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12种人最容易得糖尿病!看你是否属于其中的一种?

糖尿病经常会盯上以下12类人群,看看有你吗?

1.年龄≥40岁

年龄是患糖尿病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且随年龄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增高。

对策:对于4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应定期筛查血糖。

2.既往有糖尿病前期病史

糖尿病前期是发展为糖尿病的一个必经阶段,是糖尿病的后备军,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胰岛功能已经出现损害。

对策:纠正生活方式或药物治疗。

3.超重、肥胖

体质指数≥24,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的人群属于超重或肥胖人群。

肥胖或超重可导致肌肉和肝脏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使外周摄取葡萄糖降低,肝糖产出增加,导致胰岛素抵抗,最终引发糖尿病。

对策:通过生活方式干预,使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4.静坐的生活方式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研究发现,人如果一天静坐时间超过6小时,患糖尿病的风险会显著提高。随静坐时间的延长,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对策:每半小时起身活动1次,平时能站着不坐着,能走着不坐着。

5.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糖尿病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糖尿病病人亲属中的糖尿病发生率要比非糖尿病人亲属中的高,故说明糖尿病有遗传倾向。

对策:有家族遗传史的朋友更不能轻视糖尿病,更应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6.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千克)生产史、或妊娠期显性糖尿病或妊娠糖尿病史的妇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然而糖尿病患者生产巨大儿(婴儿体重超过4000克)的机会远远高于非糖尿病的母亲,这一点往往被人们忽视。

对策:当发现胎儿或新生儿巨大时,母亲应立即做血糖测定。而妊娠期显性糖尿病(妊娠前已经存在或伴发而未被发现的糖尿病)与妊娠糖尿病(妊娠本身引起的新发高血糖症状)此时已经有血糖代谢紊乱情况,所以必须监测血糖,更不仅仅是孕期监测,因为上述女性产后患糖尿病的几率很大。

7.高血压

据统计,大约40%的高血压患者数年后会患上糖尿病。总的来说,高血压和糖尿病是两个独立的疾病,但也相互影响,甚至某种情况下,比如糖尿病肾病时,还有因果关系。

此外,高血压与糖尿病共存时,一种疾病会使另一种疾病变得更糟糕,而且二者“狼狈为奸”,共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以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所以高血压患者不能掉以轻心。

对策:高血压患者需要关注血糖的变化。

8.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1 mmol/L及甘油三酯(TG)≥2.22 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者。

血脂水平升高,尤其是高甘油三酯血症,会直接引发胰腺炎,而胰腺的炎症会殃及胰岛,造成胰岛B细胞的破坏和减少,从而引起糖尿病的症状,这叫做继发性糖尿病。

对策:积极治疗血脂问题。

9.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重大疾病,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等与糖尿病代谢有关的危险因素,且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合并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较多,而糖尿病病人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是非糖尿病人的2~4倍。

对策:这类人群需要密切关注血糖变化。

10.有一过性类固醇性糖尿病病史者

糖皮质激素因促进糖异生,使血糖水平升高,可拮抗胰岛素,抑制外周组织特别是肌肉对葡萄糖和氨基酸的摄取。因此,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发生类固醇糖尿病的危险。

对策:停用药物。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较易诱发糖尿病,临床上有些患者在停用皮质类固醇后血糖仍不能恢复正常,可能与这些患者本身有糖耐量减低或存在糖尿病易感性有关。

11.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发病原因复杂的疾病,可能与遗传、环境、社会心理因素及其他因素有关。

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常会出现生殖功能和代谢功能紊乱的临床病症,有多囊卵巢的患者很可能合并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

对策:积极治疗,注意监测血糖。

12.严重精神病和(或)长期接受抗抑郁症药物治疗的患者

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2~3倍,大约有12%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会发生糖尿病。

合并严重精神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不良后果比未合并严重精神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更为严重,发生率更高。

对策:长期接受抗抑郁症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

建 议

如果你是上述12种人群中的一条,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不要紧张,您需要这样做:

成年的糖尿病高危人群,不论年龄大小,都应当及早进行糖尿病筛查,可别觉得自己还年轻就放松警惕。

除年龄外无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也不见得可以“高枕无忧”,宜在40岁时开始筛查。

儿童和青少年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尤其是肥胖者,更要小心被糖尿病“盯”上,建议从10岁开始筛查,青春期提前的个体则推荐从青春期开始筛查。

首次筛查结果正常者,建议每3年至少重复筛查一次。

大量实验已经证实,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改善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病情、改善胰岛素抵抗、恢复胰岛素的敏感性,糖尿病高危人群均需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糖尿病高危人群,抓紧时间采取行动吧,不要等到成为无法逆转的糖尿病才后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糖友成胰腺癌高危人群 两种疾病需分清
血糖监控如何做?
【糖尿病】你知道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吗?(文末有福利)
健康 | 糖尿病患者应严防心血管疾病
4.7世界卫生日 关于糖尿病,你要知道这些!
家有“糖友”你要警惕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