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议五行系统与中医、养生

“首自庖牺。仰观俯察。近取远求。而八卦以通。昭然为明道开天之祖。嗣后伊耆。断耜揉耒。教穑辨物。而百汇以明。焕然为养生达性之主。厥传公孙。上稽天象。下究渊泉。中度人事。以人之五行6气。配天地阴阳。以天地之4时五行。应人部候。洞然为见垣彻微之宗。是3圣代兴。而3坟之义著。3才之理备矣。”——《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序》

中国文化各个领域,无不贯串着阴阳五行这1伟大的理论体系。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国古人来说不但仅是用来解释自然的1种工具,更确切的说是1种带有普适性的思维框架。

我国古时候科学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的,在中国这样1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国家,阴阳五行的出现是1种必然,假如没有阴阳五行学说的发展和成熟,也不会有我国古时候科学的辉煌。总之,古人的4大发明等领先世界的成就,也不外乎是运用阴阳五行学说的实际运用。当然,还有政治、经济、军事、艺术等各个层面。例如水墨画中白为阳,黑为阴,所体现出的阴阳交织艺术将阴阳学说体现在实物中,将阴阳学说的思想用艺术来表现,是中国文化莫大的成就。

1, 阴阳五行的来源与基本内容

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看,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远远长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在远古时期,人们结绳记事,口传心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然造就的人类圣贤,感悟世间万物运动变化规律,汇总而形成文明。中华文明就起始于伏羲氏(庖牺、包羲)之作八卦。

《易经·系辞下传》云:“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说明远古先哲是通过观察宇宙,汇总了客观规律,才画出了八卦,形成了阴阳的理论体系。

八卦概括了宇宙万物的规律,形成了宇宙的理论模式。其实,是用阴爻、阳爻两个符号预示阴阳二气,以阴阳二气错综复杂的变化预示万事万物的规律,进1步推衍,成为6十4卦等。这就是易学——中华文明之源。可见,阴阳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是重要的基石。

两体合1、动静升降、始终嗣续、两极反复,是阴阳学说的4大规律,概括了宇宙的运动变化。其中,两体合1为阴阳之体,动静升降为阴阳之用,始终嗣续为阴阳之性,两极反复为阴阳之变。

阴阳出乎太极——阴阳未分的混1体,而五行亦源出于阴阳。就是说,由太极混1体的运动,分化为有分别属性的阴阳两个方面,再由阴阳两个方面的不断运动,分化为五行;五行中亦各有阴阳,因而得以运行不已,万物得以成始成终。本源于1叫“混”,散殊万端叫“辟”,因而1混1辟,没有止息。

《易经·系辞上传》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汉书·五行志》:“

大医问答专属群

大医问答已经上线,诚招300名大医,还有大惊喜,赶快联系!

寻道路上有寻道,寻道陪你去寻道!关注寻道,早日成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经基础第一课:入门
周易与思维方式《周易》和阴阳五行学说——中国观念(思想)
易经
阴阳五行学说对古代哲学有什么影响?
易学关门弟子 秘传(欢迎同道中人斧正)
阴阳论?(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