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试析伤寒论第241至250条——李国栋
241.“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原有之烦不解,出现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会这样,是其人本有宿食,胃肠本有积热,大下后伤阴,里热仍在,故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六七日不大便,则积热益深,热伤津液则有燥屎,此为里热成实腹满痛,宜大承气汤。
此条提示,伤寒有旧疾合新病者。“本有宿食”是旧疾,“本有久瘀血”、“本有寒分”也是有旧疾。有旧疾就会有特殊的表现。如本条大下之后,肠道必空,为什么还会有燥屎呢?就是因为本有宿食积热,大下伤阴,宿食去而里热不去,故烦不解,六七日烦热伤津,故有燥屎。
242.“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一作息)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病人小便不利,是心下有水气停留,有水气则气上冲,气上冲则喘冒。如经曰“发汗后,饮水多必喘”,“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金匮要略》)。如果小便不利是少腹有水气,则当少腹满,少腹满是水停下焦,就不会发生喘冒不能卧。喘冒不能卧者,为水在膈上,停在心下。大便乍难乍易,是大肠有燥屎,燥屎阻滞肠道,则水气难以下走,故水停心下。心下有水气,卧则气上冲益甚,喘冒益甚,故喘冒不能卧。这种气上冲,是胃肠腑气上冲,不是桂枝证的卫气上冲。大便乍难乍易,是难易不定。“乍”是忽然的意思,如乍冷乍热、乍暖还寒。大便乍难是燥屎阻滞肠道,胃气难以下行;大便乍易是水气走到大肠,同时也是胃气行于大肠,故大便乍易。“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是此条辨证的眼目。阳明里实发热者多为大便难,有潮热。此条“大便乍难乍易”不是但为里实,而是里实兼有水气,“时有微热”也不是潮热,而是时有腑气上冲。时有腑气上冲是因为胃气时通时不通。胃气不通时则腑气上冲,腑气上冲时则有微热,并有喘冒不能卧,则大便乍难;胃气通时则无腑气上冲,无腑气上冲则无微热,亦无喘冒不能卧,则大便乍易。此表现就是里有燥屎,宜大承气汤。
243.“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食谷欲呕,属阳明也,这个属阳明,是说病位属于阳明中焦,而不是说病证属于阳明。阳明病证为胃家实,不可能与吴茱萸汤。下句“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佐证了属阳明,是属于阳明中焦病位。此为中焦虚寒不能化水,则饮停于心下,影响胃中受纳,故食谷欲呕。吴茱萸汤温中逐寒,去饮止呕。得汤反剧者,属于上焦有热,吴茱萸汤加重了上焦之热,则上焦不通、津液不下、胃气不和,故得汤反剧,欲呕变成呕吐。临床吴茱萸汤证没有柴胡汤证常见,二者典型症状不难区别。吴茱萸汤证呕吐以吐涎沫为主,吐涎沫之前是干呕;柴胡汤证呕吐,不吐涎沫。吴茱萸汤证烦躁的厉害时情绪焦躁;柴胡汤证心烦的表现常为嘿嘿不愿意说话。但是初犯病时,典型症状没有暴露,二者就不容易区别,如二者都有呕吐,心烦,脉弦。
此条可以看到虚实寒热不明时的治法原则。虚实寒热不明时,应先以虚寒治,以免虚寒者误以实热被攻,导致中气被伤。如第100条“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小柴胡汤主之”也是这个原则。如果忽视这一点,恐生悲剧,如333条“除中”。
吴茱萸汤方:吴茱萸5g(洗)、人参10g、生姜20g(切)、大枣4枚(擘)
用法:上四味,每三副药以水1400毫升,煮取400毫升,去滓,温服140毫升。日三服。
244.“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太阳病,脉浮发热汗出恶寒者,为邪气在表。寸缓、关浮、尺弱,发热汗出,不恶寒者,为表邪传里。寸缓为热,寸不浮紧为表热入里;关浮为胃热;尺弱为里不足。表邪传里者必呕。如第4条曰:“伤寒一日,……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表邪传里,则表部水气亦入里,里部正气与邪分争,水气停于心下,则欲呕吐。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这是因为医下之的缘故。复恶寒者不是表邪,而是因为下之阳虚,故复恶寒。阳虚则与入里之邪气分争无力,故不呕而但心下痞。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是由误下而引起的附子泻心汤证。如第155条:“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如其不下者,以寸缓、关浮、尺弱的脉象并发热汗出的状态,必转为不恶寒而渴的阳明病证,此为表部正虚邪胜,表邪乘虚入里而转属阳明也。邪气虽然离表入里,但是关脉浮者不可攻下。关脉浮者是邪热在胃上脘。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不恶寒,心下痞按之濡者,可与大黄黄连泻心汤,不可与承气汤攻下。若下之过早,则必生变证。若下之,出现“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的状态,这是阳虚邪胜,表热入里。阳虚则恶寒,表热入里则心下痞。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不恶寒为邪气离表,渴者为里热。小便数者,为里热迫津偏渗,故大便必硬。脉寸缓关浮尺弱,病人发热汗出,不恶寒而渴,不更衣十日无所苦,无腹满腹痛,此为血虚肠燥,可与麻子仁丸。渴欲饮水者,要少少与之,以不渴为度。若饮水过多,水积不得消化,出现蓄水证,虽饮水而渴不得解,小便不利者,宜五苓散。诸证皆应观其脉证,以法救之。
245.“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一作如)也;汗出多者,为太过;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者,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
脉阳微,为寸脉微。寸脉微为表邪微,表邪微而汗出少者,为阴阳自和。汗出多者为太过,太过者为亡津液,亡津液是阳绝于里,大肠干燥,则大便必硬。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阴阳自和,那么脉阳微而汗出多者就是阴阳未和。阳脉微、表邪少而汗出多者,应是表热入里,里热迫汗外出,故汗出多。阳脉实,为寸脉实,寸脉实为表邪实,表邪实,因发其汗,出现汗出多者,亦为太过。汗出太过者,亡其阳导致阳绝于里,出现里部津液亏虚,大便因而变硬也。阳绝于里,是津液亏虚于里,大肠不得濡润,大便因硬。
此条论述,表热病有阳脉微、汗出少之阴阳自和的变化;也有阳脉微、汗出多之阴阳未和的变化;还有阳脉实,因发其汗,汗出过多,导致津液亡失于里的变化。津液亡失于里,故大便因硬也,这是太阳表病转为阳明里病的变化。
246.“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
脉浮为阳亢,脉芤为阴虚。浮芤相搏,即阳亢与阴虚相互影响,则阳愈亢热而阴愈亏虚,以致胃气生热,胃气生热小便乃数,其阳则绝失于里。“其阳则绝”即上条“阳绝于里”,也就是运行在脉外的津液绝失于里。此条是对上条大便因硬的进一步解释。“绝”是绝失的意思。如368条“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晬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368条脉绝是下利导致的寸脉绝失,此条阳绝是胃气生热导致的里部脉外的津液绝失。胃气生热实质上是里部脉内的血液生热。里部脉内的血液生热则必以汗出和小便数的方式泄越里热,因而津液绝失于里,大便因硬。脉浮而芤,胃气生热,其阳则绝,这种病证不可与承气汤攻里,可与白虎加人参汤泄阳热补阴血。
联系上一条,此条可以理解为“脉阳微而汗出多者为太过”,太过者则由脉阳微变为脉浮而芤,此系桂枝汤证汗出过多的变证;“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者则由阳脉实变为脉浮而芤,此系麻黄汤证发汗过多的变证。
247.“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阳气有余则脉浮,阴气不足则脉涩。趺阳脉主脾胃,趺阳脉浮为胃阳强,趺阳脉弱为脾阴弱。胃阳强则迫津偏渗故小便数。小便数津液亏失其脉则涩,大便则硬。胃阳强则脾被胃约,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即为脾约。其脾为约,是其脾被胃约束,不能正常运行津液上归于肺,而出现津液渗利于膀胱,小便数,大便硬。这是其脾被胃约束,运化津液失职。以麻子仁丸主之润肠通便。此条阐释了脾约证大便硬的病机。
麻子仁丸方:麻子仁120g、芍药72g、枳实72g(炙)、大黄144g(去皮)、厚朴90g(炙,去皮)、杏仁60g(去皮尖,熬,别作脂)
用法: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248.“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太阳病三日,发汗热不解,表现为蒸蒸发热者,为表邪离表入里,属于胃气不和,胃中有热。
蒸蒸发热属胃也,是属于胃家实热。伤寒论有关发热的状态有两个形容词,即“翕翕”和“蒸蒸”。翕翕发热,是热在表,蒸蒸发热是热在里。翕翕发热是病人感觉面热,如《金匮要略》曰“其面翕热如醉状”、“翕翕发热,形如醉人”。蒸蒸发热是病人感觉身热,如经曰“蒸蒸而振”,蒸蒸而振之振,是身体振动,如经曰“身为振振摇”。“蒸蒸而振”之“蒸蒸”是里热透表之状,“蒸蒸发热”之“蒸蒸”是里热外熏之状。里热熏蒸,则病人感觉热气从里向外透发。属胃也,是说这种热状属于胃中燥热,故以调胃承气汤主之。
249.“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是吐后损伤里部胃肠之阴气,表热乘虚入里,里热壅滞于胃肠,故吐后腹胀满。如《黄帝内经》曰:“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此腹满为里热,胀满为实热,故与调胃承气汤,大黄攻里热,芒硝攻里实,甘草益阴和中。
需要注意“伤寒”二字,“伤寒”寓意发热恶寒,即太阳伤寒。故伤寒吐后腹胀满者,必为表热入里。
250.“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者,为表热入里,里热迫津液偏渗,故小便数。小便数,大便因硬,与小承气汤泻热通便。微烦为阴血微伤,可不可与小承气汤,当看其小便次数的多少。若微烦而小便次数多者,大便必硬,此为胃气热,可与小承气汤和之。若微烦而小便次数少者,此为胃气复,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不可与承气汤。如第203条。
此条与203条对比,可知微烦而小便数者,是里热内迫,大便因硬,可与小承气汤攻里。微烦而小便少者,是津液还入胃中,这是胃气来复,故知不久必大便,不用攻里以免反伤正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希恕讲伤寒论(83-----113)
注解伤寒论——成无己著
胡希恕讲伤寒论271条~300条
胡希恕伤寒论讲座之49~105
补齐胡希恕先生讲伤寒论中阳明病、少阴病中缺失的条文(转)
[转载]《伤寒解惑论》(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