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对食管癌的认识

         中医对食管癌的认识:食管癌已经成为及大恶性肿瘤疾病之一,居于其他恶性肿瘤之首,可见食管癌给患者造成的上还是非常严重的,目前对于食管癌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的西医治疗方法,同时中医对于食管癌的治疗方法也有着很好的效果,下面就让让我们具体的了解一下有关中医对食管癌的解释。

  一。中心症候特征吞咽困难、梗阻、疼痛、进行性消瘦为本病的中心症候。持续性进行性吞咽困难是食管癌最常见、最典型的症状。食管癌病人初期可无明显症状,但随肿瘤变化,症状逐渐明显,先为吞咽食物时有不适感,并进行性吞咽困难,严重时可致吞咽困难而滴水不进。梗阻多表现为吐粘条或白色泡沫粘液,或咽下梗阻即吐。一般而言,呕吐痰涎是较晚期病例的常见表现。如纳食之后,即梗塞胃脘不下,必须呕出如鸡子白状的稠涎后,食物始能下肚,这是脾虚滞气之象。如胸脘胀闷气急、呼吸不畅、时时口泛如蟹沫状之黏涎,这属于肺失肃降。疼痛一般表现为胸骨后或背部肩胛区持续性钝痛。若疼痛严重或伴有发热者,肿瘤穿孔的可能性大。进行性消瘦主要由于患者长期营养不良,气血亏虚所致。

  二。证类特征本病大体可分为肝郁气滞、淤血内结、津亏热结、脾虚痰湿、气血双亏等5类症候。

  肝郁气滞证:多属早期食管癌,以吞咽不畅,嗳气不适,胸胁苦闷,头痛目眩。舌苔薄白或薄黄,脉细弦为特征;淤血内结证:多属中晚期食管癌,以吞咽困难,胸背刺痛,面色瘀滞,形体消瘦,肌肤甲错,舌质青紫或有瘀斑点,舌苔黄微腻,脉沉涩为特征;津亏热结证:以口干咽燥,吞咽梗塞而痛,固体食物难下,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干,舌苔黄薄,脉细数为特征;脾虚痰湿证:多属晚期食管癌,以噎梗严重,痰涎壅盛,浊气上逆,时有呕恶,消瘦乏力。舌质暗,苔白腻或灰腻,舌胖边有齿痕,脉滑细为特征;气血双亏证:多属晚期食管癌,以噎塞梗阻,消瘦无力,面色黄白,足跗浮肿。舌质淡白,苔薄白,脉虚细无力为特征。

  三。症候转化与演变特征一般来讲,本病早期多见肝郁气滞证,晚期多见淤血内结、脾虚痰湿、气血双亏等证。在病变过程中,症候间可相互转化,互相兼见。一般初起主要病理变化在于气,往往由情志不遂,抑郁伤肝,肝失条达,气结不行,食道梗阻。有些病人亦可兼有痰凝,或气郁化火。中期主要是由肝气抑郁不达,久则气郁化火,灼津炼液成痰,以致痰气搏结,或气机郁结不解,血行不畅。以淤血内结证为最多见。本病进入晚期阶段,往往正气衰败,阴津枯竭,转化为津亏热结;或伤及脾胃阳气,而转化为脾虚痰湿;或气血生化乏源,转化为气血双亏。肝郁气滞证可因气滞而致血行受阻,兼见血瘀。脾虚痰湿证可因痰气互阻,血行不畅而兼见气滞血瘀证。津亏热结证可因阴津不足,气行受阻而兼见气滞血瘀证。

  总之中医认为本病既有邪实的一面,又有本虚的一面,其病位在食管,而食管自咽至胃,为饮食之通道,属胃气所主,所以其病变脏腑关键在胃,又与肝、脾、肾有密切的关系,故肝脾肾三脏也是本病的重要病变脏腑。

  中医对食管癌的认识: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希望大家对相关的常识有所了解,同时希望对食管癌的治疗提供帮助。

 

                                                   中医对食道癌病因的看法

                           来源:佛山健康行业资讯 时间:2014-04-29 点击量:11

        早在古代,中医就对食道癌的病因有所研究。我们知道西医是用现代科学理论来认识和阐述病因,而中医则用辩证手法认识病因。两者都有长处,西医的长处在于疾病症状的诊断,而中医则长于追求病理本因。那么我们来熟悉一下中医认识食道癌病因

1、气滞

忧思郁怒,情志失调。或是出现饱食,食量没有节度,有寒热不适症状,可能引起气机郁滞,由此导致痰阻于食管而成疾病。

2、血瘀

由于情志失调,气机郁滞,引起血液循环不畅通,气血阻滞,产生的痰湿而不化,痰凝结在于一处,积多聚在一起而引发食道癌。

3、痰凝

因情志郁怒,饮食没有节度,导致损伤到脾胃,进而产生痰。或是因嗜酒无度,喜好肥甘,逐渐酿成浊痰,痰凝结在食管,结成了肿块。

4、热毒

因酒色过度,误服用了辛燥药,使得津血亏虚,相火渐炽,久而久之造成热毒,灼伤到食管,而使食管病变。这也是中医认识食道癌病因之一。

5、正虚

由于先天身体条件不足,或是年老身体衰弱,导致阴阳不和,水火失调,邪毒侵入身体,造成食管部位的病变。

中医认识食道癌病因,多从气血亏损等人体本身所出现的问题寻找,也就是说寻找疾病的根源,找到身体出问题的地方,来对其施治。在此,专家祝您以及您的家人身体健康,远离疾病所带来的痛苦折磨。

食道癌的认识误区你知道几个

 

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疾病是什么?毫无疑问,那就是食道癌。很多患者受该疾病的困扰,如果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最后导致死亡。另外,有很多人对食道癌存在很大的误区,认识得不够透彻,下面就请凤凰中医的专家为我们解析,食道癌存在哪些误区。

误区一:忽视中医治疗

在食道癌治疗过程中,其实整个治疗过程一般都是中医贯穿的,但大多数患者,是在西医无法治疗的情况下,才会选择中医治疗,但是此时食道癌已经到了晚期,进行中医治疗效果远不如早期采用的效果好。

误区二:不信中医

经过调查,最终发觉很多患者认为,中医对该疾病的治疗是没什么好效果,无法杀死癌细胞。其实,这就是常见的食道癌治疗误区,很多抗癌中药是可以杀死癌细胞的,经中药治疗患者瘤体是可以得以缩小,症状得到改善,病情得到缓解。

误区三:放弃手术治疗

食道癌治疗在多数情况下,由于部分患者急于治疗,且对手术的恐惧性放弃了根治性的手术切除,转而寻求土方偏方,从而失去了一个很快见效,甚至痊愈的机会。

误区四:放弃综合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随着疾病的加重,患者还很容易出现滴水不进、声音嘶哑、口吐粘液等不良症状,且放弃了有效的综合治疗,也是常见的食道癌治疗误区。其实,部分患者经综合治疗后,病情是可以完全有可能缓。

以上就是对于食道癌常见治疗误区的详细介绍,希望以上的介绍对患者有所帮助。食道癌危害是很大的,所以患者应该正确治疗这种疾病,尽量避免这种疾病的治疗误区,以免错误的治疗加重自己的病情。

                      看中医认识食道癌的病因机理

 

        中医学对食道癌的认识渊远流长,自公元前2世纪成书的《黄帝内经》首次记载本病之后,历代医家从不同侧面对本病的认识和治法作了进一步的探索和补充,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辨证体系。正中《景岳全书?噎膈》所言:“噎膈一证,必以忧愁思虑,积劳积郁,或酒色过度,损伤而成”。清朝医家徐灵胎在评《临证指南医案?噎膈》时指出:“噎膈之证,必有瘀血、顽痰、逆气,阻隔胃气。”其病理机制,不下以下五个方面:

  (1)气滞:情志失调,忧思郁怒,或饱食不节、寒热不适,引起气机郁滞,气不布津,津液聚而为痰、痰气交阻食管而成。文章来自北京时珍堂医院

  (2)血瘀:情志失调,气机郁滞,引起血行不畅,气滞血瘀,痰湿不化,痰凝交结,积聚而成。

  (3)痰凝:情志郁怒,饮信不节,损伤脾胃,水湿不化,聚湿为痰,,或嗜酒无度,喜好肥甘,酿成痰浊,痰凝信管,结成肿块。

  (4)热毒:酒色过度,七情所伤,误服辛燥药,俱令津血亏虚,相火渐炽,日久成毒、灼伤食管而成。

  (5)正虚:先天禀赋不足,或气务伟,高年衰老,阴阳不和,水火失调,正不胜邪,瘤邪乘虚侵入而成。

  综合历代医家的认识,都认为本病的发生多因忧思郁怒,情志不遂,七情郁结;或嗜酒无度,恣食辛香燥热等物,损伤脾胃,造成气滞食凝,积聚成块;或高年衰老,正气志虚,正不胜邪,瘤邪乘虚侵入而成。

 

                                                      中医对恶性肿瘤的认识

 

    中医对肿瘤认识的历史已经非常悠久,早在周朝就认识到恶性肿瘤的一些特点。而“癌”字的记载首见于宋代的《卫济宝书》。

    病因及病机:

    1、癌毒内生是癌症的始动之因。

    恶性肿瘤的证候在祖国医学早期文献中就曾有过描述,如《内经》的“肠覃”、“石瘕”、“膈中”,《难经》的“积聚”,《诸病源候论》的“症瘕”、“石疽”、“石痈”及后世所说的“失荣”、“石疔”、“肾岩”,有的属于胃肠、子宫、肝、胰等脏器和体表的肿瘤。在病理因素上,历代医家大多归因瘀滞痰湿,《丹溪心法》曰:“凡人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临床实践表明,恶性肿瘤是一类有特殊本质的疾患,和一般的内科病症并不完全一样。瘀滞痰湿在肿瘤的发病中确实存在,但还不能概括癌肿发病的全过程。如恶性肿瘤所致的腹腔肿块和疼痛,传统将其归入瘕积和痛证范畴,但实际上它和内科杂病中其他疾患所致的腹腔肿块疼痛不同,动用化瘀消瘫,理气止痛等法治疗,其效果常不满意,甚至无效,并且在病程转归上也迥然有别。临床实践还表明,结合辨病应用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物,如白花蛇舌草、蜀羊泉;解毒消肿的蟾酥、蜂;解毒止痛的蜈蚣、全蝎;解毒化湿的土茯苓、金钱白花蛇等治疗癌肿,往往收到一定效果。由此可见,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不仅与瘀滞痰湿有关,而且有着更为重要的特异性致病因素,这个致病因素就是“癌毒”。

    恶性肿瘤与毒邪有关,古今医家有类似的认识。《中藏经》说:“疽痈疮毒之所,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非营卫壅塞而发也。”近人郁仁存认为:“热毒内蕴”是癌肿的一大病因。封菊秋曰:癌症常由“邪热蕴郁,郁结不化,灼烁脏腑,日久生毒而成肿块所致。”临床则往往表现为发热,肿瘤急骤增大。已故名老中医张泽生教授则明确提出了“癌毒”的概念,他在论述“宫颈癌、阴道癌”的病机时说:“病理上由于癌毒内留,湿热内伏,瘀血凝滞,这是实的一面……”。这些说明古今医家已经认识到毒热与癌肿之间的关系。但前人没有能把致生癌肿的“毒”和内外科及温病中所说的毒邪区分开来,只是在癌肿溃烂,流淌脓水,分泌恶臭或伴有发热,痢下脓血时才强调毒邪的致病性,因此他们的论述未能引起后世医家的足够重视。张泽生等认为:引起癌肿的“毒”是一种特殊的毒邪,它是促使所有恶性肿瘤发生的一种特异性致病因素,系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各种病因长期作用于机体,使经脉阻滞,气血不和,脏腑失调,浊邪积聚,进而所变生的一种强烈致病物质。当其产生并成为新的致病因素时,机体开始患有恶性肿瘤,并且不一定有显著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脏腑功能失代偿时就进入临床阶段。因此说,癌毒内生是恶性肿瘤的始动之因。

    2、正气不足是癌症的内在依据

肿瘤患者之正气不足既有生理上的因素,又有病理方面的原因。癌症患者以中老年居多,经言“人过四十而阳气自半”。中老年后,肾气渐亏,脏腑功能进入自然衰退阶段,正气因之而日渐不足。而长期情志失调、忧思焦虑、抑郁不乐,不仅能使气机失畅,日久还会影响阳气的振奋,损伤肝脾,中焦不运,生化乏源;至于饮食不当,劳欲太过等能损伤脾胃,使正气虚弱。正虚不仅是癌毒产生的前提,而且是决定癌症发展过程的依据。患癌症之后若能得到积极的治疗,特别是在经过手术切除癌肿之后,及时地予以扶正治疗,使正气强盛,对限制癌毒的扩散,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有着明显的疗效,甚至有因之治愈者。恶性肿瘤是本虚标实疾患。在病理因素上除癌毒外,瘀滞痰湿也是很重要的病理产物,对此,前人论述较多,如“癌瘤者,非阴阳正气所结,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然而,在众多标本矛盾中,癌毒侵袭,消亡正气,正气亏虚,癌毒益猖。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恶性肿瘤的本质就是癌毒肆虐和正气日亏的过程。中医对癌症的认识在临床实践中,因癌肿发生部位的不同,受损脏腑的差异,正虚邪实的缓急,在病机症候上又表现出其复杂性和多样化,这是我们在把握总的规律的基础上又必需注意的。

治疗原则:

1 活血化瘀法:

主要适应症是肿块经久不消,坚硬如石,凹突不平,唇舌紫暗或瘀斑,静脉怒张,皮肤暗黑,有斑块粗糙,肌肤甲错,局部刺痛,固定不移,日轻夜重,脉涩滞。有其一便可以确定为淤血症,此时可用活血化瘀法,常用药有:丹参、赤芍、桃仁、红花、郁金、当归、乳香、没药、川芎、三棱等,特别注意的是,应用活血药可以改善肿瘤患者的高血凝状态,改善微循环,某些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可以直接杀灭癌细胞,本法可以使抗癌药更好的发挥作用,或减少扩散和转移。正气虚弱者要配伍补益药,出血患者、月经过多、

孕妇慎用。

2 化痰散结法:

脾肺津液不布,水湿内停,兼之邪热熬灼,随凝结成痰,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故肿瘤与痰滞作祟有关。符合本型治疗的恶性肿瘤多是巨块型。本型药物杀灭癌细胞,善于消散囊肿及良恶性肿瘤,有减少或控制恶性肿瘤炎症分泌物的作用。常用药物有:天竺黄、昆布、海藻、石菖蒲、远志、贝母、海浮石等。

3 清热解毒法:

无论气滞血瘀、痰湿凝聚、或热毒内蕴、正气亏损,久之都能瘀成邪毒。清热解毒要分清患者的体质状况,阴虚体质者主要用甘寒清解之品,而湿热体质多采用苦寒解毒之品。另外,本品药性多寒凉,易伤脾胃伤阳气,有脾胃虚弱,胃纳不佳,肠滑易泻及阳气不足者慎用或配伍健脾药等。常用的解毒药有半支莲、白花蛇舌草、半边莲、龙葵、双花、公英、地丁、山豆根、夏枯草等。

4 扶正培本法:

气虚、阳虚者,机体功能衰退,血虚、阴虚者,体内精血津液亏虚。扶正补虚就是调整机体的阴阳气血,从而提高机体抵御肿瘤的能力,控制肿瘤的发展。正气不足是所有恶性肿瘤的基本病因,扶正培本应贯穿肿瘤治疗的全过程。食欲不振,脾不健运是癌症的通病,加之癌症的消耗,只有脾胃健运,使生化之源不竭,才能耐受祛邪药的攻伐。在恶性肿瘤,气阴两虚是最常见的正虚,因此益气养阴之法最常用。

5 治未病:

首先考虑患者的整体症候,通过四诊收集资料,结合现代医学检查,进行辨证分型,将局部变化表现的肿瘤的诊断,融合到辨证之中,这是中西医在诊断过程中对恶性肿瘤认识的最大区别。中医对肿瘤治未病的方法主要表现在:(1)未病先防:以补益脾肾为主。(2)既病防变。(3)已变防进。在肿瘤早期,体质尚可,正气不虚时,以祛邪为主,中期祛邪扶正并重,晚期扶正为主。恶性肿瘤通过一定的治疗,正气亏虚的情况是可以逆转

的,因此扶正与祛邪何者为主,可随着治疗情况而不断调整。

        总之,中医药疗法是我国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中的主要疗法之一,是我国临床肿瘤治疗中独树一帜的疗法。研究表明,中医药不仅能直接抗肿瘤,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轻放疗化疗的毒副作用,改善肝肾功能等,在肿瘤治疗中的疗效主要表现在患者自觉症状减轻、体质改善、复发或转移率下降、瘤体稳定或缩小、生存时间延长等。随着中医药为更多人了解和接受,其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将会有更大的应用空间,取得更大的效果,为恶性肿瘤患者带来更大的益处。

 

中医治疗食管癌从进行性的吞咽困难谈起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每年因食道癌死亡者约15万人,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四分之一。我国的高发区有华北太行山高发区;陕、豫、鄂秦岭高发区;鄂豫皖大别山高发区;闽粤高发区,苏北高发区;川北高发区。

一、食管癌的病因

引起食管癌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亚硝胺类化合物是一类很强的致癌物;霉变食物与食管癌形成有密切的关系;某些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缺乏为食管癌的发病造成一定条件;食管癌患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饮酒与吸烟有协同致癌作用;热饮热食可能是促进食管发生的一个条件;酸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与食管癌的发病率成正相关;其他方面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因素。

二、食管癌的临床病理学

癌大多数发生于食管黏膜上皮,少数发生于中胚叶组织来源的肉瘤,其最常见的是鳞状细胞癌,占90%左右;其次为腺癌,占7%左右未分化的小细胞癌、肉瘤、恶性黑色素瘤较少见。早期食管癌一般没有明显的吞咽困难症状,高发区通过细胞学与内窥镜普查可以发现早期病例,初期可呈现浅表糜烂,黏膜粗糙或黄豆大小结节高出食管表面;晚期可出现溃疡或肿块,甚至浸犯食管周径或穿透食管壁。

病理上,早期食管癌可分4个类型。隐伏型、糜烂型、斑块型、乳头型。

中晚期可分为5个类型,髓质型、蕈伞型、溃疡型、缩窄型、腔内型。

三、食管癌的播散与转移

食管癌的扩散与转移有三种方式,直接播散与浸润、淋巴转移、血行转移。

1、直接播散与浸润:食管壁内直接扩散,最早出现于食管黏膜层或黏膜下层,因食管黏膜及黏膜下层有丰富的淋巴管网,当癌细胞浸润食管黏膜下层淋巴后,可沿固有膜或黏膜下层淋巴管浸润,表面呈苍白或小结节形成。大多数黏膜下扩散在肉眼无明显异常,只有镜检时才能证实。

因食管无浆膜层,肿瘤累及食管肌层后,很容易穿过疏松的结缔组织直接浸润相邻器官。根据部位不同,它所累及的器官也不同。上段食管癌可浸润支气管形成食管气管瘘,也可浸及胸导管、奇静脉、肺门,少数病例癌组织侵及主动脉弓形成主动脉瘘,导致大出血死亡;下段食管癌浸及心包、膈肌、贲门及肝脏左叶。

2、淋巴结转移:食管的淋巴道转移较常见,一般认为食管的低分化鳞癌或未分化癌淋巴转移较早,转移部位与食管淋巴引流方向有关上段食管癌可侵犯食管旁、喉后、颈深和锁骨上淋巴结,如出现声嘶,多由于转移淋巴结压迫喉返神经。中段食管癌多发生食管旁或肺门淋巴结转移,也可向上或向下转移。下段心包旁及腹腔淋巴结,偶可见向上转移至上纵隔或颈部锁骨上淋巴结,淋巴结呈现淋巴结“跳跃式转移”现象。

3、血行转移:食管癌的血行转移较少见,多发生在晚期病例,转移部位依次为肝、肺门、骨、肾、肾上腺、胸膜等,肝及肺较常见。

四、食管癌的临床表现

1、早期:只有轻度的吞咽不适症状,时隐时现可持续1~3年。胸骨后疼痛或闷胀不适;食管内有异物感;咽喉干燥与嗓缩感;食物通过缓慢感及滞留感。

2、中晚期症状可见:吞咽困难呈进行性加重是最典型的症状;胸痛或背部疼痛是中晚期食管癌常见的症状之一;食管癌病变可引起病理性分泌物增多呕吐黏液;颈部、锁骨上肿块是晚期食管癌常见的体征,肿块为无痛性、进行性增大,增多,互相融合成块多为左侧,也可是双侧;声音嘶哑是肿瘤直接侵犯或转移灶压迫喉返神经出现声带麻痹,导致声嘶,重者发音困难甚至失音;出血是癌组织坏死、溃破或浸及大血管引起的呕血或黑便,当肿瘤侵及主动脉时可引起大出血死亡。

3、终末期症状为:全身广泛转移出现相应症状及体征,如黄疸、腹水、肝功能异常、呼吸困难、咳嗽、头痛、昏迷等。肿瘤侵及食管外膜引起食管穿孔,出现纵隔、肺心包等病变。肿瘤阻塞食管引起完全梗阻、脱水、电解质紊乱、恶病质、全身衰竭。

五、中医对食管癌的认识

食管癌在中医文献中,多属“噎膈”范畴。中医治疗的特点在于从整体出发,无毒副反应,对改善症状及恢复患者体力均显示了极大的治疗优势。中医认为饮食不节与本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长期大量饮酒,喜欢热食,嗜食辛酸燥热之品;精神因素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张景岳认为:“噎膈一证,必以忧愁、思虑、积郁而成。”因忧思可伤脾,脾伤则气结,气结则津液不得输流便聚而成痰。肝郁气机失于宣畅,致血行也不流畅,渐瘀成“死血”。痰瘀互结为有形之块阻于食道,妨于饮食下咽而发为本病。噎膈日久,耗气伤阴,精血被夺,形体消瘦,大便不适,多属肿瘤晚期。

六、中医的辨证论治

食管癌的发病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种。外因是邪毒蕴聚于经络、脏腑。内因为正气不足,阴阳失调,气血不畅。外邪侵入,是由于正气虚弱,邪毒乘虚而入,蕴聚于经络、脏腑,导致气滞、血瘀、痰凝等病理变化而形成食管癌。在食管癌的辨证上,主要是察其虚实。实则气、血痰或其互结集阻塞于食管而出现各种症候。虚者多因体质素虚或病程延久,由实转虚而出现津液、气血亏损的各种症候。但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才能受邪,以致气滞、血瘀、痰凝相互交结,形成肿瘤。

祖国医学对肿瘤的辨证施治是根据病因、病理类型、肿瘤部位、病程长短、症状体征(包括脉象、舌苔舌质)等不同情况,妥善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从而选择具体的治疗方法。

噎膈初期多气郁痰结治疗以理气开郁化痰;噎膈中期痰瘀互结治以理气化痰,活血化瘀开结;噎膈后期津枯血竭,形体消瘦,治以滋阴养血润燥,酌加化瘀开结之品。

七、典型病例

苏志刚男  42  福建省泉州市人。

患者因吞咽时有哽咽感伴胸骨后疼痛一月余。于2001314经上海某医院胃镜检查诊断:食管上段癌。病理报告示:鳞状细胞癌。因畏惧手术于2001410来就诊。症见胸胁胀痛,呕吐痰涎,头目眩晕,常随情志不遂而加重。纳呆少食,进食时有梗噎感并伴胸骨后疼痛。一个月来身体进行性消瘦,体重明显减轻。舌红质暗苔黄腻,脉弦滑。证属肝郁气滞,痰瘀互结。

药用柴胡15g、黄芩12g、炒白术30g、茯苓20g、制半夏20g、当归15g、赤芍20g枳壳15g、桔梗15g、栝楼20g、甘草10g、陈皮15g、厚朴12g、生姜3片、健胃去癌散12g

每日一剂水煎服。服药10剂症状好转,加减继服20剂症状基本消除,饮食增加,体重增加2KG。情绪舒畅,精神明显好转。

陈菊英    69  江苏省丹阳市人。

患者因进行性吞咽困难,伴吞咽时有梗阻及疼痛感一月余,于2000522经丹阳市中医院胃镜诊断为食管上段癌病理诊断:(食管20CM)鳞状细胞癌,分化12级。因惧怕手术前来就诊。症见:患者自觉进行性吞咽困难,伴吞咽时有梗阻及疼痛感,近二月来明显消瘦乏力,纳呆少食,进流食,呃逆倒饱,时有呕吐伴有粘稠涎痰,口干少饮,食后胀满,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红质暗苔黄腻,脉弦滑紧。治以理气化痰,活血化瘀,去癌开结。

药用党参20g、制半夏30g、旋覆花15g、代赭石30g、陈皮15g、甘草10g、茯苓20g、炒白术30g、鸡内金20g、三棱15g、莪术15g、桃仁15g、赤芍20g、蜈蚣2条、生姜三片、健胃去癌散12g。每日一剂水煎服。连服20剂症状减轻,精神好转。原方加减继服60剂。症状消失,进食恢复正常,纳食增加,二便正常,体重增加。一年后复诊未见复发。

姚汉林 69 江苏省如皋市人

患者因进食梗阻伴胸骨后疼痛三月余,进行性加重一月于2000110经上海某医院胃镜及病理诊断:食管中段癌。因患者拒绝手术治疗,出院后于2000116来就诊。症见患者进食困难,口咽干燥,午后潮热,胸背灼痛,纳汤水亦吐,伴消瘦乏力,近三个月来体重持续性减轻。大便数日一行,小便短赤,舌红质暗紫少苔脉滑紧。证属热毒灼阴,津枯液少,瘀毒阻隔食管。治以清热解毒化瘀,滋阴生津软坚,消癌散结。药用党参30g、生地30g、麦冬30g、玄参30g、天花粉15g、五味子20g、山豆根15g、金银花15g、知母肉15g、生石膏30g、青蒿15g、丹参15g、硼砂12g、代赭石20g、北沙参25g、生姜三片、健胃去癌散12g、。每日一剂水煎服。服药20剂症状好转,原方加减继服60剂,临床症状基本消除。患者曾于2000412呕吐出数块长条腐肉,之后进食明显通畅,自言咽喉以下有豁然开朗之感,食物下喉之后有忽然掉下去的感觉。一年之后复诊未见复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名医名方 食道癌
古今单验方选评192——以壁虎为主治疗晚期食管癌
中医治疗食管癌药方
【纪实连载】食道中段鳞癌马太平有信心
临床怎样治疗食管癌
人民的好医生—肿瘤科专家杨威医生:食管癌和食道癌有什么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