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泪痕春雨漫评两汉历史(二十三)武装起来的刑徒 为什么会成为秦军主力
章邯这个人,非常有传奇色彩,甚至传奇得,都让人感觉不可思议。

章邯是秦国的少府。
少府相当于皇帝的私人后勤总管。
从相关的历史去看,骊山陵墓、阿房宫之类的营建,都是由少府负责管理的。

一个负责帝国工程建设的主管官员;率领几十万临时拿到武器的刑徒;不但可以大败陈胜之类的人;更可以把项梁打得兵败身死;还把各路反秦大军,打得一败再败、无人敢挡其锋芒。如果不是项羽横空出世,章邯率领的刑徒大军,就是无敌一样的存在。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
事实上,反秦大军杀入关中后,帝国政府马上给刑徒发放武器,本身就有一种说不出的诡异。
因为这实在好象,南北战争开始后,南方军队一败再败;于是南方的奴隶主,就给黑奴们发放武器;而士气高涨的黑奴大军,竟然把北方大军打得一败再败。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
难道是因为这些刑徒,都吃了大秦帝国的三尸脑神丹,所以在反秦浪潮席卷天下的时候,他们也只能无条件的忠于大秦帝国;以至于他们拿起武器时,不但没有威胁大秦帝国的统治,相反却成了大秦帝国最坚强的柱石?

从这层意义上,骊山刑徒的生存状态,绝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恶劣。否则,就绝不会发生上面的事。
A:反秦大军杀入关中后;帝国政府马上就给几十万刑徒,都发放了武器。
B:拿到武器的刑徒,马上就成了大秦帝国最后的中流砥柱。
毕竟,大秦帝国没有三尸脑神丹;在一片混乱之际,大秦帝国敢给刑徒们发放武器,总得有个说法吧?
毕竟,大秦帝国没有三尸脑神丹;在反秦浪潮席卷天下之际,这些刑徒依然忠于大秦帝国,总得有个说法吧?

如果我非要认为,这些刑徒就是一个个符号,一行行代码;一个没有思维、没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所以,才会发生这种事,那就当我什么疑问也没有说过。

从这层意义上,秦国在修建宫殿、陵墓时,是以军事化管理刑徒的。
换而言之,这几十万刑徒,本身就会按军、师、旅、团、营、连、排、班(为了说起来方便,我用的是现代编制的词语)组织起来。在班、排、连的编制中,它的长官,通常就是刑徒。再高级的编制中,开始由政府的相关官员、军官担任。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工程总管通常就是制订一个,普遍个体都能够接受的工作量(这个工作量,普遍个体只要积极工作,大都可以完成;某些最强壮的个体,如果积极工作,还可以超额完成)。剩下的事呢?就是按各层编制,逐层分配下去。然后让各级长官,组织自己的队员完成领到的任务。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刑徒的生存状态,自然不会很好。但是相对于其它的底层民众而言,真的很不幸吗?显然是未必的;甚至而言,肯定是未必的!
否则,在大秦帝国砖崩瓦解之际;几十万刑徒突然拿到武器后,大概率上是会与叛军合流的。

任何一个社会的生存状态,都是受制于现实的经济基础。
所以在经济基础不变的背景下,统治集团换了一个又一个;统治者换了一个又一个,社会的生存状态,也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
在战国时代,底层百姓生活在秦国也好,还是生活在赵、魏、韩、楚、燕诸国也好;并没有本质的差别。

如果变得残暴邪恶,就可以让自己在军事上占据优势,我相信没有一个统治者会拒绝变得残暴与邪恶;而且想变得残暴与邪恶,也没有什么难度。只要你不怕因此引起大家的反对,最后埋葬了自己。

如果拥有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构建最能调动人积极性的组织结构,就可以让自己在军事上占据优势,我相信也没有统治者拒绝实现这一点。真正的问题是,能做到这一点的统治集团、统治者,它永远是少数。

从这层意义上,所谓秦国滥用民力、肆意迫害百姓,那不过是一种政治宣传罢了。
诸国林立群雄纷争之际,从来都是人力物力财力充足;或是组织结构更能调动人积极性的国家会获胜。很难想象,诸国林立、群雄纷争的时代,最后获得胜利的国家,会是一个滥用民力的,而且让国人苦大仇深的国家。 
我无意证明,秦国是一个非常人性化的国家。我只是想说,想对其它国家,它肯定是相对好样的。毕竟,秦国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它不是无缘无故的。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
因为各级组织,分配到的工作量是一定的。所以我们以小组为例去说。
通常情况是,哪个小组能提前完成任务,自然就可以得到更多的休息时间,或是拥有更多的娱乐时间。当然了,如果可以超额完成工作量,还可以获得适当的奖励,比如可以改善伙食。
与此相伴随的就是,哪个小组的工作进度慢,就只能牺牲一定的休息时间、娱乐时间了。当然了,如果小组不能超额完成工作量,就永远没有改善伙食的机会。

在这种背景下。某个刑徒消极殆工,就会影响到自己小组的利益;某个小组消极殆工,就会影响到自己小队的利益.......。所以,消极殆工的行为,通常就会变成孤立的。工程主管下设的监察机构,在惩罚某个消极殆工的刑徒时,就相对比较容易,因为不会引起普遍刑徒的不满。

当然了,上面所说的,只是刑徒的利害关系。

基于各层主管的利害关系就是,如果他领导自己的成员,可以按时完成任务,他可以避免上司惩罚;如果他领导自己的成员,可以超额完成任务,他就可以得到上司的奖励;如果他领导自己的成员,不能按时完成任务,他就会受到上司的惩罚。

在这种背景下,各层管理者的领导能力优劣,自然会很容易的显现出来。

比如,有的管理者在下面让小弟们痛恨(因为,他习惯于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无视小弟们的死活),在上面让大哥们痛骂、惩罚(因为,他不能让小弟们积极配合自己,所以总不能有效的完成任务;更主要的是,他成天会向上面申请要人,因为他的小弟总是接二连三死亡)。

比如,有的管理者在下面让小弟们拥护(因为,他会用各种手段激发小弟们的积极性,保证小弟们的利益,并让小弟们获得足够的利益),在上面总受到大哥的称赞、奖赏(因为,他能让小弟们积极配合,所以不但可以完成任务,而且常常可以超额完成)。

在这种背景下,比较合理的管理方法,自然会成为一种流行模式。

总的来说,这种管理模式,最后总会倾向于军事化的管理。
因为,总的来说了,最高主管分配下任务后。各层主管领导自己的小弟们,想尽办法把这些任务完成。因为赏罚是分明的(你积极工作,肯定是对你有利的;你不好好工作,肯定是对你没有好处的),所以,大家自然会尽理激发自己的潜能。

失败的管理模式,就是在这个群体里,赏罚是模糊不清的。换而言之,你积极工作,也没有明显的好处(甚至,会因此让你处境越来越不利);你消极工作,也没有明显的坏处(相以,还可以争取到利益);你积极工作也好,消极工作也好,最后都是无法难避免不可预测的惩罚。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最高主管的分配下的任务,十有八九是无法落实到位的;因为下属都是处于被动的工作状态中。

作为一个一流的工程部门主管,本身就有优秀将领的潜质。因为,一个人既然能把几十万刑徒管理的井井有条,自然也能把几十万军队管理的井井有条;因为,一个人既然能让几十万刑徒实现大规模的、有效的协作,他自然也能让几十万军队实现有效的、大规模的协作。至于军事专业的问题,自然有相关的专业人士负责、协助。

一流的将帅,最重要的才能,是让几十万人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几十万人,能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关军事上的弱点,很容易弥补;因为只要有专业的人才在旁边协助,它从来也不是问题。

但是,如果几十万人,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或是充满了不稳定的因素),将帅再会打仗,恐怕也是无济于事了。因为,将帅的命令全部无法落到实处,那他所计划的一切,就是纸上谈兵罢了。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统帅一声令下,让某枝军队,在一个时辰后到达某地,但是这枝军队接到任务后,却因为大家都消极殆工,所以三个时辰后,还没有到达指定地点。甚至,突然因为出现陈胜、吴广之类的人物,当时就造起反来。
指挥这种军队,你说统帅有着第一流的谋略,又有什么用?

刑徒虽然不是正规军。
但是,他们的组织结构,与正规军并无本质的区别。
但是,刑徒天天干着繁重的体力劳动;体能方面,绝不会比职业军人差。

而且,刑徒一直处于严格管理下,所以服从命令的习惯,也绝不会比职业军人差。
至于,说到吃苦耐劳,刑徒更不会比职业军队差。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二等人,而且天天干着繁重的体力劳动。

更主要的,在那种战争频繁、普遍、规模巨大的年代里,一个中年人,没有服过兵役,估计也是非常罕见的。所以,刑徒里面,当过兵、甚至当过基层军官的人,应该绝不是一个小数目。

在这种背景下,刑徒只要稍加组织,自然就可以变成一枝军队。
换而言之,政府给他们发放武器,然后再各层机构中,配备一些级别相应的职业军人、军官。让大家训练上半天时间,就可以走上战场了。

帝国的职业军人、军官进入军队,主要是起的是骨干作用(一方面是保证它的军事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证他的政治可靠性)。

但是,一切的前提都是,刑徒对秦帝国并不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态度。否则,一小撮秦国职业军人、军官、官员,混入几十万苦大仇深的刑徒里面,去与几十万叛军作战。随便一个风吹草动,就可能让军队失控的。

就我的理解,章邯负责骊山陵墓、阿房宫的营建时,肯定对自己的管理方式、管理结果非常有自信。而且,帝国政府对章邯的管理方式、管理结果,也非常有自信。

否则,在帝国兵力不足,而且有几十万叛军就在附近时,不要说全副武装骊山刑徒了,就是给骊山刑徒都戴着手链、脚链,也会害怕他们趁机集体暴动。

从某种意义上,刑徒在进行大规模的营建工程时,他们所享受的待遇,所处的地位,就相当于杂牌军。所以,他们的生存环境,虽然很恶劣,但也没有人们想象中那样水深火热。所以,他们虽然是刑徒,但是拿起武器就是一枝军队;关键是,他们还愿意保卫大秦帝国。

因为,刑徒处于这种环境中,所以他们对秦帝国的感情,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样苦大仇深;所以,他们对于在秦帝国谋求前途,始终充满着希望。在这种背景下,一旦听到自己的地位,将会得到整体改善(他们将会变成正规军),马上就会成为秦帝国的守护者。

章邯最初可以所向披靡,就是因为他所统率的秦军,虽然不是由职业军人构成。但是这枝秦军显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而反秦大军呢?在最初因为没有实现充分的整合,所以他实在像一群乌合之众。反秦大军,开始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多势众。这种军队,如果没有遇到秦军主力,自然会越打越有气势。普通秦军遇到他们,不要说打仗了,被是看到他们一望无际的、排山倒海而来的架式,也会吓入直想投降、逃跑,就算胆子大些,恐怕也是守着城池,一步也不敢走出来。

因为章邯率领着几十万由刑徒组成的大军,所以,他自然不会被反秦大军的气势吓倒。因为,反秦大军一眼望不到尽头,章邯的大军同样也是一眼望不到尽头。而说到组织形式,章邯一声令下,他手下的将领,绝对没有人敢讨价还价。而反秦大军的统帅呢?估计没有这种权威。这样的两枝军队,一经接阵,自然是前者迅速取得胜利。

而后来,经过一系列实战的,章邯所率领的军队,自然已变成了严格意义上的军队了。因为一个军队在经过众多大规模战斗,并且一再取得胜利后,都不能称之严格意义的军队,那世上就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军队了。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反秦力量在不断的整合。所以,章邯一胜再胜,终于却发现,对手也变得越来越强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章邯率领的军队,不过是一群“刑徒”,是如何变成常胜军队!
刘邦奉命西征
强大的秦帝国为什么仅仅14年就灭亡了?
秦亡时三个不合理:陈胜做大太快,骊山囚徒太悍,刘邦入关太顺
他出身税官却一战成名,投降后被封王,却神奇不再自刎于战场
三十万帝国精锐为何突然成了纸老虎?只因一个人没活下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