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始皇为什么放弃北伐匈奴而修长城?原因很简单
簿劣谈历史2019-10-11 19:43
公元前215年,今天在内蒙古河套地区,秦朝蒙恬将军率领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凶猛的匈奴骑兵进行了激烈的战斗。秦军刚刚统一了天下,士气高涨,一举占领了河套地区,匈奴人的残余逃往沙漠地带。
然而,秦军的胜利并不是为了进一步占领漠北,而是为了防御。30万秦朝军队在战国时期燕、赵、秦长城的基础上进一步修筑长城,从西北的临洮一直延伸到辽东,从而第一次出现了东西横穿的长城。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秦始皇停止了北伐,反而耗尽了国家的财力和人力来修建长城?因为秦始皇不仅是中国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他一定算过一本经济账。
让我们从秦始皇的角度来思考匈奴问题。首先,秦始皇统治的人民基本上都是农民,如果我们想深入沙漠与匈奴作战,就需要相当数量的骑兵。把不骑马的农民改造成强大的骑兵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同时,由于这些农民成为了战士,他们不能再从事农业生产,因此国家也遭受了劳动力生产的损失。
而且,即使有强大的骑兵,送他们深入北方草原作战,运输马草和消耗的粮食也是一笔可怕的开支。在古代,没有公路和铁路,也没有大型卡车。食品运输非常困难,因为它只依赖人力和动物资源。历史记载:1石粮食从中原运到北方边疆,陆路运输队消耗粮食竟多大192石!
但是匈奴骑兵的成本很低,游牧民族在马背上长大,他们既是牧民又是士兵,他们的角色很容易改变。他们甚至可以同时一边放牧,一边作战,他们的后勤保障比中原农耕民族的后勤保障要好得多。
农耕民族战争的代价高于游牧民族战争,但战争的效益很差。即使大草原被我们占了,也不能耕种。中原秦朝的税收主要来源于农民,没有了农民国家财政收入就几乎没有了,这样广阔的草原又有什么用呢?即使反游牧民族的战争胜利了,也会被战争的高昂代价所压倒。
汉武帝在抗匈战争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国家的经济实力却大大削弱,汉朝的衰落直接是由于财富和农民劳动力的损失。明成祖朱棣的军队五出漠北从北方的沙漠中追击蒙古军多年,蒙古各部四处逃亡,但到最后,明王朝还是第一个吃不消的。
相反,骑马的游牧民族来去如风,掠夺农耕民族积攒的财富是容易的,而且收益惊人。游牧民族怎么能不喜欢掠夺,因为他们的成本低,收入高?
如何想一个方法来改变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巨大对比?秦始皇利用战国时期的战术,对修筑长城进行借鉴和思考:长城作为防御工事,移动战场将成为固定阵地。游牧民族来的时候不能重复抢劫和逃跑的游戏,他们必须首先在长城的前线与驻军作战才行。
结果,成本和收益发生了变化:防御性策略让耕作的人们可以从附近的农田中获得食物,而攻击的游牧民族则远离牧场。此外,长城沿线有许多山脉,在重要的道路上修建了坚固的隘口。只要农耕民族的步兵坚持守势,游牧民族的骑兵就没用了:通常情况下,他们会在没有得到任何东西之前被打败。
依靠长城打防御战,农耕民族不需要训练骑兵部队,因此可以降低训练成本。因为士兵原来是农民,所以他们有固定的根据地和耕作技术。熟悉农业的士兵可以在闲暇时间就地屯垦完成丰收收,这样后勤负担要小得多。
老实说,秦始皇是农耕民族的杰出代表,他没有读过《经济学原理》等现代著作,但他大规模的长城建设确实符合最基本的经济成本效益规律。虽然修建长城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从短期来看,经济压力很大,但从长远来看,秦始皇的做法非常聪明。
从那时起,各个朝代都在具备条件和需要的情况下,试图通过修建长城来防卫北方的游牧民族。例如,明朝成化年间,蒙古鞑靼人经常入侵陕北和甘肃,皇帝召集大臣讨论防御问题。据大臣们计算,如果两个月内征募和修缮长城5万人,成本将耗银不过100万两,而征募和派遣8万人征讨入侵者鞑靼,每年的粮草和货运成本将总计耗银近1000万两,成本比较一目了然。此外,士兵们还可以在长城上种地,得到一些粮食,这就节省了从中原大陆向前线转移粮食的巨大成本。所以明朝皇帝选择修建长城,我们今天看到的宏伟长城就是在那个时期建成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批注:战力、运输成本、战争效果}秦始皇为何宁愿修长城也不打匈奴20191019
揭开秦始皇放弃北伐却反而另修长城之谜
秦始皇为何要放弃北伐匈奴而修建长城?
秦始皇为什么修长城
秦始皇为什么宁愿修长城也不打匈奴,让我们站在他的角度来算笔账
秦始皇为何花钱修长城也不愿意打匈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