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方治疗肺系病证的体会(三)



王成祥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王成祥,男,中国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委委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科研处处长,兼任中国农工民中央医疗卫生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医疗卫生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副秘书长;中国中医内科学会委员;全国中医热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委员。



半夏泻心汤治痞与慢性咳嗽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具,而以它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这段话,说明了一个问题:

柴胡汤证,误用下法,有三个变化:一是柴胡证仍在;二是结胸;三是痞。后两者是误下引起的变证。从临床看,结胸与心下痞,位置都在心下,都有满的表现,只是一个硬痛,一个不痛。胃脘部的症状也可表现为胸部满闷。

临床运用举例:叶天士《温热病篇》用治疗外感病的方法也可以治疗脾胃病,与慢性咳嗽。

3.1胃痞证:

再人之体,脘在腹上,其地位处于中,按之痛,或自痛,或痞胀,当用苦泄,以其入腹近也。必验之于舌:或黄或浊,可与小陷胸汤或泻心汤,随证治之;或白不燥,或黄白相兼,或灰白不渴,慎不可乱投苦泄。其中有外邪未解,里先结者,或邪郁未伸,或素属中冷者,虽有脘中痞闷,宜从开泄,宣通气滞,以达归于肺,如近俗之杏、蔻、橘、桔等,是轻苦微辛,具流动之品可耳。

泻心辈,除了半夏泻心汤,尚有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内皆有黄连一两。

痞证:胃痞见痰黄者,用泻心汤;痰白不燥者,香苏饮加味。

3.2慢性咳嗽

慢性胃炎,食道返流引起的慢性咳嗽,甘肃病案。苔黄厚腻,胃镜可见食道返流,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而愈。

临床所见,胃痞伴见咳嗽,苔白不燥者,用香苏饮加杏、蔻、橘、桔有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5、半夏泻心汤方
卷二151
每日一经方:半夏泻心汤
57.半夏泻心汤
经方治疗牛皮癣的感悟
半夏泻心汤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