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法兰西城散记丨如何优雅地在非洲时尚圈装逼?


白人发明了衣服,

但我们却用它创造了艺术。


晚期智人研究所


写作人和人类的故事


时,生活在云南西盟地区的佤族有猎头的习俗。他们十分喜爱有着一头秀发或两颊美髯的脑袋,因此在往来的商道上设下米圈,误入其中的美髯好汉或者长发女子便会在一阵箭雨中一命呜呼。猎头人用三刀砍下这颗美丽的脑袋,带回村里摆在祭坛上用以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在佤族人的隐喻中,从皮肤中长出的茂盛的体毛和从土地中长出的茂盛的庄稼有着神秘而强大的联系,而头颅又是一个盛放灵魂之所在,因此这便意味着一个能让自己的脑袋毛发茂盛的灵魂,同样也有着保佑庄稼繁荣生长的法力。


人类对己类的头颅有着莫名的迷恋,

比如说所长我。


而在法兰西城,我同样也能感受到当地人对亚洲人一头浓密柔顺的直发的迷之情结。当然,他们并不是要以此献祭,我也更不会由此招来杀身之祸。如同一些西方人迷恋东方女性,当地人对亚洲人的直发也更多的是审美上的偏好。这种审美偏好,部分来源于距离而产生的神秘感。非洲黑人的头发扁平而卷曲,紧贴着头皮生长。这种头发长长了以后会蓬乱得跟鸡窝一样,很不好打理。因此当地的男性基本上都会剃为光头,女性则会扎小辫或者戴假发。对他们来说,头发亦卷的欧洲人尚不稀罕,而见到中国人就像见到Jakie Chen下凡,第一次在电视机以外的地方亲眼看到不是加了特效的头发,平淡的生活仿佛也duang的一下出现了些许东方功夫的气息。


同一个乐队,同一个发型。这个放在中国可以叫光头F4,在非洲则不是一个卖点。


女生的自然发勉强打理一下就是这种效果。


面对一些尚不曾见多识广的年轻人,他们会充满好奇颇有礼貌的问我可不可以摸一下我的头发,我当然会满足他们这个小小的请求。有时被一群孩子包围,那就成了羊入虎口,每个人都来争先恐后地摸我的头发,仿佛由此能获得东方武士的一丝真传。彼时我格外能理解十三陵里赑屃的心情,暗暗地思忖着自己的头上会不会也包出一层油亮的人浆。

羊入虎口的感觉。


其实,不只是我,每一个游走在非洲基层的慈眉善目的中国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体验,特别是长发飘飘的东方佳人,更是倍得非洲少女们的青睐。当来自两万公里外的原生直发从她们指间丝滑而过的时候,作为全世界最庞大的假发消费群体中的一员,她们终于有了一个标准,可以对市面上的各类良莠不齐的假发发质做出一个终极裁断,然后在心中发出一声羡慕而绝望的叹息。

 

超市里的各种假发。


非洲女性对假发的喜好带动起了一个蔚为可观的市场。2017年,非洲的发制品消费额达到了43亿美元以上,我在法兰西城所认识的每一个女性都深度参与进了这个数十亿美元级的大生意中。我与小R见面,她每次都是不同的发型。其他我常能见到的姑娘也是不时出现一夜“长出”一头长辫的情况。像她们这样的年轻姑娘,一般的发式是将假发接在真发上,然后贴着头皮编成或粗或细的小辫。

我比较喜欢这种发型。


小萝莉发型。


小姑娘则会在小辫上穿上各种彩色的珠子和其他小发饰,走起路来一颠一颠甚是可爱。除了编成小辫的假发,也有现成的发套,多半是大波浪或者直发。大波浪尚显自然,而廉价的直发则常常会一绺一绺聚在一起,同时在头皮上留下一个PS新手练习抠图一样的生硬的发际线。然而对直发的迷恋似乎某种程度上蒙蔽了她们的双眼,好像假发只要是直的,以上这些缺点都可以视而不见。

发际线略生硬的直发。


假发之于非洲女性,就如同口红之于中国女性:中国妹子上街口红是标配,而非洲姑娘如果没有带着假发出门只能说明她根本不想见你。为了上街凹造型,家里没有三四顶假发的妹子不好意思说懂生活;没有定时去理发店换一套假发编的新发型只能说明钱包过于窘迫。当一个妹子推迟了和我的约会,其理由往往是劳神费时的编发工作还没弄完。假发可以说是啤酒之外的第二刚需,理发店分布密度仅次于小酒馆的事实就能证明这一论断

 

街边的小理发馆。


对于非洲以外的人来说,一头漂亮的原生头发是引以为傲的,而非洲人通常认为美的头发却是人造的。这其中固然有发质的原因,但欧洲式金色卷发和东亚式黑色直发的流行,多少隐喻着非洲人对自己身体的不自信。毕竟在北京的街头能看到留着脏辫的中国人要远少于在法兰西城里看到的戴着直发发套的非洲人。这种在“将什么定义为美”中对自身的否定,更明显地体现在了他们对肤色的偏好中。

 

深浅不一的人类肤色同样也可以是艺术。

图为Byron Kim的作品synecdoche(提喻) 


我朋友G君曾无不自豪地给我看她女朋友的照片。这位法加混血的妹子是他数个女友中最得他宠爱的一个。在非洲大部分地方,像G君女友这样拥有较浅肤色的人总是会更受异性的青睐,而且肤色越浅越受欢迎。然而,并非人人都是像她这样有着混血的“先天优势”。对浅肤色趋之若鹜的普通人,因此造就了一个畸形的“皮肤漂白”文化。根据联合国2008年的一项调查,非洲人口第一大国尼日利亚有77%的女性正在使用各种皮肤漂白产品,这一数字在邻国多哥也达到了59%。在加蓬,另一家机构作出的调查显示,在16-40岁的青年妇女中有六成人在努力漂白着自己的皮肤。尽管同样生活在非洲大陆的古埃及人早在三千年前就开始有意识地美白自己,但如今盛行在黑非洲的皮肤漂白文化则非古已有之,而是近几十年才出现的新兴现象。

街头的美白产品广告。来源:非洲华侨周报


上世纪六十年代化学工业的发展才为广大爱美的非洲女性提供了一个可以往自己的脸上涂抹各种皮肤漂白产品的机会。但这类廉价且缺少规范化管理的美白产品中往往含有超标的对苯二酚,在清除了皮肤中的黑色素的同时往往带来疥疮、毛囊炎等皮肤病和颜色深浅不一的斑块,严重者甚至还会患上皮肤癌。但即便如此,各种“危言耸听”的社会新闻还是阻挡不了前赴后继的漂白大军。


一个成(shi)功(bai)的例子。

按照科特迪瓦社会学家A.Koutouan的说法,非洲妇女这么做是为了“变得更像西方人”。深色皮肤的同族积贫积弱,无法唤起她们的自信,而另一块大陆上的西方人则被蒙上了一层美好的面纱,隐喻着美、有力、高级、财富和文明等。特别是自从大众传媒普及以来,电视、广告和杂志中充斥着美好的白人女性的形象,这使得上述的联想更加深入人心。积极爱美的女性开始漂白自己的皮肤,之后更多的女性也被从众效应带动了起来。

当然,日益壮大的皮肤漂白文化同时也触发了激烈地反对的声音。L君曾经给我展示了几张漂白失败的女人的照片,无不鄙夷地将这些崇洋媚外的女性批判了一番。在和女生小A聊到这个话题时,她则自豪地宣称她就喜欢她自己的肤色。一些和他们持有同样想法的人,在法国、在非洲,成立了各种反皮肤漂白的社会组织,更加大声地反对这种西方中心主义的审美。这固然是件好事,可是也从侧面反映了非洲人自我认知时的尴尬境地。尼日利亚学者沃莱·索因卡在谈及非洲学者鼓吹的“黑人性”时说,“一只老虎不会声称他的老虎性,他猛扑。”同样地,对皮肤漂白的反对声某种程度上也是不安且无奈的非洲人被迫做出的姿态,是在缺少话语权的环境下寻找自我认可。


如果不是街道上飞扬起的尘土和两边简陋低矮的铁皮屋,恍惚间你会以为误入了巴黎时装周的现场。

相比之下,布拉柴维尔的Sapeur们则对自己的审美充满了认同与自豪。锃亮的牛津鞋,撞色搭配的三件套,金丝边的复古墨镜,骚气的长筒袜,sapeur们将自己打造成行走的艺术品来讲述对操蛋的生活的不屑。如果不是街道上飞扬起的尘土和两边简陋低矮的铁皮屋,恍惚间你会以为误入了巴黎时装周的现场。


在时尚界布拉柴维尔终于赢了巴黎一局。


这些优雅而风骚的绅士们来自SAPE——“氛围营造者和雅士协会”(Société des Amianceurs et des Personnes Elégantes),一个听名字就感觉和贫穷落后的非洲不搭边的组织。然而,它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非洲次文化,诞生于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刚果贫民窟街头,追求高雅而充满戏剧风格的服饰搭配和注重细节的绅士生活。这种巨大的反差让一些小确幸的西方人无法接受,他们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毫不留情地批判这种追求物质追求浮夸的文化,认为在连饭都吃不饱的非洲,这根本是用来掩盖贫穷的无耻的虚荣。


有人觉得是装逼,有人觉得是艺术。


如果你也生活在上帝说不定哪天就请你去天堂喝茶的国度,意味着你做的每一个选择将决定你是怎样的人。我们是时尚达人,是刚果最优雅的人。我主宰自己的命运,掌握自己的灵魂,这有什么错?”一个普通Sapeur对这类批评做出了佛系的反驳。批评者们看到了这些和现实相违和的夸张的外表,却没有看到这些非洲艺术家们真正追求的是什么。一百年前史怀哲先生来到加蓬悬壶济世,看到工作兢兢业业的黑人助手将一年的工资拿去卖了一双欧洲的旧皮鞋后,奉行艰苦朴素的新教精神的他感到气愤和不解;一百年后同样在加蓬行医治病的中国大夫们也搞不明白医院的门卫为何每天上班都西装革履,穿得比院长都更像老板。


SAPE是一种艺术,不是随便穿件很贵的衣服就叫Sapeur了。



SAPE是一种生活方式,SAPE里只有和平,SAPE里没有战争,SAPE里没有国界。SAPE是一种氛围文化,一种让人们和谐相处的文化。”这才是sapeur们自己所理解的SAPE文化的精髓。不是高档的皮鞋,不是浮夸的西服,也不是招摇过市的行为,尽管表面上看起来如此。在刚果内战期间,SAPE社群一度被战争打压的销声匿迹,战争结束后,SAPE又再次焕发生机,让人们看到了活着的美好。因此尽管伴随着贫穷,但它更多地成为了和平的象征。事实上,多数sapeur都满足不了ins#RichKid这个标签的要求,他们大多都是些来自贫民窟和城郊的普通人,和史怀哲的助手一样,用辛苦挣来的积蓄换点自己热爱的东西。“有人没钱践行这种艺术,他们还继续做是因为这就源于他们内心。也有人身穿50美金的衣服,依旧是不折不扣的sapeur

萨普协会的分会开到了日本。这大概是唯一一个总部在布拉柴维尔分部在东京的国际组织了。


尽管和皮肤漂白文化一样饱受非洲内外的反对和批评,但sapeur们却没有出现对自己的认知偏差,反而对自己的身份更加自豪。拜大众传媒和音乐MV所赐,sapeur们的穿衣风格早已渗透进了非洲所有的流行文化中。在西方媒体的介绍下,SAPE甚至冲出了非洲,走向了世界,在欧洲、在北美、在日本引发了一定的时尚潮流,成为了非洲为数不多的输出到世界的文化之一。“白人发明了衣服,但我们却用它创造了艺术”,这是sapeur们最为自豪的一点。


这支MV讲述了一队Old School的老Sapeur和后解构主义的小Sapeur们斗法的过程。破烂的房屋、泥泞的土路和炫酷的服装艺术跨界合作。有人看出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虚荣心,我看出的则是对操蛋的生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比你穷的人,都比你会炫富
在非洲最穷的地方,有一群不吃不喝也要买潮牌的黑叔叔
捡垃圾也必须穿名牌,他们来自非洲贫民窟..
黑色是吸热的,非洲本来就热,为何非洲人还要进化出黑色皮肤?
印度人皮肤黑,为何自称欧洲人后裔?
非洲黑姑娘身无分文来到中国,两年后赚了几百万,她是如何做到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