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近体(格律)诗的写作知识
古典诗歌、近体(格律)诗的写作知识
第一类:古体诗
古体诗指的是唐代律诗(近体诗)形成以前的所有诗歌体裁。它包括先秦的《诗经》、《楚辞》,两汉的《乐府》,初唐时期的《歌行》以及《古绝》等等,俗称古风。古体诗的特点是:形式自由、多样。除了押韵之外,基本没有固定的格律限制。因此,我们可以把它看作古代的自由诗。
一、古体诗的押韵
古体诗用韵较宽,既可押平声韵,又可押仄声韵;既可押本韵,又可押邻韵(指旧韵中可以通押的韵部,如东与冬,鱼与虞,萧与肴、豪通韵等)。亦可在一首诗中换韵,可以两句换、四句换、六句以上换,平韵可换仄韵,仄韵亦可换平韵,还可平韵、仄韵交替换用。在一首篇幅较长的诗中,还可以用同一韵字(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重用“声、鸣”韵脚字)。古体诗押韵的位置有三种类型:句句押韵(柏梁体);隔句押韵;中间换韵。
1、句句押韵(柏梁体):据说汉武帝筑柏梁台,与群臣联句赋诗,句句用韵,所以这种诗称为柏梁体。其实鲍照以前的七言诗(如曹丕的《燕歌行》)都是句句用韵的。当时并非另有一种隔句用韵的七言诗,等到南北朝以后,七言诗变为隔句用韵了。句句用韵的七言诗才变了特殊的诗体。
例:杜甫《饮中八仙歌》(七言,句句押平声韵)“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2、隔句押韵(古诗押韵的最普遍的形式): 例:杜甫《佳人》(五言,隔句押仄声韵)“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高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3、平仄交替换韵:例:李颀《古从军行》(七言,换韵部,平仄交替换韵) (用平韵)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换仄韵)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换平韵)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二、古体诗的平仄 :
古体诗不受声律的约束,没有固定的平仄规定。在唐代以前,就五言古风而言,有一句之中连续出现四个平声字或仄声字的,甚至还有全平或全仄的。
唐代近体诗出现后, 由于律诗的影响,这种情况较少出现,而且逐渐形成一种风气,诗人为了仿古,写古体诗时以避免入律为原则,尽量多用拗句。全句的平仄不是交替的,而很多是间隔相重的。就五古而言,往往第二字和第四字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就七古而言,则是第四和第六字都平或都仄。为了与格律诗相区别,古体诗的三字尾(即每句末尾三个字),有四种形式:平平平(即三平调,是古体诗的显著标志);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
例: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仄平仄平仄 平仄平平平 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平平仄平平 平仄平平平 仄仄仄平仄 平平仄平平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仄平 平平平平平 仄仄平平平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仄仄平仄仄 平平仄平平
以上例子,可以看到,它们除了押韵之外,不受任何平仄格律的限制。因此这种古风的写作是比较自由的。
不过也要注意,使用旧韵:仄声韵中,要区别上、去、入声,不同声调一般不相押,只有上声韵和去声韵偶然可以相押。使用新韵:仄声韵中,上声韵和去声韵偶然可以相押,但最好要区别上、去声,不同声调不去相押。
三、古体诗的对仗
古体诗不要求对仗,但由于受古代骈文的影响,对仗诗句常见(《诗经》里已出现了不少对仗的诗句)。古体诗的对仗与近体诗的对仗不同,前者不论平仄而后者要论,前者不避免同字而后者要避免,前者对仗位置不固定而后者位置要固定。古体诗对仗是出于修辞和表情达意之需要,而不是格律的规定。例:陆游《夜出偏门还三山》
月行南斗边,人归西郊路。水风吹葛衣,草露湿芒履。
渔歌起远汀,鬼火出破墓。凄清醒醉魂,荒怪入诗句。
到家夜已半,伫立叩蓬户。稚子犹读书,一笑慰迟暮。
全诗共12句,前8句皆对仗,但本句平仄不相间、上下句平仄不相对。古风用对仗是自由的,其对仗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平仄不对:例如 《登池上楼》就有这样两联:“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仄仄仄仄仄 仄平仄仄平”;“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平平平平平 平平仄仄平”。每一联都只有两个字的平仄相对,其余都不对。白居易有一种《伤宅》的五言古风,其中有一联是:“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也只有两个字相对。
2、不避同字:例如前引杜甫的《石壕吏》,有一联是“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上下句就同时出现“老”字。更早一些的古体诗,同字相对就更多一些,例如《木兰诗》有这样几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四句中都重复了两个字
四、入律古风和古风式律诗
1、入律的古风:指古体诗中有符合平仄相间规律的近体诗句子(如五言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七言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等)。还包括拗句的似律句(如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等)。
自近体诗出现后,诗人受律诗的影响,在写古体诗时难免用律句。有一些诗人,非但不避免,而且还喜欢用律句。这种情况,在换韵的七言古风中最为常见。据王力《古体诗律学》例举,白居易的《长恨歌》全诗120句,入律70句,似律30句,二者合占75%;《琵琶行》全诗88句,入律30句,似律23句,二者合占总句数的62.5%。五言古风及一韵到底的七言古风入律的较少。
古风中,如果只有律句而没有律联,仍不失古风的格调。因此,在出句入律时,则对句不入律为补救;在对句入律时,则出句不入律为补救。着意避免入律者,五言有孟郊,七言有韩愈;杜甫五言仿古,七言则不避免入律;李白有一小部分五古入律,一大部分七古入律。由此可见,古风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诗人的作品,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差别。例:韦应物《寄中书刘舍人》
云霄路竟别,中年迹暂同。比翼趋丹陛,连骑下南宫(拗对)。
佳咏邀清月,幽赏滞芳丛(拗对)。迨予一出守,与子限西东。
晨露方怆怆,离抱更冲冲。 忽睹九天诏,秉纶归国工。
玉座浮香气,秋禁散凉风(拗对)。应向横门度,环佩杳玲珑。
光辉恨未瞩,归思坐难通。 苍苍松桂姿,想在掖垣中。”。
2、古风式的律诗:是指八句五言或七言符合近体诗对仗格律的拗句古体诗,亦称“拗律”。其特点是:常用三平调;拗而不救;上下联失粘;节奏点上字的声调相同。
例l:杜甫《暂游临邑至 山湖亭》
野亭逼湖水,歇马高林间。鼍吼风奔浪,鱼跳日映山(律联)。
暂游阻词伯,却望怀青关(拗对)。霭霭生云雾,唯应促驾还。
(此诗律古相参,一、三联系三平调,二、三联失粘)
河马A(694375424) 13:59:46
例2:杜甫《暮归》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两句均拗)。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三平调) ?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上下联失粘、出句对句均拗)。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出句拗) 。
从大量诗例观之,全篇古体的七律比全篇古体的五律较为常见。如非全篇仿古,则往往先古后律。就平仄形式而论,单拗句最为多见。至于古风式的排律,全篇大部份用古句,但除首尾联外,几乎每联都用对仗。古风式的律诗,虽有近体诗的部分特征,但基本以古句为主,故仍划入古体诗之范畴。
当我们真正了解古体诗后,就不会再以“古代名家也经常不守格律”等,在创作近体诗时为自己不守格律,或以“改革创新”为借口而开脱了。因为它有自己的特点,而且是比近体诗还要古老的体裁。
第二类:格律诗
格律诗是指唐以后,分为绝句和律诗的古典诗歌。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它是古老和传统的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
格律诗根据汉语一字一音,音讲声调的特点和诗歌对音乐美、形式美、精炼美的特殊要求而产生的,所以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而流转不息。
格律诗对声律的要求极为严格。声律包括压韵和平仄。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格律诗。如中国的近体诗(绝句、律诗)、西方的十四行诗、五行打油诗、四行诗、西班牙的八行诗、意大利的三行诗以及日本俳句等。
一、格律
“因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毛泽东》。格律诗是有固定的格式,这种格律形式表现为句数固定和字数固定。
1、格:诗体的格式。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称为五绝,每句七个字的称为七绝。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的称为五律,每句七个字的称为七律。超过八句的叫排律。
律诗的八句中,每两句称为一联,共分四联;第一、二句称为“首联”(起);第三,四句为称为“颔联”(承);第五,六句称为“颈联”(转);第七,八句为称为“尾联”(合)。律绝为四句,也可以称为“起、承、转、合”。起要平直,承要从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起,承,转,合”基本上描述出格律诗的合理结构
2、律:格律诗要遵守发音规则,讲究声律和韵律美。写作要遵循的基本要素有四个:平仄,相对相粘,对仗,押韵。
河马A(694375424) 14:05:41
二、格律诗写作要领
1、平仄:每一句中,第二,四,六字的平仄是交错使用的,即“平,仄,平”或“仄,平,仄”。有人认为“平仄”形式不好掌握,其实不然,只要我们掌握了其规律,不需要背,也可以熟练的掌握。以七律为例:标准平仄格式有两种,我们把每句二、四、六字用括号扩上,大家就很容易看出它的规律:
一种是平起式(即第一句的第二个字是平声字)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另一种是仄起式(即第一句的第二个字是仄声字)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
另一种是仄起式(即第一句的第二个字是仄声字)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在实际运用时,不是每一个字都要按照上述的平仄去写,有一定的灵活性。这就是常说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也有例外的情况)。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每一句的第一、三、五字可以不管平仄,第二、四、六字要按以上的格式讲究平仄。
河马A(694375424) 14:08:29
3、相粘:两联之间,上一联的第二句的第二,四,六个字要和下一联的第一句的第二,四,六个字的平仄相同。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另外,上面一联下句的第五,六,七三个字,以第六字为中心左右颠倒一下,就成为下面一联的上句的第五,六,七三个字的平仄了。这种规律俗称“翻跟头”。我们仍然以平起式的第一联和第二联为例: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律和七律的平仄以及相粘的规则相同,也要“翻跟头”,只是少两个字罢了。至于七绝和五绝,也要“翻跟头”,只要把七律和五律拦腰一截即可。平仄以及相粘的规则也与七律和五律相同。大家可根据上述七律的例子,自己感受一下。
4、对仗:对仗也称对偶,就是一联内的上下两个句子的结构相同或相似,词义相对或相关。如“天对地”,“深对浅”,“大对小”等,意思是相对的;再如“山对河”,“星对月”,“风对雨”等,意思是相关的。一般说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这些是单音词的对仗。如果组成词组,则要求词组的结构也要相同,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等。如果组成句子,则要求句子结构相同。例:李白的七律《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其中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各自都是对仗。
先从句子结构上看:第二联的上下句子都是“主-谓-宾”结构。“吴宫”和“晋代”都是历史朝代的名词,做“花草”和“衣冠”的定语。而“花草”和“衣冠”都是名词做主语。“埋”和“成”是动词,做谓语。第三联的上下句子也都是“主-谓-宾”结构,但句式不相同,主语是“三山”和“二水”,谓语是“落”和“分“,“半”和“中”是修饰谓语的状语。
在此需要说明一下,律诗中各联的句式切忌雷同,要有变化,否则就显得呆板。在五、七言律诗中,首尾两联不需要对仗,颔颈两联要求对仗。同样,排律除了首尾两联不需要对仗外,中间的所有联都要对仗。绝句则不要求对仗。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有的律诗首联甚至整个四联都对仗;有的排律首联甚至整个联都对仗;有的绝句首联甚至两联全对仗。这些不是格律的要求,而是作家的创作需要和艺术技巧。
实际上,对仗也不是规定的那么绝对的,对仗从结构上讲分两种;一种叫工对,即不论结构或意义,都对得非常工整,比如上面举出的第二联;一种叫宽对,是指个别地方对得不甚整齐,但大体上是对称的。它追求的是“不以辞害义”的效果。例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单看“疑无路”和“又一村”对得不工整,但整个句子的意思却对得很工整。
从写作技巧上看,对仗还有借对和流水对。所谓借对,是在对仗中,借用了同音字形成工对;例如:“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鸡黍”对“杨梅”,“杨”和“羊”同音,所以能同“鸡”相对。所谓流水对,是上下句子有相承关系,讲的是同一件事情,下句承接上句而来;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典型的流水对。
此外,从对仗的句义上讲,还分正对和反对。所谓正对,是并列的事物相对。所谓反对,是相反的事物互相映衬。在格律诗中,正对多,反对少。
还有一种叫隔句对(扇对),顾名思义,即上下两连对句中,第一联一句对第二联一句,第一联二句对第二联二句。例如:“昔年共照松溪影,松折碑荒僧已无。今日还思锦城事,雪销花谢梦何如”。
最后介绍一下当句对。所谓当句对,即一句中自相对。当句对有两种,一种是字面不同的,例如:“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小院”对“回廊”,“浴凫”对“飞鹭”;另一种是有字相同的,例如:“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戎马”对“归马”,“千家”对“百家”。
在对仗中,应注意一联内的两句中,不能用相同的字对仗。因为诗的字数有限,每个字都要求发挥最大的表现力,用相同的字,就势必限制思想感情的充分表达,并且有重复的感觉。其实严格讲,在一首格律诗当中,也是避免使用相同的字的,这也是为了诗整体的精练。
5、押韵:汉语中每一个字的发音,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的。在现代汉语中,凡韵母相同的字,都叫同韵字,例如:“东”和“冬”。新韵诗的压韵,按此规律即可。在标准格式里,除第一句要押韵外,其余偶数句(律诗是第二、四、六、八句;绝句是第二、四句;排律是第二、四、六、八……句)均要押韵,即这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要使用相同韵母的字。有种标准格式也叫首句入韵,即第一句也要入韵。
尽量不使用字数少的韵部(窄韵)来押韵,避免被韵脚限制住,古人称为“不弄险韵”。尽量使用所属的字多的韵部(宽韵),选择的余地也大。李商隐曾经用“三江”的窄韵部作了一首《蝇蝶鸡麝鸾凤等成篇》以炫耀自己作诗的功力,朱竹宅说“题极怪,不可解”。纪晓岚亦评论其“堕入恶趣,不复以诗格绳之”,因而被曹雪芹借宝钗之口称之为“小家子气”。可见,名人大家如果不注意,也会犯“小家子气”的毛病的。
6、变格:格律诗的变格为首句不入韵(即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不押韵)格式,除了第一句与标准格式不同以外,其余句子格式与标准格式相同(以七律为例)
七律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律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资料古诗词写作的基础知识 一
前言
初学古诗词创作的朋友,大体都有这样两个基本感觉:一是难学,二是难写,笔者表示理解。其实古诗词和其他任何知识一样,也是有其基本规律的,只要你掌握了,学习和创作并不是一件十分难的事。
一、诗词创作过程简介
笔者曾翻阅过许多诗词研究者的著作,真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我不想评论孰是孰非,也不可能同意一家之全部观点。只是为了使初学朋友方便学习,博采百家著作中有指导意义的,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又便于学习和理解的观点和方法,经过自己的提炼和加工,写下该帖以供初学朋友借鉴。由于理解上的差异,肯定会和各位朋友的见解有相左之处,还望海涵并敬请批评指正。
我们先把古诗词创作的基本过程向大家介绍一下。诗词创作过程就和工厂的产品生产过程一样,都有一个供`产`销的程序,而我们的大脑就是诗词加工厂。下面分阶段介绍:
1 孕育阶段
大家都知道,工厂生产产品都有个产前准备阶段,即原材料供应阶段,恰好诗词创作也有准备阶段,我们把它称之为孕育阶段,这个阶段有两方面的内容要向大脑这个加工厂供应。
一是情感。诗属于那种浪漫的抒情文学,诗生于情,情成于诗。情是诗的源泉,没有情哪来的诗。而情又借助于诗,把豪壮和凄婉等情绪发挥的淋漓尽致,使人体会到那种喜怒哀乐的情感。因此可以这样说,没有情的诗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诗。情感的产生又是通过外界事物对大脑各种各样的刺激产生的,作为我们来说。就要主动接受外界(生活)供应的素材,孕育出或喜或悲的情感,为诗词创作做好产前准备。
二是灵感。灵感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突然间爆发出的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智慧)。这与文化层次和阅历(经验)成正比关系,文化越高,阅历越丰富,爆发灵感的机会就越多。一般艺术家的灵感都与艺术形式有关,如画家可能是构图和色彩;舞蹈家可能是动作和造型;小说家可能是情节与结局;而诗词人则是字词和语句。灵感创作往往是精华,它体现了艺术家的风采和光芒。灵感不可能时刻伴陪你,但它却隐蔽在灵魂的某个角落,一旦激发,势不可挡。灵感的特点是稍纵即逝,所以当来了灵感时,一定记载下来以备后用,否则就会踪影全无,后悔不迭。
2 执笔阶段
这就和工厂中加工产品一样,要进行加工生产了,这也是诗词创作的执笔阶段。这个阶段大致分三个步骤:
一是选材。就是选择什么样的体裁,最适合你的诗词创作。诗词的体裁的确名目繁多,有古诗词和现代诗;诗和词;绝句和律诗;还有各种词谱的选择等等不一而足。这就需要看作者喜欢什么体裁,什么样的体裁最适合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和感情,还要取决于情感内容的多少。这些都需要量体裁衣,根据作者的实际需求来选择。
二是动手。选好体裁后,就按着诗词格式的要求去写就行了。最好是按着你的习惯和方式去创作,是白天还是晚上,是一气呵成还是多天完成。最基本的条件就时,采取何种习惯和方式更适合激发你的灵感,你就采取哪种。
三是修改。诗不厌改,越改越好,越改越精。一首诗写好后,最好是放置几天后再改,因为马上修改时你还没脱离当时思路,还存在一定的思维定式,效果不会太好。修改时从三个方面入手:一个是进一步调整情感,修正偏颇不妥之处;另一个是进一步匡正格律,修复差错不适之处;再一个是进一步锤炼字句,修改疏忽大意之处。
3 发表阶段
这和工厂生产的产品需要销售到客户手里,被用户所接受一样,作品是要发表给别人看的。一般有有两个含义:一是让别人理解你的思想感情;二是便于别人批评指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当然如果是精品,还会起到宣传教育的重大作用。
下面就从诗词的基础知识开始讲解:
二、五言古绝押韵简介
范例:
鹿  柴      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解释:
五言古绝即古体绝句的简称。每首四句,每句五言(字)。
初学古诗词的朋友,我建议最好是从五言古绝入手。这是因为它不用严格的讲究格律,限制也少,容易学习和掌握。最大特点是句中字没有平仄要求,只对句末字有平仄要求。而且语句短小精炼,极易成文。文风自然古朴,含义深刻。
五言古绝最主要的要求是合乎押韵,二`四句押韵,第一句多不押韵。仄声韵和平声韵都可以用,但一般不混押。须注意的是第三句句尾平仄应与相邻的二`四句相反。见范例:二`四句韵脚响和上字,押的是江阳韵,都是仄声韵,第一句没押韵。第三句尾林字是平声字,与二`四句仄声字相反。
常用格式(每句尾字):
1      =     ,    (+)。    -  ,  (+)。
2      +    ,    (=)  。   /  ,  (=)  。
3   (+),    (+)。   -  ,   (+) 。
4   (=),    (=)。    /  ,  (=)  。
注释:
-      :平
/      :仄
() :押韵
+    :仄可平
=    :平可仄
还有拗格,因不常用,这里就不举例了。有需要的朋友可和我说。
朋友们可从五言古绝试做起,这个并不繁杂,也不困难。只要这个入门了,其他的也就快了。各位朋友快发帖作诗,千万别不好意思,只有迈出第一步,以后才会有提高和创新。我一定认真评点,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五绝平仄简介
范例:
听筝      作者:李端
鸣筝金栗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
时时误拂弦。
解释:
李端(?~?)字正己,唐朝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大历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官终杭州司马。“大历十才子”之一。喜作律体。有《李端诗集》。这首小诗写一弹筝女子为取宠故意出错的情态,写的惟妙惟肖,委婉细致,富有情趣。
五绝指五言律诗,即律体绝句,它是唐代建立的新诗体,有着较为严格的格律,也称近体诗。它讲究平仄交替配合,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律诗一般把上下两句称一联,前一句叫出联或出句,后一句叫对联或对句。一个要求是联内上下两句相应的字必须平仄相对,但在实际应用中,偶数(2`4`~~~)字平仄相对即可。另一个要求是相邻两联中,前一联的对联里的偶数字,和后一联出联里的偶数字必须平仄相同(想粘),。就如范例中的第2句“手”和“房”与第3句的“得”和“郎”都是平仄相同,也可参考笔者发的《送海云霞》一帖。违反了这两条,就叫“失对”和“失粘”。五律基本平仄格式:
1   仄起,首句不入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平起,首句不入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仄起,首句入韵。
+   /   /    -   (-),
-   -   /    /    (-)。
=   -   -    /     /   ,
+   /   /    -   (-)。
4           平起,首句入韵。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释:
-      :平
/      :仄
()  :押韵
+    :仄可平
=     :平可仄
五绝一般是仄起,首句不入韵。最后再强调一下,律诗一定要严格按照格律要求创作。
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律诗。笔者用几个字把其主要要求概括一下:一是要押韵;二是讲平仄;
三、是须对仗;四是有诗意。
还有一点要解释的是,按理说古律诗应按古声`古韵写作,但现代人已经极少按这个要求去做了。为了使初学者朋友方便学习,我们在本论坛一律采取今声今韵。
欢迎朋友按格律发表作品!
古诗词写作的基础知识 二
四、七绝变格简介
范例:
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讲解: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唐朝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官文安县尉,后辞官远游边塞山水,可以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边塞诗人,所作之诗在当时“传乎乐章,布在人口”,可惜传世之作仅六首,且都是热情洋溢的佳作。这首诗为出塞远征将士所写,道出了将士在雄奇而苍凉的境地中,凝重深沉地对遥远故乡的一种思念。用“春风不度玉门关”的佳句来暗喻朝廷恩泽不及边塞,却又不失豪迈悲壮之气。
七律(四句)也称七绝,也是近体诗的一种,可以看作五绝字句在量上的增加(变形)。在五绝每句前加上与前二字平仄相反的二字即成七绝,七绝首字可平可仄,第三字和五绝的平仄是相同的。七绝有如下平仄格式:
1         平起,首句入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仄起,首句入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平起,首句不入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仄起,首句不入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释:
-      :平
/      :仄
()  :押韵
+     :仄可平
=     :平可仄参考。
七绝通常是首句入韵,不入韵的少见。它的写作特点是:语浅情深;句绝意广;音
在弦外;遐思无限,好多古诗人的七律(四句)都具备这个特点,各位朋友可参考。
另外,仄仄脚的五`七言律诗还有一种较常见的变格句型,就是句末倒数第二字的仄声,与句末倒数第三字的平声对换, 形成变格句式,而且变格后倒数第五个平可仄字,就不允许变化了。如:
五言                         七言
正常    =  -  -  /  /                  +  /  =  -  -  /  /
变格    -  -  /  -  /                  +  /   -  -  /  -  /
这种变格,唐宋诗人常用,就不举例说明了。
五、律诗拗救简介
范例:
1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2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解释:
李白(701~762),字太白,好青莲居士。唐朝陇西成记(今甘肃天水附近人),生于中亚碎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多彩,语言流畅自然。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伟绚烂的色彩和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有《李太白集》。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朝京兆万年(今陕西细长安)人。进士出身,后来做过几任刺史,观终中书舍人。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多清丽生动。有《樊川文集》。
在律诗中,仄平脚句型(- - / / - ;+ / - - / / -)中,五言的第一字和七言的第三字必须用平声,如用仄声就被认为是拗(不顺畅)。前人谓之“孤平”,意即孤单单的一个平(韵脚和七言首字+除外),这也是犯了古今诗人之大忌,把孤平视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那么既然是大忌,最好还是回避为妙,办法有两个:
一是避免出现孤平。即在仄平脚的律诗中,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子必须使用平声字。
二是想办法救孤平。如果此处用了仄声,那就在孤平后面的邻字(五言第三子`七言第五字)改用平声作为补救,这就是常说的孤平拗救,也算合律。格式为:
五言                         七言
正常     -  -  /  /  -                +  /  -  -  /  /  -
拗救     /  -  -  /  -                +  /  /  -  -  /  -
如范例一末句的“天”字救“恐”字;笔者《五绝  谋生》末句的“情”字救“哪”字。另外拗救字不但可以救本句的孤平,还可以救上句相同位置的仄拗和其后一字(上句倒第二字)仄拗。如范例二末句的烟字救上句的“八”和“十”字;笔者《月中歌舞》常字救上句的“夜”和“挽”。
拗救处的字使用时也是比较灵活的,不救拗时也常有用平声的现象,就不举例说明了。另外律诗的平平脚(句尾两字)句型和仄仄脚句型的倒数第三字,忌讳再用平或仄声字,以避免出现三连平和三连仄现象。这都不是太常见的,也就不细说明了。
笔者在这里只是简单的把拗救间介绍一下,其实你只要按正常格式写诗,就不会出现拗救的麻烦的。所以对于初学朋友来讲,最好是正格协作,熟练后因排字遣句的需要,再适当地使用拗救`变格及其他。
六、五言律诗对仗简介
范例: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无群。
倾心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
重与细论文。
解释: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襄阳(今湖北)人。曾屡考进士不中,曾在朝廷为官,但不大。后弃官,在成都营建杜甫草堂。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见证了唐由盛至衰的过程,被后人称为“史诗”。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有《杜工部诗集》。《春日忆李白》描写了对友人李白的一缕相似,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李白的感佩和爱慕之情。
五言八句律诗简称五律,组成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莲(或承首`颈`腹`尾联),为了方便好辨认,我们就依次称为1`2`3`4联吧,中间的2`3联必须队仗(对偶)(请参考《诗词韵律简介》二—2对仗一节)。它的平仄格式是:
1    仄起,首句不入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平起,首句不入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仄起,首句入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平起,首句入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释:
-      :平
/      :仄
()  :押韵
+     :仄可平
=     :平可仄
五言律诗通常是首句不入韵,一般时仄起。对仗往往起着律诗的画龙点睛之作用,而且也是对联格式的主要来源,所以初学朋友,一定要好好掌握。律诗对联的基本要求,可参考《楹联的基本要求》一帖,基本内容差不多,这里就不重复了。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工对和宽对的概念,工对就是样样都符合对仗的要求,对的严丝合缝。宽对则可以避小就大,如名词这个大类中包括时间`地名`人物`动物方位等等小项,大项对了不管小项,这就是宽对。
另外律诗对仗还有一大忌讳。就是一定要避免上下两联雷同,假如上下两联都以以同义词相对,造成上下两联意思一样,使所对的上或下联变成重复,形同虚设。
古诗词写作的基础知识 三
七、七言律诗对仗简介
范例:
西塞山还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空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讲解: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彭城(今徐州)人。贞元进士,授监察御使,后贬为朗州司马,曾做过许多地方的刺史。官终检校礼部尚书。诗风通俗清新,深得民歌优点。有《刘梦得文集》。该诗是刘禹锡乘船途径西塞山时,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把漫长和广阔的时空压缩到一首诗中,叙事一气呵成,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从分体现了作者七律气势雄伟的特点。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其平仄格式,就是在五律每句前加与前二字相反的平仄就是七律平仄格式。七律同七绝一样,首句通常不入韵,入韵的较少见。二`四`六`八句用平声入韵,一`三`五`七句用仄声不入韵。七律有四种平仄格式:
1 平起,首句入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仄起,首句入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平起,首句不入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仄起,首句不入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律诗和绝句都讲究平仄和押韵,押韵时一定避免用同音字,这也是古诗词约定俗成的。律诗对仗,上下联的关系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是并肩对。两句并立,没有主次,不相连贯。
二是映比队。两句映比,有主有次,一正一衬。
三是反比对。两句相反,意思对立,一正一反。
四是承接队。两句相承,以下承上,上下顺接。
五是流水队。两句贯通,不能颠倒,不能分割。
律诗两连对仗方式,最好时有所变化,不要都是一种关系,这样显得比较死板,而几种关系并用,就像的生动多了。
律诗,其实还有一些知识,但笔者认为不能算是最基础的入门知识。初学朋友只要是掌握了以上的基础知识,写作和鉴赏律诗就够用了。深入进去后,再逐步提高。
八、词的写作技巧简介
无论是文章还是诗词,都不是心血来潮提笔就写的,都有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笔者认为首先是经过学习了解搞懂弄通,其次才是提笔写作。入门的办法:
一是了解。也就是说全面了解词与诗等文学作品的不同特征,领略词的艺术风采和魅力,体验词的华美意境。这就必须先学习古今人的精品著作,才能做到深入详细的了解。
二是体验。只有体验词人的情感,才会感受到作品的精华之所在,直到应从何入手学习提高,从而开拓文学思路,提高艺术素质,培养美好情感,激发创作灵感。当你在阅读词作品时,体验到你的情感你可以随着词作者的喜怒哀乐而跌宕起伏时,才会真正的鉴赏和写作。
三是辨认。有效的辨认词各种体裁的艺术风格,就会打下你选择词谱的基础。这是因为词谱的格式百余种,艺术风格也不尽相同。如《蝶恋花》的凄婉,《满江红》的激昂,《踏莎行》的悠长等等。所以辨认后再进行选择,创作时才会使你的情感得到有效的发挥。
四是选择。古人的词作品成千上万,我们也没必要去每篇都精读细研。要有针对性地去选择优秀的,经过数百年流传被人们公认的名篇去进行研读。这样起点高,进步快,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是掌握。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各种写作技巧,如语言`格式`韵律等等。在学习掌握过程中,也提高自己掌握各种技巧的能力。
六是信心。要树立起坚定的信心,坚信自己能学好掌握词的写作,并能逐步提高创作出比前人更好的作品。这绝不是大话,现代人的知识`智慧`能力等无不超越了前人,我们有比前人更丰富的思维,更多彩的生活,更先进的科技,应该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如果没有了超越,世界也不会发展到现在,而且也永远不会有未来。
九、词的句式简介
范例:
1 十六字令 宋-张孝祥
又名《苍梧谣》`《归字谣》等。单调,共四句,16字。除14字《竹枝》外,是最短的词。
归, 猎猎熏风卷绣旗。
拦教住, 重举送行杯。
词谱:
(-),
+ / - - + / (-) 。
- - / ,
+ / / - (-) 。
2 水凋歌头 宋-苏轼
又名《凯歌》`《台城游》等。原隋唐大曲《水调》之歌头。双调,共95字。下阙换头。另有别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词原称曲子词,起于唐,盛于宋。是格律诗的一种特殊形式,可以说是格律诗的一种延伸。词原本是和音乐联在一起的,早先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那时词调很多,各有其名称,人们称之为“词牌”。后人把各种词牌的平仄概括总结,形成了“词谱”。人们照谱填词,发展到后来便脱离了音乐,形成了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这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词。
词调,在词脱离了音乐后,已经子虚乌有,好多人便把它看成是词牌,如《十六字令》`《念奴娇》`《蝶恋花》等都是词牌名。
词根据长短分小令`中调`长调三大类。古人把58 字以下叫小令,59字~90字叫中调,91字以上叫长调。
词根据段落分单调`双调`三叠和四叠。单调就一段,全是小令,如《十六字令》`《忆王孙》等。双调分上下(前后)两段,分称为上阕和下阙,双调词最多,小令`中调`长调都有,如《长相思》`《行香子》`《八声甘州》等。双调中的上下两段的字数和平仄基本完全相同,或大同小异。三叠词分为三段,如《岚陵王》。四叠词分为四段,只有《莺啼序》。三`四叠都数长调。
词的句式,由于是从近体诗发展而来,因此就比近体诗繁杂的多。句种字数,既有最短的一字,也有最长的十一字。近体诗的节奏形式,词里都有,甚至没有的词里也有。其中最大的不同,还是在句中停顿。如七绝或七律句中的停顿都是四三式,如“赛北月华明冷夜”(见笔者《七绝月夜》一帖)就是上四下三式,可以看成塞北月华(停顿)明冷夜。而且古诗中绝不可能出现三四式,也只有在古词中才会出现。如辛弃疾《太常引》“人道是清光更多”就是三四式,人道是(停顿)清光更多。词中四言句好多都是一字停顿,如秦观的《行香子》“有(停顿)桃花红--------”起到领言的作用,又称“领字”或“领格字”,而且大多是虚词或动词。
十、词的平仄简介
词与诗一样基本以律句为主,先有诗律,后又词律。因此两者在平仄押韵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但词也有自己的特点:
1 照谱填词
词谱把平仄和押韵规定的一清二楚,其他无任何可遵循的,按词谱添就行了。
2 律句模式
词的五`七言律句与五`七言律诗一样的,可参看前面文章,无需详解。
一言句和二言句:无论如何都是律句。
三言律句:- / / ` - - / ` / - - ` / / - 。
四言律句:+ / - - 和 = - + / 。
六言律句:= - + / - - 和 + / = - + / 。
八言律句:= - + / = - + / 和 + / = - + / - - 。
九言律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的词也有拗句和救孤平,前面在介绍律诗时已经介绍,这里就不多说了。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讲,只要你照谱填词,就不会出现其他现象,所以其他的就不介绍了。
十一  词的押韵简介
词韵的形式要比律诗押韵的形式繁杂的多,大致有如下几个特点:
1 可平可仄。如押平声韵的有:《忆江南》`《浪淘沙》`等;押仄声韵的有:《如梦令》`《卜算子》`等。
2 可疏可密。密的句句押韵,如《忆王孙》`《长相思》等。字数少的小令,一般押韵较密,风格鲜明。疏的可几句一押,如《念奴娇》`《声声慢》等。用疏韵的,一般都是中长调,风格沉郁。
3 一韵到底。如《一剪梅》`《蝶恋花》等,绝大多数词都是一韵到底。
4 中间换韵。这又分几种形式:
(1)阙间换韵。如《情平乐》,仄换平韵,一阙一韵,共用两个韵,上仄下平。
(2)阙内换韵。如《钗头凤.》,阙内一种仄韵换另一种仄韵,两阙换法一致,共用两个韵。
(3)间内都换。公用四个韵,阙间阙内都换两阙各换各的。如《菩萨慢》,上阙仄换平,下阙另外的仄换另外的平。
(4)平仄交错。阙内平仄韵交错使用。如《相见欢》`《调笑令》等,具体换法友好多种。
(5)词有叠韵。有的词有叠韵`叠句的要求,如《潇湘神.》等。还有的可叠可不叠,如《采桑子》等。
词的用韵虽然复杂,但却没什么难度。因为词谱把一切都规定好了,你只要照谱填词,就肯定没任何问题。
十二、词的对仗简介
词对仗要求比较欢送,不象格律诗那样严格。其特点是:
1 灵活应用。词除了极少数的句子要求对仗外,绝大多数没有要求,可对可不对,完全又作者自己决定。
2 不拘平仄。词的对仗要求的也不严格,有的平仄相对,有的平仄相同。凡字数相同的句子,都可以采用对仗,你只要按词谱的平仄走就行了。
3 形式多样。凡格律诗的对仗形式都可以用到词上来,另外还有:
(1)领字对:如苏轼的《沁园春》。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
(2)领句对:如陆游的《诉衷情》。
此生难料:心在天山, 身老沧州。
(3)多句对:如朱淑真的《眼儿媚》。
绿杨影里, 海棠枝畔, 红杏梢头。
(5)同字对:如毛泽东的《水调歌头》。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6)押韵对:如李煜的《相见欢》。
剪不断, 理还乱。
(7)多字对:律诗的对子主要是5字和7字,而词的对字从3字~7字都有,就不举例了。总之,词要求对仗的地方必须是工对,没有要求而对仗的地方可宽对。水平高的古人往往在词中大量使用对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律诗的用韵、平仄、对仗等格律_明理傲
古诗、古体诗、古风,近体诗、格律诗,律诗、绝句 的概念
从零开始,教你三十分钟“作”一首格律诗
浅谈旧体诗(1)
圈子
增点文学素养吧-诗词入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