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男耕女医,坐拥南山,终南山上演绎现代版“杨过和小龙女”《第一卷》



在深山里,天是猛地一下子亮起来的

要亮未亮的那一刻,天便黑到了黑的极限,像一团深邃的凝固的墨汁,大地屏息,万籁俱寂,万物仿佛都在提着心预备着什么……天露白的刹那,像猛地挣脱了一样,像吹了起床号一样,昆虫、鸟雀们开始整齐地集体鸣叫和响动了。

斯时,晨光开始在山下长安城的东方发芽,然后像一棵树一样迅速长大,把天地撑亮。终南山虽掩在一片云雾中,但氤氲山气中却漫溢着甜腻、腥鲜的洋槐花的香氛。


她揭开苎麻门帘,看了一眼山,身姿慵懒,步伐蹁跹,弯着身子站在院中梳长发。


一位叫“梵山”的瘦高男人,昨日捡了块类似椅子腿的木条,此刻正蹲在台阶上在木条上戳洞,要做成个香插。


在鸟雀的鸣叫声和愈来愈亮的天光中,她麻利地将浓密黑发编成了修长的麻花辫,开始擦拭着一幅银铃铛的耳环,充满笑意地戴起来------这是那个叫梵山的男人在山下集市买水泥时从地摊上淘来的宝贝,老工老料,湮没在尘世多少年,冥冥中好像在等她。一个男人肯为你用心干一件事,这便是一个女人实实在在的幸福。

一只叫“子苏”的狗窜出笼子,欢快、殷勤地跑绕在她膝下-----这是一只流浪狗,被附近盖房子的工人用编织袋提来放在她的门口,附近山人都晓得她是菩萨心肠。


终南山、梵山、银铃铛、子苏……这一切,皆是天意!





远离城市 男耕女织 坐拥秦岭不远行


他们的家坐落在翠华西岔半山腰上,是一个租来的院子。小院竹林环绕,别致独特,是她与丈夫初来时一起动手改造的。丈夫用废弃的瓦片在院子里铺了一条小路,她在小路两旁种了山丹丹、含羞草、海棠、红豆杉、百日红、石榴、玉簪、梅花,更有西红柿、辣椒、扁豆之类,琳琅满院。

两年前,她与丈夫梵山、小女儿子兰一起山居终南,开始采药、熬药,治病救人。

她精通中医,时常有病人从远方来此地看病。认识她的人都唤她如是,年近不惑,举止却似一个女童,天真喜乐,眼里有一片清澈的湖泊。

如是与梵山最初也向往城市生活,他们住在西安市曲江,在西安也各自有自己的生意,但是当他们得到以后,才发现一切远不是自己想的那样。生活在嘈杂喧闹和灯红酒绿的城市当中,整天带着虚假的面具为了生活奔波,第二天又是这样去重复,身体一天天垮掉。

有了住山的想法后,开始寻找地方,去年终于在终南山一处的半山腰上租到了理想的院子——这是一座二层楼房的小院子,经过简单的改造、修饰和加工,成为他们的“新家”。

“住山是逃离城市里的嘈杂、拥挤、污染、雾霾和垃圾食品,是想让生活的节奏慢下来,而不是颓废,更不是外人想象的逃避现实。我们想给孩子创造更优越、宽松的环境,但是在城市生活多年后才发现做到这点太难。庆幸的是,我们终于做到了。其实只是一念之间的事情,真正决心去做的时候并不难。”

“终南山如此好山好水,居山一周后脸润,两周后气爽,三周后身健。除过这里山水灵气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里屏蔽信息。当今社会之信息化,十之八九是无用的,其实这些信息不是知识,是重复的、杂乱的、消极的、无用的,但是它们却在干扰着你影响着你,如果你身在其中不自觉不主动避开这些无用的杂乱的信息,那么它就会来干扰你的思路,占据你的头脑,浪费你的生命。住山后生活变得慢下来,变得简单了,一花一草,一茶一饭,一粥一菜,这返璞归真的日子,任谁都心生欢喜。”梵山说,因为在城里有生意足以支撑山里的开支,再说山里的生存成本很低,开支很小,很多东西可以自给自足,其实不行医,也照样能生活。



流动的水不能照镜子,像人一样须要静下来。也许,终南山的山水日月更像一面镜子,能够使每一个匆忙的人驻足镜前,静静地观照,然后朝着一个圆满的方向重新塑造自己。

能在终南山住多久?如是说:“房子、院子已经收拾得有模有样,也许会很久。与相爱的人在喜欢的地方一起生活,那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年轻时活经历,老了活回忆。”

“我们住山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我父亲得了尿毒症,在医院看病很多年,当时几家人都陷入痛苦、忙乱和绝望之中,在疾病面前,所有的都要妥协,都要让步,能来山里跟这个也有很大关系。疾病让我们学会了珍惜,学会了包容,也看清了很多东西。”

“今年夏天这里住了五位老人,我们双方的父母,还有梵山的外婆,另外还有几个亲戚的孩子,孩子和大自然亲密接触,自由、快乐地玩耍。山里凉快,空气又好,老人、孩子一起在山里享受着天伦之乐。”如是自豪地说。让她更高兴的是自从住山之后,父亲的病痛也缓解了不少,心情和生活态度也都变了。

金鱼在缸里,鲨鱼在海里,都有各自的天地和景观。每个人都向往一种生活,却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去践行。


许多人都有一个愿望:当自己老了,当自己有时间了会去做些什么。如是觉得这是自欺欺人的一句话,说这话的人都在说谎话,骗自己,也骗别人。为什么不在盛年去完成这个梦想呢?如果等到自己老了再完成,那真的就成了完成不了的梦了。她在想,她与丈夫都还年轻,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们可以把积蓄拿出来,送给对方一件最珍贵的礼物——走向田园,幽栖林下。

刚开始她是有私心的,她想让他帮着自己完成心中的愿望,过想要的生活,后来发现大自然谁都喜欢,丈夫喜欢,小孩喜欢,猫猫狗狗也喜欢。


在这里,人会很舒畅,身体与心灵都能得到放松。没什么事的时候他们种种花、喝喝茶、看看书,与山中隐士谈天说地,在禅修者身上一点一点学习佛法,看清这个世界,看清生命的本质。

平日饮食的蔬菜皆亲手劳作所得,菜畦种有豆角、茄子、西红柿、青菜……她喜欢在地里劳作。她说,种地的时候弯着腰,向土地俯首,是对泥土与大地的尊重,她对大自然始终怀着一份敬畏之心。她还计划着明年再种上向日葵,增加院子的光感。待花开的时候,每天都寻着太阳,那明晃晃的黄,带着无限的爱与希望。

家门屋后都有高大的柿子树、核桃树、杏树,还有一些叫不出名来的野果树。当果子成熟时,她总是小心翼翼地摘下,如获至宝。

晴日,她会与梵山在竹林间择一处僻静之地,铺好草席,在上面摆上茶盏。她一遍遍地为丈夫续茶,有时俩人可以长时间一句话都不说,只是安静地对坐,或闭目养神,或深情对视,寂静里唯有林中鸟雀在欢快地扑腾着翅膀。梵山高且清瘦,骨子里却有一种硬朗的气魄,如同一棵庇护着她的大树。



山路边随处可见大片飞蓬花,小小的花骨朵有一种丰盈的美。夕阳落去之时,她会戴着草帽去山路中采摘大束的飞蓬花,她逆着光站在花丛间,手腕上的碧玉泛着光泽。面对自然中的花束,她的眼中满是欢喜,觉着人与自然万物本是相融一体的。她将采回的白色飞蓬花插在家中的老陶罐里。

这些老陶罐都是她从村里一些老人家中收购回来的,那些被人称为“破缸”、“破罐子”、“破瓶子”、“烂搓板”的物件总会被她视若珍宝般地带回家,总会在她的拾掇中重新焕发生命的光泽。在她眼里,那些老物件透着诗意和亘古的质感,斑驳怀旧的色彩记录着原先主人的生活与过往。

有一次巡山,她在泥土里面刨出个青花碗,泥土洗尽,青花兰颜,龟裂开片,美到惊艳。她对梵山说,山中捡到碗,预示着“终南有饭吃”。在如是眼中,万物皆灵。

山中雨水多,很多时候,站在院中,身边云雾环绕,宛若仙境。一伸手,就能与云相融。

家中的每个小屋都被她布置得满是禅意,陶罐中插着自己从山中采摘的干枝与野花,铺桌的蓝色印花粗布单从她出生一直伴随到成年,蚂蚱笼是初中时手工编的,陶瓷的小猴和小猫是几岁时母亲送的,那些搪瓷盘和酒杯也是曾经过节用的,还有母亲婚嫁时留下的首饰盒,以及从路上捡回来的瓶瓶罐罐。这些物件带着光阴的印记,让她每每见着仿佛回到了旧日时光。她喜欢莲,苎麻印花门帘上面用墨画着莲蓬与盛开的莲花,院子起名“莲畦”。《维摩经·佛国品》曰:“不著世间如莲花,常善入于寂行。”

日常生活用的水是她与丈夫用水桶担回来的山间清泉,用山泉冲泡几片霍香或者薄荷,清冽可口。除了喝之外,他们还用这水洗漱,洗漱后的水用来洗衣服,洗完衣服再继续用来清洗物件,用得小心翼翼,万分珍惜。因长时间在山谷中静观涓涓山泉,她更加懂得每一滴水的来之不易。


她喜欢穿香云纱的衣裳,一匹香云纱的老布料,她珍藏了许多年,更显出光阴的痕迹,她将这匹老布给裁缝,做了件披风,这披风宽大且长,又可当大摆裙。她穿着香云纱的长裙在院中旋转着,裙裾在青山的底子上飞扬着,如同飞舞在终南山里的一只蝴蝶。

夜深之时,山影幽兰,空谷清音。有时在院中铺张凉席,看繁星点点;有时搭个凉棚,听蝉鸣蛙叫;要是遇上下雨天,她便早早入睡,枕草香清眠,细听松花雨。心情好的时候,她会情不自禁地唱起秦腔,她唱《断桥》,清亮婉转的声音缭绕在院里,渐渐飘到山里,直至更远的地方。她的骨子里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哀愁,仿佛前生就是站在断桥上的梦里人。而她的愁,只属于黑夜,只属于自己,从不愿让别人知道,包括她的梵山。

她从小喜欢文学,偏爱古朴的文字。风花雪月的故事,乡愁、情愁,乃至古人的抑郁都能引起她的共鸣,骨子里的智慧与特质似是与生俱来的。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自己在过什么样的日子,孩子都知道。

女儿子兰在航天小学接受现代的教育,由梵山父母带着住在曲江的房子,周末梵山必驾车接女儿回到山上。如是愿意带领女儿在幼小之时就能感受真正的幸福,让女儿在这样亲近大自然的生活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懂得自己想要的和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不是要活得聪明,而是要活得明白洒脱。当女儿慢慢懂一点事情的时候,这份生活会给她留下美好的童年回忆,会影响她的一生。

山中有许多隐居的师父,女儿差不多已熟识,她已知道什么是供养,她知道敬重师父,有敬畏之心。带着子兰去供养师父的时候,子兰跑得很快,孩子们的思维就是一张白纸,你教给她的东西她都记得住。

很久很久以前,她就梦想着有一个自己的院子,把日子过成诗,把生活过成药引子。不需要车子、房子、珠宝,她只是想拥有一个世外桃源的院子。

而这个愿望,她似乎已经实现。

以前如是有很严重的耳鸣,甚至有一段时间,几乎耳聋,她为此深感痛苦。来到终南山之后,她的耳鸣几乎消失。满山滴翠成天然屏障,心眼受到大自然的惠泽,渐渐变得清澈。几个耳鸣的朋友来山里之后有了同样的效果,不用医治,耳鸣自然消失,这就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恩惠,这让她对大山的眷恋更深了。

?拍摄:李菁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隐居在终南山的璧人
终南山的隐士
两个传奇女子在终南山相遇
隐居修行与住山有什么不一样?小伙在终南山打造了一个院子,享受着住山生活
秋天的院子,最美!
夫妻归隐终南山:一切都是为了慢(组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