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冠中《北国春》
单击显示大图
吴冠中(中国,1919 - 2010)
打印
北国春
1996
油彩 画布
93 x 61 cm
签名左下:荼九六
签名画背:北国春(白桦) 吴冠中1996

图录:

《吴冠中全集4》,湖南美术社,长沙,2007,彩色图版,页144
预估价:
HKD 9,000,000 - 15,000,000
TWD 34,200,000 - 57,000,000
USD 1,184,200 - 1,973,700

赏析:

吴冠中: 斯人已去,情意永存

每一年总要发生或者感受一些事情是跟他有关的,无论是画还是文。画里有梦有喜有情;文里有思有忧有言。但是2011年,再也无法更新这个人的动态,剩下的只有旧闻和不断更改的数字:原本就属高价的拍卖成绩,如今只可能越来越高。他就是2010年去世的吴冠中,二十世纪中国现代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

吴冠中生于江南水乡,下笔优美、抒情,洋溢著生机和活力,即使是在他年轻时最困顿的时刻,也从未更改此种画风。正如评论家苏利文所写到的:「他轻松自由地与自然和谐共存。」他对江南的记忆,甚至在北京已经居住了六十年,乡音仍然未改。很多时候,他会在聊天的过程中停下来问一句:「我说的话能听懂吗?」

这位从解放后就不断被「改造」的艺术家,始终保持著他的执著,他说:「我绝不向庸俗的艺术观低头,我绝对无法画虚假的工农兵模式。」197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画展的吴冠中,在当年的文代会上当选为中国美协常务理事。第一次理事会上,吴冠中对「政治第一、艺术第二」开火,整个会场鸦雀无声,无人敢接回应。他的每一次笔墨都无异于是一次现代艺术的观念革新,从某种程度上说,他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启蒙者。盛名之后,他仍然止不住对艺术现实的批判。「画家走到艺术家的很少,大部分是画匠,可以发表作品,为了名利,忙于生存,已经不做学问了,像大家那样下苦工夫的人越来越少。」「整个社会都浮躁,刊物、报纸、书籍,打开看看,面目皆是浮躁;画廊济济,展览密集,与其说这是文化繁荣,不如说是为争饭碗而标新立异,哗众唬人,与有感而发的艺术创作之朴素心灵不可同日而语。」

在《我负丹青》的书籍中,他坦承下辈子不当画家:「越到晚年我越觉得绘画技术并不重要,内涵最重要。绘画艺术具有平面侷限性,许多感情都无法表现出来,不能像文学那样具有社会性。在我看来,一百个齐白石也抵不上一个鲁迅的社会功能,多个少个齐白石无所谓,但少了一个鲁迅,中国人的脊樑就少半截。我不该学丹青,我该学文学,成为鲁迅那样的文学家。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丹青负我。

他坚持批判的文化品格和美学主张—对意境和其清新、明朗自然风格的艺术追求,有种相驰又相应的协调。吴冠中一直在研究中、西绘画异同的基础上寻找两者的结合点,他将传统水墨的写意和西方现代表现性绘画融会贯通,这种东西交融的技法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明快,单纯的现代性,同时又不失中国式宁静、抒情的诗意。

在其一生的创作题材中也无不体现著他对中国式宁静、抒情诗意画面的美学追求,其作品多集中在江南、北国、水乡、动物等题材。

其目前名列前十名的拍卖纪录皆是此类作品。2010年的《长江万里图》成交纪录人民币5712万,2009年《鹦鹉天堂》人民币3025万,《北国风光》人民币3024万。此幅创作于1996年的《北国春》同样属于此类代表风格。以简单的构图,淡墨的笔法,素雅的配色,将北国春天中素雅而又烂漫初现的特点跃然纸上。

温暖北国

出生于江南的吴冠中,对北国有著不同的情感。北国多用来代指北方的景色。吴冠中在作品中反覆表达对北国风景的眷恋。所有的风景无不尽显诗意。这种诗意和情感和他在北国的经历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他从未因其经历过的苦难而在画面中形成过任何惨澹的画面,总是一如既往的淡然、温婉。像他的人,更像他画中的树木,即使是一株株的小树,也自有它笔直的身姿,融于自然,同时又超越了周边风景。

1970年,吴冠中被下放河北农村,受尽苦难,包括画画的权利也被剥夺。即使在几年后偶尔可以画点画,仍然无法获得材料。他在70年代创作了一批几十厘米见方的小作品,都是他买了一块多钱一个的简易黑板,刷上胶,直接在上面画油画的创作;画架干脆借来房东的粪筐代替。这是后来吴冠中一度被大家戏称为「粪筐画家」的来由。

除了不能画画,更痛苦的是,吴冠中夫妇和三个孩子,一家五口分离在五个地方,老大在内蒙,老二在山西农村,老三在建筑工地,经常变动地址。吴冠中夫妻俩分别在两个农场,很难见面。在此过程中吴冠中饱受肝炎折磨,还罹患其他恶疾。在这种残酷的生活境遇中,吴冠中只有拼命地画,在画画中忘却或者干脆在绘画中死去,反倒是一种美好的宿命。匪夷所思的是,他的肝炎在疯狂的绘画中不药而癒了。正是因为这段经历,吴冠中的笔下常常充斥著高粱、玉米、冬瓜、石榴、桦树、石头、野花等自然田野之光。吴冠中如此评价自己的选材,「我有两个观众,一是西方的大师,二是中国老百姓。二者之间差距太大了,如何适应?是人情的关联。我的画一是求美感,二是求意境,有了这二者我才动笔画。我不在乎像和漂亮,那时在农村,我有时画一天,高粱、玉米、野花等等,房东大嫂说很像,但我觉得感情不表达,认为没画好,是欺骗了她。我看过的画多矣,不能打动我的感情,我就不喜欢。」

人品、艺品

吴冠中生前便对社会给予了慷慨的捐赠,无论是数量还是作品的精彩程度,价值都非常之高。从二十世纪至今,只有他和徐悲鸿做到了这一点。据不完全统计,徐悲鸿直接义卖捐出去的钱款高达数亿元,死后更是将所有作品捐赠给了国家;吴冠中年近九十岁,眼见自己的作品在拍卖市场行情越来越高,自己一辈子居住在几十平方米小屋内,生活简朴,选择了向社会捐赠了数百幅价值连城的名作的方式完成自己对家、国、艺、品这人生几大主题的抒写。

正是因其人品的难得,艺品的高超,即使在金融危机之时,其作品价格依然如前,不断创造新的纪录。所谓大家和画匠的区别,有时候就在文化品格和人品的差异上显出不同和高下。而这种差异最终又会作用到画面上,形成作品核心价值的不同。对于收藏者来说,有时候买下的不仅仅是一幅画面,一件作品,更是一种人心,一段佳话,一次共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负丹青 — 吴冠中绘画作品(一)
吴冠中:艺术就是真性情
李娟:不负丹青吴冠中
纪念吴冠中逝世七周年丨吴冠中——我负丹青
吴冠中《谈美说画》:文字美如画,亦不负丹青
百年冠中 不负丹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