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贬入附录的中风病方祖:侯氏黑散和风引汤

 早上读文章,晚上看评论。

中医书友会第1625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侯氏黑散和风引汤,是治疗中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在历代医家的医案治验中每每有奇效。但在目前,应用者少,留言中看见读者们对这两首方剂的呼唤,小编找来这篇文章,希望对大家有益。(编辑/小谢)

谈侯氏黑散和风引汤的实用价值

作者/丁光迪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的侯氏黑散和风引汤,是两首好方剂。它们是平肝祛风和镇肝熄风的方祖,为中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这在历代医家的医案和当代名老中医的治验中,是有很多资料可寻而值得借鉴的。

但在目前,《金匮要略选读》已经把它们贬入“附录”,《内科学讲义》亦不推荐应用了。兹就管窥所及,谈几点浅见。

一、侯氏黑散    

侯氏黑散全方十四味药:菊花、防风、芎䓖、细辛、桂枝、当归、白术、人参、干姜、茯苓、黄芩、牡蛎、矾石、桔梗。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本方功能平肝祛风,健脾化痰。

方中运用大量风药,配伍健脾药,说明治疗重点是在肝脾两经。例如菊花用至四十分,《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经》)称其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出,泪出、皮肤死肌”。

防风用至十分,《本经》谓其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这两味显然是主药。

芎䓖亦治风,《本经》谓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名医别录》(以下简称《别录》)谓其“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细辛善治暗风卒倒,不省人事(《世医得效方》);《本经》谓治“头痛脑动,百节拘挛,……久服明目利九窍”。

桂枝祛风,开腠理,温经通脉,更为张仲景所推崇。集合诸药而用之,是集中祛风、搜风和熄风各方面力量,使其发挥协同作用,充分发挥治风的疗效,重点是很突出的,所以能治“大风四肢烦重”。

同时,风气通于肝,风邪中人,首先由于肝气肝血的不足,所谓体虚易招感,所以又配当归。当归亦能够治“中风,汗不出”(《别录》),“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大明》),同菊花、芎䓖合用,更能加强调肝气、补肝血、润肝燥、补风虚的作用。风从上受,肝阳必然僭逆;风邪速变,挟寒,亦能挟热,因此配伍黄芩、牡蛎。

黄芩能清上热,亦是杂寒于温;牡蛎能够潜阳,亦是寓降于升。这样,对肝风之邪,可以说是极尽擒纵敛散之能事了。

更值得注意的是,白术、人参、干姜、茯苓一组药,补脾和胃。白术用至十分,守中补脾,温胃化痰。在风邪浮越,一身之气动乱之际,守住中焦,使中流有个砥柱,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无论肝风之上越,或外风之相袭,皆由于营卫失调,清浊升降乖常,而后为病的。其为痰涎,或寒或热,亦由此而变。虽云卒中为病,实际是本实先虚。而营卫和谐,清升浊降,亦正是中焦脾胃之所主。

所以在未病之前,或大风为病之后,健运中焦,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百病以胃气为本”,在此更值得注意。所以这一组药,是治风而顾本,具有制肝补脾,培土宁风的意义。   

至于矾石一味,《别录》谓其“除固热在骨髓”,《大明》谓其“除风去热、消痰止渴”,在风痰之病是较为常用的。

桔梗一味,盖属舟楫,既能开通气机而利五脏,亦似为“心中恶寒不足”的引药。合而成方,功专平肝祛风,健脾化痰。

此方粗一看去,似乎用药很杂,不可理解,但仔细琢磨,思路清楚,富有启迪意义。   

或者认为此方用药,内外不分,寒热杂陈,补泻兼用,抓不到一个重点,所以后人少用。

这种认识是可商的,病为中风、大风,哪有纯内风,纯外风、纯寒纯热、纯虚纯实,可以截然分清,特别在急骤发作,或在发作之前及其以后,往往是寒热虚实错杂出现的。

在治疗之时,急救用的通关散、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至宝丹、紫雪丹等,有哪一张方子是纯寒纯热、纯补、纯泻的?

又如人参再造丸的用药,就更复杂了,大家不是习用的吗?

而且都有很好疗效。

侯氏黑散正是具有这种用药风格,而且是以上诸方之开其先河者,其可贵和有用价值正在于此。

唯一存在的问题,是主证讲得太简,几乎使人摸不到头脑;但问题不大,张仲景之书就告诉我们一个学习方法,叫做“从药测证”。按照这个方法,就完全可以知药善任。上文的探讨,意图是提出一个线索,但毕竟活用在人。

赵锡武老前辈是富有临床经验的,“半身不遂善后方,选用侯氏黑散,宜冷服”。“病愈后还可用侯氏黑散加六味地黄丸以巩固其疗效”(见《赵锡武医疗经验·中风的证治》)。

余在临床,亦用于肝风兼有脾虚症状,以及中风之前和轻度中风,见有同样病情的,获得一定效果。不过,对“常宜冷食”的机理,尚不大清楚。

二、风引汤   

风引汤全方十二味药:石膏、寒水石、滑石、甘草、大黄、龙骨、牡蛎、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桂枝、干姜。除热,去癫痫。

本方为镇心肝、熄风阳之剂。方中用石膏、寒水石、滑石、甘草,为有名的三石汤,用寒凉以清火,辛凉以散风热。

《本经》谓石膏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配伍大黄,则泻火通腑,协同三石,可以直折风火之势。龙骨、牡蛎,重镇潜阳。《本经》谓龙骨治小儿热气惊痫”,牡蛎治“惊恚怒气”,赤、白石脂除烦,疗惊悸,壮筋骨。紫石英“补心气不足,定惊悸,安魂魄,填下焦”(《别录》)。

诸石配合,共起“重以镇怯”“涩以固脱”之功。能使风阳不再僭逆,而真气亦不致于随风邪浮越。桂枝祛风,合于三石大黄,则是寓热于寒,寓守于攻,使寒不败胃,又守住中焦,不致寒下各趋极端。

合而成方,重镇心肝,则风引瘫痫可去;除去火热,则风阳亦能自去。因为惊痫、瘛瘲是由热而致,肝风掣引,亦从火而出,所以主治突出“除热”二字。张锡纯创制的镇肝熄风汤,其方意实渊源于此方。   

至于“风引”二字,《金匮玉函要略辑义》认为“风痫掣引之谓”。主治病证,原注补充较详。《外台秘要·风痫门》引崔氏说,“永嘉二年,大人小儿频行风痫之病,得发例不能言,或发热,半身掣缩,或五六日,或七八日死。张思惟合此散,所疗皆愈”。这些资料,都有助于我们对病情用药的理解。   

赵锡武更有阐论,他对半身不遂为主,兼血压高的,予潜阳通络,选用风引汤加磁石、龟板、鳖甲、生铁落,颇令人注目。

三、二方小议    

有人认为,这些方剂,是后人所加,不似仲景之方,因为条文用药,与其它方证不符,因此需另眼看待。这当然是一种见解,但亦非全面。这些方剂,是张仲景之方,有据可证。如《诸病源候论》卷六寒食散发候,引皇甫士安云:“仲景经有侯氏黑散、紫石英方,皆数种相出入,节度略同。”

并且指出,寒食散方,“出自仲景”。皇甫士安(公元215~282年)晚于张仲景(假定他在建安10年写《伤寒卒病论》,是公元205年),约隔十年,他是完全有可能看到这些方剂在张仲景的著作中的。北宋林亿等校正《外台秘要》紫石汤(即风引汤)时,亦注明“此本仲景《伤寒论》方,《古今录验》,范汪同,并出第六卷中”。这样,关于方源问题,可以明确了。   

至于方证行文,是有问题的,当有脱简或错乱,

如《外台秘要》记载,即已不同。但更重要的,是方药内容问题。应该肯定,张仲景的处方用药,除了麻、桂、青龙、柴胡、泻心、承气汤一套用药方法外,还有寒食、紫石等一类处方用药。

而这些方药,与张仲景强调伤寒病为害最烈,亦是有一定关系的。

《金匮要略》书中除了侯氏黑散、风引汤而外,还有紫石寒石散。

这种用药方法,从历史考证,在东汉之末至魏、晋、隋、唐,是风行很长时间的。

尽管到了唐代孙思邈极力反对,提出“宁食野葛,不服五石”,并且要烧尽寒石散方(见《千金要方》卷二十四解五石毒),以挽回风气。但在他所著的《千金要方·诸风门》中,仍然记载着蛮夷酒治八风偏枯,五补丸除热治风痱。其方药与侯氏黑散、风引汤是有近似之处的。

《外台秘要》除记载侯氏黑散、紫石汤外,更有寒水石煮散(较风引汤少紫石英,多犀角(现用水牛角代之)、深师除热方等,都是一个用药路子(均见《外台秘要》卷十四、十五)。可见其具有疗效,已影响深远了。

直至北宋《和剂局方》,如其中的紫雪(即紫雪丹),治积热惊痫。金代刘河间,揭举六气皆从火化之论,其治风病防风通圣散等,犹然是受侯氏黑散、风引汤等用药的影响,除热镇心,寒温相杂,石药与草药同用。

即在目前,人们还是常用,而且很有疗效。从而可知,侯氏黑散、风引汤等,既反映它的时代用药风貌,更具真实疗效,如其能够不拘一格,不把张仲景的成就局限化,从临床效果出发,则这些方剂,还是值得很好研究,加以推广运用的。


I 版权声明


精选留言

写留言

  •  65
    这是现在编教材的“教授”们理解不了古方所致,只用现代中医理论去理解古方,而且治不了病,续命汤治中风效果也非常好,也被附方甚至不提。专家们醒醒吧!这段中医史将遗臭万年!
  •  55
    有风祛风,有寒散寒,有热清热,阳亢潜阳,血瘀活血,脾虚健陴,肾虚益肾,肝郁舒肝……有表解表,有里和里,有是证,用是方。小续命方药也是大杂烩,可各走各路,疗效神奇!中医治病一定要用中医思维,别被中风即脑血管堵塞或出血,这种西医诊断所迷惑,因为理论体系全不同,有是证,用是药,就对啦!
  •  22
    中医药学里有很多精方,可不能按现在医学思维来理解。尤其是中药的汤药,经过组方配伍和高温煎煮,相互反应作用而释放出来的疗效,现在理化实验是难以全部检测出来的。如屠幼幼的青蒿素是不及辩证组方汤药的疗效的。用好精方,药简效宏。中医药发展,任重道远!
  •  19
    个人愚见,中风、类中风,还是张锡纯的方子更好用。张仲景开了先河、提供了思路,不等于后来者在任何一个方面都无法超越,我认为张锡纯在某些方面并不亚于医圣。
  •  15
    中医药学发展至今,其功劳不止一人所能及的!历代一家都有贡献,只是贡献大小而已!就目前,还有很多药物的作用,没有写入医典。我们要学习前人的,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掘一些你感觉实用的,疗效好的足也!
  •  14
    这二首方是治疗内风的鼻祖方,用于肝风内动疗效肯定,也可以加减合用。镇肝熄风汤就出自二方。仲师人很诚实,侯氏黑散是侯家的专利,其治学精神是医之楷模、学习榜样。
  •  13
    先贤论肝与脾胃的关系,厥阴不治,求治阳明,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脾胃为枢,脾升胃降气机条达,脾升则肝升,胃降则胆火下行,肝行疏泄之职。治肝之病原当升脾降胃,以听肝木之自理。肝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人为肝,天人相应。罢极之本,罢极乃公平,枚衡之义,一有偏颇,则阴阳失衡,肝风内起,肝藏血,肝血虚吋血亦滞,血滞则郁热生,当归养血,川芎活血,黄芩清郁热,菊花清散炎上之火,以复肝疏泄之功。参,术,茯,干姜,健脾和胃,使脾升胃降,肝主筋,肝风动则筋挛急,阳气不得流通,细辛,桂枝开郁通阳,使卫气流通,解除筋脉之挛急。桔梗行气,防风去风,牡蛎,矾石重镇潜阳,诸药合用,则气血畅行,风自息而肝行疏泄之职。
  •  13
    现代之人更是寒热虚实夹杂体质,用药更需灵活多变,不可拘泥于方剂。
  •  13
    风为百病长,卫气为百病母,风气通于肝,治病即治胃气。风与火(热)合则互为犄角,狼狈为奸,君不见风助火势,火借风威?风之生即为所受热(火)之不均,空气流动而致。撤热舒郁清凉填窍固卫。
  •  10
    活血化瘀理论与现代药理研究盛行改变了中风与类中风的治疗思路。
  •  9
    作者的治学态度令人欣赏,但用五脏辨证体系解读仲景书就走偏了,医圣显然是教我们用六经(六纲或六病)辨证的。
  •  9
    附上:中医是要会用,我们要会死记硬背经典名家,我们还要会甄别,不仅要用还要会舍弃替古人修订。用也绝不是自以为“是”的会用,庸医杀人有几个认为自己用错了?爱中医也罢用中医也罢,绝对是师古不泥,而不是连臭脚也捧。我们要能认清它的不足与短处,并且敢于批判和弥补,才能使其进步,中医才不会没落。——————小子之见
  •  8
    《侯氏黑散》不失一张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的好方子,但把握服用时间很重要,余多在服用汤药十个月后改为此散服用。
  •  6
    上古黃老道家經典一脈傳承,現代人大多數看不懂。因為現代人,從文字的繁體到簡體,從文言到白話,信息的載體已經幾易其變。兩千年間也少有大家,中醫本來就是很難的,是黃老道家聖人一脈繁衍昌盛子孫後代的文化支脈之一,是道家聖人之學。現在學校西醫為主,是不行的單說劉渡舟教授排序傷寒論,不敢苟同。也是把很多很厲害的方子,小字化邊緣化。這說明他不能理解那些方,認為他們不重要
  •  5
    现在多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多加用地龙全蝎蜈蚣等和针灸调治,属脑血栓类。
  •  5
    辛苦的小编,有名师们治愈多年癫痫小发作的实践方吗?谢推荐
  •  5
    各味药用量是多少?
  •  4
    林亿等辑金櫃时,已完全不成体系,流失太多,且内容多不全,好不容易整个脏腑为纲,内容又显不足,才将当时各家之方辑入,但这些辑入的方都是自称出自伤寒杂病论,故加崔氏,侯氏等以资分别,以望能补流传所缺,虽然是各家所传,但可能还是出自经方。
  •  4
    我认同李太云先生的見解。
  •  4
    被编入吧!贬字不合适。
  •  3
    王彦权先生的留言很好很好,中医们都看看吧,赞赏!
  •  3
    候氏黑散和风引汤是治疗中风症的一个很不错的方子,不应被遗忘在人们记忆的角落,今天重温这个方子,实在是三生有幸,受益非浅。中风分中经络、中脏腑,闭症和脱症类型,不同的症候不同的辩证用药,治疗中风,本人较倾向張锡纯的镇肝熄风汤,和清.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的随证加减,往往疗效尚可,所以疗效决定一切,医者仁心决定医者的德行!!
  •  3
    观桂本伤寒杂病论,可知此两方不是仲景原方,应该是后人加的
  •  3
    实在是好文
  •  2
    风引汤出自金匮。对后世贡献很大。时头内风火热诸病提出了石类药物重能镇怯,引上升的风火下行熄灭,达到头脑清凉之感。对癫,狂,风,热皆效。可治高血压烦躁失眼头晕头疼诸症。临床应用可以加减。上火下寒用原方,因有姜桂温下也。纯属阳是上亢去姜桂也。阴虚可加生地黄牡丹皮滋阴凉血也。此方有寒水石石膏滑石,其清凉作用独具一格也。
  •  2
    中风病方在于病与方上的适宜,经方在理论上以钳制着衰老、中风、肿瘤的医学概论,但在具体辨析是保守审视的,由于结构性偏向伤寒,以脉络征集药物投入亦受环境背景制约,所以,经方具备抛砖引玉之告劝。其实溢血和梗阻在脑病中风的描述张仲景书做到了极致,但药物探解与基础病理过于省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思考:梅尼埃病从中医角度的认识
名老中医们运用桑叶的经验
痰多一分,命短一寸!真正祛痰之法,远超你的想象
朱良春治疗高血压病用药经验特色选析
韩斐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经验 - 全刊杂志网|免费电子杂志下载
宋祚民老中医治疗小儿多动症经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