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十大类方】芍药甘草汤
2016-08-13 18:55
X

【中医十大类方】芍药甘草汤
本方主治津液受损,阴血不足,筋脉失濡所致诸证。方中芍药酸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甘温,健脾益气,缓急止痛。二药相伍,酸甘化阴,调和肝脾,有柔筋止痛之效。
芍药甘草汤
【来源】《伤寒论》
【原文】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29)?
【异名】戊己汤(《症因脉治》卷四)。
【组成】芍药12克 甘草12克
【用法】上二味,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
【功用】调和肝脾,缓急止痛。
【主治】伤寒伤阴,筋脉失濡,腿脚挛急,心烦,微恶寒,肝脾不和,脘腹疼痛。现用于血虚津伤所致的腓肠肌痉挛、肋间神经痛、胃痉挛、胃痛、腹痛、坐骨神经痛、妇科炎性腹痛、痛经;以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急性乳腺炎、颈椎综合征等属阴血亏虚,肝脾失调者。
实验研究
解痉、止痛、抗炎作用安徽医学院《急腹症资料》1977:74,本方对病变异常兴奋状态有强力的抑制、镇静作用。其中芍药对疼痛中枢和脊髓性反射弓的兴奋有镇静作用,故能治疗中枢性或末梢性的筋系挛急,以及因挛急而引起的疼痛。芍药、甘草中的成分有镇静、镇痛、解热、抗炎、松弛平滑肌的作用,二药合用后,这些作用确能显著增强。
芍药甘草汤做法 配方:白芍药30克炙甘草10克白糖30克
制作:
1.将甘草、芍药润透切片;放入锅内,加水1000毫升。
2.将锅置中火上,煎煮20分钟,滤去渣,在药汁内加入白糖拌匀即成。
食法:代茶饮用。
功效:酸甘化阴,和里缓急。
拓展阅读
《伤寒论研读与经义发微》蒋小敏 刘英峰主编
【运用思路】 芍药甘草汤立法以甘酸为主,其依据则源于《内经》“肝苦急,急食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甘以缓之,以酸泻之。”方中芍药酸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炙甘草甘温,健脾益气,缓急止痛。二药相伍,酸甘化阴,调和肝脾,具有养血滋阴、平肝抑木、敛肝柔肝、缓急止痛之功效。
用芍药甘草汤思路:
1.阴虚发热:清代张璐在《伤寒缵论·正方·卷下》中论述此即桂枝汤去桂枝、姜、枣也,甘酸合用,专治营中虚热。其阴虚阳乘,至夜发热,血虚筋挛,头面赤热,过汗伤阴,发热不止,或误用辛热,扰其荣血,不受补益者,并宜用之,真血虚挟热之神方也。治血虚挟热:吴遵荣曰:芍药甘草汤,酸甘合用,专治营中之虚热。
2.阴亏失濡:《伤寒论》中芍药甘草汤用于汗后伤及阴血而致脚挛急不伸之证,内含白芍、炙甘草各四两。其中白芍酸苦入厥阴,敛阴和营,柔筋缓急。治湿热脚气:《魏氏家藏方》中的六半汤即本方加无灰酒少许,再煎服,治湿热脚气,不能行步。治脚弱无力《朱氏集验方》中去杖汤即此方。
3.缓急止痛:治疗阴虚痉挛性疼痛:《伤寒论》中芍药甘草汤用于汗后伤及阴血而致脚挛急不伸之证,内含白芍、炙甘草各四两。其中白芍药酸苦入厥阴,敛阴和营,柔筋止痛。甘草甘平入太阴,和胃生津,缓急止痛。两药相伍为用,共奏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之功。组方简练却配伍得当,辨证准确,对于痉挛性疼痛效果明显。治疗各种痛证:胃脘痛、胃痉挛、胆石证、腹痛、头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腓肠肌痉挛、经期腹痛等。
4.酸甘化津:芍药酸苦微寒,养营和血,炙甘草甘温,补中缓急,二药合用,酸甘化阴,故治消渴:《活人平证方》神功散(即此方)治消渴。
《经方实验录》曹颖甫 芍药甘草汤证其一
四嫂(十一月十三日)足遇多行走时则肿痛,而色紫,始则右足,继乃痛及左足。天寒不可向火,见火则痛剧。故虽甚恶寒,必得耐冷。然天气过冷,则又痛。眠睡至浃晨,而肿痛止,至夜则痛如故。按历节病足亦肿,但肿常不退,今有时退者,非历节也。惟痛甚时筋挛,先用芍药甘草汤以舒筋。
赤白芍各一两 生甘草八钱
拙巢注: 二剂愈。
芍药甘草汤证其二(附列门人治验)
老妈(二月七日) 右足行步不良,此有瘀滞也,宜芍药甘草汤以疏之。
京赤芍八钱 生甘草四钱
【按】挚友张君挚甫客居海上,雇有年老女佣一人,方来自原籍浙江黄岩,未越半月,而病已七日矣。其病右足拘急,不能行,行则勉强以跟着地,足尖上向,如躄者然。夜则呼痛达旦,阖家为之勿寐。右足踝骨处又因乘轮擦伤,溃烂不能收口。老媪早年尝有所谓疯气之疾,缠绵三年方愈,自惧此番复发,后顾堪虞,嗒然若丧,哭求归里。挚甫怜之,亟来请诊。余细察之,右胫之皮色较左胫略青,乃疏上方。方成,挚甫以为异,亲为煎煮。汤成。老媪不肯服。曰:服之无济也,吾年前之恙略同于此,三年而后已,今安有一药而瘥者?强而后进。翌日复诊,媪右足已能全部着地,惟溃烂处反觉疼痛。余即就原方加生甘草二钱,使成六钱。炙乳没各八分,外用阳和膏及海浮散贴之。又翌日访之,老媪料理杂务,行走如健时。及见余,欢颜可掬,察之,右胫青色略减,溃处亦不痛矣。挚甫率之,长揖共谢。曰:君之方,诚神方也,值廉而功捷。余逊辞曰:我不能受君谢,君当致谢于吾师,吾师尝用此而得效也。然吾师将亦曰:我不能受君谢,君当致谢于仲师。仲师曰: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也。挚甫略知医,曰:有是哉!执此观之,今人以本汤为小方,不屑一用之者,非也。或姑信而用之,而药量欠重,不效如故,致用而失望者,亦未达一间也。然则究竟芍药之功用为如何?吾友吴君凝轩曰:芍药能活静脉之血,故凡青筋暴露,皮肉挛急者,用之无不效。善哉,一语破千古之奥谜,酸收云乎哉?
芍药能令足部之静脉血上行,使青筋隐退,步履如旧者,此芍药甘草汤中芍药之功也。 患桂枝汤证者服桂枝汤后, 其动脉血既畅流于外,使无芍药助之内返,岂非成表实里虚之局,此桂枝汤中芍药之功也。虽有自下达上,自表返里之异,其属于静脉一也。
抑芍药甘草汤不仅能治脚挛急,凡因跌打损伤,或睡眠姿势不正,因而腰背有筋牵强者,本汤治之同效。余亲验者屡,盖其属于静脉瘀滞一也。缘动脉之血由心脏放射于外,其力属原动而强,故少阻塞。静脉之血由外内归于心脏,其力近反动而较弱,故多迟滞。迟滞甚者,名曰血痺,亦曰恶血。故《本经》谓芍药治血痺,《别录》谓芍药散恶血。可知千百年前之古语,悉合千百年后之新说,谁谓古人之言陈腐乎?
曹颖甫曰:辛未之秋予家筱云四弟妇来诊,无他病,惟两足酸疼,拘急三年矣。其子荫衢问可治与否,予告以效否不可必,药甚平稳,不妨姑试之,乃为用
芍药、甘草相配是《伤寒论》著名的芍药甘草汤。张仲景原用于治疗外感病误用汗法所致的脚挛急,后世大大扩展了它的应用范围。有报告本方对腓肠肌痉挛症、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症、坐骨神经痛、胃痉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顽固性呃逆、胆石症、蛔虫病、输尿管结石、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有效,尤其是对胃肠道平滑肌痉挛和腓肠肌痉挛,本方的疗效已基本肯定。故凡解痉挛、止痛的方剂大多含有芍药甘草汤。芍药的用量一般为10g~20g,若疼痛较剧时,可以用至30g~60g。《中医十大类方》黄煌
《经方100首》黄煌


《经方例释》 芍药甘草汤方《伤寒论》《玉函经》 治两胫拘急。
芍药四两(《成本》有白字) 甘草四两(炙)
上二味,<图>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案】 此为血痹之主方。
许叔微《伤寒九十论》云:仲景桂枝加减法,十有九证,但云芍药。
《圣惠》皆称赤芍药,尚药皆云白芍药,然赤者利,白者补。
《本经》称:芍药,主邪气腹痛,利小便,通顺血脉,利膀胱、大、小肠、时行寒热,则全是赤芍药也。
又桂枝第九证云,微恶寒者,去芍药,盖惧赤芍药之寒也。惟芍药甘草汤一证云:白芍药,谓其两胫拘急,血寒也,血当为恶字之误。故用白芍药以补之,据此似此方芍药是白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祖此,亦似当是白者,然以他方本此方者推之,恐未必尽然。何以言之?
本方加柴胡、枳实,为四逆散;加黄芩,为黄芩汤;四逆自利,未必皆为血寒之属虚者,非与柴、芩大戾乎?窃谓:拘急本血痹所致,赤芍正治血痹主药,何必以养阴为说,而指为白芍乎?此后尚可用承气,何独畏赤芍乎?白字断当为浅人加也。且拘急者,以营气内收也。四逆散症所以致四逆者,以营气被寒所抑,不得外达而内收;故黄芩汤症所以致自利者,以少阳半表之邪,将从半里而内收;故即芍药甘草附子汤症所以致恶寒者,亦以汗后营气已虚,不得外畅,复以不解,而寒留于表,遂致内收,故皆与两胫拘急,用赤芍同义,以其为血痹则一也。由是乌头汤、甘遂半夏汤等方皆通矣。
芍药甘草汤用治虚寒性腹痛加干姜,热加黄连。加减:气滞重者可酌加枳壳、香附、佛手等药;血瘀重者可酌加乳没、桃红等物;寒凝重者可加肉桂、干姜等。
【运用思路】 芍药甘草汤立法以甘酸为主,其依据则源于《内经》“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以酸泻之。”方中芍药酸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炙甘草甘温,健脾益气,缓急止痛。二药相伍,酸甘化阴,调和肝脾,具有养血滋阴、平肝抑木、敛肝柔肝、缓急止痛之功效。
用芍药甘草汤思路:
1.阴虚发热:清代张璐在《伤寒缵论·正方·卷下》中论述此即桂枝汤去桂枝、姜、枣也,甘酸合用,专治营中虚热。其阴虚阳乘,至夜发热,血虚筋挛,头面赤热,过汗伤阴,发热不止,或误用辛热,扰其荣血,不受补益者,并宜用之,真血虚挟热之神方也。治血虚挟热:吴遵荣曰:芍药甘草汤,酸甘合用,专治营中之虚热。
2.阴亏失濡:《伤寒论》中芍药甘草汤用于汗后伤及阴血而致脚挛急不伸之证,内含白芍、炙甘草各四两。其中白芍酸苦入厥阴,敛阴和营,柔筋缓急。治湿热脚气:《魏氏家藏方》中的六半汤即本方加无灰酒少许,再煎服,治湿热脚气,不能行步。治脚弱无力《朱氏集验方》中去杖汤即此方。
3.缓急止痛:治疗阴虚痉挛性疼痛:《伤寒论》中芍药甘草汤用于汗后伤及阴血而致脚挛急不伸之证,内含白芍、炙甘草各四两。其中白芍药酸苦入厥阴,敛阴和营,柔筋止痛。甘草甘平入太阴,和胃生津,缓急止痛。两药相伍为用,共奏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之功。组方简练却配伍得当,辨证准确,对于痉挛性疼痛效果明显。治疗各种痛证:胃脘痛、胃痉挛、胆石证、腹痛、头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腓肠肌痉挛、经期腹痛等。
4.酸甘化津:芍药酸苦微寒,养营和血,炙甘草甘温,补中缓急,二药合用,酸甘化阴,故治消渴:《活人平证方》神功散(即此方)治消渴。
《伤寒论研读与经义发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仲景用2味药,彰显“异病同治”的威力
芍药:甘草=1:1?3:1?3:2?疗效解读
张仲景方剂中芍药的配伍运用[李积敏]
芍药甘草汤
张仲景经典的止痛第一方,仅需两味药
治疗奇难病症的芍药甘草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