect,2003,27,199 -21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神分析:童年经历与婚姻关系
不同家庭教养模式将导致不同结果,你选择哪种?| 家长慧
父母的伤害:“只讲道理不谈感受”
孩子过早入托,是爱还是害?
科普 | 拥抱受伤的孩子(家长篇)
寄宿生活给孩子带来的心灵创伤一生都难以弥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