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温州金改:探路者脚步迎来“回声”

温州金改:探路者脚步迎来“回声”

作者: 时间:2016年09月20日 信息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温州金改诞生于民间金融风波高峰,一举一动都吸引着外界目光。如今已经走过四年半,按照五年一个改革“试水期”来计算,温州金改已经迈入了冲刺期。

    作为多个领域改革的试验者,温州的突破总是与争议相伴。对于目前温州交出的金改成绩单,外界依旧评论不一。但对于局内人来说,已经感受到了方方面面喜悦的变化。

    “资本市场让企业上了一个新台阶,打开了更大的发展局面。”上周,在一场路演会上,浙江创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秘黄勇达介绍起了企业挂牌新三板后的快速发展。“过几天就能完成第二轮9600万元的定向增发。”而在场下,数十家科技型温企负责人聚精会神记录笔记。而这背后是温州从资本市场“绝缘体”迈入浙江省内新三板第一梯队的“逆袭”。

    这是温州金改的一个缩影。作为金融改革的探路者(300005),温州一步一个脚印书写下“温州实践”,也迎来了全国“回声”。

    15项首创领跑全国

    时间轴拉回到不久前的G20峰会。金融监管、服务实体经济、金融安全成为领导人和专家口中打造更高效全球经济金融治理的关键词。而这些在温州金改中已有实践。

    “这几个金融关键词也是国家给予温州金改的任务清单,这四年半来温州一直在努力,而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温州市金融办副主任余谦说,温州金改创造了15项“首创”,并且得到了全国其他城市的借鉴。如温州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已被全国约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所复制,成立了200多家民间借贷服务中心。

    据介绍,根据国家批复的温州金改总体方案,先后推出温州金改“12条”、新金改“12条”。其中,第一轮三年改革计划76个改革项目,除个别项目(境外直接投资试点)因政策原因未启动外,全部已落实到位;第二轮改革自2015年3月启动,细化了91个改革项目,目前全面启动,其中完成19个,持续推进72个,切实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

    四年半中,温州先后推动一批国家级先行先试改革项目包括民营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等试点,以及一批省级先行先试的项目包括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企业授信总额联合管理“358”条款、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机制等试点在温州落地,改出15项全国“首创”试点成果,取得阶段性改革成效。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次G20峰会传递出的金融方向是温州金改早已瞄准的,这说明温州的金改节奏与全国乃至全世界同步。如峰会上频繁提及的金融监管改革,温州也已经通过立法以及设立地方机构等方式,在厘清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金融监管职责率先迈出了一步。目前温州基本实现了温州区域内持牌类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全覆盖。

    数据显示,全国首部民间借贷的地方性法规也顺利推进。截至6月末,全市共备案民间借贷28636笔,总金额359.89亿元。“契约”撮合资金占全部民间借贷的比重从金改前的不到5%提高到20%左右。

    风险处置甩掉包袱

    温州金改获批之后,首先面对是企业风险处置,这也是温州金改中最困难的“战役”。时至今日,温州金融运行进入筑底回升、增长蓄势阶段,不良贷款爆发势头减弱,企业新出险数逐步降低,向好态势基本明晰。

    温州银监分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289.22亿元,不良率3.71%,分别比年初减少了2.23亿元,0.11个百分点,持续实现不良贷款“双降”。这是温州2011年9月发生局部金融风波以来,前7个月不良率首次出现持续下降,月末不良贷款率呈持续性下降态势。

    “现在不少也爆发了风险的城市都来温州取经,温州的风险处置经验已经输出全国。”温州市金融办人士表示,为加速不良贷款处置,温州市不断优化处置手段,在发挥传统处置方式作用的同时,鼓励探索处置市场化、批量化创新手段。运用押品资产交易信息平台推动不良资产流转重组、借助暂缓追偿、外部收购都是温州担保链破解新模式。

    去年累计处置不良贷款405亿元,持续创历史新高,而全年累计新发生不良贷款396亿元,这也是自温州民间借贷风波发生以来,不良贷款处置量首次超过同期新发生不良。而今年1~7月,共处置不良贷款179.7亿元,同比多处置16亿元,基本扭转了不良贷款余额边处置边增加的态势,处置速度略快于新发生速度,“风险突围”成效得到进一步巩固。

    与此同时,温州银行机构加大贷款投入,稀释不良贷款。7月末,各项贷款余额7809亿元,比年初增加171亿元,同比增长2.79%,增量居全省第4位,增速居全省第6位。温州还在探索用政府增信平台解开小微企业的互保、联保链。

    民资率先回归实体

    今年以来我国民间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被称为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之一的温州逆势上扬,上半年温州民间投资增速喜人,同比增长20.2%,增速领先全省15.7个百分点。

    而在四年半前,温州金融风波的起因就是民资脱实向虚,民间借贷链条断裂,继而影响到整个金融系统。

    在打出强化金融政策保障、扩大有效信贷供给、对接资本市场、建立政府增信机制等一系列的组合拳后,温州也逐渐摸索出了民间资本、银行系资金以及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平衡点。数据显示目前温州已有58.67亿元民间资本通过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对接实体经济1311个项目,发行3期“幸福股份”和1期“蓝海股份”,募集民资43亿元投入轨道交通、金融街(000402)、围垦工程等项目,打破民资进入金融领域的玻璃门和基础设施的弹簧门。

    “今年上半年民间投资增幅之快,确实是个亮点。”温州市发改委投资处处长孙福国直言,“理性回归实体经济项目以及增幅较大的投资数额,均不同程度地说明,当前温州企业家更注重长期的实体投资。”

    此外,温州民资还有了投资新洼地。过去,由政府单打独斗去解决的公共工程建设,现在变成了政府和民间资本、民营企业合作共赢。在去年的世界浙商大会上,温州市政府推出的中心片污水处理厂迁建工程BOT项目、瓯江口新区一期市政工程、临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工程BOT项目成功签约,开启了政府与民间资本合作新模式。

    可以预见的是,温州金融风波因民资而起,也将因温州民资脱虚向实、走向稳健而落。

    余谦表示,下一步温州金改将继续防范金融风险,让金融和经济恢复常态。此外,温州的金融也将伴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而从传统金融迈向现代金融,充分发挥金融助推实体经济的作用,主要包括信用生态重塑、金融结构性改革、科技与金融联动、完善地方监管、普惠金融等。

    推出温州金改15项“首创”

    民间金融、小微金融、草根金融通过改革而达到规范和良性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对全国有重要意义,在温州试点更具典型示范价值。自2012年3月国务院批准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以来,温州市肩负改革探路者责任,针对破解“两多两难”(民间资金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问题,在地方金融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形成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支持小微企业的“温州样本”。

    加强统筹联动 建立强有力的改革推进机制

    加强与中国人民银行等国家部委的对接联系,构建多层级协调联动机制,先后推动一批国家级先行先试改革项目包括民营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等试点,以及一批省级先行先试的项目包括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企业授信总额联合管理“358”条款、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机制等试点在温州落地。

    根据国家批复的温州金改总体方案,先后推出温州金改“12条”、新金改“12条”。其中,第一轮三年改革计划76个改革项目,除个别项目(境外直接投资试点)因政策原因未启动外,全部已落实到位;第二轮改革自2015年3月启动,其中7条是对原有金融组织体系、金融服务体系、资本市场体系和地方监管体系“四大体系”内容的深化和拓展;此外,突出农村金融改革、互联网金融、政府增信机制、外向型金融、司法创新等5条内容,进一步体现新阶段金融改革的新趋势新特点。新金改“12条”细化了91个改革项目,目前全面启动,其中完成19个,持续推进72个,切实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

    突出精准改革 推出温州金改15项“首创”举措

    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抢抓机遇、敢动真格,紧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性体制壁垒,打出破解“两多两难”系列改革组合拳,改出15项全国“首创”试点成果,取得阶段性改革成效。

    紧盯规范民间金融、用好民间投资的难题,推进区域金融体系创新。在七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首创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先后设立7家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和5家备案中心,累计备案金额超过350亿元,民间融资“契约”撮合资金比重提升至20%左右。二是首创民间融资综合利率指数——温州指数,在温州及全国46个城市设立600多个监测点并开展监测合作,实现对民间融资利率的全面监测,引导民间融资利率市场化。三是首批设立民营银行试点——温州民商银行,成为民资进入银行业和民资服务小微企业的新标杆。四是首创“地方发、地方用、地方还”的“幸福股份”和“蓝海股份”发债模式,募集资金43亿元投入轨道交通、海涂围垦等项目。五是首单发行副省级以下城市保障房私募债,撬动36亿元民间资金支持保障房建设。六是首批开展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试点,成功办理浙江省首笔一般性外商投资企业以结汇资金开展境内股权投资业务。七是首创发行小额贷款公司优先股和定向债,累计发行备案优先股和定向债8.15亿元。推动温州银行增资扩股、8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民资进入金融领域增额达150亿元。通过改革试点,温州民间融资规范化阳光化明显提升, 2016年5月末民间融资综合利率为16.84%,比2013年末下降了2.3个百分点。

    紧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打造普惠金融样板。重点在三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首创民间资本管理公司,以“民资管家”服务为特色,累计引导57.1亿元民资投向近1287个实体产业项目。二是首创“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模式,以农户资产授托承诺代替抵押和担保,预计将惠及10万农户,有效盘活300亿元“沉睡”资产,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首批在乐清、瑞安市开展全国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试点。首家设立农村财险互助社——瑞安市兴民农村保险互助社,首创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农村互助社。在全省率先开展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还款方式创新试点,推出4大类、82个创新产品。建立政府增信长效体系,借鉴台湾信保基金基金模式,成立规模8.5亿元的信保基金,市本级设立1000万元的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补偿资金,为小微企业“撑腰”。自开展金改以来,温州新增74家社区银行和47家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加大金融“支农支小”力度,普惠金融覆盖面大大提高。同时清理服务收费项目和减利率,降价企业融资成本,2016年5月银行贷款加权平均利率6.48%,比2013年末下降了0.87个百分点,帮助降低小微企业评估费负担约30%。融资实体化导向大幅提升,小微企业贷款占比41.6%,比2013年末提高了3.24个百分点;企业中长期贷款比重提高至33%,比2013年末提高了13个百分点以上,为近十年来新高。推动一批企业股份制改制,2014年以来新增股份有限公司495家,总数达752家,股份公司在全省的比重超过17%。推动企业多渠道融资,2014年以来全市累计新增直接融资625亿元。

    紧盯防范和化解企业“两链”风险的难题,大力构建社会信用体系。重点在两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首个成立地级市人民银行征信分中心,推进民间、政府、金融、法院4大信息系统共享互动。深入开展“构建诚信、惩戒失信”专项行动,将222个失信对象分六批次在市级媒体进行公开曝光,40家涉嫌逃废债务企业列入约谈,104个失信对象列入公安打击。二是首次以地级市获批设立光大金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协助地方不良资产处置。政府应急转贷资金累计发放贷款1.1万笔,共985亿元用于中小企业转贷。2014年-2016年5月末,温州已累计处置不良贷款911亿元,相关受益企业2000多家,风险企业处置完成率达98.1%,银行业不良贷款总量和不良贷款率近两年连续“双降”,基本实现从“风险先发”到“率先突围”,地方金融生态得以重塑改造。

    紧盯区域性金融监管的难题,探索走出一条温州特色的地方金融监管之路。重点在三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首部发布民间融资地方性法规——《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成为全国首个地方金融监管执法类别城市,并开出全国首单民间融资执法行政罚单。二是首创开发民间金融组织非现场监管系统,对10类近900家民间金融组织开展非现场监管。三是首个设立地方金融管理局,承担地方各类民间金融市场主体的管理、检查和监测。率先在全国开展法院审理企业破产案件方式改革试点,设立金融审判庭、破产审判庭,简化破产程序,对僵尸企业实行依法破产。

    及时规范提升,推动温州金改“再出发”

    在区域金融改革方向探索上,“温州指数”已形成覆盖全国的民间融资监测网络,成为民间金融的“风向标”;在规范民间融资上,首创的民间借贷服务中心成为全国民间借贷阳光化的“样板平台”;在服务小微企业上,首创的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成为“小资本”对接“大项目”的新模式;在推进地方金融法治化上,发布首部民间融资地方性金融法规后。

    下一步,温州金改将对标“新12条”,精准试点、精准发力,全力以赴抓规范提升,努力为全国面上地方金融改革创新和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提供经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州成立地方金融监管服务中心
让民间资金进入金融领域
消化500亿元存款农行温州分行发力小企业贷款
温州回应民间借贷风波要求银行不抽资不压贷
温州金改探路者的脚步 完美演绎小资本对接大项目
18年后再次开启民营银行是金融开放的风向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