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彭坚教授治疗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的经验
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主要包括单纯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四种

  单纯性鼻炎与鼻窦炎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容易罹患的疾病,并且多发于南方气候炎热潮湿的地区。一旦得病,治疗不当,则由急性转为慢性,慢性诱发为急性,交替发生,缠绵不已,直到成年之后,才得以休止。对孩子的学习、成长均有不良影响,有的鼻子因此而变形,影响外观。

  这两类鼻病,在临床上可分寒、热两类统一论治。

  寒阻肺窍,则鼻塞流涕,舌淡苔白,口不渴,每每遇寒而发,受寒加重。单纯性鼻炎鼻流清涕,色白而淡;时间一久,鼻甲增厚,变成肥厚性鼻炎,可见鼻甲肥大,鼻塞严重,睡觉时常常以口代鼻。鼻窦炎,则鼻流浊涕,色白粘稠,搐之不尽,时发时缓,长年不断。《内经》将之称作“鼻渊”,有渊远流长之意,形容鼻涕量多,流涕时间长。两类鼻炎,只要属于寒证,均可用温肺止流丹加减【1】。

  热阻肺窍,则鼻流浊涕,黄白相兼,舌红苔黄或薄黄,口微渴。常因感受风热而带发。鼻涕清浊交混、白多黄少、程度稍轻的,一般鼻炎居多;鼻涕粘稠难出,黄多白少,气味腥臭,时有头痛的,多为鼻窦炎。均可用苍耳散加减【2】。

  两类鼻炎,无论属寒属热,在用汤剂折其大半之后,宜制作蜜丸长服久服,以巩固疗效。可用都梁丸加减【3】。如果有明显的脾虚证候,宜补土生金,用七味白术散加减【4】。

  由于鼻窍与外界相通,适合用外治法。属于寒证的,可配合用滴鼻验方一【5】,属于热证的,可配合用滴鼻验方二【6】,不仅疗效好,而且没有副作用,很受病人欢迎。

  过敏性鼻炎以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涕为主要证候。在气候变化大的季节,或者空气中含有某种特殊物质如花粉时,属于呼吸道过敏体质的人,容易罹患这种病。严重者,一年四季频繁发生,苦不堪言。

  这种病可以分为寒证、寒热错杂两大类型,极少有属于热证的。

  属于寒证的,宜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方加减【7】,缓解后,以补中益气汤【8】加减,以温补、收敛肺气。

  属于寒热错杂的,患者除有鼻塞、打喷嚏、流清涕症状之外,尚有口渴、舌红、苔黄、鼻粘膜发红等热郁之象,用乌梅丸【9】加减常常有效。

  同时配合使用滴鼻验方三【10】,效果更好。

  萎缩性鼻炎在《内经》中称作“鼻藁”,鼻腔内干涩发痒发痛,鼻粘膜萎缩,或无涕,或有少量鼻涕,有的患者鼻臭难闻。该多见于北方干燥地区,秋冬易发,妇女居多。也有的患者是因为长期使用西医滴鼻剂,而导致鼻粘膜萎缩的。

  该病基本属于热证,可分为肺热与肺阴虚两大类。急性期以肺热为主,患者鼻干、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洪数;慢性期以肺阴虚为主,患者鼻干涩、舌红、少苔、舌体干瘦,脉细数,均可用清燥救肺汤【11】加减。

  附 方

  1 《疡医大全》温肺止流丹

  鱼脑石 15克(研末冲服1~3克) 桔梗10克 荆芥3克 细辛3克 诃子5克 党参10克

  本方以鱼脑石(即大、小黄鱼的脑骨,黄鱼古称石首鱼)为君药,专治鼻渊、鼻鼽;以细辛、荆芥、桔梗为臣药,辛温宣肺,化痰止涕;以诃子收敛肺气为佐药;以党参温补肺气为使药,全方散中有收,泻中有补。颜德馨先生论曰:“鼻渊一证,实有寒热之分:大抵涕之浓而臭者,通于脑,为鼻渊,属热;涕之清而不臭者,通于肺,为鼻鼽,属寒。热者宜清凉之剂散之,如清肺饮即是;寒者以辛温之剂以调之,如本方即是。”【27】

  从我的临床经验来看,本方对于鼻流清涕或浊涕色白,屡犯屡止,遇寒则发,难以断根的鼻炎,确有疗效。其中的辨证要点在“色白”二字,即未曾化热,当然尚须结合其他脉证,确认为寒证。但方中的鱼脑石,假货居多,有时只好不用,凡遇风寒而诱发者,可加辛夷5克、苍耳子10克、白芷10克、麻黄5克,暂时减去诃子、党参,以强化其温散的作用;流涕日久者,可加附子3克、补骨脂10克、黄芪10克,甚至乌药10克、益智仁10克,以强化其温涩的作用;鼻颊肥大,堵塞严重者,可加石菖蒲10克、郁李仁5克、白芥子10克、鹿角霜10克,以化痰软坚,疏通鼻窍。

  2 《济生方》苍耳子散

  苍耳15克 辛夷30克 白芷60克 薄荷15克

  研末,每服6克,饭后用葱白、细茶煎汤调服。改用汤剂,药量可适当调整。

  本方以苍耳子散寒去湿,辛夷祛风通窍为君药,焦树德先生认为:苍耳子“偏于散头部风湿,兼治头风头痛;辛夷偏于散上焦风寒,开宣肺窍” 【28】 。两味药均为治疗鼻病不可挪移之品;以白芷通窍止痛,薄荷疏散风热为臣药;以葱白之辛温,解表利窍,细茶之苦寒,清利头目为佐使药,合而治疗肺窍为风寒、风热所阻引起的鼻炎。

  从我的临床经验来看,本方是治疗各种鼻炎的基本方,无论属寒属热,都可以在此基础上加减,使之更加符合辨证论治的要求。如果是风寒感冒诱发的鼻炎,证见头痛,鼻塞,畏寒,舌胖淡,鼻流清浊涕,色白,可加麻黄、细辛、苏叶等,或合用杏苏饮、温肺止流丹;如果是风热感冒诱发的鼻炎,证见头痛,发热,鼻塞,咽喉疼痛,舌干瘦,鼻流浊黄涕,或清涕中挟有黄涕,可加金银花、连翘、菊花、桔梗、甘草、黄芩、浙贝等,或合用银翘散;如果痰热中阻,证见头目昏重,四肢困倦,胸脘痞闷,舌苔黄腻,脉滑,黄涕量多,或兼咳嗽,痰多而黄,可加半夏、栝蒌皮、胆南星、黄连、黄芩等,或合用小陷胸汤、千金苇茎汤等;如果是胆火上干,证见口苦,咽干,烦躁,眼红,头痛,鼻内红肿,舌红苔黄,可加龙胆草、栀子、丹皮、茵陈等,或合用龙胆泻肝汤。

  3 加味都梁丸(彭坚经验方)

  白芷50克 川芎15克 辛夷10克 细辛5克 荜拨5克 黄芩10克 诃子10克 鱼脑石10克 穿山甲10克 天花粉10克 浙贝10克 黄芪30克 当归10克

  以上12味药研末为蜜丸,早晚各1次,每次9克,清茶送下,两剂药制作的蜜丸即可服一个月,有效则一般须服三个月。

  鼻甲肥大,加山慈姑10克、皂荚刺10克、僵蚕10克、乌梅10克;耳闭、耳鸣,加石菖蒲20克、磁石30克;咽喉不利,加牛蒡子10克、射干5克。

  用方心得:

  以一味白芷研末制成蜜丸,清茶送下,《百一选方》中名“都梁丸”。白芷芳香辛散,上行头面,善治前额疼痛及眉棱骨痛,除了可通窍止痛之外,还可排脓解毒,尚有抑制细菌和真菌的作用,白芷这些作用,恰恰是治疗慢性鼻炎所需,故一味白芷,可为治疗头痛风眩的验方。

  从我的临床经验来看,鼻炎转为慢性而长期不愈,多数形成了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的格局,常非单一的治疗方法可以取效。故加辛夷、细辛、荜拨温寒通窍,黄芩清解郁热,诃子、鱼脑石收涩敛津,穿山甲、天花粉、浙贝化痰软坚,黄芪、当归补气血,组成一首温凉并用、消补兼施的方剂,并以蜜丸缓缓图之,服三个月到半年,往往能断根。

  4 七味白术散加减(彭坚经验方)

  党参15克 白术15克 茯苓15克 炙甘草5克 葛根30克 木香5克 藿香10克 砂仁5克 石斛10克 石菖蒲10克 桔梗10克 辛夷5克 白芷10克

  用方心得:

  从我的临床经验来看,慢性鼻炎的患者,因为长期以口代鼻,加之服药甚多,患病的又多是小孩,脾胃虚弱,易受戕伤,往往见到痰多、纳呆,便溏、舌淡、脉弱等证候,此时不宜再一味宣肺通窍,须用七味白术散补土生金,更加陈皮、半夏理气化痰,砂仁暖胃阳,石斛养胃阴,石菖蒲助藿香化湿,又能通窍,桔梗助葛根升阳,又能排脓,复加辛夷、白芷,以期标本兼顾,以治本为主。

  5 滴鼻验方一

  生萝卜 独头大蒜 等分取汁,每次1cc,滴鼻,早晚各一次,主治:鼻炎、鼻窦炎属于寒证者。

  6 滴鼻验方二

  黄连5克 苍耳子5克(捶破)用麻油30克,小火煎枯,取油,乘热加冰片少许,搅化,收好备用,每次滴2、3滴,早晚各一次。

  主治:鼻炎、鼻窦炎属于热证者。

  7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方

  麻黄8克 附子5克 细辛5克 桂枝10克 白芍10克 炙甘草10克 白术15克 防风10克 黄芪15克 生姜10克 大枣10克

  用方心得:

  这首方剂是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汤、玉屏风散三方的合方,每首方的用药布局都发中有收、散中有守,均有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合用则疗效更为显著。

  如果用后出现热象,即口苦、咽干,加黄芩10克、玉竹15克;久服效减,加益智仁10克、补骨脂10克以补肾摄津。我用本方加地龙治疗过敏性哮喘也很有疗效。

  8 补中益气汤加减(彭坚经验方)

  黄芪15克 红参须10克 炙甘草10克 白术10克 陈皮5克当归10克 升麻10克 桔梗10克 附子10克 乌药10克 益智仁10克 山药15克

  用方心得:

  前七味药,出自补中益气汤原方。以桔梗代替柴胡,取其既可升阳,又可排脓解毒,与本病甚为贴切;过敏性鼻炎往往遇寒而发,其根本是因阳气不足,故加附子温阳,与黄芪一以卫外,一以守内,相得益彰;益智仁、乌药、山药名缩泉丸,本为治疗肾气虚冷、膀胱失约、小便频数而设,一位老中医认为:肺肾母子相通,共同完成通调水道的作用,固下同样可以摄上,鼻流清涕不止,可用缩泉丸。我觉得很有道理,合用到补中益气汤中,肺肾同治,以收固本之效。

  9 乌梅丸加减(彭坚经验方)

  乌梅15克 黄芩10克 黄柏10克 附子10克 桂枝10克 细辛5克 川椒5克 干姜5克 党参10克 当归10克 苦参10克 白鲜皮10克 防风10克 僵蚕10克 蝉蜕5克 苍耳子10克

  用方心得: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原治厥阴病吐蛔证,是治疗寒热错杂、虚实夹杂各种病证的祖方,共十味药。针对寒热错杂的过敏性鼻炎,我以黄芩代替原方中的黄连,因为黄芩清肺热而黄连清胃热,显然更适合;加诃子酸收、专走肺窍,与乌梅相配,收敛止流的作用大增;再加苦参等六味药清热、袪风、止痒之品,使得加减之后的乌梅丸对于本病效价更强。

  10 滴鼻验方三

  蝉蜕5克(揉碎) 苍耳子5克(捶破) 苏合香1克 麻油30克

  用麻油先煎苍耳子至枯,捞出,次煎蝉蜕至枯,用纱布滤过,将药油加热,化入苏合香。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1、2滴。

  用方心得:

  耿鉴庭先生经验:蝉蜕配苍耳子有抗呼吸道过敏作用,我受其启发,改内服为外用,并加苏合香。苏合香外用可治疗皮肤湿疹、搔痒,加之后疗效更好。

  11 清燥救肺汤加减(彭坚经验方)

  桑叶15克 石膏15克 麦冬10克 杏仁10克 枇杷叶10克 阿胶10克 黑芝麻30克 沙参15克 炙甘草10克 玉竹15克 石斛10克

  用方心得:

  《医门法律》清燥救肺汤是治疗感受秋燥之邪、身热头痛、干咳无痰的名方,很多医家借以治疗萎缩性鼻炎,用原方即有效。我则常以沙参代党参,黑芝麻代麻仁,再加玉竹、石斛。沙参、玉竹养阴清肺,较之党参力专而凉润之性更适宜本病;黑芝麻配桑叶名桑麻丸,不仅润肠,且两滋肺肾;再加石斛滋养胃阴,则肺、肾、胃三者兼顾,适合于久服、长服。

  急性期以燥热为主,加寒水石、滑石、丹皮,凉血利窍;鼻臭加鱼腥草、黄芩、土茯苓、金银花清热解毒。

  萎缩性鼻炎非同寻常,燥热与阴虚的病机总是同在,即使慢性期也须清热养阴并举,可长期服用清燥救肺汤加减,直至痊愈。

  验案举隅

  案例一:慢性鼻炎,腺样体肥大

  李某,男,11岁,长沙市人,小学生,2004年10月25日初诊。患者自从三岁起,即患慢性鼻炎,时好时发,本次因为感冒诱发,已经六天。鼻中流涕,清浊相兼,色白量多,睡觉时因为鼻塞,以口呼吸,时有鼾声,面色恍白,鼻头肥大,舌胖淡,苔白腻,脉弦。处以温肺止流丹加减:

  辛夷5克 苍耳10克 白芷5克 细辛3克 荆芥5克 桔梗10克 甘草10克 诃子5克 麻黄5克 石菖蒲 路路通10克 七剂

  11月4日二诊:服上方鼻涕减少,但有少量黄涕,鼻堵塞减轻,上方去细辛,加浙贝10克、桑皮10克、黄芩6克,续服七剂

  11月12日三诊:鼻中流涕基本消失,西医检查:慢性鼻炎,腺样体肥大,鼻中膈轻度弯曲。患者家长要求服丸药以求根治,处以原方加减:

  鱼脑石10克 辛夷5克 苍耳10克 白芷10克 细辛5克 荆芥5克 桔梗10克 甘草10克 诃子5克 麻黄5克 补骨脂10克 黄芪15克 当归10克 黄芩10克 莪术10克 浙贝10克 乌梅15克 郁李仁10克 白芥子10克 穿山甲10克 皂角刺10 鹿角霜10克 露蜂房10克 石菖蒲10克 苏合香5克 二剂,为蜜丸,每次5克,早晚各一次,可服两个多月。

  2006年上半年随访,上方前后共服三料,鼻炎很少复发,腺阳体明显缩小,睡眠不再打鼾。

  治疗心得

  本案属于慢性鼻炎,南方青少年发病率极高,每遇感冒时容易发作,西医没有特效的内服药物,严重时,外用滴鼻剂,一般有效,但使用多了,容易引起鼻黏膜萎缩,嗅觉下降。特别是腺样体肥大者,睡觉时呼吸不畅,有的听力减退,影响小儿发育,西医主张手术治疗,患者家属多有顾虑。中医治疗慢性鼻炎急性发作的方药,如辛夷散、苍耳子散、温肺止流丹等,辨证使用,都非常有效,本案见证为寒证,故一诊时用温肺止流丹合苍耳子散加减。二诊时白色浊涕已经减少,只剩少量黄色浊涕,这是痰湿虽减,余者开始化热,故仍用原方,加清热化痰之药。三诊针对腺样体肥大而设,仍用原方,加软坚散结之品,以蜜丸缓图,半年后取得成效。

  用药心得

  该案有本人的一处用药心得,即用软坚散结之药治疗腺样体肥大症。方中共有三个对药,即郁李仁配白芥子,侧重于活血化痰;穿山甲配皂角刺,侧重于排脓解毒;鹿角霜配露蜂房,侧重于散结消肿;石菖蒲配苏合香,侧重于豁痰开窍。配合全方的温散、酸收、补气血、调寒热,用蜜丸缓图,经过较长时间的服用,可以消除腺样体增生。

  案例二:萎缩性鼻炎

  王某,男,64岁,长沙市人,退休干部,2005年10月25日初诊。患者退休前在新疆工作三十余年,三年前患萎缩性鼻炎,至今未愈,且日趋严重。察其两鼻孔较大,鼻毛脱落,鼻粘膜萎缩,干红,患者自诉鼻腔内发干,发痒,气候干燥时加剧,潮湿时稍舒。鼻中偶尔有少量分泌物,色黄气臭,口干,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处以清燥救肺汤加减:

  沙参30克 炙甘草10克 黑芝麻30克 石膏30克 杏仁10克 麦冬15克 炙枇杷叶10克 桑叶10克 玉竹30克 胡黄连10克 白鲜皮15克 十剂

  复诊:服上方后,鼻中觉有潮润感,口渴、鼻痒减轻,大便通畅。该病治愈恐非一日之功,拟制膏滋长服,处以集灵膏合二至丸加减:

  生地60克 熟地60克 天冬60克 麦冬60克 西洋参30克 枸杞子30克 怀牛膝30克 仙灵脾15克 女贞子60克 旱莲草60克 桑椹子60克 冬虫夏草10克

  以冬桑叶120克、鱼腥草120克、枇杷叶120克煎取汁,加入以上十二味药,浓煎两次,去渣,收浓,大约600克,加蜂蜜500克,慢火收膏,约得1000克,每服15克,早晚各一次。

  半年后告知,已经痊愈。

  案例三:额窦炎,慢性头痛

  周某,女,45岁,头痛十余年,终日前额昏痛,,记忆力下降,服药无数,少有疗效,1999年4月5日初诊。

  十年来,患者为治疗头痛,遍访各地名医,头痛仍时好时坏,无显著改善,亦未继续恶化。查阅患者服用过的药方,计有羌活胜湿汤、益气聪明汤、清上蠲痛汤、川芎茶调散、麻黄附子细辛汤等,均服头二、三剂时似乎有效,后来就恢复原状。正在无计可施之际,患者偶然提到,多年前,西医曾诊断他患有额窦炎,但从不流涕。考虑良久,处以下方:

  土茯苓120克 川芎10克 辛夷5克 玄参24克 曼京子10克 天麻10克 防风10克 黑豆15克 灯心3克 金银花15克 细茶5克

  服十剂后,头痛基本痊愈,以后每遇发作时,均以本方加减,服七至十剂,治疗大约三个月,一如常人,至今未发。

  治疗心得:

  这个病例,按照头痛的一般治法治疗无效,在吸取了前医多次失败的教训后,才想到了本方,这是《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中的“头风神方”,在《伤寒温疫条辨》中,又称作芽茶煎,用来治疗头痛,但是,是治疗什么性质的头风、头痛,历来从未有人说清楚。

  我考察方中的药物,用于止痛的并不多,突出的是主药土茯苓,用量达到100克以上,这在古方中是少见的。土茯苓自《本草纲目》始入药,最早用于治疗梅毒,后来用于解铅汞之毒,解痈疽毒疮之火毒,朱良春先生用来解痛风尿酸积淀之毒,皆有效,但用来治疗头痛,理由何在?始终不可理解。因此,我得此方二十余年,始终存疑待考,备而未用。直到遇上这个案例,在常规治法无效时,才想到了此方。患者的头痛,应当是一种隐匿的、难以消除的炎症所致,与一般的神经性、血管性头痛不同,治疗当另辟蹊径。头风神方,大剂量土茯苓,配以金银花、玄参、黑豆,正是为清热解毒而设,川芎止痛,天麻定眩,防风袪风,灯心、细茶引热下行,辛夷更是治疗鼻炎专药,整首方好似为额窦炎头痛天造地设。法外施法,困扰患者十几年、因额窦炎而引起的头痛才得以霍然而愈。

  案例四:过敏性鼻炎

  黄某,女,42岁,已婚已育,长沙人,经商,2003年7月15日初诊。

  患过敏性鼻炎,十余年来,每天早晨打喷嚏、鼻痒、流清涕,须持续一个多小时,四季无差别,天冷尤剧,做过各种检查,服过多种中西药,均疗效不显,现在靠天天服一种昂贵的进口药,可以控制几小时不发作,但该药严重影响食欲。患者面白,舌淡,津液多,口不渴,食欲差,小便少,偶尔黄,脉沉细。此为肺气虚寒,卫外不固。处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温肺止流丹加减:

  辛夷5克 诃子10克 鱼脑石10克 荆芥10克 麻黄5克 细辛5克 附子10克 桔梗15克 炙甘草10克 党参15克 黄芪15克 肉桂3克 蝉蜕5克 僵蚕10克 服15剂。

  8月1日二诊:上方服后,基本不发作,但月经提前一周,量多,白带偏黄,如豆腐渣状,月经前后阴部搔痒,查有慢性阴道炎,口苦,咽微痛,舌苔薄黄。上方药性偏温,当予以调整,监之以凉药,兼以治带。拟用乌梅丸加减:

  乌梅25克 黄柏15克 黄芩10克 苦参10克 白鲜皮15克 蝉蜕10克 僵蚕1 0克 附子10克 桂枝10克 细辛5克 辛夷5克 诃子10克 蛇床子15克 川槿皮15克 炙甘草10克 十五剂

  8月18日三诊:上方服后,感觉尚可,温凉适中,原方去黄柏加党参15克、生地10克、地骨皮15克,续服十五剂。

  9月4日四诊:五天前来月经,昨已干净,两次月经间隔29天,白带不多,也无搔痒,宜用蜜丸缓图,嘱服三个月以巩固疗效,处方:

  乌梅30克 黄柏15克 黄芩10克 苦参10克 白鲜皮15克 蝉蜕10克 僵蚕10克 附子10克 桂枝10克 细辛5克 辛夷5克 诃子20克 蛇床子15克 川槿皮15克 炙甘草10克 苏合香10克 石菖蒲15克 补骨脂30克 益智仁15克

  蜜丸,每日二次,每次5克,早晚各一次,饭后开水送服。

  三个月后复诊,仍有稳定的效果,在极偶然的情况下,须加服一粒进口药,一般可以不服西药。原方再加麝香1克、苏合香5克、熊胆3克,仍为蜜丸,嘱再服三个月,终于告愈。

  治疗心得:

  对于过敏性疾病,西医很重视找出过敏原,并加以排除。过敏性鼻炎,常常与患者对空气中含有的某种物质过敏有关,如对花粉过敏,只要找出了过敏的原因,就可设法避开,然而对冷空气过敏,则给患者带来的烦恼大得多。本例患者刚开始服一般抗过敏的西药,既未达到脱敏的作用,又成天昏昏欲睡,工作效率降低,改服进口的高级抗过敏药,不影响日常工作,但食欲减退,况且不能停药,无法根治,服一次只能保一天,患者被此病困扰了十多年。中医认为本病属肺气虚寒,不能护外,故屡屡为寒气侵袭,当温阳散寒,益气固表。一诊处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温肺止流丹加减,取得初步疗效,但药性过温,导致月经提前,并诱发了慢性阴道炎,故二诊改用乌梅丸加减,温寒并用,上下兼顾,病情趋向平稳。为检验药性调节是否到位,直到服完一个月经周期,妇科慢性炎症不再复发,并有好转,才改用丸剂缓图,服药半年,始告痊愈。

  用药心得:

  该案有几处本人的用药心得:其一,内服蛇床子、川槿皮对药止痒抗过敏。这两味药一般都外用,很少有人内服用于止痒。我从朱良春先生的著作中读到蛇床子可治咳嗽咽喉痒【29】,试用于临床,确实有效。朱良春先生善用白槿花治疗过敏性结肠炎,白槿花长沙药店无货,只好用川槿皮代替,亦有效。蛇床子性温,川槿皮性寒,两者同用,则不温不凉,我常用于鼻痒、咽痒、皮肤搔痒、阴痒等症,感觉比传统止痒抗过敏的对药如荆芥、防风,蝉蜕、僵蚕等效果要好。其二,用苏合香治疗过敏性鼻炎。我从文献中读到成药苏合香丸可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但该药价格昂贵,临床用之不多,难以购到,《本草纲目》云“苏合香气窜,能通诸窍,故其能辟一切不正之气”,成药中起作用的是主药苏合香,故取单味苏合香与其他药物相配,另外组方。其三,过敏性鼻炎不宜一味辛温通窍,久之必耗散肺气,当配之以摄纳肺肾的药物,我常用乌梅、诃子、补骨脂、益智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鼻炎的分类与治疗
治过敏性鼻炎方6首
干祖望:过敏性鼻炎的诊治
名中医过敏性鼻炎药方29则
【名医:过敏性鼻炎 7首】
通鼻窍,治鼻炎“四君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