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段107分钟的视频,涵盖孩子0~16岁成长的所有难题

近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

在圈里突然火了起来,各种育儿短视频被疯传,

圈粉无数老师、家长

(这段107分钟的视频,几乎涵盖了孩子0-16岁成长的所有难点)


(视频完整版)

小游我也看了相关视频,看完之后深有感悟

这位被誉为“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的李教授

长期以来,致力于犯罪心理的研究

一方面是为辅助刑侦,另一方面则在预防犯罪

对于自己最近在育儿方面的爆火,也是意料之外

感觉应了那句诗:“无心插柳柳成荫”

李玫瑾教授在视频中分析了孩子心理问题

从0---6岁形成期、6---12岁潜伏期

13---18岁表现期各个时期的心理问题和对策

提醒家长,家庭的抚养不仅是物质抚养

更重要的是心理抚养

李玫瑾教授在这方面也提出了一些问题:


1、你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成长?

——如果你急需挣钱,如果你事业太重要,如果你没有时间亲自哺育,那你一定不要生孩子,否则,极有可能钱挣来时孩子已成败家子;事业做大时孩子已经成陌路人……

2、你是否有足够的耐心来陪伴孩子?

——如果你是一个只需要别人关心你、而不愿意关心一个吃喝拉撒都要你帮忙的主儿;如果你对生活琐事没有耐心也极不情愿做这类事时,你最好不要当父亲或母亲!

3、你是否知道孩子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的阶段,每阶段你需要做什么来完成对他的“心理抚养”?心理抚养的内容哪些在先,哪些随后?哪些是基础性的心理抚养,哪些是一生的心理抚养?

——如果你以为你的孩子生出来后会自然长大,自然懂事?那你一定失望。因为现代社会你不教育,电视、网络会教育他(她),当你发现孩子身上出现种种“毛病”时,你再行动已晚;心理发展有关键期,尤其独生子女时代,父母没有实验期,当你终于明白抚育道理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教育期。

看了李教授的理论,我也想起家里亲戚的一个真实例子:

他们夫妻两人上班非常忙,孩子满月后就把孩子托付给别人带,与孩子见面机会较少。第一年春节过年想把孩子带回家,没想到孩子听到要跟爸妈回家就一直闹,回家后也不亲近家里人,晚上睡觉也不愿跟爸妈一起睡,说要回那边的家。刚好那天我去亲戚家住,那时的我是个孩子王,我就跟这孩子接触起来,她也愿意跟我玩。晚上我哄她睡觉,她说要我跟她一起睡。她妈妈当时惊讶了,说这孩子回来就不愿跟人家一起睡,要自己睡一张床。我当时也很纳闷这一点,但春节过后,孩子又回去那边。后来她妈妈觉得孩子不亲近她,决定还是自己带孩子,但孩子虽然亲近了些,但睡觉仍坚持自己睡。我也听她妈妈说之前有天晚上打雷下暴雨,她就把这孩子抱到他们房间一起睡,没想到这孩子睡不着,后来自己又一个人回房间睡。至今她也没跟爸妈一起睡。

所以大多数父母们在准备怀孕、准备养育孩子时

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

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不管如何辛苦,一定要自己带孩子!

不要让孩子离开你,尤其是初生的第一年!

当然,在孩子12岁之前,依恋现象一直存在

依恋现象与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小越重要

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与心理控制力

不在父母挣钱有多少,也不在父母多有知识

更不在父母的事业有多成功

只在于你为他生命的初期付出的辛苦有多少

在于你在依恋时期(指12岁以内)的相伴时间有多少


而对此李教授提供一些观点建议,

希望能帮助到一些类似情况的家长

父母在孩子3岁前主要实施情感抚养,

4-6岁实施性格抚养,要学会在孩子6岁前对其说“不”

人的性格形成期是0-1岁,定型期是12-17岁

培养孩子性格的过程中,父母要克制其任性

防止其压抑,抵制其冲动,避免其自私和娇气


情感抚养

许多家长困惑为什么他们用情感和全部的心血培养起来的孩子,有一天突然让父母觉得那么陌生,那么敌对,那么可怕……。

有的孩子在父母看来一直挺老实的,怎么有就让警察找到家里说“他参与抢劫了”?

有的父母觉得自己对孩子那么好,可是有一天他怎么就因为说他几句居然自杀了?

有的稍不满足他就离家出走?记得一位出走孩子的母亲就发出这样的疑问:“前两天我和他出门过马路时他还拉着我的手,怎么到学校后(是寄宿学校)就出走了呢?我真搞不清……”。为什么那么爱他们,他们还会这样呢?


其实原因在于:孩子的成长需要“爱”,但爱不仅仅是给予,不仅仅是满足,更不是百般的迁就,不是让孩子永远地感受“快乐”!人生中的生与死,相遇与离别,快乐与痛苦,从来都是成双成对地出现,成长中的孩子也必须经历“成对”的教育,必须让他经历心理上的一种痛苦、克制、忍耐。这种养育起始在孩子3岁上下,在他能够说出自己的要求时,就要开始对他说“不行”,结果可能是让他痛哭一番的经历。


性格抚养


曾有人问教授:“为什么那么小年纪的孩子会自杀”?

教授回答:那是因为孩子只知道你爱他,他在利用你的爱威胁你,他并不知道死的真正含义。

父母在6岁之前(最晚别超过10岁)对孩子说“不”,他尽管会因为你的拒绝感受痛苦:但最多也就是痛哭一番,严重些就是哭的气噎、哭得地上滚来滚去。

可是你等他12-14岁之后的青春期,你再开始对他“说不”时,他不会再哭闹、再气噎,也不再打滚。他会离家出走,他会服毒自杀、他会跳楼方式威胁父母,因为那时候他已经有对付你的各种能力和选择。

所以父母的养育之爱要有知性,不要给孩子一种误读的可能。

如何对年幼的孩子“说不”呢?

第一,选择孩子早期表现出任性的时间,一般应该在3-5岁。

在3岁之前,孩子的哭声一般是他身体痛苦的感受表达,所以哭声是一种信号,我们要帮助他解除痛苦感受,要去关爱他……

但是,孩子到3岁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哭声有时不再是身体痛苦,而是一种意向表达。

譬如:你带他去朋友家,看到别人家的好玩具不肯撒手要带回家;你带他去商场,看见好玩的东西非要得到,父母不买就大闹……

当父母发现他的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心态一出现,就要有意地对他进行“说不”的教育。


第二,“说不”的环境要讲究,要让孩子单独面对你,而不要让他在众人面前、或在其他亲属而前面对你。

无论他在哪里与你对峙、与你大闹、你都不要心急,要把孩子带回家,最好选择房间里没有危险物品的

你将他置于卧室中,将门关上,让他单独面对你,狠下心来看着他,让他哭个痛快。以无声静观让孩子知道:哭闹没有任何用处。这是让他知道你的态度:你不能想干啥就干啥,我说不行,你闹就没用!这是有意培养孩子的克制性。


初次这样做,孩子可能会继续哭……这时父母一不要打他;二不要骂他;三不要在这时给他讲道理。因为他还小,很多言语还不太明白; 四不要走开,因为要让他一直感受你不让步的态度。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坐在他面前,看着他哭。他开始时会很伤心,还很气愤,这没有关系。因为他现在全部的反抗本事就是哭,大不了他在哭闹时将头撞在床脚上。但他自己一定知道疼,不再撞,而你这一时间的“坚持”就向他展示了你的态度,不要暧昧要坚决!这对你、对他都有好处。


这种“说不”的方式就是以一次事件的处理行为告诉孩子:如果你做得不对,你再闹我也不会让步,我也不会心疼,我对你的爱是有限度的,取决于你自己的表现。

所有的孩子都会从中感知你的反应。只要你坚决,他就明白了。从此之后,他不会再如此辛苦地与你闹, 然后你再进行疏导性教育,恩威并施,让他知道,父母爱他,但父母不迁就他——这种“较量”最早越好。



这些育儿的观点都是李教授在视频上面所提出的

讲座视频还讲到了青少年时期的教育关键点

包括孩子早恋问题如何引导;网络成瘾如何疏导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引入性教育和婚姻观、人生观教育

以及在教育上如何尊重孩子的个体化差异等观点,都相当精彩


李教授在公安大学曾讲过一节课《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心理解析》

里面讲到关于孩子性格的养成方法


而在20150912那期《开讲啦》里李教授谈到关于校园暴力的问题

在 《圆桌派》第三季里,李教授还谈到了如何识别渣男的问题

有网友笑称“这世界上除了亲妈,从0岁管到婚配的就是李老师了

虽然有些视频很长,但希望你有耐心看完

看视频的过程中,你会深深感到所谓的厚积薄发是什么

李教授深厚的心理学知识和各种案例分析,都让人受益匪浅。


●End●

——如果喜欢,记得给我点赞哦——

让我们一起在这里做做手工、玩玩游戏、谈谈育儿、聊聊美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玫瑾:3岁前建立依恋,6岁要对孩子说不,12岁之后要示弱!
李玫瑾教授教您如何教育孩子心理与性格
李玫瑾教授:18岁之前的孩子怎么带?了解这些你就不会走弯路了
李玫瑾教授:孩子的性格教育非常重要!我看了3遍,非常有用!
李玫瑾教授:孩子的性格教育非常重要!我看了3遍,非常有用
李玫瑾:孩子的性格教育非常重要!我看了3遍,非常有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