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关于少阴寒化证的施治

少阴,即阴气较少之意,故少阴有阴中之“小阴”之说。少阴包括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并与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为表里。足少阴肾经起于小趾之下,循内踝之后,以上踹内,贯脊,属肾,络膀胱;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隔,络小肠。由于经络的相互络属,使少阴病之病证呈多样,本文拟从病因病机、证候、辨证、用药4个方面总结《伤寒论》少阴寒化证的辨治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以期对各界同仁在临床上更好地运用经方有所裨益。

 

1 病因病机

 

少阴寒化证的发生,一是心肾阳气素虚,复感寒邪,邪气直中少阴,内外合邪而发病;二是病在他经失治、误治,损伤肾阳而转属少阴。其中太阳与少阴互为表里,故太阳病最易转入少阴;三是长期喜食寒凉之品,脾胃虚寒,阴寒内结;四是环境因素及久居潮湿阴冷之地,冒湿等因,以致阳气被扼,外无以温煦,日久损及肾阳。由此可见,少阴寒化证的基本病机即阳气虚衰,阴寒内盛。

 

2 证候分析

 

少阴寒化证可见手足厥冷、下利、脉沉微甚或脉微欲绝。《伤寒论》281条提出“脉微细,但欲寐也”。282条强调“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病及少阴,则心肾虚衰,阴阳气血俱不足,故出现脉微细。“但欲寐”是寒化证的典型症状。《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阳气者,精则养神”,说明阳气能化生精微,奉养心神。今阳气虚衰,精微不化,无所奉养,故有“但欲寐”之征象。小便利而清白如水,必是肾中真阳不足,统摄无权,不能制约水液之故,是下焦虚寒无疑。



 

2.1 四逆汤

 

四逆汤证中323条“少阴病,脉沉者”,324条“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前面总纲提出少阴病脉微细,此处脉沉,可见寒邪深入其里,将入脏。因痰实阻于胸膈、胃脘,正气向上驱邪,气机上逆,饮食入口即吐,或未进饮食者,亦感心中烦愦不适而泛泛欲吐,然终因痰实之邪胶着不去,故虽欲吐而复不能吐。

 

2.2 真武汤

 

真武汤证中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此为少阴虚寒下利的特有表现。手足厥冷,系少阴阳气大衰,已是危重征象,阳衰至甚,故脉微欲绝。若见“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是阴盛格阳于外之表现。尤在泾云:“此寒中少阴,阴盛格阳之证,亦为真寒假热之象。”

 

2.3 白通汤

 

白通汤证中315条“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主之”。下利者,乃脾肾阳虚,阴寒邪甚,水谷不化所致。利不止,自甚于下利,为真阳衰微,不能固摄所致,不惟亡阳,且有液竭之虑,血脉既不能充盈,复无所鼓动所致。干呕心烦,乃阴寒极盛,虚阳上越所致。



 

2.4 白通加猪胆汁汤

 

白通加猪胆汁汤证中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邪气渐深,肾阳日亏,阳虚水气不化,滥溢肢体,则四肢沉重疼痛;水饮浸渍胃肠,则腹痛下利;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为水腑,今阳虚气不化行,故小便不利;水气变动不居,可随气机升降,上逆犯肺则为咳;逆冲犯胃则胃失和降而呕。

 

2.5 附子汤

 

附子汤证中305条“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304条“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少阴阳虚,阴寒气盛,寒湿不化,浸渍于肌肉骨节,故身体疼痛。高学山在《伤寒尚论辨似·少阴经》中言:“大凡寒极则湿聚,阳光不布,而妖水为灾,上奔则呕,下迫则利,势所必至”说明了寒湿困于机体导致的诸多症状。少阴病得之一二日,病邪尚浅,口中和,是少阴阳虚寒湿内阻的本质反映,因内无邪热,且阳虚寒湿内阻,故口不苦不燥不渴,又督脉行于背部,统督诸阳,寒湿不化,故恶寒以背部尤甚。

 

附子汤证中306条“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证中307条“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下利脓血多属热证,此为脾肾阳虚、寒湿内阻、脉络不固、统摄无权所致。病至四五日,邪气渐入,而寒湿阻滞,腹痛。脾阳虚衰,固摄失司,滑脱不禁,即下利不止,便脓血。下利多,津液伤,化源不足,则小便不利。

 

2.6 桃花汤

 

桃花汤证中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少阴寒证多以下利为主,若见呕,多属少阴阳衰,病情较重。阴寒之邪逆乱于中焦,致使中焦寒盛,四肢无以温煦,手足逆冷。病者吐利频作,故烦躁欲死,而非凶象。



 

3 辨证施治

 

少阴寒化证,多属肾阳虚衰,阴寒内实,323条“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温里,可以使阳气复生,气化得行,脉复且化膈上之寒饮,吐即止。陈修园云:“此言少阴之气不能由下而上也。脉沉而四逆吐利烦躁等症已伏其机。脉沉即宜急温,所谓“见微知著者,消患于未形也”。少阴病危象之阴盛格阳,急当通脉四逆汤救其已衰之阳气,此方证应与四逆汤证相鉴别,两方病机虽同为阳衰阴盛,但通脉四逆汤证阳衰阴盛外,虚阳外越,阴阳格拒,且通脉四逆汤证主症有明显的身反不恶寒、面赤、咽痛、脉微欲绝等假热现象。白通及白通加猪胆汁汤证,用热性药温通阳脉,重在止利,利止则诸证渐愈。白通加猪胆汁汤证,在316条中体现少阴病邪深入,损伤肾阳,水饮泛滥之证,遣方用药在利其小便,温其肾阳,使阳复而水有所主。附子汤证,重在温经散寒镇痛,除湿止痛,和血除痹,该方在现代亦多应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强制性脊柱炎、风湿性心脏病、肾病综合征等多种病证。桃花汤证,温里散寒,补其虚,安其中。正如汪苓友曰:“少阴里寒便脓血,所下之物,其色必黯而不鲜,乃肾受寒湿之邪,水谷之津液为其凝泣,酝酿于肠胃之中,而为脓血。非若火性急速而色鲜明。”注意区别实热痢与虚寒痢,两证在病机、症候上有诸多不同,在此为虚寒痢,是脾肾阳虚,寒湿中阻,脉络损伤,统摄无权所致,下利脓血颜色暗淡而不似实热痢之颜色鲜明,无里急后重,腹痛绵绵、喜温喜按、无热不渴、苔白脉弱,多属久病,桃花汤用于此,可温涩固脱止利。



 

4 遣药特点

 

四逆汤证及通脉四逆汤证重用附子、干姜。附子为少阴寒化证温阳散寒、回阳救逆的主要药物,生用力猛用以急救回阳,认为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干姜辛温守中,有助附子回阳破阴之功,炙甘草甘温,既能降低附子毒性,又能加强姜附的温阳作用。对于虚阳外越之重症,加大附子用量,增强破阴回阳之力,以期速破阴寒,除阴阳格拒之势,挽救欲脱之元阳。桃花汤是唯一未用附子的少阴寒化证主治方,干姜亦仅用一两,可知本方是急则治标,以涩肠止痢、止血为主,温阳散寒为辅。葱白在白通汤中之应用,意在宣通上下,以解阴阳格拒。王晋三曰:“白通者,姜、附性燥,肾之所苦,须借葱白之润,以通于肾,故名。若夫《金匮要略》云:“面赤者加葱白,则是葱白通上焦之阳,下交于肾;附子启下焦之阳,上承于心;干姜温中土之阳,以通上下。上下交,水火济,利自止矣”。白通加入猪胆汁,意在益阴和阳,引阳药入阴,使热药不至为阴寒所格,从而可以交通上下,解除阴阳格拒。柯韵伯曰:“如干呕而烦,是阳欲通而不得通也……法当取猪胆汁之苦寒为反佐,加入白通汤中,从阴引阳,则阴盛格阳者,当成水火既济矣。”成无己云:“少阴病二三日,则邪气尤浅,至四五日,邪气已深。肾主水,肾病不能制水,水饮停为水气。”故真武汤中多以温煦燥湿之品,茯苓淡渗水湿,佐以白术健脾,利水燥湿并用,于制水中有利水之用。芍药敛阴,制约附子之燥,又在众多温阳利水剂中起到顾护阴液的作用,免伤阴太过;芍药又能和营血、通血痹、止疼痛,在附子汤中又与附子、白术为伍,共奏温阳散寒除湿止痛之功。吴茱萸温里降逆作用强,从用吴茱萸汤治疗可见吴茱萸汤证以呕吐为主,当以人参、大枣益虚安中。桃花汤重用赤石脂,取其质重性温,酸涩收敛,以涩肠固脱;干姜温中散寒;粳米补益脾胃,合用则有温涩固脱之功。方中赤石脂一半粗末全用,与诸药同煎,温里涩肠,另一半细末,药汁冲服,使其直接留置肠胃,以增强止泻之力,实为妙用。

 

5 小结

 

仲景《伤寒论》所谓少阴寒化证之辨证论治皆从基本病机入手,从遣药组方体现其对少阴寒化证用温法以扶阳抑阴的基本治则,但用药宜遵从个人体质以及进行药性分析,少阴寒化证亦是六经辨证中的一部分,不能因此凡见寒证皆用大剂温热药,应根据具体病情斟酌。此外,温热药物的运用也要遵从法度,选药有法,用量有度,不可过用、滥用。《伤寒论》中的辨证、治法、经方始终是我们所应遵循的基本治疗大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本文来源:李媛.《伤寒论》关于少阴寒化证的施治[J].西部中医药.2011,24(10):33-3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火神派
第57 讲 少阴寒化证(1)
火神派资料汇编(下)
茯苓四逆汤
《伤寒论》讲义(下)
我如何认识张仲景《伤寒论》六经辨证(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