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体失温到底多可怕?从兴奋到出现幻觉、反常脱衣,最后微笑死去

5月22日,甘肃白银景泰县举办的第四届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开跑,然而参赛选手在途径20-31公里的高海拔赛段时,突然遭遇冰雹、冻雨、大风等极端恶劣天气,由于气温骤降选手缺衣少食导致出现失温症状,截至到23日早上8点共造成21名参赛选手遇难。

从此次事故造成的伤亡情况来看,“罪魁祸首”是失温,竟然就这么无情地夺走了一群热爱户外运动的人,并且也让失温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那么什么是失温、失温有哪些危害以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何防范失温呢?

什么是失温?

失温是一种生理现象,它指的是人体热量补给小于热量流失,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大脑和躯干内的心、肺等维持生命的主要器官)温度降低,并产生诸如不同程度震颤、毛孔紧缩、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

我们都知道,鸟类和哺乳类动物都属于恒温动物,这类动物不像蛇类等冷血动物那样通过减少消耗、降低新陈代谢来适应环境温度,而是即便是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也能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而之所以恒温动物的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得益于体温调节机制相对完善,而人类是进化了的高级动物,除了具有动物本能的生理性调节机制外,行为方面的调节作用也尤为重要,包括脱衣穿衣、空调制冷制热等。

由于恒温动物具有高代谢率的特点,能够通过对摄取的食物氧化代谢产生热量,来维持身体在环境温度下的相对恒定,咱们人类也是如此。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本身就是个热源体,时刻都在与外界进行热传递作用。当体温下降后,身体就会向大脑发送紧急信号,而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下丘脑就会就会进行初级的体温调节反应,并向延髓、脊髓等部位发出指令也参与到体温调节,包括不同程度的颤抖发热、毛孔收缩形成隔热层来减少热量流失,并通过加快心跳、血管收缩等方式加快血液循环以及加速能量消耗,从而产生更多的热量来维持人体的温度平衡。

然而在环境温度骤降的情况下,尽管人体内的能量被大量消耗,暂时保证了人体核心区对于温度的需求,维持了主要器官的运转,但由于外界的温度远低于人体所能承受的温度,而在缺衣少食的情况下,能量的消耗所转换的热量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补充热量的流失,就会造成体温迅速下降对生命构成直接威胁。

而根据温度、湿度、风力这三种热传递方式,由于此次甘肃白银景泰县的山地马拉松赛道穿过海拔较高的无人区,受极端恶劣天气的影响,选手不仅遭遇了风吹雨淋,而且气温骤降本就是一个严酷的考验,冰冷的雨水和寒风不断地将热量由体表带走,这种“风冷效应”所带来的湿冷的体感温度比单一的寒风要更难以忍受,故而出现严重失温症状。

人体失温有多危险?

按照失温的程度划分,有轻度失温、中度失温、重度失温、死亡阶段四种,而不同程度的人体失温引起的人体反应由低到高则分别对应的是兴奋期、兴奋减弱期、抑制期、完全麻痹期,并且当人体温度低于35℃时,就会发生失温,必须立即进行救治,否则患者可能会丧命,而失温致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被活活冻死。

下面笔者就简单地介绍一下人体不同程度的失温所带来的危害,希望对爱好户外运动的朋友有所帮助。

当人体温度处于37°-35°这个区间时,就属于轻度失温,这个时候身体就会感到寒冷,手脚出现轻度发麻、僵硬现象,整个身体也会出现颤抖,不过此时的颤抖程度比较低,基本处于可控范围内,但诸如写字等一些手工活会受到影响。

随着体温继续下降,处于35℃~33℃时就属于中度失温,此时身体感到强烈的寒意,颤抖程度明显加重并有较强的疲倦乏力和嗜睡感,由于中度失温大脑皮层处于抑制期,大脑皮层失去对体温的正常调节控制,导致表层皮肤毛孔、血管扩张,出现机体深层温度不断向外传递使得表层皮肤温度下降变缓或略高于环境温度,导致出现出现反常脱衣的现象,而身体核心区温度迅速降低的反常现象,心跳、呼吸减慢,说话也开始变得吐词含糊不清,也感受不到痛觉刺激。

而当体温在33℃~30℃时就是处于重度失温状态,处在这种状态的人可以说意识已经非常模糊,基本上感觉不到冷或者不觉得冷,并且活动能力不断受限甚至丧失,不仅站立非常困难,就连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完全丧失的可能,而身体也由剧烈颤抖转为间歇性颤抖,且间歇时间不断拉长直至不再颤抖,直至陷入昏迷而瞳孔放大出现假死。

更可怕的是当体温低于30℃时,就到了死亡阶段。患者整个身体肌肉变得僵硬且卷曲,呼吸和脉搏变得极为微弱而难以察觉,并且面向安详。处于这个状态的患者最终的结局基本上就是死亡,因为由于失温极为严重,心脏很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出现微颤而停止跳动。

人处于失温状态要怎么应对?

由于失温的程度分为四种,因此当发现有人失温后应根据不同的程度采取科学的方法加以救治。

如果处于轻度和中度失温阶段,应立换下湿的衣服并迅速转移到能避风的地方(山洞、北风破等),同时用暖宝宝或者用衣物将热水袋包住放在患者腋窝、颈部等部位通过物理方式帮助恢复体温,如果患者意识较清醒且可以吃东西,可以吃一些含糖的流质食物,例如小米粥、八宝粥等。

而对于重度失温阶段的患者而言,由于患者很难自身产生热量来恢复体温,此时就需要通过外界的热传递来帮助恢复体温,除了上面讲到换衣服、避风、暖宝宝取热等方法外,必要的情况下还需要采取心肺复苏急救(CPR)。

不过在对重度失温的患者展开救治的过程中,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对于严重失温的患者来说,体温的恢复并非越快越好,而是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使其缓慢回暖,因为身体回暖过快会造成大量温度较低的血液回流到心脏引起心律不齐,从而出现休克。

二是在进行心肺复苏术前,必须要确认患者的脉搏和心跳在已经停止的情况下才可进行,因为失温严重的患者心跳和脉搏微弱,外界的力量很容易刺激到患者,尤其是涉及到心脏按压,不正规的操作会将活人“按死”,因此有关CPR方面的知识建议大家抽空专门系统的学习一下。

俗话说晴带雨伞饱带干粮,在户外活动尤其是人烟稀少的地区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查看途径地和目的地的天气情况(一般中央气象台会有72小时全国范围内的天气预报情况),根据季节的不同带好冲锋衣等防雨防风防寒保暖防晒等衣物、准备好压缩饼干、水以及急救包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体是恒温的,体内源源不断的热量由哪个器官产生,什么原理?
研究表明冻死的人中有4分之1在死前会脱去衣服,到底是为啥?
病毒、细菌感染之后,为什么我们会发烧?
​环境变了,人体温度也会变
咋还有温血动物呢?!他们怎么自行调节体温呢?太神奇了!
户外失温的应对与预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