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该尊重事实还是领导意志?一道难题的千年回响
   

  中秋节前读《宋史·王祐传》的一个故事,让我困惑了好几天。

  北宋初年,有人弹劾镇守大名府的节度使符彦卿多行不义,宋太祖赵匡胤接到举报,立刻把兵部侍郎王祐召来,命他代理大名府,留心观察符彦卿的动静,仔细调查他的罪状。赵匡胤估计是看好王祐的,否则不会让既不是御史台、也不是大理寺和刑部的官员王祐去承担查办封疆大吏的重任。

  果然,临行前赵匡胤特地交代王祐,你这次前往,如果能查出符彦卿的罪状,我就让你当宰相。他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只要你把符彦卿的罪给查实了,升官发财的机会就来了。

  原来,符彦卿是后周的一员大将,战功卓著,当年的地位不在赵匡胤之下,宋太祖革命成功,杯酒释兵权,其他将领的兵权被剥夺,但是考虑到符彦卿的影响,唯一没敢动他。可越是不敢动,心里越不放心,现在想找个借口把他办掉,也了却一桩心病。

  于是王祐带着这样一个重要的使命,出发了。试想,从侍郎到宰相,就是相当于现在国防部副部长到国务院总理,要跨好多个台阶呢。如果因为一个案件就可以实现,那足以让王祐少奋斗十数年。这样的机会自然是很有诱惑力的。

  到了大名府,王祐表面上若无其事,暗地里却派出精干力量,全力侦破此案。很快,案件就查明了。原来符彦卿属下牙校刘思遇等人,仗着领导的权势,打着领导的旗号,贪赃枉法,为非作歹,大肆敛财,而符彦卿并不知情。有了确凿的证据,王祐下令抓人。看过侦破电视剧的朋友都知道,人犯一旦落到长官的手里,那一切结果由长官说了算。钦差大臣要给这个封疆大吏找个行贿受贿之类的罪名,也不是什么难事。

  符彦卿得知消息,不由得大吃一惊,这个朝廷来的钦差一到大名府,矛头就对准了他,谁都难免要有点联想。就在他忐忑不安的时候,王祐的大堂也开庭了。不过令他十分意外的是,王祐的审判结果很快就出来了,他只将符彦卿手下两人流放,其他人没有受到任何牵连。

  读到这里,我不禁为王祐捏了把汗,他该如何向信任他的皇帝交差?按照常理,作为一名称职或者优秀的公务员,他要主动去体会甚至揣摩上级的意图,然后不折不扣去执行上级的命令。此时,王祐面临的是一道两难选择题:尊重事实,政治上不过关;尊重领导,道德上不过关。破案靠的是智商,如何处理案件则更多靠的是情商。

  返回京城,王祐向皇上如实禀报了查案结果,并从容地解释说:“符彦卿并无罪行,我敢以百口性命担保。”接着话锋一转,劝谏道:“五代国君都因猜忌心太重,而杀戮无辜,因此国运不能长久,敬请陛下引以为戒,国家幸甚!”(宋史原话是“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在职业道德和政治权谋之间,大宋文臣做出了漂亮的选择。

  结果不消说,赵匡胤自然很愤怒,后果很严重。王祐因为不按指示办事,不会转弯,过于耿直,被贬为华州司马,赵匡胤让他到地方上凉快去了。

  尽管职业道德毫无悬念地输给了政治权谋,但是,王祐一点也不后悔。有亲友来看望他时说,你啊你,就是榆木脑袋,一点也不灵活,倘若稍微动动脑筋,说不定那宰相就是你的了。现在的人读来,也确实这么认为,王祐真是个死脑筋,从职务匹配性来看,该同志只适合去搞科研,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细胞,一个卫星就是一个卫星,根本就不懂政治上诸如说问题就遮遮掩掩、说功绩就无限放大、说对手就含沙射影等权术。这位久经官场,当过知县、知州、知制诰、集贤院修撰和户部员外郎的人怎么连这点政治头脑也没有呢?

  困惑之余,昨晚再次翻读王祐传记,突然有所明白,大概就是佛家所说的顿悟吧。在我看来,身处官场的王祐至少读懂了三个道理。

  第一个道理,权谋是对规矩的破坏。宋朝之前是五代十国,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写到,这是个毫无人伦、毫无规则、到处争斗,到处权谋的时代。一个纵容权谋的王朝,必将出现这样的局面:政治上无规则,无程序,无法治,暗箱操作,不择手段;社会上无真理,无正义,无道德,无信用可言;人们表里不一,言不由衷,人际关系高度复杂,内耗巨大,人人勾心斗角,以邻为壑,争权夺利,暗中使绊,拉帮结派,党同伐异。在刚刚建立不久的宋朝,是绝对不允许这种现象大面积出现的,否则必将直接影响政局稳定,因为整个社会在一种文化默契与共谋下,越来越走向混乱和无序,最终可能酿致社会崩溃。

  第二个道理,道德需要每个人去践行。“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道”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弘扬和践行,“利天下”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使命所在。在晋朝,不少官员没有去践行道,利天下,反而空谈误国、庸俗奸诈、专搞权谋、少办实事,一个民族的理性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法制精神、诚信观念和道德原则都会被抑制,而不择手段、专权弄权贪权的厚黑风气则会得到助长,所以司马王朝很快走向衰亡。在宋朝,王祐希望看到更多的是,学会领导艺术与官场交际,并不等同于专事权谋。应该实干兴邦,摒弃庸俗奸诈的政客作风,代之以清廉、勤奋的工作作风,少搞权谋,多办实事,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本职工作上。

  第三个道理,权谋之术只适合争斗年代,并不适合和平社会。五代十国的教训刻骨铭心,如今是开朝盛世,不需要你死我活,需要合作共赢。善良互利、诚信合作、厚德载物,才是赵氏王朝的最高智慧。过于依赖权谋,也许能得一时私欲,但损害的将是朝廷大业。

  有人说,不讲权谋的社会是不存在的。因为出于私心,出于竞争,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操纵过权谋,每个人的心里都有那么一块见不得阳光的地方。但我认为,过于热衷权谋的社会肯定是个变态的社会。也许我们已经适应了这样一种环境:凡是明文规定的都是不重要的,只是需要你去应付的;凡是重要的都不是明文规定的,而是需要你去琢磨的。这样,我们都被逼一个个操练得人情练达,也就是工于权谋。但这样的现实确实令人忧虑。

  那么再回过头来,王祐自己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呢?面对亲友,王祐笑了笑,用手指着院子里已然参天的三棵大槐树,说:“这是我亲手栽下的树,知道当初我为什么要栽槐树吗?在周代,槐树象征着渊博的学问和崇高的地位,槐树上的荆棘则代表着正直的品格。只要王家子孙都能像槐树一样,即使我坐不到三公的位置,我的儿孙必定能够做到,这三棵槐树就是标志。”

  到了宋真宗年间,王祐的预言果然得到了应验,他的儿子王旦就当上了宰相,为相长达十余年,延续他父亲正直的品格,很有德行,被喻为“平世之良相”。举一例子,寇准几次说王旦的短处,王旦则专门称赞寇准。真宗对王旦说:“您虽然称赞他的优点,他专门谈您的缺点。”王旦说:“论理本来是这样。臣在宰相的职位上时间长,政事阙失必定多。寇准对陛下无所隐瞒,更加见其忠心正直,这是臣之所以看重寇准的原因。”真宗因此更加认为王旦有德行。

  有了王祐子孙后代的身体力行,“三槐堂”这个山东王家响当当的堂号,延续千年到现在成了一个大德至上永不衰落的品牌。


  版权说明:文章收集于网络,感谢原创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支付稿酬,谢谢!联系邮箱:jingdu_app@163.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家院里三棵槐
读心术之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权谋之人为何多疑、猜忌?
大宋朋友圈 | 后浪王宰相家有三棵槐树
他拒绝诬陷忠良,被皇帝弃用,他说:子孙迟早像我种的树一样发达
如何让下属心甘情愿地卖命?赵匡胤这三招,让人叹服,高手呐!
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 (每天更新) 天涯帖子只看楼主 最新更新 帖子TXT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