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部控制——内控管理提升的最佳法宝,系统性思考!
ID:内审师修行与实战
一、内控提升得靠创新和变革,但想创新和变革为什么会这么难?
如果问:在企业经营管理、内部控制建设方面,有哪项说法或观点一定是正确的?或者说是“普世价值”?
那一定是:创新!
创新不仅仅只有技术创新,还包括管理创新,思路创新等等。
下至员工,上至决策层,没人会在明面上反对创新!
在实务中呢?
虽然人人口中喊着支持和努力创新,但是,千人一面都是“嘴动手不动”!
因为那些既得利益团体或个人一旦支持了创新,就意味着会打破原有的格局,那可是会了动自己的奶酪滴!
这也是为什么创新会这么难。
就算决策层或者上下一心都支持创新,还会遇到另一个问题:你是在创新还是在寻死?
找不对正确方法的创新,那就是在找死。
所以,很多企业家们常说:“不创新,是在等死,创新则是找死!”
根源在哪呢?
除了新旧势力相争的外部因素之外,最核心原因是:缺少“系统性思考”!
每一个改变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有一处搞不好就会引起全线崩盘。
二、什么是系统性思考
其定义,网上有一大堆!
很多专家、学者都对此有研究,但大多是理论研究,与实务脱节严重。
系统性思考简单理解就是“站得高,看的远”,能够从全局出发,同时方方面面都要考虑......。
这套说法很正确,但在实务中却很难做到!
因为系统性思考有太多的空想理论,却缺少实操性指引和工具。
一旦牵扯到技术层面,很多专家都会闭嘴,而真正有系统性思考之人,大多管理着数量庞大的团队或业务,很少去总结理论。
就算我们见到一些有全局观的人,可能也只会认为:这人思维缜密,方方面面都能想到。
却很少有人去关心:我们该怎么提升系统性思考?
因为很多人会认为那些有系统性思考能力的人,是“个人天赋”。
我们要相信一句话:人与人之间的天赋,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差的只是际遇和环境!
三、“系统性思考”为什么这么少?
一个组织中,对系统性思考的需求本就很小,一般就只有决策层,有需求和条件。
只有他们能够站到组织最高点来看全局,也能获取足够的信息和足够的资源和权力,供他们培养系统性视角。
尽管如此,也很少有人拥有系统性思维!
为什么呢?
拿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例,所有员工都是整体的一部分,不同岗位本应该是有机一体的。
一个极端假设:老板、所有业务口管理者和基层员工就只有一人,那么他是不是就很容易做出正确决策?
但现实中是,我们人为地将企业分割成了:拓展部门、资金部门、财务部门、工程部门、成本部门、设计部门、开发部门、行政人事部门等等。
不同部门之间,又划出了明确的职责范围和绩效考核:你管你那一块,我管我这一块!
一个组织被生生地割裂成了多块!很多内控问题都是由此而生。
“各自为政”的情况下,就很难形成系统性思考。
四、什么样才是系统性思考?
培养系统性思考,必须先炼就四种思考方式:
1.全局观:对整体目标和发展动态的思考。
2.全面性:除了关心整体目标,还要会从整体延伸到个体,甚至细节,能考虑到影响整体目标的各个方面,不可或缺掉任何一项关键信息。
3.动态思考:这是系统性思考的核心,每一个因素都是变量,且是不停地变化着的,而这种变化会带来好的影响,也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也可以同时具有两种影响,即一个因素的变发发展对这一方面有利的同时,会损坏另一方面。
如果你读过《易经》就知道:64卦中没有一个完美卦象,最好的“谦卦”中也有不利变化。
通观《易经》,从头到尾讲的就是变化,有时间、有空间的变化和衍化,空间和时间也会相互转换,如乾卦之中,六爻之第一爻“初九”(时间)和“上九”(空间),事态发展没有一刻是停止的。
如果你没有动态思维,很难会拥有系统性思考。
4.深入思考:除了能从整体到细节,还要能够通过专注于个别事件而洞悉到系统的潜在结构。简单说,每一件小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有其背后的发展逻辑:原因、趋势、条件,以及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
五、动态思考的思路
无论佛家还是道家,都讲“因果”。
此处只讲方法论,不讲哲学,“因果”就可以通过数学关系来简单描述:“自变量”与“因变量”。
在系统思考中,每一个变量都同时拥有“因变量”和“自变量”的属性。
即:每一个变量都有与多个变量的“线性关系”(弹性系数、敏感系统或相关系数等,或正或负,或大或小)。
实用工具中的“鱼骨图”,是常用的因果分析工具,但它却只能分析简单的、单向的因果关系。
而系统性思考则涉及到多向的,且是循环性的因果关系。
1.简单的关系链分析:A影响B,B影响C,C影响D,D又影响A。
由A出发,最终又回到了A,形成一个闭环,只有这样,才能称为一个完美的“因果循环”。
2.复杂一点:A影响B和C,B影响D,C影响E,然后,D和E又影响A
就是一个对多个的关系,最终又会回到原点,一个大循环中套的小循环。
3.再复杂一点:A对B有利,对C不利,B对D有利对E不利,C对F有利对G不利,D、E、F、G对A或是有利或是不利。
4.系统性思考:这就不好再用ABC等简单的变量来分析了,它会涉及到无数个变量。
每一个变量都会影响多个其他变量,形成的是“好果”或“恶果”,再从一个个“因”与“果”之间形成链条,最终形成一套“循环回路”。
就是说:无数的因果回路集成后的一个大系统,才是一套的“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会随着变量的增加而变得更加复杂。
六、系统思考的回路分析和模型设计
任何一件事,都可以建立一套“系统循环”模型。
循环可以简单地分成两类:一类循环会增强自身发展趋势(增强回路);另一类循环是削弱了自身发展趋势(调节回路)。
俗语:“好人好报”的因果循环(增加回路)和“好人恶报”的因果循环(调节回路)
有一些管理学的书籍中会介绍到系统思考的方法,本文只是总结一条简易思路,供大家参照。
上文提到了,一个变量对其它变量有可能是促进作用,也有可能是削弱作用。
1.好人好报:增强回路举例分析
这是一个增强回路:本身好,循环一圈后会变的更好,本来坏的,则会变的更坏。
如:(1)审计质量能增加公司对审计师的认可度(薪资、岗位或赞扬),认可度提高可增加审计师的积极性,审计师的热情可降低失误率(审计失真),失误率降低也会增加审计质量。
(2)相反,如果全是负面的,即审计质量低,引起认可度降低,继而降低审计师们的热情,导致失误率上升,造成了审计质量差。
这个模型可以解释内审师从业者“两极分化”的现象:审计队伍中有两类人,且分化越来越严重。
要么是专业能力很强之人,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之人,但还会越来越强;
要么只会比葫芦画瓢,每日重复着简单的审计流程的菜鸟级内审师,越来越没竞争力。
2.好人恶报:调节回路分析
调节回路与增强回路不一样,循环提供了一个“反作用力”,即:你变强时,一个循环后,外部变量对你的压制就会愈来愈大,循环回路在削弱你变强的趋势。
审计人员专业度提升,会提升你的审计质量和权威性,权威性会使你更在意职业道德,更加公平公正;
而你的公正性就容易得罪一些有权势之人,尤其是那些既得利益的群体。
这些群体就会压制你,使你很难取得更高的地位或岗位,也就不能获取足够的信息和权力资源,最终,压制你的专业度。
这个模型可以解释“不合格内审师大量存在”的现象:
专业性非常高的审计人员,很难得到政治团体的喜欢,甚至更容易成为政治斗争牺牲品;
相反如果你的专业度低,就会将精力花费在“关系协调上”,更想通过内斗获取政治资源,你的地位反而更稳固。
所以,审计队伍中,总会有一些专业技能非常低下之人,地位还很稳定。
即:很难通过专业能力的维度来实现内审人员的优胜劣汰。
3.复杂的系统性模型举例:杜邦分析
公司存在的核心目的是什么?核心只有一个:“盈利”。
小编试着从盈利角度来建立模型,就拿最经典的财务分析模型:“杜邦分析”来分析吧。
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分出三路,以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来构建不同“回路”模型。
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后3个指标和净资产收益率都是正相关关系,所以小编就将四个变量合一,作为系统内的同一个节点。
具体模型图如下:
这个模型可以解释什么现象呢?
从内控角度来解释:
(1)为什么大量烂尾楼会出现?
(2)为什么反而是一些规模庞大的地产企业会陷入困境?
(3)反而一些稳、懒、小,没有创新、没有特色的小地产企业会成为”小而美”?
模型中,小编只简单地列出了一些常见的项目作为“节点”,实务中会更复杂:
大模型中可以分出3个回路,不同循环回路之间也是可以交叉的。
从图中可知,权益乘数和销售净利率所附带的循环都是调节回路,就是说这两个回路会自动调节,走完一个循环回路后,会增加一份因果之力来压制自身的变化趋势。
所以,企业很难通过“权益乘数”和“销售净利率”这两个指标来快速提升“净资产收益率”。
那么,就只剩下一条回路:“资产周转率”的增强回路。
增强回强,可以让强者更强。
用好这个指标,就能拉大企业之间的差距!
因为“预售制度”让企业“无限缩短”产品制造过程成为可能;繁荣的楼市又可以大大缩短“销售过程”。
即:资产的周转周期可以无限缩小,而销售收入可以却可以提前达成,那么,资产周转率这个指标,几乎可以被无限放大。
君不见,卖图纸呼?
即:只是资产周转速度快,就能快速增加企业规模,实现更高的投资回报。
公式解释: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
预售制下的“预收账款”,在会计上是一项负债,但实质上已经完成的现金流收入。
就是说,可售的产品还没有形成,收入就已经完成了,客户实际上买的是“虚拟资产”。
早期的投入,在快速开盘后就迅速收回投资成本,在资产周转率的公式中,在某些阶段,企业资产甚至可以变成“实质上”的负值(投资人提前收回了分红)。
如果分母是负数,那么,资产周转率会变成多大?
结语
文章有点艰涩,诸君深思之。
系统思考的能力,对于我们内审人员尤为重要,因为相较于被审计人员,我们最大的优势不是对业务的理解深度,而是广度和对其他业务的关联度。
有没有听说过?“要和学数学的讲物理,和学物理讲化学,和学化学讲文学,这样下去,你始终拥有比较优势!”
我们不是要拿自己专业知识在非专业人士身上找“优越感”!
而是,我们可以通过系统思考来找出专业人士都找不出的问题和风险。
况且,内审师先天就有查看、问询和调用资源的权限,不正好给我们创造了培养“系统思考”的条件吗?
何不多习之?
亲!多关注转发!
好文推荐内审干货-其他应收款专项审计预收账款实用技巧干货——利于账务清晰、盈余管理和税务筹划内审干货——采购审计之“供应商入围”,怎么审出有价值的东西?审计干货——风险矩阵,审计人员可学、可用
审计干货——人力部门的舞弊示例,细说人力舞弊八法
审计干货——什么样的建议最让人讨厌?是最讨厌的,没有之一
内审干货——剪不断,理还乱的内审、合规、内控、风控之间的关系
内部审计报告编制的11项忌讳——老审计告诉你如何做好报告
内审干货——财务审计时,如何查看财务凭证?细解象数理占
内审干货——如何开展“合同管理”审计?细讲要点,一篇足矣
内审干货——合同台账管理审计,事项虽小但也值得注意
内审干货——内审人员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了解业务流程”
内审故事——小人物的倔强和报复,职场聪明人的手段
审计故事——领导树立权威的一个小手段,追问“不必要”的细节
内部审计案例——女秘书欲上位,后宫争宠引起的舞弊审计
内审案例——“无中生有”的流言引起的职场悲剧和审计事故
职场故事——职场中的杀人诛心,谁能想到同行相争竟会如此残酷?
内审故事——人事经理的舞弊审计?诬陷?背锅?还是事实?
内审故事——逼一位中层管理者主动离职,有多简单?
审计故事——带诸位认识下,什么是职场中的官僚作风?
审计经验——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做内审,坑太多、太深?
内审经验——明白了职场中的权力基础,才知道怎么混职场
内审经验——老实人不能做审计,老实人该去做业务?
内审干货——内部审计人员应有的气质,“敦敏”内审经验——被审计部门或人员不配合,怎么办?干货!
内部控制——在中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最大缺失:关系资源管理!
内部控制——组织内控失效的罪魁祸首,是“指挥链”生病了!
内审干货——发现审计问题的一个视角,避免企业资源私人化
内部控制——内控建设中的一大败笔,把“签批流”当“业务流”
职场观察——企业裁员,为啥先裁最基层的,最能干活儿的人?
职场观察——从几个角度来看,你是否进入到了领导的核心圈子?
职场经验——细节处观察老板与女下属的关系
社会观察——房价还会跌吗?现在可以买房吗?
职场经验——买房子是东户好,还是西户好?和你想的不一样!社会观察——河南的唯一突围之路,教育革命!社会观察——浅浅一角就知文坛已然“二代”化,哪里有净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超额商誉、财务舞弊风险与审计费用(增强出版)
内控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区别
内审、内控、公司之间的关系
系统思考——新时代领导力的核心修炼
一文搞懂因果回路图,掌握系统思考关键工具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建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